榆树林油田徐30地区沉积微相研究

2014-03-12 07:13:32马世忠
当代化工 2014年6期
关键词:小层油层分流

秦 明,马世忠,秦 旗

榆树林油田徐30地区沉积微相研究

秦 明,马世忠,秦 旗

(东北石油大学, 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徐30区块位于榆树林油田西南部,葡萄花油层是其主要目的层。通过分析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和测井相要素,并结合研究区沉积特征,探讨了榆树林油田徐30区块葡萄花油层的沉积微相类型。结果表明,本研究区目的层段具有明显的水下分流河道特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席主体、席状砂、席内缘、席外缘5种微相。进一步分析研究区沉积特征,建立测井微相模式,绘制出9个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展布图,为徐30区块葡萄花油层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为油水分布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打下基础。

徐30区块;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三角洲前缘亚相

油田在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时,精细的沉积微相研究是提高油藏地质认识、解决开发过程中所遇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查明研究区沉积微相类型和特征为后续的平面沉积微相和储层特征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地质基础,为榆树林徐30地区的下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榆树林油田是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的一个规模较大的低渗透油田[1,2],地处黑龙江省肇东市境内,主要位于昌五镇附近。四周与尚家油田、徐家围子油田、升平油田等多个油田相邻。在区域构造上,榆树林油田属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内的三肇凹陷,属于尚家鼻状构造向南延伸的一部分,同时还处于徐家围子向斜的东部斜坡带内,是一个东北向西南方向倾斜的单斜构造,东北坡与西南坡相比较陡,其形成主要受任民镇-肇州断裂带的影响和控制[3,4]。徐30区块位于榆树林油田西南部。主要目的层为姚一段的葡萄花油层,共划分为1个油层组6个小层9个沉积时间单元,地层厚度在30~40 m左右。

2 沉积微相类型及测井相模式

2.1 沉积微相类型

通过对重矿物等资料的分析,研究区内主要存在东北部和北部两大物源沉积方向。依据对研究区多口取心井的岩心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并考虑研究区的旋回特征和沉积特征,认为徐30地区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该亚相不同于仅受河能作用且长期处于氧化环境的分流平原亚相,其受河能和湖能双重作用且处于稳定的水下还原环境[5],进一步可将其分成水下分流河道、席主体、席状砂、席内缘、席外缘5种微相。

2.1.1 水下分流河道微相

该微相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在水下延伸的一部分,受氧化作用影响,沉积岩石颜色比较深,河道特征比较明显,其中底部经受明显的弱冲刷、没有底部滞留现象、典型的正韵律形态等特征最为显著。岩心主要为棕褐色砂岩,灰色泥质粉砂岩,灰绿色泥岩夹层。发育波状层理、斜层理。测井曲线特征为高幅度、高幅差,典型钟形(图1)。

图1 水下分流河道岩心特征及测井曲线特征

2.1.2 席主体微相

岩心主要为灰色泥质粉砂岩,具微细水平层理,测井曲线特征为中幅,扁钟形(图2)。

图2 席主体岩心特征及测井曲线特征

2.1.3 席状砂微相

灰色粉砂质泥岩和绿灰色泥岩在席状砂微相中较为发育,测井曲线呈明显的反韵律。沉积物粒度较细,顶部突变明显,极发育水平波状层理,与暗色水平层理泥岩共生,测井曲线呈指状(图3)。

图3 席状砂岩心特征及测井曲线特征

2.1.4 席内缘微相

具水平波状层理,发育紫(暗)红色泥岩,薄层砂泥质含量高,粒度较细,测井曲线低幅度(图4)。

图4 席内缘岩心特征及测井曲线特征

2.1.5 席外缘微相

发育灰色、黑灰色泥岩,含泥砾,含油性较差,发育波状层理,测井曲线特征为低幅度,单指状(图5)。

图5 席外缘岩心特征及测井曲线特征

2.2 测井微相模式研究

总所周知,测井曲线可以反映出诸多的沉积特征和岩石特征,如岩性、岩石物性、岩石中的泥质含量、上下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以及岩性突变面等特征,根据对徐30地区取心井进行的精细岩电对比,发现R2.5和SP曲线的垂向分辨率比较低,这就造成了对薄层或薄互层、甚至是岩性界面的识别度比较低,因而,应选取RMN、GR,并配合R2.5和AC曲线构成多曲线的一种组合。依据前面对各个微相类型的不同岩心和曲线特征的精细研究,总结出徐30地区每种微相在葡萄花油层中所表现出的测井相要素,建立徐30地区的测井微相模式,为下一步沉积微相平面展布提供依据。

3 沉积微相平面分布特征

本次研究以沉积背景为基础,结合物源方向,针对研究区149口井(其中探井10口),完成全部井9个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展布图(图6)。

(1)PI11小层平面微相展布特征——主要发育河控席状砂、席内缘和席外缘。东北部有连片席状砂,其两侧逐渐过渡为席内缘。西南部有连片席外缘。中部绝大部分为席内缘。

(2)PI12小层平面微相展布特征——该层在远岸、弱水动力环境下形成,共识别出3处条带状席状砂,其余为席外缘。

(3)PI2小层平面微相展布特征——水下分流河道、席主体、席状砂、席内缘在该层均有发育。共识别出2支水下分流河道主要呈东北—西南向展布,其间普遍发育席状砂沉积。席状砂主要以条带状和片状两种形态出现,前者方向为北南向,后者则散乱的分布在席外缘的内部。

(4)PI3小层平面微相展布特征——河道砂体分布面积广,河道弯曲度较低。4支河道总体呈北南向展布。一共有13处席主体,它们或呈片状或呈条带状,主要发育在水上分流间内部。9处席状砂可以分为两类,一种呈条带状分布,主要存在于水下分流河道的末端或沿着水下分流河道分布在其两侧,少部分存在于水下分流间的内部;另一种则是散乱的片状,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间的内部。

(5)PI4小层平面微相展布特征——五种微相类型在该层均有发育,以三角洲内前缘分流河道为主。主体河道呈东北-西南向,共4支。14处席状砂可以分为两类,一种呈条带状分布,主要存在于水下分流河道的末端或沿着水下分流河道分布在其两侧,少部分存在于水下分流间的内部;另一种则是散乱的片状,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间的内部。

(6)PI51小层平面微相展布特征——该层主要为中低弯曲度分流河道,且发育大面积的席内缘沉积。3支主体河道呈东北-西南向。10处席状砂可以分为两类,一种呈条带状分布,主要存在于水下分流河道的末端或沿着水下分流河道分布在其两侧,少部分存在于水下分流间的内部;另一种则是散乱的片状,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间的内部。5处席外缘以零散的条带状分布于水上分流间旁和席内缘内部。

图6 徐30区块各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图

(7)PI52小层平面微相展布特征——4支主体河道整体呈东北-西南向。13处席状砂可以分为两类,一种呈条带状分布,主要存在于水下分流河道的末端或沿着水下分流河道分布在其两侧,少部分存在于水下分流间的内部;另一种则是散乱的片状,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间的内部。从总体上看,在PI52小层中,河道主要发育在研究区北部,且大多为小型-中型的水下分流河道。

(8)PI61小层平面微相展布特征——整体上看PI61小层的骨架砂体以分流河道沉积为主,主体河道呈东北-西南向,共4支。7处席状砂可以分为两类,一种呈条带状分布,主要存在于水下分流河道的末端或沿着水下分流河道分布在其两侧,少部分存在于水下分流间的内部;另一种则是散乱的片状,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间的内部。

(9)PI62小层平面微相展布特征——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在此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整体呈东北-西南向展布,且主要是小型分流河道。河道之间发育有席状砂。

4 结论

(1)研究区目的层为大型河控浅水三角洲相,主要的亚相类型为三角洲前缘亚相。进一步可将其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席主体、席状砂、席内缘、席外缘5种微相类型。结合测井相要素,建立测井相模式。

(2)将逐井识别的沉积微相在平面上进行组合,刻画出徐30地区9个沉积时间单元在葡萄花油层的平面沉积微相图。其中PI11和PI12两小层几乎没有有效储层,其他7个小层储层物性较好。这对深入认识该区油藏类型、油水分布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将有重大意义。

[1] 王俊玲,叶连俊,李伯虎,等.松辽盆地三肇地区榆树林油田葡萄花油层储层沉积模式[J].沉积学报,1997,15(1):37-42.

[2] 杨春秀.榆树林油田东16区块微观孔隙结构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2.

[3] 陈方文.榆树林油田葡萄花油层沉积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大庆:大庆石油学院,2009.

[4] 赵喆.榆树林油田东16加密井网区块低渗透油层沉积微相及流动单元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1.

[5] 文慧俭,范广平,马世忠,等.大庆萨尔图油田北部萨一油层组沉积微相再认识[J].科技导报,2012,30(7):39-43.

Study on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of Xu 30 Block in Yushulin Oil Field

,,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Daqing 163318,China)

Xu 30 block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Yushulin oil field, Putaohua reservoir is the main reservoi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re information and well logging facies elements, and combined with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area, types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of Xu 30 block in Yushulin oil field we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guide the futur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arget layer in the study area with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is delta front facies, and it can be divided into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seat body, sheet sand, the inner front sheet sand and the external delta front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Through further analysis of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logging microfacies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and plane distribution diagrams of 9 time unit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were drawn out. This study can offer not only an important geologic evidence for Xu 30 block of Putaohua reservoir, but also a basement for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oil, water and the remaining oil.

Xu 30 block; Putaohua reservoir;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Delta front facies

TE 122

A

1671-0460(2014)06-1087-03

2014-04-24

秦明(1988-),女,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气田开发地质。E-mail:qinming1988@sina.cn。

猜你喜欢
小层油层分流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湖相页岩油建产区小层构造可视化精细建模
——以吉木萨尔芦草沟组为例
利用物质平衡法分析小层注水量
海洋石油(2021年3期)2021-11-05 07:42:34
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柴上塬区隔夹层分布特征
云南化工(2020年8期)2020-08-25 09:13:44
油层重力分异对泡沫驱气液比的影响
NSA架构分流模式
曙光油田杜813油层的初浅介绍与地质分析
基于MEC的LTE本地分流技术
电信科学(2017年6期)2017-07-01 15:44:53
肝胆胰外科手术与动、静脉自然分流
七里村油田薄油层测井识别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