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果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辽宁丹东 118009)
就业导向视阈下高职教育特色发展策略研究
刘丽果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辽宁丹东 118009)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寻求特色发展之路符合时代要求。当前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社会认可度不高、自身定位模糊、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升等现实困境,只有从政府层面明确高职教育定位、从高职院校层面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以区域为依托形成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模式,才能实现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功能。
高职;就业导向;特色;发展策略;人才培养;专业设置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强调指出: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高等职业院校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其规模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
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教育部将做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工作。据统计,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共1200所左右,这就意味着有50%的学校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
2013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727万,加上2013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仍难好转。就业是关系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关注其快速发展。李克强总理于2013年9月在大连会见出席“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企业家代表时表示,就业是每个政府都要面对的突出问题。对中国政府来说,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而最大的民生就是就业。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就业教育。检验一所职业院校办得好不好,首要的标准是看该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要想有高的就业率,就必须“以需定产”,按照市场需要,科学设置专业。所以,只有瞄准市场、适应市场需求,职业技术教育才有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只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顺应市场规律,才能切实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因此,可以说,“面向职场需求”,满足“学生求职”和“职场求才”是最大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是所有高等教育都要关注和实践的基本方向。高职教育要根本转变“自娱自乐”的传统高等教育模式:自定目标、自定过程、封闭实施、关门验收,就要按照职场对人才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求职导向,学校和产业深度合作,引进产业的专家和职场资源,使学生在校期间有实训实习的专业实践机会,由利益相关者评价学校的培养质量。从本质上来讲,这就是广义的职业教育,也就是现代职业教育。中国所有应用科学与技术大学都要转型到面向职场的现代职业教育轨道上来。
(一)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度有待提高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存在“重学术理论,轻实用技能”的倾向,受这种观念影响,对高职教育在定位上出现偏差,“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一直被用来形容中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打破办学桎梏,提升自身吸引力是职业教育面临多年的老问题。一些学者通过研究指出,制约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包括认识不到位、政策不配套、办学不规范、特色不明显、投入无保证等。也有一些研究者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困境概括为“三热三冷”,即“政府政策热,社会反映冷;院校办学热,家长选择冷;学校招生热,学生报到冷”。
正是因为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度不高,以及国家政策等各种综合因素的作用,使得高职教育所处的现实是:招生批次处于高考招生最后,录取分数线较低;被录取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随着近年来国家政策的调整,一些高职院校通过自主招生获取生源,更加降低了对报考考生的要求,结果是一方面导致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面临来自于学生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是社会对高职的认同度更加降低,再加上并不便宜的收费标准,一些成绩较好的本科“落榜生”不愿报考,导致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稳定,注重短期效益,严重制约着高职院校的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1]。
(二)高职教育自身定位模糊而难以突显特色
高职教育必须准确定位,找准自己的发展空间,才能保证自身在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才能突现自身的办学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承载者,与体现学术性的本科院校相比,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为普遍存在的对高职教育认可度不高,也导致了高职教育自身定位的模糊,高职教育本身处在发展自身特色和模仿普通高校模式之间举棋不定。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评价和认可度使它们虽然想要办好高职教育,但更想通过努力把学校办成本科院校,似乎只有“专升本”学校才有出路[2]。
因此,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还缺乏自己的特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没有凸显出自己的应用性特色,培养出的毕业生既缺乏学术的精深,又缺乏较强的实践能力;与中职相比,也没有明显表现出培养“高级人才”的优势,高职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自我认知、自我发展、自我学习能力及人文素养、创新精神等方面还有一定欠缺;在专业设置上缺乏对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关系的理性而充分的考虑,结果专业设置盲目,缺少前瞻性,造成“结构性失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三)片面强调专业技能而忽视综合素质培养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日益增大。而在大量的本科生、甚至硕士和博士都面临就业难题的情况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对就业导向的内涵理解出现偏差,造成办学出现功利化倾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于强调就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导致教育的本体功能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劲头不足、学习态度差等问题已不容忽视。同时,在就业领域也存在着频繁跳槽或因为专业能力以外的各种原因而不被用人单位接受的状况。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端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这个“高端”,不仅仅是指知识+技能,还应该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即培养学生重社会轻个人,重奉献轻索取,重道义轻功利,重社会责任轻自我实现,重精神境界轻物质实惠这一“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境界。近年来,广大高职院校还是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他人责任意识、家庭责任意识、集体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导致出现了“给小学生讲大道理,给大学生讲小道理”的怪圈。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加强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此外,高职教育还存在着师资力量短缺、资金压力大、生源缺乏保证等普遍且有目共睹的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了高职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的步伐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
高职教育的特色应体现于职业性、高等性和区域性三个方面。所谓职业性就是为社会培养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而不是培养学术或工程等类型的学科人才;所谓高等性就是指培养的人才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所谓区域性就是高职的办学指导思想和社会职能是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笔者认为,高职教育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特色发展必须着眼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政策调整提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指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定位对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极其重要。
事实上,职业教育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中国职教发展报告(2002-2012)》(2012年)统计,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适应需求不断改革,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数据显示,十年来,职业教育对我国主要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长的贡献率为21%,为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高职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数的47.67%,初步实现了中央提出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有力地改善了劳动力结构,大大加快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高等职业学校35%的毕业生在学校所在市就业,68%在学校所在省(含本市)就业,对推动地方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3]。
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各项政策表明,未来国家将加大和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分类制定和落实职业院校办学标准,加强督导评估。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完善资助政策,健全就业和用人政策。让职业教育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
(二)优化专业设置,突出高职人才培养特色
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高职教育特色发展的必由之路。离开了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结合,高职院校是难以培养出“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的,自身的特色也就无从彰显。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方面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性,立足本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实际,在专业设置上突出人才培养特色。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教育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充分开展社会调查,准确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趋势,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开设相应的专业,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劳动力就业的需要。专业设置切忌盲目跟风和追求短期效益,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劳动力的大量失业[4]。
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命脉之门,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创新具有高职特点的办学模式,让企业进校园、教师进车间、教学进现场,形成“校中厂”、“厂中校”相互交融的良好格局,实现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理论学习与实地培训“无缝对接”。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三)注重综合素质,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1.注重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高职院校要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并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政策。
2.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应用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积极创新载体,正确处理今天明天和未来的关系。着力在六个维度上下功夫: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做人的高度;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做人的厚度;重视业务素质培养——培养做人的深度;重视身体素质锻炼——培养做人的长度;注重身心心理健康——培养做人的宽度;注重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做人的强度[5]。高职教育还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注重思想和人文素质教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以适应21世纪人才标准的要求,确保人才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关注区域发展,提升服务意识
高职教育要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而不能超越社会需要独立地、盲目地发展,服务区域发展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使命。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要积极探索与区域经济有机结合的渠道,提升服务意识,以特色发展服务区域社会,这既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服务意识提升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关注区域发展的特色,从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发展需要和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出发,从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综合要求着眼,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的数量、类型、层次和综合素质方面与区域经济发展规模对接,并能够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根据社会岗位(群)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确定和调整教学内容;从强调我能做什么、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转变为强调市场需要我做什么、社会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6]。
总之,关于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走特色发展之路,学术界还有很多有见地的研究探索。如何更好的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和高职生顺利就业,既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也是事关改善民生的重大问题。教育部关于一部分本科院校向职业教育转型的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高职教育应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有效的发展模式,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1]邢晖,李玉珠.职教体制改革,行至水深处[N].中国教育报, 2014-03-17(5).
[2]刘想元.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47-49.
[3]刘红.职教十年: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发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31):5-13.
[4]王武林,倪永宏,范丛山.对地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8):17-19
[5]练玉春.高职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职业人[N].光明日报, 2014-05-06(10).
[6]中新网.国务院常务会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EB/OL].(2014-02-26)[2014-05-27].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 02-26/5887231.shtm l.
(责任编校:马余平)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ment Guidance
LIU Li-gu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Liaoning Polytechnic ofMachinery and Electricity, Dandong,Liaoning 118009)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ke the road of employment-oriented distinctive development i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B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such as less social recognition,unclear selfpositioning,sided development and so on can not be ignored.Only by confin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government prospect,optimizing professional setting fro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rospect,and meanwhile forming characteristical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y relying on district can we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serv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ginal economy and improving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employment guidance;characteristic;development strategy; talent training;professional setting
G 710
A
1672-738X(2014)04-0018-04
2014-05-27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JG13EB028)。
刘丽果(1979—),女,辽宁建昌人,思想政治教育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