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机制建设探究

2014-03-12 06:40陈忠良魏来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科研机构产学研协同

陈忠良魏来

(1.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督导与质量评价处,湖南岳阳 414000;

2.岳阳广播电视大学,湖南岳阳 414000)

加强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机制建设探究

陈忠良1魏来2

(1.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督导与质量评价处,湖南岳阳 414000;

2.岳阳广播电视大学,湖南岳阳 414000)

加强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应当以调控机制、驱动机制、协同机制、服务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建设为保障。加强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应当抓住营造良好环境、作好调查研究、搭建创新平台、健全投入体系、完善政策法规、选好创新路径、深化体制改革、建立战略联盟、抓住创新重点、注重监管与激励等着力点。

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机制建设

一、加强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学科交叉和技术融合加快,新兴技术、新兴产业逐渐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呈现一体化趋势。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也作为技术创新的现实需求者,只有重视同高校、科研机构之间技术合作与协同创新,才能更好地推进自身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2.有利于高校改革创新,提高科技创新力。高校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是从事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既是高校的社会责任,也是检验高校办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地方高校只有服务地方区域发展的需要,才能激发学问的活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必然促进高校办学理念、办学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激活高校的科技创新活力,从而促进高校的科学发展。

3.有利于科研机构重视需求,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长期以来,一些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为了完成科研任务,往往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忽视社会的现实需求,其结果是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形成的科研成果与社会、企业现实需求脱节,难以转化为生产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将促使科研机构重视科研成果的实际运用,重视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从而促进科技事业的长远发展。

4.有利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优势互补,实现三方共赢。加强产学研合作,构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交流联系的平台和研发网络,组建产学研联盟,将改变过去企业、高校、科研三方联系松散、“各自为政”的局面,充分发挥三方在协同创新机制中的潜力和优势,使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能够更好地分工协作,更好地结合“产业链”和“创新链”展开研究,更多地产出科研新成果,更好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更有效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区域产业发展。与此同时,产学研三方也将在协同创新驱动中实现共赢发展。

5.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开展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研究,这种协同的力量会大于原各部门对社会生产力的贡献力量的总和,有效提高科研效率、生产效率,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走上科技引领、协同创新、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构建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有效运行机制

1.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调控机制。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是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的执行主体,政府是产学研的调控主体。运用市场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对产学研深度合作协同创新进行宏观调控,主导全国或地方教育科技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要主动出击,围绕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大立法力度,加强政策扶持;要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鼓励产学研三方深度合作,协同创新,鼓励三方人员多向流动;要主导和推进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改革,加大对科学研究及其成果转化的投入和扶持力度,鼓励科技成果转化;要健全产学研合作的中介服务,切实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协同创新牵线搭桥,促进多方深度合作。

2.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驱动机制。在政府的客观调控下,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链为基础,引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达成资源共享协议,开展跨机构多项目协作,建立协同创新联盟或战略联盟,构建稳定的协同创新驱动机制。协同创新驱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需求驱动,企业及外部市场对技术创新的需要以及行业之间、部门之间激烈竞争的压力,驱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二是利益驱动,产学研各方都有对高收益的追求,追求高收益驱使他们联合起来,进行抱团式协同创新[1]。因此,要以市场为导向,构建稳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机制。

3.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协同机制。企业是产学研体系中最活跃的要素。应当以企业为主体,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完善技术开发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生产经营、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创新是高校的重要职能,高校应当主动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组织跨专业、跨学科、跨院校的科研力量,主动为企业服务,避免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脱节,推动高校高新技术成果向企业现实生产力转化。科研机构也承担着服务企业的责任,科研机构应当主动深化改革,主动向企业靠拢,为企业发展助力加油。因此,企业应当主动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姻结盟,高校、科研机构应当积极为企业服务,在致力于成果转化中真正实现成果的价值。应当在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科研机构为支撑的基础上,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在协同中创新,在创新中协同,实现产学研的共赢。

4.建立以中介为纽带的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服务机制。产学研协同创新需要强化技术中介的服务机制与服务能力建设。技术中介服务是创新链环节之间的关键纽带,是促成协同创新中不同主体相互了解、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条件[2]。应当建立优秀中介服务机构的政府推荐制。注重完善和培育一批科技服务型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服务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服务产业链。制定专业化服务标准,健全发明专利的检索、评估、交易、咨询、诉讼等中介服务体系,构建完善的、规范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新机制。发展知识服务机构,加大市场化、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育。

5.建立以奖励为手段的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激励机制。国家、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或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都应当制定相应政策措施,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3]。应当让研究机构和研发人员直接参与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收益分配,更好地激活他们的创新潜力和热情。

6.建立以政策、法律、人才、经费为保障的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保障机制。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平台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政策法律和经费是保障。应当加强产学研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重视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国家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投入相应的经费,鼓励、规范和保障产学研协同创新,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机制建设的着力点

1.营造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的良好环境。应当着力构建协同创新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文化环境、服务环境。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和完善规范、引导、鼓励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营造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当培育协同创新意识,从内部营造集成资源、合作创新、协同创新、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2.作好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的调查研究。《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提出:“要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并采取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把产学研各方面的力量调动起来共同为创新体系建设出谋划策。”[4]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要按照《纲要》要求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开展调研分析。政府重在调研如何制定和完善引导协同创新的政策法规,如何构建协同创新的服务平台,如何整合全国和区域内外创新力量,构筑区域创新体系。企业重在调研分析自身发展的战略定位、自身技术创新需求的强弱度、自主创新的能力、拥有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现状、技术创新的动力、活力与能力等问题。高校和科研机构重在调研分析国家创新体系的中长期规划,与企业合作的信息是否对称,科技成果如何很好地与企业对接,自身的考评制度、分析制度、产权制度如何深化改革等等,增强合作创新的主动性和活力。

3.搭建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平台。一是搭建国内或国际化的公共技术研发与转化平台。在政府的主导和调控下,瞄准国际资源,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立足区域发展的需要,充分挖掘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各自的潜力和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共建和完善职责明确、产权明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沾的研发机构及技术创新联盟,构建和完善公共技术研发与转化平台,进行产学研深度合作,提高协同创新的水平和能力[5]。二是搭建国内或国际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应当培育和健全技术中介服务体系,构建中介服务网络,制定和完善专业化服务标准,引进和培育一批熟悉国际规划、具有实务操作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中介服务人才,全方位提升协同创新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4.健全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的多元投入体系。在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资金筹集上,应当拓宽思路,结合运用好市场的、经济的、行政的方式来拓宽融资渠道。一是打造多元化的投资主体,逐步构建起政府投入、企业投入、银行贷款、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的多元投资体系;二是寻求政府的贷款和拨款,综合运用政策性贷款、财政拨款、政府支持创新专项基金、贴息、担保等多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和充分利用好政府设立的产学研合作的专项引导资金[6];三是发展风险投资,建立和健全风险补偿机制,建立风险投资的综合评价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完善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的政策法规。由于现阶段我国围绕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地方政策还比较杂乱,各有各的规定,处于较为混乱的无序状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难以适从。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和国家层面上来构建和完善一套专门的、统一的、成体系的政策法规和配套措施。在此框架基础上,各地区、各部门、各协作联盟应当依据国家的这一政策法规框架,制定具体的精细化的配套规定和措施,从而促使产学研深入合作、协同创新和良性运作。

6.选好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的路径。一是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应当以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为目标,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实行“高等院校以基础科研为主、应用研究为辅,研究机构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应用开发研究为辅,企业以应用开发研究为主、应用基础研究为辅”的分工策略,在分工协作中实现协同创新;二是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应当以产业链核心技术的协同创新为着力点,构建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不同产业的企业科技需求综合数据库,让产学研各方进行信息沟通、技术讨论和交流,推进技术创新、利益协调,三是应当明确界定产学研各方的技术研发职责职权边界,建立各司其职的协同研发机制,让协同创新工作有序、协调发展。

7.深化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的体制改革。从经济体制方面看,应当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应当深度培育要素市场,激活企业创新积极性,激活企业对产学研合作的需求、对技术创新的需求,从而抓住影响协同创新的根本。从科技体制看,应当着力突破不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创新资源流动、高端人才聚集的政策措施,构建起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促使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转化为企业现实生产力。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看,应当创新对人才的绩效评价机制和职称评定制度,改变过分突出论文数量、所获成果奖数量等量化指标的现状,更加重视科研成果的市场价值,让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更好地对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需求,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

8.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目前,我国一些产学研合作仍然停留在技术转让或单一项目合作阶段。这种合作是初级的、低水平的、松散的。应当创新合作模式,实现由单一项目合作向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和全球技术标准研发转变,由双向对接向多向合作转变,由短期松散式合作向组建技术研发联盟乃至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转变。应当在发展战略、项目开发、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结成利益共同体,以项目实体运营,合资建立平台,引入风险投资等多种形式捆绑利益,构建起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长效合作的新机制[7]。

9.抓住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的重点。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群,协同开展技术创新,应作为协同创新的重点产业群之一[8]。瞄准国际国内前沿,搭建国际化的公共技术研发合作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产学研合作的质量和水平,是多方合作协同创新的又一重要着力点。围绕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培育创新型领军人才,加快创新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是协同创新的重要内涵和发展方向,它将推动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高校在协同创新中实现科学发展。

10.注重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的监管与激励。一是注重构建协同创新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多方合作、协同创新的全过程跟踪考核制度,对科研决策、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成果转化等进行全过程监督与考评,同时更加注重对科技创新实际成效的考核评价;二是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把市场、用户和专家等第三方的评价作为对协同创新评价的主要依据;三是注重完善协同创新的奖励机制,在加强创新成果评审科学性、公开性的基础上,对产学研合作中取得的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创新成果,按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大小分别给予奖励,同时让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研发人员直接参与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收益分配,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提高协同创新的实效。

[1]张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教育研究,2011(7):18-21.

[2]李祖超,聂飒.产学研协同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高教科技,2012(08):24-25.

[3]黄湖滨,袁武.企业发展新论[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2

[4]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R].2005.

[5]郭广银.产学研合作: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使命[J].求是, 2012(1):59-61.

[6]普霞.我国产学研合作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魅力中国,2010(22):8-10.

[7]周青,王乃有,马香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冲突类型与影响因素的关联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4(3):473-480.

[8]武建龙,王宏起.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路径研究——基于模块化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4(4):508-518.

(责任编校:马余平)

Tentative Discussions On Strengthening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Innova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CHEN Zhong-liang1WEILai2

(1.Yue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Yueyang,Hunan 414000;
2.Yueyang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Yueyang,Hunan 414000)

Strengthening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innovationmechanism construction shall be subject to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driving mechanism,coordination mechanism,service mechanism, incentive mechanism,and security mechanism construction as its basic content.Strengthening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innova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should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make investigations,built the platform of innovation,improve the investment system,improv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choose the path of innovation,deepen the reform,establish long-term mechanism,seize the focus on innovation and supervision and incentive points.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cooperative innovation;construction mechanism; tentative discussion

G 712.44

A

1672-738X(2014)04-0005-04

2014-06-08

岳阳市2013年度软科学计划一般项目“地方高校致力于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机制建设研究”(岳市科发[2014]1号)。

陈忠良(1967-),男,湖南岳阳 人,思想政治教育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高职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科研机构产学研协同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吉林省加快发展新型科研机构的综合思考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逆行者的武汉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医疗科研机构生物安全柜使用管理相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