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风余韵,不绝如缕
——简评《朱熹文学思想研究》

2014-03-12 05:57陈允吉
关键词:文学思想学界朱子

陈允吉

(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 200433)

流风余韵,不绝如缕
——简评《朱熹文学思想研究》

陈允吉

(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 200433)

《朱熹文学思想研究》借鉴学界前人研究成果,以第一手资料为研究基础,视角独特,开拓新域、创见迭出;对朱熹文学理论体系有比较全面客观的阐述和理解,尤其是对朱熹文学研究之深刻意蕴作出前无古人之分析研讨,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精神,可谓体大思精,卓识非凡,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朱熹;文学思想;研究

士金同志新著《朱熹文学思想研究》于2013年1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作者于读博期间,选修余佛教文学课程,研讨颇多。其博士学位论文《朱熹文学思想述论》在王运熙和杨明先生指导下完成,答辩前王先生曾请我审阅鉴定。士金后来在潘富恩先生指导下做哲学博士后研究工作,专门研讨朱子理学思想,以优异成绩出站后,继续研析朱子学诸多领域。于朱熹文学思想研究用力尤夥,精心思索,经十多年苦功,本书终于出版。士金同志谦虚好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追求理想。该书出版后又请我“批评指导”。十数载光阴瞬息而过,余甚感士金向慕孔孟程朱之诚心,流风余韵,不绝如缕,故细阅本书,不揣鄙陋,略加评述,以供读者参考。

朱子文学和文学思想自南宋至清始终受到重视,尤其是他的文学创作,历代均有学者研究,有些甚至极为详细,比如黄震在《黄氏日钞》中不但对朱子诗赋加以阐述,而且对其政论文亦加探索。黄震论《庚子应诏封事》“谓国之大务在恤民,恤民在省赋,省赋在治军,治军其本又在人主正心术以立纪纲,而归结于一二近习得以卖债帅之弊。其言哀痛切至,贴黄乞至御前开拆。”[1]708-28如此深刻理解,实所罕见。至于朱子文学思想,黄震亦有深刻理解:“至日诗自叙:顷以多言害道,决不作诗,而诗末句云:行迷亦已远,及此旋吾辀,此悔心也。然以先生晚年之学谓:漫辞为虚费,工夫则可若,言以明道,虽多何害耶!”[1]708-25如此深度剖析,令人深思。元代方回所编《瀛奎律髓》于朱子文学创作之研究甚为用力,如云:“陈子昂感遇古诗三十八首,极为朱文公所称,天下皆知其能为古诗,一扫南北绮靡,殊不知律诗极精。”[2]1366-25总之,朱子去世后数百年间,其文学创作较多被学者关注和探讨,其文学思想则未能得到全面系统之研究和探索,许多文学评论被零散地引用,缺乏理论研讨。二十世纪初期以来,学界于朱子文学思想研究渐加重视,研究成果各有得失,而李士金所著《朱熹文学思想研究》能够深入阐发朱熹研究经典文学之内在思想意蕴,发前人之所未发,论前人之所未论,可谓是百年独步,填补空白。

《朱熹文学思想研究》共分六章,第一、二章分别探索朱熹以《诗集传》为代表之诗学、以《楚辞集注》为代表之楚辞学。以前学界于朱熹具体篇章注释,少有论焉,本书则细析各篇,洞察幽微,使大贤于经典注释中所蕴之社会政治哲理、婚姻风俗、人情世态、本意毕现,豁然明朗。如朱子淫诗说,八百年来聚讼纷纭,畸轻畸重,偏颇难免。朱子淫诗说就伦理评价言不无问题,就揭示《诗经》真相言则意义重大。朱熹对诗经文本之理解比之汉学进步明显,汉代《诗经》学多牵强附会,联系时事国政,以机械美刺说诗,颇多穿凿之谈,而朱熹以诗解诗,冲破儒家传统诗教观念,有明显进步意义。朱熹以后《诗经》研究,包括现代诗经学,断断离不开朱熹诗学研究环节,离开此一过程,决不可能有今天之诗经学成就。本书从具体注释文本发见朱子淫诗说真相,既具道德引导意义,亦非否定青年男女之爱情,朱熹于“淫诗”态度辩证微妙,隐然可见。其中细节尤可玩味,如朱熹分析《黍离》,证明朱熹研究诗是从生活之源头出发,一部《诗集传》所要证明者正是朱熹之文学反映社会实际生活、可以垂戒后世之思想。此与朱熹圣贤理想追求完全一致。其中涉及具体思想内容如爱国、官员腐败,艰苦奋斗精神、生活简朴作风、男女感情婚姻生活诸多事项,均蕴含朱子义理核心价值观。再如朱子分析《采葛》涉及淫诗问题,本书从具体文本发现朱熹淫诗说之细节微妙之处,显比抽象论说结论更具说服力。从中可知朱熹虽以郑卫之风多淫诗,但实际并未一概否定所谓淫诗,甚至给予深刻同情和理解[3]26-27。何以如此?圣贤思想家追求全体人民各得其所、人人生活快乐之伟大理想,于男女感情丰富深刻交流合作热情,本无可厚非。本书于圣贤男女关系之论加以同情之理解,发人深省。

本书朱熹楚辞学研究亦往往于细节分析中见功夫,并能得出令人信服之结论。比如本书云:屈原缠绵悱恻爱君忧国之心、得君行道之志经过朱熹审美再创造显得淋漓尽致、回肠荡气。本书对于朱子和屈原思想心境理解深刻,尤其值得关注:事实证明,朱熹和屈原都是忠君爱国的仁人志士,屈原投江自杀,以死报国,朱熹被诬受害,蒙冤去世,他们在心灵精神上息息相通,《离骚》之爱国精神、深刻意蕴、哲理内涵经过朱熹阐释而大明于世,后之君子欲理解屈原宜读《楚辞集注》,欲知屈朱灵魂之相通必读《楚辞集注》[3]77。本书此类论述极多,其中许多哲思睿智,卓识非凡,充满时代精神。

本书第三章探讨具体作家作品,作者于朱熹评论作家作品不作抽象结论,以全面客观辩证分析见长,可见朱熹评价原貌。 余尝以为鉴于家教不很严格,李贺对儒家经世致用之术殊少兴趣,他的精神养料大部分是来源于道书和佛典,在文学方面则酷嗜楚辞、乐府、六朝小说及游仙宫体诗,并论及李贺之生命缺陷与诗歌特色关系。从此章文字竟得一证,如评价李贺与刘叉诗:李贺较怪得些子,不如太白自在。又曰:“贺诗巧。”[3]127朱子论李贺虽则点滴言论,却能见出其深刻透视力。 余曾论韩愈,“这位以复兴儒学为己任的大诗人,虽然在政治上极力辟佛,但却对佛教壁画甚感兴趣,他的许多诗如《南山诗》、《元和圣德诗》、《陆浑山火》等,都涉及到寺庙壁画。”[4]从本书此章亦获得一旁证。本书指出朱子对韩愈交接不好僧徒表示不满,可见韩愈之爱好佛学,影响诗文创作之事实情况。朱熹以理学大家身份,以丰富文学创作之经验,熟读历代重要作家作品,其评价之意义可不言而喻,本书加以细心解析,洵为学术之贡献。本书研究朱子论历代作家从具体文献出发,既客观具体真实,亦能从中得出富有哲理的思考,如论王安石云: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体生命对于群体的影响主要在于其精神能量,王安石因为变法革新在当世已引发莫大争议,后世研究者也从来未统一过对他的认识。此论颇能揭示朱子论历代作家作品语言矛盾现象对立统一之本质。

第四章 《朱熹的文学批评和文学欣赏研究》,意在理清朱子作为审美主体之于文学批评和欣赏诸多观念,披阅详读,朱子文学卓识,联翩而出,多为学界罕见,可为治中国文论者参考。本章指出朱子批评文学、欣赏文学之特点,全面客观理解作家作品之实例,比较文学作品之蕴意,文学考证之深邃,实事求是,发人深省。此章最后一题特别强调朱熹文学批评和文学欣赏思想和艺术并重研究,与学界流行观点大异其趣,是从具体文本出发所得之结论,非有偏爱之心,实乃至理所在。其中许多研究结论意味深长,如说“朱熹的文学批评实际上渗透着社会批评、政治批评、学术批评。”此诚为朱子文学批评最显著之特点,观点可信,启人深思。如发现朱子文学批评语言存在“晕轮倾向”[3]175,此种朱子文学批评语言局限,鲜为人知,本书特别加以分析,并以此术语加以概括,于学界深入研究朱熹文学必有助益。

第五章《朱熹广义创作论研究》系统严密,理论创新,为前此学界所无。朱子于创作所思所想,具体细微,卓识非凡,即使置于整个中国文学批评史创作理论大背景下,亦如长空雁过,鹤立鸡群。本书作者知音于800载后,所论专题,从朱熹创作学思想概述到朱熹批评文章文学写作形式主义之时代潮流,到朱熹论文学创作之学习与模仿、朱熹论创作之态度和方法、朱熹论创作之“根本工夫”、朱熹论创作主体复杂性、朱熹论生活体验与创作灵感,内容清晰,洋洋大观,此诚为填补空白之作。

第六章《朱熹文学理论专题研究》,探析朱子文道观、文体论、文气论、自然平淡和巧、天生成腔子等,辩证客观,精细入微,学界无出其右者。 其中朱熹文道论和文体论,学界已有论述,文道关系议论尤多,然本书作者之研究,理解深邃,论世知人,系统全面,辩证客观,前所未有。然亦有尚需深入研讨者,如朱熹文道论与韩愈、苏轼文道论之比较,倘能上下左右,融会比较,或更浃洽。 朱熹文气论、自然平淡和巧二题学界迄今尚无系统研究,本书首创之功显而易见。“天生成腔子”于朱子全集中少有议论,然蕴含文学理想,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不可不辨。本书于前贤之论辨析细致,得出真相,所谓吾爱吾师,尤爱真理,深得运熙王先生赞同,此为学界佳话,于世风似亦不无裨益。

本书所论朱子文学思想少为抽象论说,乃因古人论文大体据作家作品因时地随缘随机论说,多无今人自觉研究之理论体系。故《朱熹文学思想研究》所论亦不以抽象理论见长,其中分析讨论,多以朱子阐释评论作家作品为依据。此亦本书特点之一,具体内容,形象生动,遣词造句,平易淡远,高风远韵,从心而出。

朱熹为我国历史上不世出之思想大家,学问博大精深,涉及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教育、文学乃至天文、地理诸多方面,一生立志传承圣贤道统,忧国忧民,抱负远大,境界深邃,非常人可及。朱熹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文学研究亦取得卓著成就。其文学思想深广复杂,除《诗集传》《楚辞集注》《韩文考异》外,较多分散于语类、书札、杂著之中。本书作者取博用宏,究其终始,用心钩贯,抉其微旨,创见迭出。全书体系完整清晰,引证辨析学界成果数十百家,文献基础十分扎实,立论明确。阐释每一具体观点,皆悉叙其端委,细揣原文,反复诠解,亹亹不倦。本书信息含量弥富,开拓新域。填补空白,难能可贵。足知作者十余年淡泊荣利,刻苦用功,耗费巨量心力,为此爬梳大量原始材料,通过艰苦整理和归纳,不遗涓滴,终至形成朱熹文学思想完整理论体系。本书成就突出,然亦不无遗憾,如本书对研讨历代作家作品虽多,有些未做专门论述,散见于其它各章,似亦未为圆满;如对朱熹生平没有介绍,仅于前言中略说一二句,似过于简略。

然瑕不掩瑜。章学诚于《文史通义》论道器关系云:“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道不离器,犹影不离形”,“当据可守之器而思不可见之道” 。本书正是以朱子具体文学评论之器深刻阐述文学思想之理,从朱子文学思想之具体分析又可见天地万物社会人生诸多之哲理。读者若能坐对移阴,品味潜思,则尚友古人,涵养性情,领悟真谛,乐在其中矣。

[1] 黄震.黄氏日钞[M].文渊阁本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儒家类,出版地不详,出版时间不详.

[2] 方回.瀛奎律髓[M].文渊阁本钦定四库全书集部总集类,出版地不详,出版时间不详.

[3] 李士金.朱熹文学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4] 青锋.佛教与唐代文学——陈允吉教授访谈[N].光明日报,2002-04-24(3).

(责任编辑:李 军)

Surviving Influence, Linger on Faintly——Comment on the Study of Zhu Xi's Literature Thoughts

CHEN Yunji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On the references of the academic predecessors' research, the Study of Zhu Xi's Literature Thoughts studies on the basis of first-hand data, gives out the unique views in the new area. The thesis, that has high academic value, gives out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nd thorough opinion to Zhu Xi's literature theory system, especially gives out the unprecedented analysis to the profound implication of Zhu Xi's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strong spirit of times shows in the precision thought and remarkable insights in the large scale of analysis.

ZHU Xi; literature thoughts; research

2014-08-10

陈允吉(1939-),男,江苏无锡人,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I206.2

A

1671-5322(2014)04-0044-03

猜你喜欢
文学思想学界朱子
“理一分殊”是朱子學的“一貫之道”
多肉
朱子对《诗经》学旧说的自我完善
《红楼梦文学思想的现代阐释》
学界亮点
论元代散曲的文学思想和现实特征
关于纳兰性德文学思想的解读
“朱子深衣”与朱熹
耿直人格下的情绪和个性扩张
业界·学界“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