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90后大学生沟通模式研究

2014-03-12 01:48王世峰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即时通讯沟通模式群体

王世峰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90后指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群体。从生活条件的方面看,90后的家庭收入情况已经比前几代人有了很大改善,并且大多数90后都是独生子女,其家庭生长环境较为优越;从社会条件来看,受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使中国的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90后大学生群体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都会和以前的群体有很大不同。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是信息全球化,地球村的概念深入人心,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电脑、手机终端的广泛使用和互联网进入普通中国家庭,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沟通也已成为人们日常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在互联网时代前沿的大多是年轻人,90后群体毋庸置疑成为了网络最忠实的使用者。从2008年开始,第一批90后群体进入了大学,如何对这个有着鲜明时代特征的大学生群体进行有效的管理已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重点。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首要问题是在了解其时代特性的基础上,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本文的研究重点就是分析大学生的常见沟通方式,并探索以网络为基础的沟通方式在大学生日常沟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有效沟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 关于90后大学生的研究概述

对于90后大学生的研究开始于2008年,最早是对其消费行为的研究,如动感地带就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以求在90后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一时间就使其成为自己的目标客户。对其价值观、族群分类与消费行为也有学者进行了分类,如冷滨对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90后调查中发现,90后可分为“cosplay族”“都市潮人族”“非主流火星族”“低关注族”和“传统标杆族”这五类[1]。教育专家熊丙奇指出,不论是对90后,还是对以往的80后,实际上最有效的教育方式还是“因材施教”,今天的大学,虽然学生已经从60后、70后、80后转变到了90后,一些课程的内容和讲授方式却还停留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模糊管理”并不适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随着90后群体逐渐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力,对于在大学中90后群体的行为研究也越来越多。90后大学生的特点和教育管理方法已经成为高校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其关注现实、个性张扬、依赖网络、多才多艺的特点已经被社会广泛认可,但也存在缺乏理性思考、心理承受力和耐挫折能力差、目标现实、思想功利、缺乏信仰、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精神、缺乏责任感等问题[2]。对90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网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丁凯,马涛总结了90后大学生新型网络交流模式的五大特征:突出良好人际和个性兴趣为主的自我形象,男生比女生更加喜欢在社会型网络社区交友,使用社会型网络社区的适度性对个人孤独感存在显著影响,社会型网络社区人际交往具有弱功利性特征,社会型网络社区实名制有助于现实人际交往的发展[3]。同时,张丽虹从网络文化的普及性、平等心和互动性联系到大学生群体的好奇心、追求时尚、心理闭锁和社会化需求方面对90后大学生网络偏好的社会学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大多数90后大学生都拥有比较平衡的网络观这一看法[4]。根据周晨琛等的调查发现,接触网络年龄越早的个体自我统一性完成所需时间越长,人际关系不好的大学生上网时间更长,大学生已能分清网络的虚拟与真实,真实世界的越不自由越易引发网络围攻行为[5]。

根据去个体化理论,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自我概念的减弱甚至丧失,个体的群体意识会增强。当人们处于某个群体中时,会根据他人的看法或行为作出行为或信念的改变,即从众。90后大学生拥有前卫的思想、张扬而独特的个性,他们更愿意选择独立自主彰显个性的行为方式而非一成不变“随大流”的行为方式,即他们更愿意在有选择余地的条件下保持个人的独特性,这就影响了其从众行为的发生[6]。

90后大学生在参与学校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方式上与以前的群体有着明显的不同,也就是经常借助于网络的手段,因此,本研究的切入点就是大学生如何利用网络的平台进行沟通,特别是从心里特征的方面来考虑大学生的沟通方式。

二 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征

90后大学生有着复杂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

从正面来讲,第一,90后大学生都有着乐观积极的心态,并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步融入到世界舞台中。90后大学生有着比起前辈更开放的心态,新鲜事物总是被90后大学生第一时间接受;第二,根据武汉大学公布的全国首份90后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90后大学生普遍认为“要为自己做的、决定的每件事情坚持下去并承担后果”。这一点彰显了90后大学生勇于担当的特质;第三,现实利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钱和物质方面的利益;二是精神方面的利益,即心理上某种程度的满足感。90后群体从出生、成长,到进入大学,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居民收入快速增长,90后群体的家庭也前所未有地富足起来。这些都促使90后大学生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考虑这件事的可行性以及是否能够给自己带来现实利益。第四,自信。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了自我效能的概念,自我效能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评估。一般而言,成功经验会增强人们的自我效能,而在90后大学生上大学之前的近20年的时间里,其并不会受到较大的挫折,往往在父母的支持和保护下一帆风顺地度过,这使得这部分90后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同时,他们经常为了彰显自己的某种特长而参与群体的活动。在群体中,其优势行为及部分简单行为获得了增强,即社会助长的行为在90后群体中表现的尤其明显。社会助长作用也使得他们在别人的面前表现的更加自信和张扬。

然而,从负面的角度理解,90后也有着相较与前辈不足的特征。首先,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其心理依赖性特别强。90后群体拥有复杂的心理特征,其主张独立,不循规蹈矩,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但是恰恰是因为他们有着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使得他们喜欢自己去实现一些目标,没有经受过挫折的他们往往会开始尝试失败的滋味,他们开始寻求心理上的依赖。他们最大的心理依赖就是他们的父母,父母对其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其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但有两个方面导致90后大学生并不经常与父母进行沟通,一是由于90后大学生求学在外,很少有机会与父母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二是家长式的管理方式导致家长与90后大学生间产生了较大的代沟,90后大学生不愿与其进行更多的交流。最终他们经常会寻求朋友的心理依赖,90后经常会不自觉地选择参加群体来寻求心理上的慰藉。他们会选择在一定时间内,在没有其他人帮助的情况下,自愿地直接地与一定的群体成员进行相互交流以寻求某种程度的心理满足。其次,90后大学生经常显示出某种程度的“自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的关系较为疏远,在他们的字典里很少出现关心别人的字眼;固执己见,90后并非不参与群体的活动,不和别人交朋友,但与人相处时常常显得特别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接受别人的观点,实际交往中,与朋友的交流水平往往不高;自尊心过强,有很强的防卫心理,容易嫉妒别人,自尊心强可以使这个群体有较强的自信和自爱心理,这是自尊心强正面的影响。但是强烈的自尊心还使90后群体过分的自信导致自负,而受到挫折无法重新站立起来又引发自卑心理,进而使得一部分90后容易做出一些偏激的行为。

三 90后大学生沟通方式分类

罗宾斯认为,完美的沟通应该是经过传递之后被接受者感知到的信息与发送者发出的信息完全一致。在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良好的沟通。同时,在针对90后大学生的管理中,也存在着沟通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关注的一个重点就是大学生之间如何进行沟通,以及管理者应如何与大学生沟通。由于其独特的个性特征,90后大学生也有着与众不同的沟通方式。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书面沟通方式。书面沟通通常包括备忘录、信件、组织内发行的期刊、布告栏及其他任何传递书面文字或符号的手段。作为正式的沟通方式,书面沟通是有形的、持久的,以及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精确度。90后大学生仍然不否认书面沟通方式的正式属性,在和90后大学生进行正式沟通的时候使用书面沟通方式会得到其正面的回应。但是书面沟通方式毕竟有耗时耗力的缺陷,特别是传统书面沟通方式的不可反馈性使得其应用范围大大降低。

(二)口头沟通方式。人们之间最为常见的交流方式就是口头沟通。其拥有快速传递和快速反馈的优点。这种方式在大学生日常交流中仍然是一种主要的日常沟通方式。然而由于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进行面对面交流时经常会出现信息的失真。虽然他们非常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出于自尊心强以及功利心(怕出错)的原因,他们又并不愿意当着别人的面进行表达。在90后大学生中,口头沟通仅仅适用于简单的日常生活交流,在更为复杂的沟通(诸如寻求学习和技术帮助、寻求情感慰藉)中,口头沟通方式的使用就没有其他沟通方式多。

(三)电子媒介沟通方式。电子媒介是现代社会最为明显的标志,包括电话、电脑、传真机等一系列的电子设备,电子媒介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通过电子网络的相互连接。而传统的电子媒介诸如固定电话、传真机等设备在商业领域使用较多,大学生使用较少。大学生最常使用的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相关电脑和手机终端软件,如网络社区类软件(BBS、贴吧、论坛等)、即时通讯类软件(QQ、微信、飞信、易信等)、即时通讯类群软件(QQ群、飞信群等)、社交类软件(微博、开心网、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根据武汉大学发布的90后大学生沟通方式调查,打电话、发短信以及聊QQ分别以74.1%和63.7%成为大学生进行人际沟通的主要手段。

四 基于网络的90后大学生沟通模式

根据90后大学生沟通方式的分类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已经开始大量地使用电子媒介进行沟通,而这些电子媒介都是基于互联网的。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沟通模式已经和网络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主要把90后大学生基于网络的沟通模式分为三种:网络社区沟通模式、即时通讯沟通模式和网络群沟通模式。

(一)网络社区沟通模式。网络社区(Virtual Commnity)是以网络为基础,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基础的群体所形成的特定的活动区域。最初在网络上火热起来的是BBS(Bulletin Board System),如中国最早的网络社区之一的网易社区,其主要特性是网络参与者到达同一个区域(网络社区)发表一些话题和内容,而不同的社区拥有不同的文化、内涵、甚至情感属性。以百度贴吧为例,90后大学生经常关注与自己相关的贴吧(网络社区),并活跃在其中。根据百度贴吧客户端的数据,截至2014年3月27日,北京大学吧共有约11万人关注,约60万个贴子;武汉大学吧共有约10万人关注,约360万个贴子;西南交通大学吧共有近9万人关注,约540万个贴子;四川大学吧共有约8万余人关注,约550万个贴子①。“关注”代表了该网络社区的规模,而“贴子”代表了该网络社区成员的活跃程度。90后大学生们通过网络社区交流着他们的思想和兴趣,并且通过网络社区寻求着心理上的依赖,这种依赖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为其现实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因此,在大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大学应该更多的借助于网络社区这种沟通模式,与学校的正式沟通工具结合使用,这种非正式的沟通工具将会起到巨大的作用。学生更容易相信这种沟通方式,也更容易接受这种沟通方式带来的信息。网络社区的应用将给大学的学生工作带来极高的效率。

(二)即时通讯沟通模式。即时通讯类软件(Instant Messenger,简称IM)强调的是点对点的交流,也就是两名或多名用户之间进行实时交流的一种网络软件。相较于信件,即时通讯软件有着无可比拟新的速度优势;相较于电话,即时通讯软件有着异步优势[7];相较于短信,即时通讯软件又有着承载信息量更大的优势。诸如QQ之类的即时通讯沟通方式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日常沟通的方式,主要原因在于其低廉的价格、快速的到达速度、无处不在的使用感受。由于即时沟通模式的便捷性和低成本性,学生管理人员对于即时沟通模式的熟练运用,将极大的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网络群沟通模式。即时通讯群类软件利用了即时通讯技术,但突破了即时通讯软件点对点沟通的局限,其凸显的是多点互通式交流。类似于沟通方式中的全通道式沟通,即所有沟通的参与者通过互联网进行相互之间穷尽所有沟通渠道的全方位的沟通。这是一种非等级式沟通,沟通的参与者可以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的发表意见。大学的网络群沟通将能够看到学生所作的,听到学生所想的,更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动态,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结语

90后大学生是一个特殊且值得关注的群体,其不同于以往的性格特征决定了其沟通方式的特殊性。网络在日常生活中日益广泛的运用,使得大学学生工作者的管理更为复杂,因此,研究基于网络的90后大学生网络沟通模式将有利于管理者对90后大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

注释:

①数据由作者在百度贴吧中查询得到。

参考文献:

[1] 冷滨. 90后的价值观、族群分类与消费行为:以运动休闲服装市场为例 [J].广告大观(理论版),2008(6):26-45.

[2] 韩栋. 90后大学生特点与教育管理方法探析 [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6):80-84.

[3] 丁凯,马涛. 校园新型网络交流模式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以“人人网”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1(6):101-104.

[4] 张丽虹. 90后眼中的网络:90后大学生网络偏好的社会学成因质性分析[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7(4):74-76.

[5] 周晨琛,安佳维,艾亦菲,等. 网络与自我意识:90后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调查 [J].学理论,2011(20):39-40.

[6] 蔡晓惠,李俊娇. 90后大学生从众行为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1):1740-1742.

[7] Jonah berger, Raghuram Iyengar. Communication Channels and Word of Mouth: How the Medium Shapes the Message[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13, 10(40): DOT.

猜你喜欢
即时通讯沟通模式群体
CICARE沟通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CICARE沟通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民事诉讼中即时通讯记录的证据采用进路
即时通讯软件发展模型的实证研究
妇科护理中家庭式沟通模式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科学技术哲学视域下的即时通讯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