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会军,孙庆彬,李江宁,周家金
(1.玉林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2.玉林师范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广西民族地区传统体育生态化特征与对外交流研究
□高会军1,孙庆彬1,李江宁2,周家金1
(1.玉林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2.玉林师范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广西民族地区传统体育生态化的地域性、独特性、民俗性、娱乐性和竞技性特征进行研究,阐述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化发展中的开放性、独特性和多样性的发展优势,提出广西民族地区传统体育对外交流中的思考,促使其提升传统体育生态化的竞争力.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化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交流与融合的时代.随着绿色体育与生态体育发展理念的提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议题进入了快车道.“体育生态化”是用生态学观点分析研究体育问题,强调以生态的眼光、态度、原理和方法思考、理解、解释体育问题,以生态观的方式开展体育实践,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生态环境对体育的共同作用及相互影响[1].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生态化的理解中,即要寻求和保持传统体育最“原真”的简单性和注重与环境的协调、互动、关怀与共生.传统体育生态化是一种体育理念,它强调传统体育主体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为现代体育的发展方向和本源回归提供了一种良好选择[2].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地大多地处较偏远,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自身鲜明的生态文化特征和价值取向,利用广西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积极开展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交流,挖掘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体育文化资源,研究生态体育文化特征,对促进其独特的民族个性和丰富的全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具有现实意义.
2.1 地域性与独特性
广西为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之一,世居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1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与其民族聚居地的自然地域环境相互协调发展,共同创造和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格与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学家阿利关于环境对物种影响的研究得出“阿利规律”,即群居有利于种群的最适合增长和存活,群聚的程度像密度一样,随着种类和条件而变化,缺乏群聚而过疏或过密都会产生限制性影响[3].据《广西年鉴2013》统计,广西壮族自治区有民族乡58个,其中瑶族乡46个,苗族乡8个,瑶族苗族乡、回族乡、侗族乡、仫佬族乡各1个.生态环境作为少数民族赖以生存的空间和基本条件,各少数民族正是在这样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孕育和创造出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化.而生态地域性则构成了广西各民族地区不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最突出的特点,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生存方式随地域的不同分布呈现出较大差异性.
广西的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较为优越,多属丘陵地带,年平均雨量充沛,主要经济类型是以农业为主,林业和渔业为辅,具有农耕生产方式的显著特点.不同少数民族聚居地独特的地域环境创造了形式多样的传统体育文化,且这些体育活动呈现出相应的独特性和生态性.如主要聚居在百色那坡县的黑衣壮擅长“打陀螺”,红水河流域壮族、苗族、瑶族的抛绣球文化,居住在融水、隆林、三江、资源、龙胜、环江、西林、南丹等县苗族“芦笙踩堂与斗马”等,彰显独特风格魅力.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取决于所处地域偏远,文化、经济、政治等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在特定区域范围内与当地生态环境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成分,并在漫长的演进与发展中得到传承.
2.2 民俗性与节庆性
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造就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和特定风俗习惯.在民俗活动记载中,曾有杜甫《清明二首》诗云:“蹴鞠屡过飞鸟上,万里秋千习俗同”的诗句,虽是描写当时清明节庆期间蹴鞠与民俗开展的关系,但对于传统民俗节庆,尽管活动形式各异,但活动内容颇有几分相似.广西民族地区除了长期以捕鱼为业的京族和个别分散的少数民族外,绝大多数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生产方式简单,多以游猎、捕鱼为生,出于对大自然和祖先的崇拜、禳灾祈福、鼓舞斗志,交流感情,其民俗性和节庆性表现得更为重要.由于自然因素和民族、习俗、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的规约,广西各少数民族逐渐形成并流传至今的盛大民族传统节日和风格迥异的各种民俗习惯.当然这种民俗节日传统惯性的保持促进了其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传统体育文化元素也丰富和充实了民俗活动的内容.如融水苗族自治县每年春季的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七苗族系列坡会群,其中“芦笙斗马”最为激烈.罗城仫佬族“依饭节"、百色瑶族盘王节、壮族文化的铜鼓节和歌圩,那坡彝族跳弓节,广西都安瑶族“祝著”(达努节)铜鼓舞与本民族的文化、习俗、信仰相联系,世代相传,其舞蹈、乐器、服饰等无不显出浓郁的和古色古香的民族风情,还有对歌、吹奏唢呐、武术表演、射弩、斗鸟等,作为祭祀、传递信息、祈求神灵,这些节日和习俗活动中,各种祭祀形式逐渐演变成各种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2.3 娱乐性与竞技性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以其独特的聚合力、竞技性和娱乐性,在调节和活跃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本土文化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娱乐性与竞技性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固有属性,也是当地民俗活动产生发展的重要来源.如桂西北宜州水族聚居地开展的桐子镖是最受当地水族人喜爱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较好的健身性;融水苗族“芦笙·斗马节”踩堂舞场面宏大,活动内容有芦笙踩堂、斗马、斗鸟、赛马、舞龙、舞狮等文体活动,其中以斗马最为激烈,参与人数最多;苗族坡会也成为禳灾祈福、鼓舞斗志、庆贺丰收、访亲探友、交流情感、愉悦身心的最具地方民族特色的盛大节日;三江侗族自治县“抢花炮”活动更是有着众多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对抗性与可观赏性强,风格突出,极具吸引力;打铜鼓是红水河流域壮族每年“三月三”歌吁和春节等节日庆祝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瑶族“祝著”节,人们会跳起猴鼓舞、藤拐舞、猎兽舞、开山舞、南瓜舞、采茶舞、丰收舞、牛角舞、芦笙舞、花伞舞等,瑶族同胞们还表演了竹竿舞、“对歌”、“斗鸡”、“逗鸟”、“射弩”等节目,气氛隆重热烈,内容丰富多彩;瑶族盘王节中的“盘王舞”、“兵将舞”、“刀舞”、“三元舞”等,其动作大多是模仿开荒、播种、造林、伐木、狩猎等劳作的内容,动作粗犷大方,节奏复杂多变.[4]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趣味性、游戏性与竞技性为一体,表现出其独特的文化个性生态特征.
3.1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化优势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处于弱势地位的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化发展前景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不同地区发展不同的民族体育项目,使其保持原有的文化特性,具备相应的地域性,是体育文化持续发展根本所在.文化的交流有时表现出强烈的文化对抗和冲突,有时则是融合与协作.因此,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化既要从封闭性到开放性、从独特性向大众化、从活动内容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又要加大对这些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对外交流,使之优势互补,就应做出正确的选择.
3.2 开放性
广西少数民族依据得天独厚的地域环境优势,其传统体育生态文化对外交流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区内与区外文化交流,甚至广西-东盟国家的体育文化交流,具体交流内容和形式包括各种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体育节、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及国际性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讨会等.每年一度都要举行的崇左“炮龙节”、融水苗族“芦笙斗马节”、抢花炮节、三月三传统体育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期间都会有大型民族民俗风情歌舞演出和招商引资推介等各项活动,向海内外宾客展示当地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据统计,截至2011年10月底,融水县“芦笙斗马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75亿元[5],2013年10月26日至27日举办的第十三届融水苗族芦笙斗马节,两天共接待游客12.8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5万多人次) ,同比增长5.8%;实现旅游总收入4288万元,同比增长7.4%[6].广西体育局局长容小宁说:“广西与东盟国家人文关系密切,许多民族与中南半岛多国民族有着亲缘关系,不仅生活习俗相似,而且在传统体育文化上有着许多相同或相通之处.民族体育已成为广西与东盟交流的新亮点.[7]”此外,2011年广西举办了民族体育欢乐节、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田阳歌圩运动会等.体育旅游、体育产业与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的现代乡土体育文化结合,才能创造出融合现代体育的价值.
3.3 独特性
保持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习俗,具有吸引力,提升本民族传统文化形象.政府部门意识到并发挥传统体育特色之乡优势,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体育特色之乡、民族体育传承馆、民族体育传承人命名管理办法(暂行)》罗列出具有特色之乡和特色项目的有:南宁市马山县壮族打扁担、壮族会鼓;桂林市资源县车田苗族乡舞龙、舞狮、龙舟、陀螺、跳竹竿、板鞋竞速;百色市隆林县德峨乡苗族爬坡杆、苗族跳芦笙、彝族打磨秋;河池市宜州市北牙瑶族乡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绝技——上刀山、下火海;百色市靖西县龙邦镇投绣球;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苗族乡花炮;河池市金城江区侧岭乡、南丹县里湖瑶族乡陀螺、铜鼓;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毛南族传统体育等,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和利用价值.
3.4 多样性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多样性和民族多样性的重要基础.在注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环境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环境保护圈,由此产生的经济价值造福当地少数民族地区.如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底蕴丰厚、山水秀美、人文环境良好的马山、都安、大化、南丹、天峨、宜州、巴马、东兰、凤山等地,进行集休闲、度假、健身、养生于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开发等.充分利用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民俗开展乡土型传统体育活动,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化发展的独特性为突破口,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于民俗旅游、生态旅游,形成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传统生态文化旅游风格,因地制宜,推动文化创新,促进广西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结构优化,使其增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竞争力.
4.1 少数民族聚居地生存环境日益恶化,非中心区域村寨性传统节庆活动规模与影响力逐渐衰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发生急剧变化,根植于农业社会发展起来的少数传统体育文化正在逐渐失去其生存的土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资源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由于交通的阻碍,世居村寨居民外迁人员较多,村寨性的节庆活动逐渐减少,在节庆中开展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内容不断减少.传统文化的分流现象明显,很多年轻人受经济大潮、现代理念和生产方式冲击以及现代体育的影响,对传统体育普遍缺乏兴趣,参与节庆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人数不断萎缩.现实生活说明,处于弱势地位的少数民族,一般情景下它的文化及生活方式“在面临着正控制和统治着一个复杂社会的强势文化时可能是很难守住阵脚的”.[8]
4.2 体育文化的交流局限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间,缺乏对外交流和宣传的途径
广西由于疆域的边远和不利的地形地貌条件,历史上生产力发展十分缓慢,其经济发达程度落后于其他地区.此外,各主要地区间的交通十分不便,社会文化联系薄弱,人员往来稀少,这就导致各地区之间缺乏应有的社会联系和文化交流,甚至在广西内部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宗教和文化差异.[9]目前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和保护做了很多努力,但大多还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次.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性,也具有特殊的“濒危性”,因此不能仅仅停留在保护层面,应当与利用、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保护.实践证明,一个民族人民的“文化自觉”性比较高,则该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效果上取得成绩就突出;反之,若一个民族人民的“文化自觉”意识比较淡漠,那么该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就事倍功半,效果不佳.而具体在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上,自觉地自我轻贱很危险,不自觉地自我轻贱更危险.[10]
广西独特的地域环境以及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与演进,孕育出能与自然生态环境共生和谐而且形式多样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新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向民族区域的不断扩散,广西具有浓厚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发展与交流在保持原真性、生态化的前提下应向开放性、独特性和多样性方向转变,在促使广西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结构优化,增加其传统生态文化的竞争力的同时保证向可持续方向的发展. ■
[1]许青.对高校体育生态化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8):36.
[2]龚建林.生态文明视域中的生态体育[J].体育学刊,2008,(7):20.
[3]丁洪富.社会生态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4]福客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据库系统[DB]. http://fy.folkw.com/.
[5]中国新闻网. 广西唯一苗族自治县“百节之乡”风情成旅游热点[OL].http://www.chinanews.com/ df/2011/11-15/3461046.shtml. 2011-11-15.
[6]董明,张耀华,覃天阳. 融水苗族芦笙斗马节吸引游客12.8万人次[N/OL].柳州日报. 2013-10-29.
[7]林艳华,庞娟妮. 广西将举办全民体育盛会扩大与东盟各国交流合作 [N/OL]. 中国新闻网.http://www. chinanews.com/gn/news/2009/07-25/1790288.shtml. 2009-07-25.
[8][美]圣·胡安著,肖文燕编译.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文化主义症结[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48.
[9]覃彩銮. 论壮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改革[J]. 社会科学家,1990,11(6):51-55.
[10]冯骥才.紧急呼救[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31-32.
【责任编辑 吴庆丰】
Eco-Characteristics and External Exchanges of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in Guangxi
GAO Hui-jun1,SUN Qing-bin,LI Jiang-ning2,ZHOU Jia-jin1
(1.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Guangxi, 537000; 2. Music and Dance College,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Guangxi, 537000)
By document literature method, we research on the regionalism, peculiarity, folkways, entertainment and competitiveness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ecologicalization in Guangxi ethnic groups regions. We also expound the openness, originality and diver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ecologicalization in Guangxi ethnic groups regions. Finally, we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ecologiicalization.
Guangxi, ethnic minorities, traditional sports, ecologicalization
G811.37
A
1004-4671(2014)05-0083-04
2014-05-25
2013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C类课题(2013C071)。
高会军(1978~),男,甘肃天水人。玉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