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多年的摸索与实践,“引进股东、成立公司;寻求上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入央企大集团、获得更多机会与保护”。这三种改革模式帮助有色科研院所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改革意味着创新,创新常常带来意想不到。
十年前,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副院长熊柏青分管科技,只能望着国外先进的科研设备和技术生产线而兴叹,十年后,他所看到的“先进”在中国都变为现实;他更未曾料到,管了多年科技的他,在2013年扛起了该院战略转型的大旗,居然还创立了一个投资基金,并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募集到10亿元的资金。
以上故事并非杜撰,是记者在参加3月27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三届四次理事会科研院所讨论会上听到的真实案例。
熊柏青在讨论会上介绍了北京有研总院从2013年3月开始的战略转型,持续一年几近颠覆式的改革举措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追根溯源,科研院所的转型改制始于1999年,从那时起,全国1300多家科研院所陆续完成企业化改制。科研院所数量大幅减少,从体制上缓解了产业类院所游离于经济主战场之外的困境。经过十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正如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党委书记颜学柏在讨论会上所归纳的,有色金属行业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呈现出三种模式:一是引进股东,成立公司;二是寻求上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三是进入央企大集团,获得更多机会与保护。“除了这三种,别无出路。”颜学柏说。确实,这三种模式帮助有色科研院所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式发展。
颜学柏在讨论会上透露,西北有色院2013年收入63亿元,赢利1亿元,该院一年的收入已占21个有色科研院所综合收入238亿元的1/4多(数据来自《2013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报告》)。从2000年转制为自谋生路的企业,年综合收入从1.48亿元起步,短短13年,西北有色院收入飞增了42倍。作为科研院所改制的样板,他们在“通过组建股份公司或是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把相关产业做大做强”方面颇有心得。
据介绍,在钼产业,西北有色院2008年以对稀有金属钼的技术研究优势和6000万元的资金,与商洛钼矿企业联合组建西部鑫兴钼业公司,又在2009年吸引外部资金3亿多元,形成了集钼业的采、选、冶和深加工于一体的大型产业基地;在钛产业,西北有色院与遵义钛业、贵州安大等资源性企业形成资源与技术共享,使钛产业迅速成长为年产值十几亿元的主导性产业。2013年,西北有色院与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共建国内最大的稀有金属新材料产业园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投资8700万元新组建了4个高新技术产业公司,在稀有金属材料3D打印和表面处理技术等领域的新材料工艺和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同年,西北有色院与中国核工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引入资金8000万元共同发展核材料产业;还与俄罗斯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投资6000万元组建公司,从事发动机用关键材料和技术的研发与生产。
与西北有色院略有不同,北京有研总院把整合全国的检测资源作为转型的重点方向之一。据熊柏青介绍,他们计划对院属的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进行股份制改造,同时并购全国其他地区的有色金属质监站,将检测功能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整合,打造其成为“SGS”式的(目前世界上最大、资格最老的民间第三方从事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鉴定的跨国公司)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改造之后,中心将变以前等客户上门的被动状态为全国联网、主动出击为客户服务的模式,从一年分析测试3000家~5000家企业,计划在三年时间内,发展到每年3万~5万家企业,尤其面对有色金属行业的中小企业开展服务。
据统计,目前活跃在二级市场中的有色科研院所类企业及其下属上市公司有:北京有研总院旗下有研新材、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旗下北矿磁材、长沙矿冶研究院旗下金瑞科技、西北有色院旗下西部材料等。
证券公司的分析师称,有科研院所背景的上市公司在股市中表现活跃。这也应和了熊柏青的自信。他透露2013年北京有研总院还组建了有研鼎盛投资基金,真正把资本平台搭建起来了。他说,“当我们真正走向社会,发现科研院所很受欢迎,因为我们的产品具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只要走出去,把想法和要做的事说清楚,别人很愿意支持你。就像我们基金,只花了几个月时间,就募集资金10个亿。”
西北有色院因为通过企业化转制,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所以在资本市场上也同样受到投资者青睐,不断地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募集到资金。10年间,西北有色院以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和重大产业化项目为基础,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为依托,先后引入20多亿元资金,瞄准稀有金属、超导材料和钛材三大高科技优势领域,实现了多项成果转化,策划组建了10多个控股、4个参股公司。
熊柏青说,“过去我们老喊科技转化渠道不畅,其实主要看你的成果硬不硬,道路是否畅通。”资本、资源、市场是制约科研机构实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建立资本平台,推动科技和资本、资源、市场结合,能有效发挥出科技的聚变潜能。
2009年9至10月,长沙矿冶研究院旗下金瑞科技股价涨幅高达42.3%,其消息面的有力支撑正是来源于当年10月26日五矿集团重组长沙矿冶研究院的尘埃落定。2009年10月,经国资委批准,长沙矿冶研究院通过国有资产无偿划转方式整体并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成为集团公司的全资子企业。2010年,整体改制,更名为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掀开了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
与长沙矿冶研究院仅一字之差的长沙矿山研究院也于2011年投入了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的怀抱。“要自救才能有人救你,自救就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我们现在的定位即‘立足五矿、面向行业’。”长沙矿山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殷志伟院长在讨论会上如是说。2011年12月起,该院更名为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五矿集团。
沈阳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尹文新在讨论会上的发言朴素而实在,或许也道出了那些跟他们情况类似的科研院所的心声:“沈阳有色院属于规模比较小、专业比较窄、能力也有限的科研院所,有幸进入央企大集团,确实获得了很多机会。我们能够为集团实实在在做点事,院所自身也得到了发展。更让我们欣慰的是,集团对我们的考核也比较宽松,标准是不亏损就行。如果有效益,就留下来提高员工待遇,这是集团领导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据了解,沈阳有色院于2007年8月进入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1月成为集团公司全资管理的二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