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现货铜市场供应出现紧张趋势。4月底中国铜现货升水达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值。
多因素致现货供应紧张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此前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已经买下至少20万吨在保税仓库中的进口铜。收购刺激贸易商收货、持货商挺价,在此背景下,今年铜市有望延续进口和出口双高局面。
国信期货分析师顾冯达分析认为:“从国内供需面上看到,国内冶炼厂出口精铜至保税仓库令市场现货紧张,且前期内外比价不佳导致铜进口受阻,国内某些商家刻意多买少卖加剧这种紧张局面,致使国内铜升水高企。”
此外,目前现货铜市场惜售情况比较严重,贸易商囤货现象比较明显。而国内现货铜货源紧张及高升水使部分贸易商处境尴尬,部分铜期货交付方入货难度较大,逼仓压力增强。
高位反弹难以为继
不过,在国内铜需求整体疲软的背景下,现货铜的大幅升水恐难以延续。目前国内融资铜需求依然较大。
一位大型铜企负责人向记者透露:“部分铜冶炼商此前已经将大部分的产量出口到国外,并且在国内市场上购买现货铜,以填补与其他公司的长期铜合同缺口,同时缓解此前国内融资铜压港给价格带来的压力。”与此同时,国内多数银行已经收紧了对大宗商品融资的信用证政策。
(节选自2014年5月6日《第一财经日报》,作者:杨柳晗)
3月份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为46.7,位于“偏冷”区间,延续了自去年9月份开始的下滑趋势。这显示,当下有色金属行业的日子不太好过。
困难主要有:生产增长大幅回落,大宗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最关键的是行业下行压力加大,比原来预期的还要大,等等。
这其中,电解铝扮演着关键角色。电解铝产量在10种有色金属产量中占比超过50%,今年1~2月份达57.4%,电解铝的形势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有色金属行业的走势。
电解铝产能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跌。国内铝价在去年第四季度已经位于低位的情况下,今年一季度又下跌近10%,幅度高于国际铝价,这导致铝冶炼行业大面积亏损。今年1~2月,铝冶炼行业成本增速高于收入增速,主营业务毛利率仅为2%,仅财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就高达3.8%,必定严重亏损。据统计,1~2月亏损金额达29亿元,去年同期亏损9亿元。
在看清困难的同时,还要看到亮点。比如,投资在发生积极变化。今年1~2月,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1个百分点,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低11.9个百分点,是近年来增幅首次明显低于全国增幅。有色矿山和冶炼项目投资下降,压延加工项目投资继续增长,民间投资所占比重超过80%,投资结构有所优化。铅锌冶炼业利润止跌回升,行业效益趋于稳定;镍价上涨,企业扭亏为盈,等等。
(节选自2014年4月25日《经济日报》,作者:崔书文)
中美稀土贸易诉讼进入白热化阶段。中国决定就“中国稀土出口政策案”向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提出交叉上诉。
建立战略资源管理体制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金柏松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亟待建立一个基于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的稀土等“战略资源管理体制”,而这必须是一个与国际规则,主要是与世贸组织规则接轨的制度。
中国贸易的“远”与“近”
3月26日世界贸易组织(WTO)裁定中国对稀土、钨、钼相关产品采取的出口关税、配额管理措施违反WTO相关规定。巧合的是3个月前,我国刚以2013年4.16万亿美元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成绩荣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的桂冠。一喜一悲之间,窥见中国在贸易领域与世界舞台的“近”与“远”。对于国际贸易舞台的游戏规则,我国还未谙熟到游刃有余的地步。
“出牌”需遵守国际规则
金柏松强调,国内稀土行业需要明确三项原则,按照国际规则来“出牌”。一是明确资源所有权;二是战略资源封存;三是安全原则。他还建议,第一,将稀土资源通过公平交易,集中于少数企业;第二,在交易所上市,实行现货、期货24小时交易,为世界自由贸易发展作贡献;第三,还可以考虑用人民币标价,促进人民币跨境交易。
(节选自2014年4月21日《金融时报》,作者:韩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