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苏雅 (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050024)
浅谈高校图书馆在技术服务手段方面的创新
李苏雅 (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050024)
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服务质量的好坏决定图书馆未来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普及,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不断升级,读者越来越渴求便利易得的图书资源,图书馆服务面临着重大的挑战,要应对这种形势,图书馆就要力求在技术手段方面实现创新,以谋求进一步发展。
电子标签;电子图书;移动图书馆;自助服务
高校图书馆是在校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大学生汲取各类知识的场地。图书馆利用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图书馆服务,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手机、平板电脑等网络设备越来越多的走进大学校园,读者的信息价值观念不断更新,图书馆服务也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条形码是一种机读语言,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白条,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可利用特制的条码阅读器快速准确地识读信息并输入计算机中。它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应用于图书管理也已有近50年的时间(1971年欧洲的一些图书馆最早采用Plessey码)。从它的发展历史来看,它经历了由一维到二维的的转变,由于它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方便实用,能快速准确的完成图书管理中的数据录入和采集等繁琐的工作,所以曾被国内图书馆广泛采用。
但随着信息化、技术化的不断发展和数字图书馆技术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条码技术日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虽然目前它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还很普遍,但从图书馆管理应用的发展趋势来看,RFID技术将逐渐成为图书馆应用的主流。RFID俗称电子标签,是一种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系统,图书馆中利用电子标签可以实现图书的自主借还,自主查阅,对图书的预约锁定,图书的自动盘点,区域定位,自动分拣等工作,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另外,与条形码相比,它具有读取速度快,存储容量大,不易破损,不易伪造,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已逐渐被各大高校图书馆所采纳。RFID技术是图书管理由人工到自动化转变的一个重大创新,虽然,它在技术上还不太成熟,相比条形码而言,成本也较高,但RFID电子标签取代传统意义下的条形码技术,却是大势所趋,也是图书管理中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随着3G网络的兴起,电子图书作为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已经在人类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当今社会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图书又称数字图书或e-book,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使用,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体,即电子化的图书。它的主要类型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和软件读物等。与传统的纸质图书相比,电子图书具有以下优点:易读。电子图书可在网络连接状态下,通过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进行在线阅读,也可将其下载到手机、平板电脑、MP5等阅读器中随时随地阅读。易得。电子图书依托互联网这个平台,能够实现快速搜索和阅读。易携带。纸质图书相对于电子书而言,又厚又笨重,携带及其不便,而电子阅读器体积小,重量轻,易于随身携带。易保存。纸质图书占用空间大,且长期保存容易受潮或被虫鼠啃咬,而电子书存储空间占用率小,可长期保存且不受环境影响。低碳环保、节省成本。电子书节省了纸张,实现了零树木砍伐,起到了低碳环保的作用。同时,电子书省去了人工排版、印刷等繁琐工序,减少了发行、运输等销售环节,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除此之外,电子书可以在短时间内储存大量信息,并具有更新换代快,方便传播等优点,这些都是纸质图书所不能比拟的。
然而,纸质图书作为一种传统的阅读工具,它也具有电子图书所不能取代的优越性。电子书节能环保毋庸置疑,但从人的生理健康角度来讲,电子阅读器所带来的强烈的光感却容易引起人的视觉疲劳,长期阅读容易造成视力下降。此外,电子阅读器本身具有一定的辐射性,容易造成健康隐患,尤其是对颈椎、皮肤的影响很大。从阅读习惯来讲,传统的阅读习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得到改变。手捧一本好书,感受书香扑鼻的氛围,享受手指翻动书页时思随纸动的快感,这种惬意是电子书所无法取代的。另外,很多人读书时,习惯在书上批注、做标记,有时还会写下阅读心得,这些是电子书所不能实现的。
在电子图书出现之后,纸质图书市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纸质图书的销量曾一度下跌,但是到目前为止,电子图书在各大高校图书馆中的推广也很有限,这说明电子书要想完全取代纸质图书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的,两者兼容并存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从长远来看,纸质图书向电子书转变是大趋势。
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图书馆服务也正在经历一场重大的变革,读者对便捷的网络资源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让读者随时随地能够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逐渐成为图书馆服务追求的目标。目前,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使用图书馆服务是发展的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移动图书馆正逐渐走进大学校园。
所谓移动图书馆,就是能使人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无线网络资源,通过各种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E-Book、MP5、笔记本电脑等)来方便灵活地获取可涵盖各类图书馆数据库资源信息的一种新兴的图书馆服务。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查询、浏览与获取图书馆资源,在移动过程中,只要是有网络覆盖的地方即可随时随地检索、查询所需信息资源。移动图书馆为使用移动网络设备的在校大学生用户提供了一种便捷的移动阅读服务,通过移动图书馆平台与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对接,读者可享受书目检索、图书预约、图书续借、新书上架通告、馆藏查询、借阅查询、借阅证挂失、查看书籍评论等多种个性化自助服务。用户也可通过移动图书馆客户端查看所在大学图书馆的最新公告、讲座预告及各项服务帮助和指南。移动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延伸和补充,是更加人性化和自动化的一种新型的图书馆服务项目。
随着信息化和自动化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普及,自助服务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中得到普遍运用,成为图书馆业务发展和服务创新的重要手段。
图书馆自助服务就是读者根据自身需求,借助馆内设施替代原图书馆员承担的服务工作。例如:读者可以借助自主借还机实现图书的自主借还;利用检索系统可以查询馆藏资源及个人借阅信息,从而实现图书的自助网上预约、续借、网上支付罚金等;通过网上咨询平台实现网上发布信息、网上参考咨询等操作;利用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可以对所需的文献资料进行自助打印、自助复印、自助扫描;利用文献传递系统可以实现文献传递及馆际互借等。自助服务使图书馆员逐渐从简单繁琐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多的走向了信息咨询和学科服务等领域,为读者指导解决更加专业的信息参考咨询和学科研究方面的问题。自助服务改变了图书馆传统服务中由工作人员包揽包办的做法,让读者自主的、有选择性的实现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既节省了人力资源,又能使读者最大限度的了解和利用馆藏信息。同时,它的出现,也使得读者的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和专业化,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建设,必须拥有扎实的图书馆学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虚拟资源检索能力及与读者沟通交流的语言优势。因此,图书馆员应努力提升自身文化修养,补充业务知识,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全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信息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正在向着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满足读者越来越多的需求,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要让读者享受更高层次的服务,图书馆就要努力加强自身建设,除了要提高馆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服务意识外,图书馆还要采取新方法和新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优势,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共享,这样才能适应读者的需求,充分发挥其教辅作用,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工作。
[1]张雪莲.RFID——使图书馆真正实现自动化的技术[J].2005(2).
[2]吴娟李,雪琴.电子图书在高校图书馆利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2010(3).
[3]刘红丽. 国内移动图书馆研究现状与趋势[J].国家图书馆学刊.
[4]李巧真. 大力推进图书馆自助服务[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李苏雅,女,1982年4月出生于秦皇岛市抚宁县,本科学历,现为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数据库建设。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