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 晓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321000)
19世纪钢琴独奏夜曲的传承与发展:菲尔德与佛瑞之比较
喻 晓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321000)
19世纪初,钢琴独奏夜曲(Nocturne for solo piano)诞生于欧洲西北的岛屿,在这一百年中穿越了欧洲大陆,经历了多种文化和艺术风格的渲染,最终成为一种充满艺术魅力并且独具个性的成熟艺术体裁。
钢琴独奏夜曲1813年诞生于爱尔兰作曲家费尔德之手,这位精通钢琴演奏技巧的音乐家赋予这一体裁浪漫抒情的风格,优美如歌的旋律,这就是早期夜曲的典型风貌。
钢琴独奏夜曲诞生与费尔德精湛而富有特色的钢琴表演技术有着不可磨灭的关联。费尔德有着极高的钢琴表演水平,他的演奏精致优雅,气质诚挚而简朴,充满诗意和歌唱性,透露出浪漫主义的风格。而当时演奏所使用的曲目大部分都是古典派的作品,古典派音乐作品对模式和主题的发展非常重视,对情感的表达却显得较为含蓄、克制,这或多或少的限制了费尔德浪漫主义风格演奏方式的发展。他需要有一种不拘泥与形式、结构而追求声音效果、旋律意境的钢琴小品来配合他的表演,展现他的气质,于是第一首“空幻忧郁的曲调悬浮在持续起伏的低音上”的钢琴独奏夜曲诞生了。费尔德写出了歌唱般美妙的旋律,这是他赋予钢琴独奏夜曲最重要的特质,再配合以左手微波荡漾的琶音,更显得婉转动听。英国钢琴家查尔司•萨拉曼评论费尔德将夜曲演奏的浪漫而富有诗意“仿佛在诠释一些美丽的梦,在弹奏的乐声音质、技巧的无比优雅精美、以及情感表达方面,都是哪个时代无与伦比的”这说明了费尔德夜曲的创作和表演是不可分割、相得益彰的,也体现了他是音乐表演艺术中浪漫主义乐派的最早代表之一的身份。
1.费尔德赋予夜曲的“声乐性”
费尔德创作钢琴独奏夜曲的时候,舒伯特已经写出了优美动听的声乐小夜曲,那充满浪漫气息的声乐旋律对费尔德的夜曲创作产生了影响,他把这种“人声”的特点带入了自己的创作。在他的代表作《降B大调夜曲》中,主题由四个乐句组成,起承转合分明,悠扬婉转,犹如人声的哼唱。费尔德在开始处直接标明“Cantabile assai lento”(如歌的极慢板),整个旋律平缓抒情,呼吸流畅,具有典型的“声乐性”特点。
2.费尔德夜曲的“装饰性”
费尔德夜曲中频繁出现具有“装饰性”的旋律。费尔德可以说是浪漫主义乐派的最早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旋律创作时喜爱并善于运用“装饰音”和“经过音”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虽然主题旋律的本体没有太大的变动,但因为加入了一系列的颤音,回音,使主题旋律的气质由宁静、安谧变为活跃、流动,充满了自由的幻想。这一小小的变化大大丰富了的乐曲的情绪表现。
“声乐性”和“装饰性”是费尔德旋律创作的两个特点,他首创了这种表现丰富情感的优美旋律并把它赋予了“钢琴独奏夜曲”这一体裁。这种创作风格对后世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法国作曲家佛瑞被公认为是十九世纪最具特色的钢琴独奏夜曲作家。佛瑞在47年中共创作了13首钢琴独奏夜曲,这些作品分布在佛瑞创作生涯中的各个时期,足见他对这一体裁的喜爱和坚持。它们组合在一起完整的诠释了佛瑞一生的风格变化以及他独特的艺术特点。他在夜曲创作中没有重复他人的路线,而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这个体裁,赋予它新的表情。佛瑞对夜曲“优美抒情”的特性进行了传承和深化,并从创作手法上出了突破性的发展,他提升了钢琴独奏夜曲的境界,以其特有的婉约气质创立了“法国式夜曲”。
1.佛瑞的旋律--最纯正的“声乐性”
佛瑞旋律的“声乐性”的纯正源自他的歌曲创作天赋,大量歌曲创作的经历使他具有创作优美如歌的旋律的能力。同时,存在于内心的古典主义追求又赋予他的旋律“返璞归真”的效果。在《D大调夜曲》中,佛瑞没有借助任何带装饰音或具有华彩效果的旋律。他的旋律真挚、简朴的,充满了诗意,即使是在表达最高昂的情感时,也只是运用了八度音程来增强力量或者高八度重复来获得对比而终保持了优美如歌的特色以及纯真简朴的气质。
2.佛瑞运用音型化伴奏提升旋律的“装饰性”的美感
佛瑞创作的旋律优美动听,虽然朴实无华却绝不会给人以单调的感受,这是因为作曲家使用了丰富多彩的音型化伴奏,为简朴的旋律创造出富有个性,多样化的音响。时而是柔和而高雅旋律配合着持续的三连音和八度底音缓缓的奏出,如同朗诵法语诗歌一般娓娓动听,优美而富有韵味,时而是高音区密集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跑动,制造出星光般灿烂的音响效果,使得高声部旋律仿佛从梦境中传来,充满了甜蜜的憧憬和奇妙的幻想。
可以说,佛瑞在费尔德的创作基础上,很好的融入了他自己的想法和风格,传承和深化了钢琴独奏夜曲的优美如歌特性,并赋予它婉约的气质。
佛瑞在继承费尔德钢琴独奏夜曲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对这一作品形式进行了极具个性的发展。他在代表作《降D大调夜曲》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创作技法来表现夜曲的诗意和梦幻色彩,有别于费尔德单纯的抒情和简朴的伴奏声部,佛瑞追求的是婉约的诗意和朦胧的意境,他通过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和声等多个方面来发掘这一体裁新的音乐表现手法。
1.运用不同的节拍及富有特色的节奏音型营造丰富多样的效果
在《降D大调夜曲》中,佛瑞使用了三种拍号(3/ 2、3/4、4/ 2) ,并跟随主题的变化交替使用,同时引入各种富有特色的节奏音型(例如切分音、后半拍、三连音、三对二的节奏音型)的使用在作品中能够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并能给人深刻的印象。佛瑞将这些变化的拍子以及节奏型加以灵活的运用,时而产生流动的效果,时而产生徐缓的效果, 时而又产生激烈的效果,为他的夜曲增添了变化的色彩。
2.利用色彩性和声及调式调性的融合与转变营造出扑朔迷离的意境
佛瑞还运用了大量的色彩性和声,使用一些飘忽不定、不可捉摸的和弦以及意想不到的解决,这使音乐突破了调的束缚,打破了我们固有的调性感觉。同时,教会的运用以及调式与调性融合所造成的模糊感,在他的夜曲作品中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降D大调夜曲》中:A 段出现降D 大调与利底亚和弗里几亚调式的结合。在这里佛瑞使用了同音异名的写作手法 (A 段第七小节,bbB=A ,bD = # C ,bF = E) ,这使得他的创作游刃有余地穿梭在这些关系较远的调性中。可以说,A 段从未转离过降D 大调。同时,他将教会调式巧妙地运用在和声上,并不是为了改变调性,而是利用某些调式较柔和的音响,创作出奇妙的和声,使调性变得更为灵活。在佛瑞看来,非和弦音、变化和弦,甚至三音的改变都不意味调性的转变。“你必须对和弦里每个音可以移动的方向,都进行了仔细的琢磨和大胆的推敲,不管是调式的、半音的或同音异名的。如此才可以形成新和弦。然后依据这个新命名的和弦,到不同的调子。”这充分说明了佛瑞对于转调的独特见解。
夜曲之于佛瑞是表达他心中对于“法国式古典主义”和“纯音乐”的追求的最好体裁。在外型上,他力求洗练、优雅和富有诗意的音乐语汇:在内涵上,他追求朦胧、梦幻、扑朔迷离的效果。佛瑞通过丰富及具有个性化的技法使夜曲在他的手中形成了婉约含蓄的气质,它不再直接表现激烈的情感,而体现出微妙的关系和深邃的意境。
从费尔德到佛瑞,夜曲的发展演变体现了十九世纪各种音乐风格的更替和融合。夜曲从清新淳朴的费尔德手中传婉约优美的佛瑞手中,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都能在此找到历史的投影。一百年的沉淀最终使夜曲成为音乐史中别具一格的重要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