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艳 (乐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25600)
刍议乐清黄杨木雕
张景艳 (乐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25600)
被称之为“浙江三雕”之一的乐清黄杨木雕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发展到现在已经数百年历史,其制作的原材料为黄杨木,而黄杨木主要分布在云南或者湖北的原始森林中,并且黄杨木生长周期较长,因此材料十分珍贵,进行雕刻以后其色泽会随着时间不断浓郁,出现一种端庄、典雅、沉稳的感觉,同时兼顾了精巧的手工艺、灵动的外形、带有传统美学特有的气质,因此成为较为经典的艺术魅力作品。本文正是基于此,围绕乐清黄杨木雕开展探讨,分析其特点、价值、历史背景、现状、发展以及保护,旨在促使乐清黄杨木雕的再一次辉煌。
浙江三雕;乐清黄杨;艺术;发展
乐清黄杨木雕发展历程较长,最早是在1342年出现的“铁拐李”木雕,这一发现被保存在故宫博物馆中并成为至今发现的最早的乐清黄杨木雕。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乐清黄杨木雕的手艺一代代的沿袭下来,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审美多元化的影响,当前的乐清黄杨木雕的技法也不尽相同。就目前形势来看,乐清黄杨木雕的发展不容乐观,市场低迷等情况普遍存在。对此,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
除了乐清黄杨木雕外,东阳木雕以及青田石雕同为浙江三雕的另外两个艺术门类。乐清黄杨木雕之所以如此珍贵,除了历史悠久外,黄杨木的稀缺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物以稀为贵,黄杨木作为一种极其珍贵的树种在冬季开花在春季结果,其纹理细腻而且质地极佳,色泽属上佳,会让人产生一种典雅、古朴的感觉,黄杨木的特点在于其生长周期长,对此还有一句话“千年黄杨难成柏”来形容其成长时间的漫长,将如此珍贵的木材作为雕刻的对象,势必会提高艺术品整体的价值。乐清黄杨木雕以黄杨木材为载体,能够加工成造型灵动、细腻的工艺品,当然这需要雕刻师具备高超的技术以及丰富的经验,应以传统工艺方式的理念为指导,对不同的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因此一个能够完成乐清黄杨木雕雕刻的匠师都是具备较深的资历以及娴熟的技艺。经过七百多年的发展,乐清黄杨木雕的制作工艺出现了很多的变化,但是唯一不变的就是手工雕刻的加工工艺,手工工艺工序首先要泥塑构稿,其次挑选木雕所用的材料,然后依次敲坯定型、实坯定格,确定基本形状后进行修光,磨光处理后处理细节部分,最后以油漆上光并且安设底座便完成,这些加工工艺都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的智慧凝结而成,十分贴合民间实际,木雕刻画的对象众多,人物、动物、综合类等等,每一种都能够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
随着时代变革和社会发展,黄杨木雕出现明显的多样化发展趋势,各类型各流派的出现丰富了黄杨木雕的艺术内涵。包括高公博、王笃纯、虞金顺等艺术家也成为了不同流派的领军人物。特别要提的是我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的众多艺术品开创了我国黄杨木在国外展览的先河,多部珍贵作品被美术馆收藏,例如《寒江独钓》《蓑翁》等,业内多次开展以高公博黄杨木雕的艺术鉴赏大会。虞金顺的作品同样在多国进行展览,并获邀进行多国的艺术演讲,代表作品包括《春天》《乐人间》等。王笃纯作为浙江省工艺的代表人物,出现了《乡音》《捉迷藏》等作品,并在国际舞台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根据目前所收集到的工艺品显示,乐清黄杨木雕最早能够追溯到元明时期,在清代早期逐渐发挥影响,例如在《中国美术全集当》中说明浙江乐清县是出乐清黄杨木雕的发源地,最初由乐清人氏叶承荣用来制作佛像,后下一代代的传授下去。
在1920年左右,我国以黄杨木为主的《捉迷藏》等作品在全球性的展览中屡屡斩获大奖,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乐清黄杨木雕也迎来了一个鼎盛时期,使一大批佛像雕塑、龙档的雕刻工作者将重心放在了黄杨木雕中,出现了叶品芳、潘阿陆、叶一舟、王凤祚等黄杨木雕艺术家,这一部分群体极大的促进了乐清黄杨木雕的发展。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对于民间艺术的重视又促进了乐清黄杨木雕的发展,涌动了一群群富有创新意识的青年艺术家。典型的包括虞定良、高公博、郑胜宁等。此阶段的乐清黄杨木雕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发展趋势,出现了众多的木雕艺木精品,新的一代艺术家在这样的氛围中也取得了快速的成长,其个人风格更加鲜明,并屡屡获得大奖,为乐清黄杨木雕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当上世界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黄杨木雕等传统民间工艺受到五金电器的冲击,使得大量的人才流失,而新一代年起人也不愿意将精力投入到看似落后的黄杨木雕中,老艺人流失、新艺人断层直接导致黄杨木雕的技艺面临失传,当前坚持黄杨木雕创作的人数仅在少数。
乐清黄杨木雕之所以有数百年的历史,正是因为工艺的世代相传,另外师傅对徒弟的工艺传授也是保证黄杨木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人们审美的观念发生改变,单一的创作题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标准,由此衍生的镂雕、群雕等多样化的创作题材突破了单一的人物造型,为黄杨木雕的发展拓宽了方向,极大的丰富了我国木雕艺术的内涵。除了创作题材外,黄杨木雕的表现形式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主要是劈雕以及根雕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目标的桎梏,这一点高公博大师的作品尤其突出,并且在不断的开拓创新中,高公博大师还开发出了黄杨意雕,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价值。根雕主要是指将树根进行艺术创作,选择合适的木材部位,因地制宜的加以改造,体现自然的美感以及情趣,人们往往难以将根部和美感联系起来,但是根雕的核心就是从树根发现美得元素,从而做出形态各异的造型;高公博大师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创立的劈雕工艺建立在现代技法的机床上,此工艺重点在于对肌理美的表现,从字面上理解:用工具将木材劈开,显出黄杨木内部的书纹,然后以夸张的表现性质最大程度保存树木的肌体美,利用带有粗狂的自然美最终做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总的来说,不管是劈雕还是根雕,其创新都是以传统美学为基本前提,也正也是因为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黄杨木雕受到了人们的喜爱,频频出现在工艺品展览当中,引起珍贵性、独特性以及美观性获得了众多奖项,并被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广泛报道,使得黄杨木雕艺术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艺术品走出国门对于我国文化界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了满足市场对黄杨木雕的需求,当前出现了众多的民营企业,也有中外合资的企业出现,这些企业以较强的综合实力打入了外国市场,使黄杨木雕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结合上文不难看出黄杨木雕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黄杨木雕的市场逐渐出现低迷,即使近年不断吸取精华加以优化,使得工艺技术更加成熟,但是其未来发展仍旧不容乐观,国家已经将其纳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中,被列于受保护项目更加说明当前黄杨木雕的发展以及岌岌可危,必须客观分析当中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一)黄杨木雕现存的问题
首先,地域文化的限制以及成本的上涨。木雕属于民间手工艺的代表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而地区差异会弱化黄杨木雕的影响,例如二人转等民间艺术在北方受到广泛的欢迎,但南方很少有从事二人转技艺的,黄杨木雕与此同理,并且黄杨木雕对于材料的要求苛刻,黄杨木本身的生长周期较高,经历短期大量的生产后必然会陷入等待其生长的漫长时期中,容易导致材料供应困难,即使有材料也涉及到运输成本、运输耗损等众多问题,这些因素违背了民间艺术品就地取材、实惠美观的理念。物以稀为贵直接倒是黄杨木雕的价格翻倍,从民间艺术品不断转化为奢侈品,木雕艺术家在面对高成本时也只有通过降低工艺过程的资金支出来获得一定的利益,这直接导致木雕的质量下降,难以达到预期的要求,如此恶性循环直接导致黄杨木雕市场冷淡。
其次,现代工艺品占领传统木雕市场。乐清黄杨木雕的鼎盛时期在上世纪70年代到上世界末,主要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开始提高精神生活的品位,因此整个文化产业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黄杨木雕也把握了这一发展契机,迎来短期内的鼎盛。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低价格、损坏小的现代工艺品逐渐占据了人们的视线,导致价格昂贵、保存难度大的黄杨木雕被慢慢忽略,这一部分市场客户的流失对于黄杨木雕艺术家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了谋生许多人选择转做他行。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使仿造技术得到了提高,许多的仿真产品混淆了消费者的视线,而真正的黄杨木雕长期堆积面临霉变和腐蚀的危险。
最后,人才的流失。当前社会信息发达,年轻人受到浮华世界的影响很难静下心进行木雕制作,而木雕学徒呈现两种趋势,要么是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没有结合过系统的理论培训,要么是从专业美术院校出来理论知识储备丰富但是没有实践能力,正是这种技术上的矛盾存在,很多的大学生选择更加先进的室内设计、广告等,黄杨木雕的发展动力明显不足。
(二)加强黄杨木雕保护的有效措施
由于黄杨木雕受到地域性的影响,我国南方地区的消费市场难以负荷,因此应该拓宽黄杨木雕的市场面,将范围推广到全国范围内,并走出国门进入世界市场,上文提到在黄杨木雕鼎盛时在全球范围内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因此有必要重新让黄杨木雕登上世界舞台,以古朴的色泽、动态的造型、珍贵的木材引起外国友人的兴趣,从而获取经济效益。只有将赚取的利润积攒起来才能为工艺的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浙江乐清作为黄杨木雕的发源地,应该背负起拓展木雕的责任,首先乐清应该延伸黄杨木雕的覆盖面,让新的一代年轻人多接触黄杨木雕,并融入学校的教学单元中,社会各界相互协调合作使黄杨木雕成为乐清的地区名牌。浙江省文化厅以及乐清市政府开展了一系列新举措,例如出版了《乐清黄杨木雕历》等宣传书籍,并且组织了一系列培训活动,在2004年,第一节工艺美术节在乐清举办,评选了优秀的年轻木雕艺术家,这一举措大大激发了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创作激情。同时木雕艺术研究所等机构不断设立,并从制度上将乐清黄杨木雕作为保护项目,基于财政支持以协助。以上一系列的举措均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应该长期保持下去。
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传统手工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但是传统手工业依然可以创新工艺,增加艺术品富含的内涵。以往的木雕素材主要选自民间神话故事,而现代社会人们接受众多的讯息,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那些神话故事已难以引起人们的共鸣。因此必须改变单一的艺术品题材,不断升华黄杨木的艺术品位,利用技术手段实现高难度的艺术品制作,在给人以视觉冲击的同时赋予艺术品更高的文化内涵。另外木雕艺术家应该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实现木雕艺术品的多样化,提升黄杨木的利用价值,在有限的资源下尽可能的实现更大的生产利益。最后还应该不断观察市场的动态变化,了解市场的需求,把握商机,灵活的改变生产方式,只要具有了一定的市场空间,黄杨木雕才能够体现出创作价值,有了与现代工艺品的竞争实力,并跟随时代的脚步不停的进步。
另外还应该加强交流和合作。没有理论知识的木雕学徒在创作过程中依靠主观意识难免出现问题,这也是制约木雕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应该进入专业院校深造,只有了解了更为专业、先进的美术理论知识,才能通过实践体现出来,从而增加其创作的整体能力。另外当前美术院校的学生量巨大,虽然这部分学生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长期象牙塔的生活使其缺少动手能力,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木雕创作室的练习教学中,使理论知识能够有施展的机会,两种群体的不断转化和学习,可以为黄杨木雕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技术,为乐清黄杨木雕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黄杨木雕在我国文化历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即使随着时代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可是汇聚了祖先智慧精华的艺术永远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并且需要我们履行保护责任,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各环节的管理和协助,共同促进黄杨木雕的发展。
[1]周熙文.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乐清黄杨木雕的传承和保护[J].经济师,2013(7).
[2]郑朝辉.浙江黄杨木雕品牌的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J].新美术,2012(1).
[3]高启新.朱子常:游走在黄杨木里的精灵——温州市博物馆馆藏黄杨木雕鉴赏[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2(3).
[4]俞柏青.论写意木雕[J].中国集体经济,2013(26).
[5] 陈飞(文/摄). 浙江乐清黄杨木雕展享誉沪上[J].文化交流,2013(3).
[6]许雪梅,程岩,张耀华.浙江东阳木雕和黑龙江木雕特色比较研究[J].森林工程,2012(3).
[7]李成.中国木(竹)雕大透视——聚焦中国木雕艺术[J].中国林业产业,2009(11).
[8]陈姝洁. 黄杨木雕鉴赏与市场行情[J].艺术市场,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