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告别的时候到了。85岁的吴乃宜躺在床上,使劲握住来访者的手。其实他已经没有力气了,手上的虎口处一点肉都没有,薄得像层纸,可以被扯起来。他于2014年1月19日凌晨在家中去世,走的时候还不到90斤,已经很长时间吃不下任何东西。
7年多前的夏天,这个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的老渔民也是这样,躺在床上不吃不喝。那一年,4个儿子出海捕鱼遇到台风“桑美”,老三被桅杆砸中,老四被渔网缠住,老大把救生圈扔给弟弟后自己沉入水中。只有老二活了下来,他的腿部受伤落下病根,还感染了吸入性肺炎,失去了劳动能力。
吴乃宜和老伴在床上躺了3天,觉得做人都“没啥用”了,直到债主拿着欠条找上门。出事前,4个儿子刚刚借了80多万元换了钢质渔船。承诺并没有随风而逝,尽管没有法律依据要求父亲替儿子还债,可吴乃宜说:“是我儿子的欠条我都认。”
吴乃宜从床上爬了起来。他领到3个儿子的人身保险、船只保险赔款24万元,家都没回,就用衣服包着几沓钱去了信用社,还了第一笔欠款。渔船被打捞上来,卖了30万元,他一分没留又全部给债主送去。在接下来的6年里,这位老人拾废品、织渔网、卖土鸡蛋。2012年,他终于还完了所有的欠债。
就在人们都以为吴乃宜终于可以安享晚年时,他又倒下了。这一次,他再也没有站起来。晚期尿毒症夺走了他的食欲、体重,最后是生命。社区干部最后一次见到他时,躺在床上的吴乃宜蜷缩着身体,指着胸口用微弱的声音说:“堵得慌。”家人说,只有疼得受不了时,他才会叫出声来。
主治医生说:“他长期营养不良,加上没有及时治疗,肾脏基本都坏了,被耽误了。”
在还债的那6年里,吴乃宜每天只吃两顿稀饭,邻居说这么多年没见他们家买过猪肉。他的背上生了严重的骨刺,实在受不了了,才花几块钱去打一针。前去采访的记者在他家只看到一台老式的柴灶、一个摇晃的饭桌以及一张斑驳的旧木床。
儿媳抹着泪说:“家里桌上经常一点菜都没有,有时菜放了好几天都长虫了,他还在吃。”
可是一旦赚到的钱能凑成整数,吴乃宜就大方地让儿媳全给债主送去。一个饮料瓶能卖几分钱,在沙滩上捡满一筐能卖4块钱;给别人织渔网1万眼能赚1块钱,吴乃宜和老伴织4个小时也才织了5000眼。
他会在凌晨3点突然醒来,嘴里念叨着“还债,还债”。他跟唯一幸存的二儿子说:“我死了以后如果还不完,你必须答应我,自己会还,如果不还,我死都不瞑目的。”在儿子眼中,父亲是个很“硬”的人,过去在谁家借了一颗螺丝都得记在本子上,一买回来马上去还。
2011年,媒体记者报道了吴乃宜的事情。他的故事夹杂在“预约出租车司机被爽约”这类社会新闻里,他被评为当年“感动温州的十大人物”。人们亲切地称他“诚信老爹”,并寄来捐款以及治疗骨刺的药。2012年,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公益人士的帮助下,他还完了最后一笔欠款。
二儿子的身体逐渐恢复,又可以打鱼了,一家人还搬进了新房子,可2013年秋天,吴乃宜突然头晕得厉害,站都站不稳。起初他以为只是感冒,儿子劝了半天他才去了医院,结果发现已经到了尿毒症晚期。
尽管医院减免了全部医药费,但吴乃宜住院两个多月便放弃了治疗。他每周需要做3次透析,每次4至6个小时。为了逗父亲开心,二儿子曾在病床前举着“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荣誉证书,问他认不认识。吴乃宜指了指“道德”两个字,有气无力地说:“我躺着真不道德啊,躺着还有什么道德?”旁边的人都被他逗乐了。
那是他去世前的两个月,一家媒体用摄像机记录下病房里的这一幕:吴乃宜的眼睛都已经睁不开了,说话也走音了,不知为什么,躺在病床上的他突然动了动嘴唇,用微弱的声音问儿子:“现在年底就快到了吧?欠的钱都还了吗?”
(朱权利摘自《中国青年报》2014年1月22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