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于蓝
2003年10月,深圳市提出“图书馆之城”建设总体目标,各区基层图书馆也在此政策的助力下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目前,该市已建成一个以市图书馆为龙头,区图书馆为骨干,街道图书馆为基础,社区图书馆为节点的四级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
而作为深圳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龙岗区,从2007年开始,区政府加大对图书馆的财政投入,平均每年设置图书采购专项经费逾300多万元,用于配置、更新区图书馆及其基层分馆的图书资源。
基本概况
实体图书馆
目前,龙岗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构架为:1个区馆、7个街道馆、11个劳务工馆、77个社区馆,共97个基层图书馆。这97家公共图书馆中,目前能正常开放的有89家,不能正常开放的8家 (均为社区馆)。
其中,7个街道馆、11个劳务工图书馆、2个社区图书馆为区馆的分馆,全区共20个基层图书馆已列入区图书馆总分馆模式建设。全区公共图书馆馆舍总面积3.9万平方米,工作人员共283人,其中,76.7%以上为临聘人员。
据龙岗区统计局2013年的数据显示,龙岗区常住人口192.69万,按目前全区馆藏图书总量300.5万册来计算,人均藏书1.56册,平均2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室)。2013年全区基层图书馆总进馆304万人次,外借图书106万册,举办各类读者活动共300场,参加人数10万人次。
数字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
2009年底,龙岗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正式对外开放,309台供读者使用的计算机、宽敞舒适的阅览环境,使之成为区图书馆的一张亮丽的新名片。基层图书馆共有电脑794台,一般集中在街道级图书馆和劳务工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图书馆网上信息资源。
同期,龙岗区图书馆积极建设数字资源数据库,构建网上虚拟图书馆。读者只需要登录区图书馆官方网站,就能免费浏览图书馆的各类数字资源,足不出户,即可获取到所需文献信息资源。
“自助借还书机”——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
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被深圳市民称之为“会吐知识的ATM机”。自助图书馆提升了城市的阅读品质,被列入首批国家文化创新工程。
截止2013年底,全市共有300台自助图书馆设备,其中服务在龙岗区的共有35台。总计有10万余册新书在龙岗各街区流动服务,最大程度上方便了读者借阅图书,成为实体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有力补充,更是图书馆事业引入高端科技智能化服务的成果体现。
绩效与存在问题
2010年3月,龙岗区图书馆率先与深圳市图书馆实现统一服务平台,合库运作,全面实现全市“一卡通”的完全无缝对接,给广大市民提供阅读便利。全区97家基层图书馆分布在各街道、社区及人流相对集中的大型工业园区,方便了各类群体利用图书馆,也对培养全区人民群众的阅读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横岗街道分馆推出的“童心圆”少儿绘本故事系列活动,龙岗街道分馆举办的“喜阅客乡”系列阅读推广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工厂园区内,劳务工分馆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享受到了充分的文化权利。龙岗图书馆赐昱分馆常年坚持举办的留守儿童“阅读夏令营”活动,让每年到厂区里面过寒暑假的孩子,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街道、社区级图书馆和劳务工图书馆发展不均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服务水平差异大,书刊文献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依然存在。
区馆的经费来源于区财政,街道或社区图书馆的经费来源于街道财政,劳务工图书馆的经费(除购书经费外)来源于企业资金。经费来源渠道不同,各经费来源主体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程度等直接制约着图书馆的发展。缺乏经费,读者活动等其他服务难以开展。区图书馆每年的图书采购专项经费,仅可满足各分馆馆藏图书更新的需求,而很多基层馆的经费只能保障工作人员的工资。很多街道分馆在这种经费匮乏的情况下,面对各种硬件条件方面的读者投诉,只能望尘莫及。个别社区图书馆的设备还停留在手工借阅阶段,图书年更新率甚至为零。
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普遍学历水平较低,街道、社区图书馆工作人员偏于老龄化,更没有经过专业的图书馆业务素质培训,在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上跟不上目前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由于服务水平引起的读者投诉也较多。很多基层图书馆管理员还身兼多职,导致开放时间得不到有效保障。
另外,由于企业人员流动性强,造成劳务工分馆图书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直接影响服务质量。而且,目前龙岗区的劳务工图书馆一般都是设立在相对独立的厂区内,各厂区均有严格进出管理制度。封闭式的管理方式,让厂区周边很多想进馆的读者吃了“闭门羹”,图书资源无法充分利用。
从行政隶属关系上看,区馆属于文体旅游局下属单位,街道、社区图书馆属于各街道办事处的下属单位街道文体服务中心。在分馆的协调管理上,区图书馆必须通过与街道文体服务中心联系和沟通,多头管理的局面使得在处理分馆相关问题的过程中效率低下。
基层图书馆发展探索
基层图书馆建设不能再简单停留在面的覆盖率上,要从高起点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入手。改革基层馆建馆模式,探索新的发展途径,应以“政策为主导、企业参与、社会合力”的建设模式,用优质、高效的服务去吸引更多读者走进和利用图书馆。
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图书馆的阵地作用,让图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改革发展模式,争取在区政府的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下,在大型的工业园区内的公共位置建立小型公共图书馆,突破服务范围的局限性,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劳务工图书馆。
创新基层图书馆管理体制,下派专职馆长和工作人员到各分馆开展专职业务管理工作。国家即将颁布新的《图书馆法》,这无疑是大力促进全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大契机,要紧紧把握住政策层面支持、法规体系保障的大好发展机遇,进一步深化图书馆工作改革,加速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和网络建设。
积极整合基层社区图书馆,把不能开放的馆进行关、停或整改,优先发展能正常开放并有相对稳定读者群的社区馆。统一基层图书馆标识,扩大宣传,普及和提高市民对图书馆的知晓率和对图书馆的利用率。
在通借通还的物流配送中,必须多考虑图书物流的成本问题。如借书证“一卡通”带来的图书物流费用、工作人员费用等,可通过物流外包的方式,将成本减到最低。另外,将图书统采统编的工作与图书物流配送工作相结合,进行需求量分析,从而保证读者有普遍需求的图书的馆藏率,进一步降低物流次数和成本,为图书馆建设发展节约资金。
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让图书馆管理及流通环节完全实现全自动化,但是自助式的服务并不代表不需要图书馆管理员了。从另一方面看,这样的发展趋势,对基层图书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员不能只停留在对传统的借阅、咨询服务等技能的掌握上,必须向高业务水平、高服务意识、高综合素质方面不懈努力。
目前有关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基层图书馆发展是不平衡的,但总体发展态势是较好的。在构建基层图书馆体系建设的进程中,要不断创新思路,开拓进取,进一步加快建设速度,确保基层图书馆持续、稳步地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图书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