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晟
民间花会,源于古代,为春节、灯节等重大节日或庙会的娱乐活动。它与社会风情、地域经济、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为百姓喜闻乐见,是劳动人民自己的娱乐方式。胜芳(现霸州市胜芳镇)地处水乡,富舟楫之利,商业发达经济繁荣,人烟密集,百姓富而思乐,因此花会众多,言称七十二道会。每逢重大节日,八方花会相继而来,顺序摆开,各献技艺,形成热闹的竞技场面。
尊重一个人,就会争取到这一个人;尊重一种信仰,你却能够得到一群人。欲要了解一个地方先得要了解当地的民俗民风,更要尊重当地的信仰。胜芳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下能比较完好的传承下来众多的百年花会实属不易,这种现象引起众多人的注意和思考,引来四方宾客想要了解胜芳花会。但要想了解胜芳花会就必须要了解胜芳的火神信仰,因为胜芳花会的摆会就是火神崇拜的一种祭祀仪式。
火神爷的原型
火神爷的原型到底是谁,至今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民间信仰,都有很多种说法。目前比较盛行的说法认为祝融就是火神爷的原型,火神祝融原名重黎,相传为帝喾高辛氏(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时,担任火正之官,以火施化,为民造福,因为管火有功赐名为祝融。《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曰:“火正曰祝融”,火正,就是掌管火的官员。《汉书·五行志上》一书说:“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墨子·非攻下》记载如下:“天命融隆火干厘夏城之闲,西北之隅。”讲的就是成汤伐夏的时候,天帝命祝融降火,来祝商灭夏。所以后世把火灾称为“祝融之患”,认为火灾是祝融光临,并用祝融来代替火灾。
祝融又是谁呢?《山海经·海内经》说他是炎帝的第五代孙,可是在《大荒西经》说祝融又成了黄帝之后了。那么,祝融又是一副什么模样呢?《山海经·海外南经》中说:“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可见他是一位神,有的解释就把他解释为“火神”,在我国的西南地区相传祝融的生日在农历四月初八。
因为过去有燧人氏取火之说,所以有些地区就把他尊为火神,并称为火德星君;在满族中火神却是一位女性,称为火神母。
那么在胜芳火神是谁呢?笔者走访了当地的很多火神信徒和参与到花会摆会活动的会众,他们都把火神称之为“火神爷”并且认为他的原型是《封神演义》中火烧西岐的截教弟子罗宣,阵亡后被姜子牙封为火部正神。他们还告诉笔者火神爷是玉皇大帝的外孙(一说是玉皇大帝的外甥)。笔者还是第一次听说火神与玉皇大帝还有这层关系,但有一点和上文一致,就是把火灾也称之为火神光临。
火神爷的信仰
胜芳过去有一座火神庙,旧址位于今天的河南派出所附近,庙里主神是马神,火神是其陪神(据信众调研而来),可惜于1953年被拆,火神爷的塑像也被毁,现在的火神爷像是文革后重新塑的。火神爷是胜芳的主神,一个地方的主神并不一定要是神职多么高的神,虽然火神爷在中国众多的神中他的职位并不是最高的,但是他在胜芳能起到现实的作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县官不如现管”。因为在百姓的心目中信奉了火神爷就能避免火灾,火神爷就不会光临他们家了。
为什么胜芳这里会把火神爷做为主神来供奉呢?这是由于胜芳的自然环境因素造成的。在1963年根治海河前胜芳可称得上北方少有的水乡了,烟波浩渺、野鸭翔集、芦荡千里,真是不输江南。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胜芳人得此富饶之地焉不利用之。当时胜芳的草行(芦苇业)、铁行(铁匠)、渔猎业都特别发达。特别是草行,它是解决胜芳人就业的第一大行业,站到现在的胜芳闸桥附近放眼望去,光两侧的苇场一个挨一个望不到边际,可见当时胜芳的草行是多么的兴旺。但是草行特别怕火,一旦碰到火灾连救的可能都没有。因为怕火,所以才要敬火神爷,希望火神爷永远不要来到这里。所以草行是信奉火神爷最为虔诚的信徒。
从事铁匠的人认为他们打铁用的炉子,是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希望炉火永远旺。所以他们也信奉火神爷。而渔猎业因为过去主要是用火枪、抢排等火器捕鱼、打野鸭。过去这些猎户家家要存放火药,而火药也是特别怕火之物,并且胜芳的猎户到洼淀里打猎,一去就是几天,船上存放火药,这也是非常怕火之物。所以猎户也极度的信仰火神爷。
换言之,在胜芳怕火的要敬火神爷,用火的也要敬火神爷。因为怕火到了极点,所以胜芳人就敬他到了极点,乃至于出现了每年两次对火神爷隆重的祭祀仪式。过去是在农历四月初八,六月二十三对火神爷要进行连续四天的祭祀。(此段根据胜芳乡艺总会现任会首王志计口述整理得知)凡是有祭祀的活动,就需要类似于祭祀的人或者组织,在胜芳组织对火神爷祭祀的组织就是胜芳乡艺总会(古时称乡艺总会,后改为胜芳杠会,再后来又改为胜芳大会,2005年又重新改回胜芳乡艺总会)。胜芳乡艺总会最先由许、王、张三个胜芳的草行和铁匠大户联合组成,当时担任总会会首的是胜芳四大家族之一薛家,一个历史阶段后由许家担任会首。乡艺总会的职能就是每年为火神爷举行两次隆重的祭祀仪式,但是胜芳对于火神爷的祭祀却非常的有独特性,他们不是迎神而是送神,希望火神爷永远不要光临。因为在信众的概念里认为:只要把火神爷送走了,就永远不会有火灾了。那么胜芳这里以什么方式送火神爷呢,这种送神的方式更为特殊,就是为火神爷送殡!由此不得不对胜芳的这些先人们感到无比的尊敬,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出了一个送神的方式,并且是彻底的送走了火神爷,我们想想火神爷都已经死了,火灾还能来吗?
那么胜芳乡艺总会又以何种方式来为火神爷出殡呢,就是胜芳花会的摆会活动。
胜芳花会的摆会
传说玉皇大帝的忌日是农历的四月初八,火神爷的忌日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三,所以解放前胜芳花会的摆会时间分为两次,四月初八到四月十一为第一次,六月二十三到六月二十六为第二次,每次连续四天进行摆会活动,两次合起来一共是八天。解放后,为了恢复胜芳花会的这一传统形式,当时的镇委书记任俊明把两次摆会的时间改为每年的正月初三到正月初六,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六,从而替代之前的两次摆会时间,以适应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当时的人们都进了生产队,每年中只有正月才有富余时间,所以把摆会时间改在正月,出会的人和看会的人都有时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次摆会时间的变革也标志着胜芳花会摆会形式从娱神到娱人的一次蜕变。(此段根据王志计口述整理)endprint
因为当地历史上缺乏对胜芳花会摆会的文字记载,我们只是从乾隆赐给挎鼓会的黄带子和御览转秋千的观贤灯可以确定乾隆时代就有了“摆会”的活动。顺便说一下题外话,当地人总说乾隆七次下江南中的第五次路过胜芳时才赐予上述这两道会的,最近胜芳民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到北京考察时从清史中得知,其实是乾隆到石沟考察大清河的水患来的,是纯粹因为工作原因才来到的胜芳,而不是下江南游玩的时候路过胜芳。其中恰巧赶上胜芳花会摆会,才分别赐与上述两道会的,正因为有了这次,胜芳花会才留下了一点历史痕迹。胜芳花会的摆会形式到底从何时开始出现的,现在已经没有了任何资料可以考证。我们知道明朝道教极为兴盛,摆会从形式上看应该是道教的一种祭祀活动。理论上讲,一个仪式活动的产生应该受当时社会背景影响,至于胜芳花会的摆会是否从明朝开始的,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考证。
摆会的仪式和顺序
既然是一种祭祀活动,就得有严格的仪式和流程。摆会的第一天凌晨时分,胜芳花会中挎鼓会(传说这道会是火神爷的耳朵)和南音乐会要敲鼓和吹奏着来到当时供奉火神爷的庙宇(今天的河南派出所附近),来把火神爷请出庙宇进行出会,因为要把火神爷请出自己的行宫,所以过去胜芳花会的摆会不叫出会而叫“起庙”。这个时候胜芳大会的负责人要摆祭品、上香、烧黄钱等一系列的祭拜仪式。当把火神爷接到胜芳大会的所在地以后(现在的前进街),还要在他的銮驾前摆上祭品、上香、烧纸,然后胜芳大会在10点左右会敲响直径大约一米的响锣(这里叫响筛),算是通知花会中参与摆会的人,火神爷驾已到集合地点,准备集合了。因为当时胜芳河网密布,洼甸纵横,这清脆的锣声会传的很远,在会的人听到锣声后就会收工,赶到12点前到大会集合。但是集合完毕不能马上进行摆会,因为火神爷是玉皇大帝的外甥(也有人说是他外孙),摆会的路线要经过玉皇庙(即:玉皇大帝的庙,在现在的前进街,也称庙头),外甥的銮驾在经过舅舅的庙时,是要进行祭拜的,这种祭拜仪式当地人就叫“闯老爷驾”,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具体表现形式为:八个人抬着这尊火神爷的驾在玉皇庙门前连续闯三次,代表火神爷给玉皇大帝磕三次头,闯驾顺利完成后,这就表示火神爷的舅舅许可他出自己的行宫进行摆会了。
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胜芳大会的负责人要在出会前的一个多星期,给各道花会送请帖,因为挎鼓和秋千会(大头会)是皇帝赐封的,所以要下黄帖;而北梨园小车会因为演绎的就是一段皇家的故事,所以也要下黄帖;其它的花会就是红帖了。每道花会到大会指定地点集合,途经大会门口时都要和大会的负责人交换拜帖,大会的锣手敲响大锣以示欢迎,然后就会到大会指定的休息地点进行休息。这个时候各道花会的主要负责人要到火神爷的驾前进行自己的祭拜仪式。各道会的祭拜仪式也不一样,例如:高跷会最前面的大和尚要把双棒举起来连续敲三下,而大和尚后面的其他高跷扮演者要撂一个简单的小场;武会敲锣的师傅要敲三次锣,然后把锣双手举起来举三下,磕三次头,然后方可摆自己的祭品、上香、烧纸。第二天就不用这么繁琐了,各道会在火神爷驾前抱拳作揖,高跷的大和尚敲三下手里的棒子就可以了。
等各道花会集合好后,大约12点左右就要开始摆会了。最前面的是大会,大会里的锣手敲着那两面大铜锣鸣锣开道,然后就是炮会,为什么要有炮会呢?因为摆会的路线是要过胜芳所有的桥,当摆会要过桥的时候要点三枚大炮,一是表示礼节性的告诉人们出会了;二是因为是为火神爷出殡所以过桥要放炮,把一些在前面挡道的小鬼赶跑(当地民间丧葬也一直沿用此风俗)。接下来就是各道花会了,第一道是中幡,取其为火神爷打幡之意;第二道是挎鼓会,刚才说了因为它是火神爷的耳朵,鼓声为其开道,这鼓声能传数里之遥,第三道就是云锦刀山了,后面直到火神爷驾都是大会根据当时会里所扮演的角色安排的,最后面的几道才有八人抬的火神爷驾,在火神爷驾的后面就是南北两道音乐会,取为其送殡之意(现在当地的办丧事出殡的最后面也是音乐会)。过去有72道花会(包含茶棚会),顺序是这样,现在还剩下20多道(不包含茶棚会),基本顺序也没有变。最前面是中幡,最后面是南音乐会。当时我们的老祖先是充满睿智的,他们设计的花会摆会路线非常讲究,其中要过胜芳所有桥、过各道花会的会头、过各座庙宇、过当时的衙门。摆会的路线在解放后略有改动,但绝大部分还是以前的老路线。当时的72道花会又分为文会、武会、茶棚会,当时的武会就有四道,它们分别是:庆太平(今天东公乐、西公乐、同义武术的前身)、东公平、五虎风云会、西同乐。这四道武会是要上妆、穿行头的,并且演绎的也是戏曲或传说中的故事。东公平化妆成《连环套》里的角色、五虎风云会扮演成《盗御马》、庆太平扮演的是《四霸天》、而西同乐演绎的则是《水浒传》。因为过去东公平在武会的最前面,所以现在摆会东公平也在武会的最前面。这72道花会里包含的茶棚会就是在摆会途经的道门、庙宇、会头、衙门门口摆放茶果,用来供人们休憩的场所,其实就是为其它花会服务的会。(注:狮子会当时一道顶三道,白天他们出狮子会和杠子会,晚上是龙灯会,这样加起来才是老人们所讲的72道花会。)
在这些庙宇都被拆除,沿途少了很多的茶棚会,不过在途经会头、街尾时还能看到这种茶棚会。这里还要提到一个礼节性的仪式,在各道花会去大会集合的途中,途经其他花会休息的地方或在街上遇见,以及摆会途经会头所在地的茶棚会时,都要互换帖子,帖子上有“****会拜”的字样。
当天摆会结束后,是不能把火神爷送到火神庙的,因为要摆四天的会,所以火神爷每天都有不同的行宫,四天就有四座,当地人叫做驾棚。第一天要把火神爷送到小河西的行宫(今天的胜芳镇五明小学);第二天是河南的行宫(今天胜芳镇红旗街委),现在在红旗街还有一条胡同就叫驾棚胡同;第三天在河北(胜芳镇建华和东风附近)、第四天的行宫在河东。当天的摆会结束后,把火神爷请到自己的行宫也有庄严的仪式,八人抬着火神爷的驾在南音乐和挎鼓的鼓声和伴奏下,被请进自己的行宫,然后大会负责人会摆祭品、烧纸、上香、磕头等一系列的祭拜仪式。这个时候其它的花会都回到自己的会头休息准备第二天的摆会了,可是南音乐会不能休息,他们回家吃完晚饭后要马上赶回火神爷所在的行宫,一直吹奏到半夜12点方能停止。第二天早晨起来,挎鼓会和南音乐要早早到火神爷所在的行宫,还要把火神爷请出来,当然又是一番同样的祭拜仪式,然后进行第二天的摆会。最后一天摆会结束后火神爷才被请回火神庙。endprint
每天摆会的路线不一样,因此摆会的结束地点也不同。第一天宣布摆会结束的地点是裕济桥(今天胜芳镇河南派出所附近);第二天是北桥南;第三天是北桥北;第四天是西桥西头南面。每天到达固定结束地点时,大会的两面锣分列在结束地点的路两边,不停敲打预示着当天摆会结束,直至最后一道会走完。当第四天结束地点的锣声响起,胜芳大会的负责人要冲着一一经过的花会抱拳作揖,一方面表示感谢,另一方面预示今年摆会结束,来年再见。
关于火神爷的一些传说
火神爷是神,神就具备了无边的法力,因此现在流传下来的传说中很多赋予了神秘色彩。传说火神爷在出会的前三天或者出会后的后三天,他会来到人间。这个时候供奉火神爷的地方会在八仙桌底下上香、烧纸钱来迎接他。传说中他会随风而来,走自己常走的门进到屋子,附到自己的神位上。
因为火神爷是中国的,人们还赋予他一段爱国的故事。传说日本兵占领胜芳后,赶上六月二十三出会,几个日本兵看到摆会途中对火神爷隆重的祭拜仪式非常不理解,并且还要八个壮汉来抬着他的驾,就在一旁说:“你们中国人真是无能,抬这么个玩意还要八个人,怪不得要当亡国奴。”大会的负责人对他们说:“你们出八个人抬抬看。”这时候八个日本兵就抬起了火神爷驾,哪知道他们刚一抬上火神爷驾,却飞了起来,一直被吹到北桥北面当时木材市场上一堆最高的木头堆的顶端,八个日本兵被悬空于火神爷驾上,吓得哇哇大叫。
还有一段火神爷勇救上吊者的故事,传说出会的时候,有一戏班在胜芳的戏楼演出《李翠莲上吊》。谁知道扮演李翠莲的演员却被道具绳子真的把下巴套住,她越挣扎套的越紧,眼看就要死了。这个时候火神爷正巧在摆会途中,他带着八个抬驾的壮汉就飞到了戏楼上,你们猜怎么着,演员套在脖子上的绳子自动就解开了,人们都说是火神爷把吊死鬼赶走了。
火神爷面对高高在上的日本兵毫不留情,而对最下层的戏子都能救上一命,可以看出他被民间赋予的人文色彩和爱国主义情操。
火神爷的今天
无论是火正之官祝融还是火部正神罗宣,他们都给人们带来了火。人类有了火之后我们才能脱离茹毛饮血的时代,才和其他动物彻底的区分开,我们才有了光明,人类才有了文明。人们对火的信仰就是对光明的信仰,这不能看做迷信,何为迷信:以谋财害命为目的就是迷信。我们这里对于火神的这种信仰国际上称之为俗信。胜芳人对火神的信仰,祈求的是安居乐业、国泰民安。所以我们应该尊重这种信仰。
文革刚一结束,王志计和许振友(前任大会会首,2009年初已经去世)两位老人,四处奔走终于得以重塑火神爷塑像,终于恢复胜芳花会的摆会仪式。但是就是这样一位胜芳的主神,如今只好被搁置在前进街尾的一件堆放杂物的仓库内,只有在摆会期间,才会擦落塑像身上的尘土,来供万民瞻仰。王志计老人常说:“只有在太平盛世胜芳才会摆会,兵荒马乱谁还敢出来看会。”是啊,回顾百年来胜芳花会的摆会活动,从1937年日本侵入华北开始摆会停了十多年;文革又停了十多年,每一次战争,每一次运动胜芳摆会都会停止。只有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胜芳花会的摆会才迎来真正的春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