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华燕
(东营职业学院,山东 东营 257000)
略论毛泽东现代化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尚华燕
(东营职业学院,山东 东营 257000)
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中国的繁荣富强指明了方向,这一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层次的历史背景,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毛泽东 现代化思想 时代背景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一步步沦丧,领土完整屡遭破坏,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均为西方列强所控制。根据各数据统计,自1840年开始一直到1949年总共110年间,英国、法国、俄国、日本及美国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大小数百次,签订不平等条约1100多个,从中国掠取了一系列特权,使曾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丧失了往日的独立、自主和尊严,在帝国主义列强的铁蹄之下苟延残喘。在此之前,中国虽然处于保守、封闭、落后的状态,但清政府尚且有独立的外交使权,还能够对国家进行比较有效的统治。鸦片战争及各国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使清政府天朝大国的迷梦最终破灭,西方的商品、制度和思想等乘机大规模输入中国。传统的中国社会受到了巨大冲击,每次战败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越来越苛刻,从割地、赔款、开辟通商口岸和租界、传教权到外商在华建立工厂、列强划分势力范围和限制中国军队的驻扎区域等,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各方面均受到列强日益深刻的影响。可以说,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完全是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发生的,而生产力的极端低下,社会阶级结构过于复杂、僵化,决定了中国异常曲折的现代化之路。
早在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为了摆脱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一批如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的中国人,针对清末现实社会的腐败,提出了个人的观点,要求通过整吏治、严军备、理盐政、改币制、改科举等措施增强国家实力。而且他们面对世界形势,主张突破传统思想来放眼看世界,对西方的社会、政治和科技等方面,特别是对西方的科技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因为西方人通过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他们看到了学习西方科技对于救国的重要性。但是清政府并没有对此充分重视,也没有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行任何政策上的创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晚清政府在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半个中国,外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引起的烽火直逼北京的形势下,开展了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洋务思想家认识到,必须向西方学习,且不能受拘于封建思想的束缚,否则,中国将永远处于落后挨打的地位。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来的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这之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洋务运动破产。维新派接过接力棒,反思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他们在经过慎重思考后,把中国实现富强的希望由西技、西器转向移植西方的政治制度。他们把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救国的重心,从而掀起了更深层次的社会变革,但是维新派的改革还是因失败而夭折了。中国争取政治现代化的途径被迫转移到革命的道路上来,这就促使了辛亥革命的发生。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国表面上是建立了民主共和形式的资本主义制度,但是,由于中国当时的生产力极为低下,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弱小,无力维系资本主义的政体形式,中国又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军阀割据的局面,中国人民的灾难更加深重。
从以上论述不难看出,从林则徐、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再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力图把中国引上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但是,一次次的失败,让中国清醒地认识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那就是中国只进行一些表面的改革措施是不够的。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毛泽东开始认同现代化这一历史主题,并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深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认识。
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也就有所不同。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型现代化国家,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有效进行现代化建设。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自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遭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现代化建设是很难取得大的成效的,只有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才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环境。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认识到胜利完成民主革命,推翻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先决条件。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发展已经证明,中国现代化必须实现国家的统一,在国家四分五裂的情况下进行现代化建设是非常困难的。北洋军阀的长期割据混战,国民党内部的派系争斗,都严重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这也是造成中国现代化长期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要使国家的现代化顺利进行,就必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只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走上现代化道路。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年代,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都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国内,中国共产党经过了几年的解放战争彻底战胜了国民党的政权,并因此而从坚持了长达28年斗争的革命党一跃而成为执掌全国政权的党;中华民族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获得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并从此走向新生,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中国大地上确立了社会主义这一崭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使我国社会发生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大大解放了生产力。这些都为我国现代化事业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促进了毛泽东中国现代化思想的形成。
国际上,苏共二十大召开,第一次揭露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斯大林的错误,引起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剧烈动荡,这就使得各国的共产党人开始思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斯大林理论观点和苏联模式的迷信被破除,长期把斯大林神化和苏联经验教条化的思想禁锢被打破,特别是五十年代后期中苏关系破裂,中国为了保障国家的安全和主权的完整,必须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探索中国自己的工业化道路,加速现代化建设。这在当时来说是需要有极大勇气的。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在整个执行过程中虽然也存在问题,但基本上是好的,取得了很多方面的成就,为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但由于我们当时缺乏经验,曾一度出现盲目照搬的不良倾向,因此也出现了一些苏联那样的弊病。毛泽东在不断深入分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做法。毛泽东在当时还没有使用“现代化”这一术语,但是已经明确提出了要把我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基本形成。
[1]余兴厚,严小群.毛泽东、邓小平现代化思想比较研究.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2]栾雪飞.毛泽东探索中国现代化的国际战略思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3]姜长青.延安时期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的构想.马钢职工大学学报,2002.
[4]张丹荣.试论毛泽东的社会现代化思想.学习与探索,2007.
[5]吴克明.论毛泽东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湖南工程学院学报:下旬,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