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庆,张 晴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 放射科,山东济南250031)
西门子Sensation64螺旋CT的维护与管理
王道庆1,张 晴2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 放射科,山东济南250031)
我院于2009年6月引进西门子公司SOMATOM Sensation64螺旋CT设备,从安装使用至今,设备得以良好的运行。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对该CT设备进行日常质量控制和定期维护管理,是CT成像质量的保证,现介绍我们日常工作的几点做法,仅供参考。
1.1 稳定的电源电压。避免了与电源电压变化大的负载共用,防止突然停电给机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突然停电对CT设备各部件都会造成重要影响,图像重建数据丢失不能恢复,很可能划伤磁盘或破坏软件等。CT机中的主控板、磁盘等对电源频率十分敏感,电源频率变化过大,会造成数据读写错误和控制错误。由于本机保护系统较多,电源电压的忽高忽低都会是机器处于保护状态而无法工作。因此,选择独立稳定的供电线路非常必要。操作人员每天开机前要观察电源和UPS系统状态,状态有问题时不开机,严格按照开关机程序要求开关机,减少因电源问题引起的机器损害。
1.2 良好的接地装置。良好的接地保证了机器的稳定性,也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接地电阻要求应小于4Ω。接地设备一般都埋在地下,为了减少干扰,系统设备接地必须遵循一点接地原则,CT机所有附属设备是用网络进行连接的,如果不对设备进行一点接地,很可能在不同设备之间的网口产生电位差,造成网络接口的损坏,甚至有可能造成主机接口主电路板损坏。各个服务器的电源接线插座的地线一定要连接系统的接地,绝不能图省事而不接。机器安装时勿将地线与电源的中线连接在一起,这不仅会降低CT机电路的抗干扰能力,还会带来安全问题。因此,定期的对接地装置检查测量是十分必要的。
1.3 适宜的温、湿度,良好的洁净度。CT机的探测器的工作温度为20~24℃,DAS电路输出信号受温度影响很大,一般扫描室、计算机室要求18~22℃。空调功率应足够大,保持室内恒温,应使用3匹以上空调,夏天应先开空调,等房间温度稳定下来以后再开机工作。如果温度不稳定就开始工作,探测器以及DAS电路输出的信号随温度产生漂移,那么CT扫描出的图像就可能产生伪影。机房的湿度控制在40%~65%,由于CT设备某些元器件的特性受湿度变化影响较大,湿度过低,会导致某些材料及结构的几何变形和性能变化,使磁盘机盘面变形,滑环的信号传输也容易产生干扰;湿度过高,尤其是雨季空气湿度大,使CT设备元器件和电路板发生短路的概率加大,除湿机要定时开放并及时排水。扫描室、控制室要防尘保持清洁。CT机扫描区内有一定量的积尘时,探测器所接收X线量并非真空期扫描时所接受的X线量,有一定的误差,计算机在信号处理过程中,就会出现偏差,从而出现伪影而影响诊断;机器内部的电路板插槽﹑滑环等精密部件被灰尘覆盖后,则有可能造成打火﹑短路,接触不良等故障。
2.1 严格执行正常的开关机程序。开机时系统自动检测软硬件的工作情况,关机时完成应用软件的正常退出、应存数据的存储及球管散热程序后,机器提醒可以关机,才可以切断电源。否则,系统及系统软件可能会出现错误,甚至系统瘫痪,球管寿命也会缩短。
2.2 按照CT操作规范要求进行扫描前准备工作。依照会诊申请单的要求及预诊内容,向患者说明检查全过程和注意事项,进行必要的呼吸训练,正确摆放体位和扫描定位,准确设计并完成扫描计划,仔细观察扫描图像,确定必要的补充扫描,确定已达到检查目的后方能让患者离开。做CT增强的患者,扫描中密切注意,如遇不良反应立即停止扫描并组织抢救。
2.3 图像后处理。利用CT设备具备的各种软件认真完成图像后处理,包括MPR、CPR、VR、MIP、SSD、CTVE等技术。摄片图像按照解剖顺序排列,包括定位像和定位线,选择恰当窗口技术排版传输到激光相机打印胶片,图像取景力求美观、居中。每日专人负责将当天所做患者的CT影像资料刻盘存档。
2.4 要及时开始扫描和及时结束扫描。在CT机运行扫描中,操作人员要注意屏幕的提示语,发现任何异常现象应及时反映给工程技术人员,遇到异常情况立即切断电源,以控制并排除故障。通常情况下,机器准备进行螺旋曝光扫描时,机架扫描系统已进入匀速旋转状态,其速度是很快的,球管灯丝也进入满负荷加热状态,这时候操作人员要命令机器及时开始曝光扫描,如不及时开始曝光,滑环和碳刷就在那里做无谓的磨损,球管灯丝也在那里做无谓的满负荷加热;扫描结束后,要及时退出扫描状态,因为退出扫描状态以后,球管灯丝的工作状态就从满负荷状态退到预热状态,滑环也停止了转动,这样就可以延长球管、滑环和碳刷的使用寿命。
3.1 定期对CT设备进行清洁、除尘。CT机对防尘要求较高,由于静电感应可使空气中过多的灰尘附着于器件表面,影响散热而改变电气设备性能。磁盘或磁头附着灰尘时,不但会影响正常读写信息,而且可能发生盘面与磁头磨擦,导致盘面划伤,损坏磁头。因此,每天交接班检查机器外壳洁净无尘、无污物血迹。每个月定期清除防尘过滤网上灰尘,特别是CT数据重建计算机散热防尘过滤网的清除。
3.2 定期进行预防性保养和维修。每半年一次,对主旋转轴承、滑环碳刷、扫描床机械系统的保养,以及螺丝紧固、主旋转同步带的张紧调整、散热制冷循环水的补充等项目的维护。
3.3 尽力避免操作不当造成的故障。例如不按计算机或磁盘机的正常开停机程序操作,频繁地快速开停机,重力敲击键盘、按纽、开关,插取软盘、装御磁带和更换磁盘不当等操作方式均能引起故障影响机器正常运转。
3.4 建立机器运行档案,管理好保养好机器,做好各种记录。包括CT设备日常工作情况记录、故障及故障信息记录、保养记录、维修记录、检测记录等。
4.1 建立CT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组织体系。成立质控中心进行CT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并定期组织CT设备质量控制的知识培训,提高CT质量管理水平。
4.2 严格CT设备的射线剂量管理。根据放射实践正当化的原则判断CT检查的适应证,遵循最低剂量(ALARA) 的原则优化CT扫描方案,利用该机四维实时剂量调节CARE Dose 4D技术,曝光mA就可根据人体不同体位部位自动调节,有效避免因过度曝光带来的不必要辐射剂量。防止一次CT检查扫描层面过多,扫描时尽量避开敏感部位,技术上要求准确定位,避免重复扫描,熟悉和充分利用CT机对图像的后处理功能,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受检者剂量。但也不应一味追求低剂量,使用过低的扫描条件会影响影像的诊断质量。
4.3 重视验收检测和每年一次的状态检测。请具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资格认证的检测机构,依照(GB/T 17589-1998)《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影像质量保证检测规范》对该CT设备进行计量检测,主要检测内容包括:定位光、层厚、CT值(水)、噪声、均匀性、高对比度分辨力、低对比度分辨力、剂量、扫描床定位精度、扫描架倾角及x射线管电压。状态检测结果可以分析了解CT设备的性能状况,与西门子CT专职工程师协作,确保该机各项性能参数的准确性,保证CT设备始终处于一良好的运行状态,为临床诊断提供良好的图像质量。
[1]张帅,严勇,陈卫彬.CT的保养与定期维护[J].中国医学装备,2007,4(2):56-57.
[2]宋少娟,王巍,刘传亚.多层CT螺距与辐射剂量关系的探讨[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6,5(26):526-527.
[3]石明国,医学影像技术学·影像设备质量控制管理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7-98.
2014-08-02
TH774
C
1002-2376(2014)11-00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