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刘绮文+陈惠民+张霞
doi:10.11835/j.issn.1005-2909.2014.01.002
收稿日期:2013-11-29
作者简介:李欣(1983-),男,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建筑系助教,博士生,主要从事建筑设计方法、信息建筑、城市设计和绿色建筑的研究,(E-mail)lixin99182@gmail.com。
摘要:西螺镇延平老街是台湾乡村历史街区的典型代表。文章以台湾西螺镇延平老街为例,通过对街区历史及其空间环境和文化环境的综合调查,分析其衰落的过程、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多样态居住模式与公共环境相结合的方法。以社区规划和住宅设计为主题,将设计手段与运作模式相结合,为乡村历史街区的复兴和延续提供合理的操作手段,也为中国大陆同类型的乡村历史街区的更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台湾;乡村住宅;历史街区;西螺;延平老街
中图分类号:TU2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05-05
2013年8月18日,由台湾淡江大学主办的“2013乡村住宅工作营”在台湾云林县莿桐乡开营,来自中国大陆的天津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台湾的淡江大学、南华大学、成功大学、暨南大学、云林科技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日本女子大学,美国的加州大学帕莫纳分校的110名师生共同参与了该活动。该工作营以社区规划和住宅设计为主线,在为期半个月的时间内,通过实地调研,以“居住”为切入点,从农村生活、文化介入、环境改善、居住模式、经营模式等方面,对当地西螺镇延平老街乡村社区发展和历史街区复兴提出了大胆构想。
一、背景介绍
台湾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出口经济替代传统农业成为第一大经济支柱,农村人口大量涌入都市寻求工作机会,形成了北、中、南三大都市区。20世纪末,台湾都市人口已经达到70%以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台湾农村严重空洞化[1]。至2003年,其农业年平均增长率为3%,农业仅占GDP的1.8%,远低于工业的30.4%和服务业的67.8%。与此同时,环境问题、人口增长、能源危机、食物短缺、就业问题等迫使政府把视线重新转移到农村地区,将农村再生与发展作为重要的施政重点[2]。2008年台湾当局提出了“推动农村再生计划、建立富丽新农村”的农业政策,把农村再生计划列为十二项重点建设之一。台湾“立法院”于2010年颁布“农村再生条例”,法制化地推动当地农村的发展,其制度覆盖包括农村生活、生产、生态、社会福利、教育文化、地政营建等六大方面[3]。 该设计工作营选址台湾云林县西螺镇延平路。西螺镇位于台湾云林县北端,北隔浊水溪与彰化县相邻,东达莿桐乡,西接仑背乡,南与虎尾镇毗邻,为浊水溪大冲积扇平原上的一大人口聚落,其开发迄今已三百多年,是台湾早期开拓的重镇之一。清朝入台初期,西螺浊水溪南岸一代为原住民居住地,罕有汉人足迹,当地平埔族依循自然条件营造出独特的生活方式,形成原始聚落——“西螺社”。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间,在闽粤移民热潮下,西螺地区有大量闽粤男性前来开拓土地,康熙60年西螺设立保对渡海移民进行管理,汉人聚落逐渐形成。随着水利建设的开发和水稻作物的普及,人口开始大量增加,乾隆初年于浊水溪的渡口附近形成集市,即为最早的西螺老街(现在延平路一带),沿街遍布商店、茶馆、旅社、药铺等,商旅南来北往、车水马龙,成为西螺最重要的货物集散交易场所,而西螺也进一步成为连接鹿港和浊水溪沿岸一带的水路交通枢纽[4]。街市的繁华进一步促进了各种文化教育设施和场所的形成,广兴宫、福兴宫、广福宫、振文书院等相继建立,显示出富足的汉人社会系统。
甲午海战后,台湾被迫成为日本统治下的殖民地。日治时期,西螺街(延平路永安、中和里路段)得利于紧邻浊水溪渡口,交通运输便利,所以农产、加工等商业行为尤为活跃,成为台湾中部地区南北农贸和杂货重要的交易场所。1937年日本殖民势力对西螺老街一带街区进行现代化改造,对原西螺老街南侧空间进行拓宽,形成东西长约1.2公里的延平街,并对街道两侧的店面和住宅进行了统一设计建设。街道两侧建筑大多建于1930年代,为数进窄面街屋形制,建筑风格融合了西洋巴洛克、日本传统建筑和中国岭南地区传统的骑楼空间特色,以二层、三层为主,建筑立面装饰以开模印花、洗石子、贴面砖等做法为主,每栋屋身正面有造型多样的女儿墙,其图样采几何形式,强调简约的轮廓和有力的线条,是台湾现在保存最完好的历史街廓之一(图1)。
图1 延平老街立面 商业和农贸集市的发展加速了陆地交通的建设。为配合农业和商业发展,日治时期的西螺进行了全面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937年西螺大桥开始兴建(后因二战于1940年停工,1953年在美国支援下完工),集经济、商业、交通、国防作用于一体,成为台湾南北纵贯线重要交通通道,进一步巩固了西螺的经济和交通地位。然而,1945年台湾光复后,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西螺镇的传统聚落快速瓦解,台湾的农业经济地位日益萎缩,西螺镇面临发展滞缓的困境,导致人口大量流失、人口老龄化严重。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以及西螺周边过境交通路线的变化,西螺镇的经济中心由原来的延平路转移到建兴路一带,延平老街也随之衰落。
二、调查与分析
(一)功能和现状
对乡村历史老街的调研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特有的文化、地理、环境等对历史街区物质形态的综合影响[5]。因此工作营采取了分类叠加的方法,把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易于理解的方面进行逐步调研,同时兼顾乡村老街在物质和非物质两方面的作用,还原问题的本质和成因,正确解读其主要矛盾和其他矛盾的关系。
首先对延平老街既有建筑及空间进行了调查分析,确定沿街建筑的立面及空间特色等级、建筑质量和维护情况、建筑使用情况(图2)。调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帮助设计者了解使用者和业主的诉求[6]。由于台湾的房产及土地为私人所有,不得对其进行强行征收和购买,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这个现实条件,需要与业主进行沟通协调,在取得对方的意向后方可进行可行性研究。在对建筑物资形态与居民意愿进行了整合分析后,初步确定了将对复兴计划表现出较高兴趣的8户业主房屋作为启动单元,并依此为基础对邻近房屋进行统一规划,继而确定了下一步26栋房屋的整体规划设计。
图2 现状调查
(二)重要场所和建筑
延平老街无论是建筑单体还是整体街廓,都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体现了较强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痕迹,保持了较高的统一感和连续性,具有较高的再利用价值。因此,第二步的调查主要是围绕延平老街及邻近的重要建筑、节点、场所来进行(图3)。从其分布情况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片区:延平街东北端片区、延平路东市场片区、公正路与文昌路段片区。
图3 延平老街重要场所和建筑
延平街东北端片区毗邻浊水溪老渡口,是最早形成西螺街市的地方,至今保存了一小段原来的暗街(原为西螺老街东段)。位于老街顶头别具一格的老房子是延平路10号房,而1至9号房已被拆除用来扩建道路,现在的延平路基本上是在日治时期平行于西螺老街取直扩宽后形成的,呈现特殊的两条老街并存的格局。暗街东侧正对面为永兴宫,在永兴宫东侧20米左右保存着当年镇河之用的泰山石敢当,是浊水溪另一个重要的历史见证。
在延平路东市场片区,附近的西螺东市场是老街最重要的场所之一,最早可追溯到清朝时期由南北商旅汇集形成的集市。1937年,日本人在原有基础上对东市场进行了改造,形成与沿街风格统一的建筑立面,使其成为商业发达、人口聚居的商业中心。手工酿造酱油是当地的传统特色行业,如今在东市场及周围依然汇聚了不少作坊和店铺,如丸庄酱油作坊、大同酱油铺、瑞春酱油铺等。东市场对面带钟塔的建筑是金玉成商行,建于1933年。华丽的拱券和精美的线脚融合了部分传统的装饰细部,并使用了当时流行的装饰艺术派(Art Deco)手法。屋主原是经营钟表及金饰生意的富商,因此将时钟运用于建筑上,是老街上唯一有钟塔的建筑。此建筑是延平老街最精美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公正路与文昌路段片区位于延平路中段,其中的捷发乾计茶庄是延平老街上另一处保存完好、建造精美的历史建筑,立面为巴洛克风格与传统装饰纹样的结合,内部为三进两天井的空间布局。此建筑原为西螺许姓商人所有,后无偿提供给螺阳文教基金会作为延平老街的文化馆使用,作为展览、历史陈列、会议、论坛、高端民宿之用,并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和论坛,是老街上重要的文化设施。此外,福兴宫位于该片区西侧约100米,是当地最为神圣的妈祖祭坛。建筑宏伟精美,平日香客不断,宗教活动众多,每年台湾最隆重的“大甲妈祖绕境”活动的第二站就在此地,是当地最重要的公共场所之一。
(三)文化和物产
每年从春节至农历3月23日妈祖诞辰期间,全台各地大型庆典及进香活动不断,是妈祖祀典的高峰期。在所有的进香活动中,尤以动员十余万人、途经4县市、历时8天7夜、跋涉280余公里的大甲妈祖绕境进香活动,规模最为盛大,而西螺是此次活动的第二站,成为西螺最重要的公众活动。
从2000年起,每年秋季西螺大桥观光文化节会有各种展览、表演和创意活动,是集中展现西螺传统与当代文化的舞台,吸引了大量的各地民众和游客参加。其他重要的活动和时令还包括夏季西瓜丰收节、每年两季的水稻收割节、韶安客家文化节、太平妈祖绕境等。
在物产方面,西螺镇是台湾最重要的蔬菜专业生产区,占全岛1/3的蔬菜交易量,其供应量直接影响台湾的蔬菜行情。此外,由于浊水溪的褐黑色土壤黏性高,而西螺是浊水溪流域中土质最好的地区,因此出产的浊水米质地优良、闻名全台。酿制酱油是西螺另一个重要特产,已有百年历史,水质、温度和湿度是酱油酿造的重要条件,而西螺在这三方面都得天独厚,再加上独特的传统酿造方法,使得西螺享有“台湾酱油王国”的美誉。
三、住宅设计策略
(一)设计目标
西螺是典型的台湾乡村地区后工业时代的小型乡镇,周围被大片优质农田围绕,田园生活从周围渗透城镇内部,具有独特的空间特色和城镇景观。因此,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通讯、政府的支持以及旅游观光机构的合作,结合西螺镇与延平老街的优势与特色,吸引外部活力人群和自由工作者如设计师、作家、艺术家、研究人员等到此长住或逗留,为其提供良好而自由的环境、友好的氛围等,使他们能够获得城市无法提供的体验。而通过便利的网络条件,也能够享有现代化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通过发掘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物产、建筑空间等,为下乡常住的人群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和完备的生活设施,实现“回归慢生活”的理念。
(二)设计手段
设计策略兼顾设计手段和经济模式,以当地特有生活和物质基础为依托,通过整合中、长、短期居住空间与公共空间设施,引入四个设计主题:老街再现、美食广场、袖珍花园、精品酒店,并使其有机一体、各具特色、相互映衬、共同发展,以实现延平老街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1.老街再现
延平街东北端片区保存有众多的历史遗迹,特别是两条老街共存的特有格局,很好地展现了延平老街不同时期的空间形态和历史变迁。其中暗街(原西螺老街)北侧生活着不少当地老人,他们是当地传统生活风貌的创造者,是活生生的历史词典。而较新的延平老街为日治时期所建,具有连续统一的建筑立面风格和沿街景观,沿街骑楼具有较好的商业潜力和展示功能。该片区主要的问题是老年人居多,导致社会生活缺乏活力,建筑衰败较严重。因此,在整体保护的原则下有效延续其建筑空间和生活气息,并运用“针灸疗法”,在垂直于延平路方向的空间插入少量新的功能,吸引外来和本地年轻人到此创业常住。其中底层可以作为他们的工作室、展示空间、文创商铺等,二层则作为长住的生活空间,将生活与工作有机结合。而后部的暗街(原西螺老街)北侧保留大部分老年人的居住空间,延续宁静祥和的传统生活氛围。被改造后的暗街不再是划分新旧街区的界限,而成为老年人和年轻人共享的公共空间,既实现了彼此的互相照应,又不会产生相互间的过度干扰。
2.美食广场
延平路东市场片区原是老街最具人气和活力的场所, 2009年重新修复以后,沿街店铺进驻了不少文创工艺与街头艺人,市场内也有一些当地特色小吃店铺,街道生活初步恢复了一些活力。因此,计划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特色的米食文化,使其整合为米食培训、加工、展示、交流为一体的“美食广场”,吸引外部饮食从业者到此学习培训。游客既可在此参观食品制作过程,又可品尝各种当地美食。在当地举办重大活动和节庆时(如西螺大桥观光节),还可在此汇集各地美食,作为后勤服务场所为活动提供饮食服务。对市场西侧5户房屋进行内部空间改造,为培训师、受训人员、小吃从业人员、游客以及当地居民等提供中、长、短期的居住空间,设置有教学空间、交流空间、共享场所等。
3.袖珍花园
调查中发现延平路沿线零散地分布着一些闲置的尚未建造住房的空间,将这些空地与邻近适合的房屋进行整合,为人们提供长短期居住空间。其目标人群可以是短期旅行背包客、家庭观光客、对乡村生活感兴趣的农业研究工作者以及当地居民。将长期居住和短期居住的人群混合起来,为街道提供活力。针对不同的人群,内部空间安排不同的配置。例如,背包客的居住空间可能相对简单,以通铺或床位为主,配备共享的卫生设施和就餐空间,在满足适度舒适的要求下节约成本、降低价格,为更多的背包客提供便利,同时也活化了邻近社区。而对于长久居住的农业研究人员,则提供相对独立齐全的设施和宽敞的空间,包括起居空间、卫生、厨房等,具有良好的私密性和可控性。利用空地还可以种植一些具有观赏和食用功能的果蔬,一部分花园甚至可以作为一些小型实验或者展示性场所,成为具有当地特色的街头景观空间,为住户和路人提供休闲、交流、互动的场所。
4.精品酒店
东市场对面的金玉成商行是老街上最具特色的地标建筑,有3个立面开间,相比之下内部空间也较宽大,且保存相当完好。该建筑为3层,曾经是老街上最高的建筑,登上屋面,延平老街、西螺大桥以及周围的田园景色尽收眼底。计划将其改造为高级精品旅馆,围绕内部中庭空间设置4个独立单元套间,设施齐全,有餐厅、沙龙、屋顶咖啡厅、洗衣房、足疗室等。客户对象为以短期高端体验为主的人群,如明星、商业观光客、旅游节目工作者等。
四、结语
保护偏远乡村地区的历史街区,通过改造更新实现社区复兴,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为将来的发展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7]。西螺老街是台湾乡村历史街区的一个典型缩影,在乡村社区活化和乡镇历史街区复兴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原则:始终坚持整体保护的思想,创造性地利用历史遗存,发挥其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注重物质环境和非物质文化的有效结合,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紧凑开发和多样性策略,实现功能混合和职住环境的协调统一,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建成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鼓励创意产业与当地特色相结合,提高街区活力和就业机会,促进旅游发展,吸引年轻人回归乡村,实现可持续的商业繁荣。
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乡镇面貌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内地乡镇如何应对未来更快速的城市化浪潮?如何实现城乡统筹的永续发展?如何实现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台湾乡村地区历史街区的复兴经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值得认真思考。
参考文献:
[1]刘健哲.农村再生与农村永续发展[J].台湾农业探索,2010(1):1-7.
[2]UNDP, The 2013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The Rise of the South: Human Progress in a Diverse World", http://hdr.undp.org/en/reports/global/hdr2013/
[3]周志龙.台湾农村再生计划推动制度之建构[J].江苏城市规划,2009(8):8-12.
[4]廖本全.人文主义观点下空间文化之保存与建构——以西螺地方的构成为例[C],台北,2001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1.
[5]张悦.乡村调查与规划设计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南方建筑,2009(4):29-31.
[6]康新宇.小城镇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与复兴——以东莞市石龙镇中山路历史街区为例[C].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编,大连出版社,2008.
[7]阮仪三.给城市留条“回家”的路[J].建筑,2013(4):13-15.
Revitalization of community life and historical district in rural areas:
a case study of Yan Ping historical district of Siluo, Taiwan
LI Xin1, LIU Qiwen2, CHEN Huimin3, ZHANG Xia1
(1. School of Urban Design,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P. R. China;
2.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Tamkang University, New Taipei City 25137, Taiwan;
3.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Nanhua University, Jiayi 62249, Taiwan)
Abstract: Yan Ping Street of Siluo is a typical historical district in Taiwan rural area. Taking Yan Ping Street as a case study, we analyzed the historic context and ongoing problems of Siluo and why the district goes down, and introduced how to take investigation involving both the spatial and cultural aspects to the situation of Siluo, then brought in a way of design combining devise residence and public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In this way, we aimed to coordinate design strategy and business model to propose a methodology to revitalize historical district in rural area, and gave some ideas to the similar cases of renew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ainland China as a reference.
Keywords: Taiwan; country residence; historical district; Siluo; Yan Ping Street
(编辑 王 宣)
3.袖珍花园
调查中发现延平路沿线零散地分布着一些闲置的尚未建造住房的空间,将这些空地与邻近适合的房屋进行整合,为人们提供长短期居住空间。其目标人群可以是短期旅行背包客、家庭观光客、对乡村生活感兴趣的农业研究工作者以及当地居民。将长期居住和短期居住的人群混合起来,为街道提供活力。针对不同的人群,内部空间安排不同的配置。例如,背包客的居住空间可能相对简单,以通铺或床位为主,配备共享的卫生设施和就餐空间,在满足适度舒适的要求下节约成本、降低价格,为更多的背包客提供便利,同时也活化了邻近社区。而对于长久居住的农业研究人员,则提供相对独立齐全的设施和宽敞的空间,包括起居空间、卫生、厨房等,具有良好的私密性和可控性。利用空地还可以种植一些具有观赏和食用功能的果蔬,一部分花园甚至可以作为一些小型实验或者展示性场所,成为具有当地特色的街头景观空间,为住户和路人提供休闲、交流、互动的场所。
4.精品酒店
东市场对面的金玉成商行是老街上最具特色的地标建筑,有3个立面开间,相比之下内部空间也较宽大,且保存相当完好。该建筑为3层,曾经是老街上最高的建筑,登上屋面,延平老街、西螺大桥以及周围的田园景色尽收眼底。计划将其改造为高级精品旅馆,围绕内部中庭空间设置4个独立单元套间,设施齐全,有餐厅、沙龙、屋顶咖啡厅、洗衣房、足疗室等。客户对象为以短期高端体验为主的人群,如明星、商业观光客、旅游节目工作者等。
四、结语
保护偏远乡村地区的历史街区,通过改造更新实现社区复兴,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为将来的发展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7]。西螺老街是台湾乡村历史街区的一个典型缩影,在乡村社区活化和乡镇历史街区复兴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原则:始终坚持整体保护的思想,创造性地利用历史遗存,发挥其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注重物质环境和非物质文化的有效结合,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紧凑开发和多样性策略,实现功能混合和职住环境的协调统一,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建成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鼓励创意产业与当地特色相结合,提高街区活力和就业机会,促进旅游发展,吸引年轻人回归乡村,实现可持续的商业繁荣。
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乡镇面貌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内地乡镇如何应对未来更快速的城市化浪潮?如何实现城乡统筹的永续发展?如何实现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台湾乡村地区历史街区的复兴经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值得认真思考。
参考文献:
[1]刘健哲.农村再生与农村永续发展[J].台湾农业探索,2010(1):1-7.
[2]UNDP, The 2013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The Rise of the South: Human Progress in a Diverse World", http://hdr.undp.org/en/reports/global/hdr2013/
[3]周志龙.台湾农村再生计划推动制度之建构[J].江苏城市规划,2009(8):8-12.
[4]廖本全.人文主义观点下空间文化之保存与建构——以西螺地方的构成为例[C],台北,2001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1.
[5]张悦.乡村调查与规划设计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南方建筑,2009(4):29-31.
[6]康新宇.小城镇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与复兴——以东莞市石龙镇中山路历史街区为例[C].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编,大连出版社,2008.
[7]阮仪三.给城市留条“回家”的路[J].建筑,2013(4):13-15.
Revitalization of community life and historical district in rural areas:
a case study of Yan Ping historical district of Siluo, Taiwan
LI Xin1, LIU Qiwen2, CHEN Huimin3, ZHANG Xia1
(1. School of Urban Design,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P. R. China;
2.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Tamkang University, New Taipei City 25137, Taiwan;
3.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Nanhua University, Jiayi 62249, Taiwan)
Abstract: Yan Ping Street of Siluo is a typical historical district in Taiwan rural area. Taking Yan Ping Street as a case study, we analyzed the historic context and ongoing problems of Siluo and why the district goes down, and introduced how to take investigation involving both the spatial and cultural aspects to the situation of Siluo, then brought in a way of design combining devise residence and public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In this way, we aimed to coordinate design strategy and business model to propose a methodology to revitalize historical district in rural area, and gave some ideas to the similar cases of renew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ainland China as a reference.
Keywords: Taiwan; country residence; historical district; Siluo; Yan Ping Street
(编辑 王 宣)
3.袖珍花园
调查中发现延平路沿线零散地分布着一些闲置的尚未建造住房的空间,将这些空地与邻近适合的房屋进行整合,为人们提供长短期居住空间。其目标人群可以是短期旅行背包客、家庭观光客、对乡村生活感兴趣的农业研究工作者以及当地居民。将长期居住和短期居住的人群混合起来,为街道提供活力。针对不同的人群,内部空间安排不同的配置。例如,背包客的居住空间可能相对简单,以通铺或床位为主,配备共享的卫生设施和就餐空间,在满足适度舒适的要求下节约成本、降低价格,为更多的背包客提供便利,同时也活化了邻近社区。而对于长久居住的农业研究人员,则提供相对独立齐全的设施和宽敞的空间,包括起居空间、卫生、厨房等,具有良好的私密性和可控性。利用空地还可以种植一些具有观赏和食用功能的果蔬,一部分花园甚至可以作为一些小型实验或者展示性场所,成为具有当地特色的街头景观空间,为住户和路人提供休闲、交流、互动的场所。
4.精品酒店
东市场对面的金玉成商行是老街上最具特色的地标建筑,有3个立面开间,相比之下内部空间也较宽大,且保存相当完好。该建筑为3层,曾经是老街上最高的建筑,登上屋面,延平老街、西螺大桥以及周围的田园景色尽收眼底。计划将其改造为高级精品旅馆,围绕内部中庭空间设置4个独立单元套间,设施齐全,有餐厅、沙龙、屋顶咖啡厅、洗衣房、足疗室等。客户对象为以短期高端体验为主的人群,如明星、商业观光客、旅游节目工作者等。
四、结语
保护偏远乡村地区的历史街区,通过改造更新实现社区复兴,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为将来的发展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7]。西螺老街是台湾乡村历史街区的一个典型缩影,在乡村社区活化和乡镇历史街区复兴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原则:始终坚持整体保护的思想,创造性地利用历史遗存,发挥其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注重物质环境和非物质文化的有效结合,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紧凑开发和多样性策略,实现功能混合和职住环境的协调统一,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建成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鼓励创意产业与当地特色相结合,提高街区活力和就业机会,促进旅游发展,吸引年轻人回归乡村,实现可持续的商业繁荣。
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乡镇面貌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内地乡镇如何应对未来更快速的城市化浪潮?如何实现城乡统筹的永续发展?如何实现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台湾乡村地区历史街区的复兴经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值得认真思考。
参考文献:
[1]刘健哲.农村再生与农村永续发展[J].台湾农业探索,2010(1):1-7.
[2]UNDP, The 2013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The Rise of the South: Human Progress in a Diverse World", http://hdr.undp.org/en/reports/global/hdr2013/
[3]周志龙.台湾农村再生计划推动制度之建构[J].江苏城市规划,2009(8):8-12.
[4]廖本全.人文主义观点下空间文化之保存与建构——以西螺地方的构成为例[C],台北,2001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1.
[5]张悦.乡村调查与规划设计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南方建筑,2009(4):29-31.
[6]康新宇.小城镇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与复兴——以东莞市石龙镇中山路历史街区为例[C].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编,大连出版社,2008.
[7]阮仪三.给城市留条“回家”的路[J].建筑,2013(4):13-15.
Revitalization of community life and historical district in rural areas:
a case study of Yan Ping historical district of Siluo, Taiwan
LI Xin1, LIU Qiwen2, CHEN Huimin3, ZHANG Xia1
(1. School of Urban Design,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P. R. China;
2.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Tamkang University, New Taipei City 25137, Taiwan;
3.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Nanhua University, Jiayi 62249, Taiwan)
Abstract: Yan Ping Street of Siluo is a typical historical district in Taiwan rural area. Taking Yan Ping Street as a case study, we analyzed the historic context and ongoing problems of Siluo and why the district goes down, and introduced how to take investigation involving both the spatial and cultural aspects to the situation of Siluo, then brought in a way of design combining devise residence and public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In this way, we aimed to coordinate design strategy and business model to propose a methodology to revitalize historical district in rural area, and gave some ideas to the similar cases of renew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ainland China as a reference.
Keywords: Taiwan; country residence; historical district; Siluo; Yan Ping Street
(编辑 王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