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双城记 创业科技谷

2014-03-11 07:45
中关村 2014年3期
关键词:京津科技型产业化

黄金走廊

新一轮“京津冀一体化”合作的大幕已经拉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期间,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寄予厚望,指出要谱写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双城记”。

有文章如此描述未来的情景:“经济上,通过金融一体化的协同效应,北京扮演金融中心的同时,天津和廊坊也能在金融配套和其他相关服务上发挥重要作用;产业上,天津河北两地的信息、科技等产业集群,能实现接纳和协同北京相关产业的溢出;而在生活方式上,三地数千万居民能实现白天在北京CBD上班,而下班方便回到天津或者廊坊家中享受安静时光的生活。在很多人看来,这意味着,一个超级城市圈,在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的核心区域将要崛起,是带动中国北部沿海地区甚至整个北方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2013年3月,京津两地正式签署《关于加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京津两市将从区域规划编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科教、港口物流、人才、文化旅游会展、金融、环境保护和建立合作机制十个方面加强合作,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发展。

对北京和天津来说,这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随着北京市第三产业的辐射和扩散,将带动了整个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增长。北京在发展总部经济的同时,在周边发展“分部经济”;或者是利用商业扩散,在首都周边建立商业服务网点,输出商业服务模式。天津市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经济增速一直保持在13%以上。两地都期冀能更加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规划、港口、交通、产业、旅游、环保等各方面加强务实合作,以实现共赢发展。

天津市武清区地处京津之间,素有京津“黄金走廊”之称,是北京—滨海发展主轴上的重要结点、天津面向北京发展的桥头堡和天津发展重要一翼,同时也是国际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

京津科技谷就是镶嵌在武清区的一颗明珠,它位于武清区西南部,是由天津市政府主要领导创意提出、武清区政府承建的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型企业产业化基地。园区自2007年2月启动建设,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自2009年明确“科技立谷”定位后,竭力依托京津城区科技资源优势,打造承接科技型企业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基本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电子商务、航空航天以及关联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正逐步构筑起京津科技发展带。

7年来,京津科技谷共引进2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近500家,总投资490亿元,引进包括中国钢研集团、中航集团等多家央企、国企,苏宁电器集团、国美控股集团等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20余家。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一直逐年稳步增长,带动了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京津科技谷产业园区正以高速的发展模式,努力成为天津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极。

“我们希望在北京和天津这两大科技高峰中间,种出中国最大片的科技森林,然后用这片森林把北京和天津两大科技巅峰连接起来,那就叫京津科技谷。”京津科技谷总经理刘钢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利用十年的时间,以科技型企业产业化为龙头,带动京津两地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创造突破行政、地域界限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打造京津之间最大的科技型企业产业化基地——这是京津科技谷一直在努力实现的梦想。

科技创新立谷

让我们开始讲述京津科技谷的故事。

京津科技谷的前身是自行车产业园。2006年,天津市基于地区自行车产业整体大而不强、面临转型升级的现实,提出打造自行车发展园区——“自行车王国”,集中优势要素在自行车用材、动力、文化等方面发力,促进产业创新发展。

“2009年,我们有了这样的思考:产业园到底往何处去?只做自行车吗?只做自行车不行,产业太窄、空间太小。”刘钢分析说,仅立足于创新技术和市场空间均有限的自行车产业,产业园发展势必后劲不足。

反观国内外成功园区的发展经验则表明,科技创新是保持园区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唯一源动力。对此,2009年产业园立足区位优势加强分析研判,得出地处京津腹地、天津市武清区的产业园能够切实借助京津最直接优势便是科技的结论,提出打造“京津科技谷”。

京津地区有超过140所高校、上千家科研院所,科技优势明显。以北京为例,每7分钟便诞生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每年净增18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成长性的创新群体,在创新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但与此同时,受发展空间和成本影响,京津两大都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急需寻找新的发展载体,投资武清成为了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共同的选择。

“京津科技谷的产业定位就是京津之间的科技企业的产业化基地。”京津科技谷副总经理袁志兴说:“企业就像小树苗,入驻园区后,就如同进入了一片森林,会获得更快的成长。我们用‘谷的理念来连接京津之间的科技企业。”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搭乘京津合作的快车,区位优势便成了京津科技谷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石。“我们园区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发展主轴之上,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翻看地图,京津科技谷距离北京80公里、首都机场100公里,距离规划中的首都第二机场50公里、天津市区20公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30公里、天津新港70公里。京沪高速公路纵穿园区南北,112高速(未来京津塘三线)横贯东西,并在园区内设有出入口和互通立交。园区周边毗邻津保高速、104国道及天津外环线,配合武清现有九横九纵的路网交通体系,海陆空交通便捷。同时,京津城际铁路在武清设有唯一经停站——武清站距离园区仅有20公里。

“仅土地方面,北京投资成本超过300万元一亩,而武清还不到30万元一亩,再加上配套设施、生活等方面差距,武清的投资成本是京津地区的数十分之一。”刘钢说。

根据区位特色,京津科技谷的一大发展目标就是要做“首都产业有序转移的示范区”。北京是以自主创新为使命,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但是现在北京搞产业化缺乏基础。京津科技谷为首都企业提供了一个科技型企业的产业化基地。京津之间可以很好地互补,把研发、销售总部留在北京,产业化基地可以由天津特别是武清的园区来承接。

“借助北京雄厚的科技资源,以科技型企业产业化为龙头,打造中国最大的科技型企业产业化基地。用这种科技型企业的产业化带动北京和天津教育研发同步发展,打造跨行政区域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谋而后动,京津科技谷开始了建设的步伐。

“1+2+N”产业兴谷

“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才能发展。”刘钢对此颇有感触。

在明确“科技立谷”定位之后,京津科技谷创新的提出了打造“1+2+N”发展模式,即在一个科技谷内建设N个主题园区,每个主题园区都围绕一个或相近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在每个主题园里统一建两个服务平台。

目前已初具规模的主题园区包括以镁合金、陶瓷材料、纳米材料、核能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主题园;以中国钢研集团金属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为主导的中国钢研主题园;以氢燃料电池、锂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主题园;以软件开发、电子商务、电子产品与通信产品制造与开发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园;以航空航天设备、航天材料、密封件以及相关配件为代表的航空航天主题园;以交通优势为主导的现代物流主题园;聚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发展的“千人计划”创业园。

“服务他人就是发展自己,我们以企业的创新发展服务为使命。围绕着为企业服务,我们建设了3.5万平方米的科技型企业孵化器,12万平方米的企业加速器,2.1万平方米的企业家沙龙,能满足企业的吃、穿、住、行各个方面,让企业进驻这里,来得了、落得下、不想走。”刘钢表示,“围绕这个产业链,我们做了两个平台,一个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一个是后期保障服务平台,也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采取‘1+N模式的园区也有不少,但‘1+2+N模式是我们独有的。”

紧接着,京津科技谷围绕“借重首都资源,打造承接北京科技型企业生产有序转移示范基地”的思路,想方设法“请进来、走出去、有序对接”,丰富“1+2+N”框架内涵:

一是主动接亲。2013年以来,京津科技谷先是组织300余家企业到园区实地对接,实现与5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后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基地召开“京津科技谷首都企业交流恳谈会”,与暴风影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孵化器、中关村国际数字设计中心等6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现场交流,实现与7家企业现场签订了合作协议,后续暴风影音等10余家企业已落户园区。

二是狠抓产学研招商。京津科技谷注重与大院、大所、大学的沟通与联系,借助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北京矿业研究总院等合作的成功经验,与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等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尽快建成京津之间大院大所产业化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深挖部委资源。2012年获批天津市首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及应用特色产业基地后,京津科技谷通过天津市科委已与国家科技部成功对接,一方面通过科技部网络平台、内部刊物、科技论坛等载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另一方面则争取在科技部申报的科技项目与科技谷共享、实现产业化。

环境服务强谷

为提升竞争力,近年来京津科技谷在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上下足功夫。目前,京津科技谷每个主题园区内都统一建设了以研发、检测、信息认证、外贸服务、技术交易等为主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满足各企业职工生活所需的吃、穿、住、行一体化设施的后勤保证服务平台。此外,科技谷还成立了金融服务中心、企业管理服务中心、科技型企业服务中心,全天候受理和协调解决企业在投资、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另一方面,京津科技谷陆续出台了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千人计划”发展的相关政策,几年来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扶持资金累计超过1.2亿元。同时通过OA系统,使企业第一时间共享业界前沿技术动态和国家最新政策。

对于入区企业,园区提供更宽松更优惠的政策支撑,“以舍求得”保障企业扎根落户,专门设立了企业发展扶持基金,达到相关标准的入驻企业可享受实地经营的买地建厂、异地经营的注册登记、工商业的地产开发,以及税收奖励、人才引进等多项增值服务方面的扶持政策。

在行政服务方面,园区秉承“服务他人就是发展自己”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为入区企业提供“保姆+管家”式全程代办服务。作为全区一站式服务中心的武清区行政审批大厅专门为科技谷开辟了“绿色通道”,真正达到热情高效服务、从优从快办理。

在此基础上,园区更依托坐落于区内的武清海关、国家级检验检疫局、保税库、海关验货场、报关行等行政配套服务设施,为入区企业提供强大的基础服务保障。

实行“软硬兼备”的优质服务理念为京津科技谷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天津市示范工业园区、武清唯一的市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天津市专利园试点、天津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园区、天津市科技服务创新工程试点单位等殊荣。

截至目前,京津科技谷一期10.67平方公里的建设和招商工作全部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超22亿元,引进各类企业500余家,其中科技型企业占90%以上,初步形成了以深圳沃尔核材、津猫线缆、山西东义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主题园,以北京氢神氢燃料电池、格律诗锂电池、优乐桑太阳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主题园,以国美电器、苏宁易购、上海建配龙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主题园,以贵州航空、陕西航空等为代表的航空航天主题园,以及集产、学、研为一体的中钢研主题园等。

近期,京津科技谷提出以科技型企业产业化为龙头,带动京津两地教育、研发同步发展,通过“材料革命、品牌革命、动力革命”,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科技发展带。围绕发展提升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这一主线,实现到2017年引进和培育科技型企业2000家以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超200亿元的目标。

全面承接北京

近年来,京津科技谷充分发挥紧邻京津的优势,以科技型企业产业化为龙头,带动京津两地的教育、研发同步发展,倾全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科技发展带。

京津科技谷与中关村核心区——海淀园即将展开的合作将被赋予不一般的意义。未来科技谷将承接中关村产业,打造中关村核心区天津分园,全力承接海淀资源有序转移。这种创新合作模式符合天津市发展,得到了市区两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打铁还需自身硬。京津科技谷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制订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方面“做飞地”,逐步将园区打造成为北京产业有序转移的最佳承接地,不断加深与北京中关村等各类高新技术园区、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型企业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的合作,拓展园区打造独具特色的科技型企业产业化基地和专业化集群,全面有效承接首都资源外溢。

另一方面“建平台”,科技谷将服务科技型企业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作为根本使命,近年来中关村地区“科技型企业家园”聚集融合效应越来越明显。园区加强与中关村各机构的信息交流,争取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重点服务中关村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等旗下企业的产业化需求。逐步形成了在京央企聚集地和中关村行业协会科技型企业聚集发展的热土。

再一方面“引人才”,把握两个关键契机打造产学研示范基地。一是把握天津市在武清全面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关键契机,全面对接市内各所高校,推进科技特派员进园区、产业化项目进园区。形成了京津之间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二是把握北京海外学人中心海外高层次人才产业化基地的契机,抓好京津人才服务对接合作,形成“京津产业政策、人才政策叠加的政策服务特区”。

京津科技谷通过不断深入落实“做飞地”、“建平台”、“引人才”的既定发展战略,必将充分发挥要素资源聚集所带来的成本优势,加速推动科技型企业的集群发展,逐步成为一个网络全国、面向全球的科技型企业产业生产、经营管理、交易集散的首选之地、战略高地,一个科技型企业飞速发展的家园。

“坚持先做环境再摆项目的发展理念,依托域内四横四纵的水系,建设绿色长廊、生态节点、滨河景观、带状公园,以和谐优美的发展环境,让投资者在创业的同时,享受快乐的生活。”刘钢坚持认为,科技园区首先好的环境,适宜人们在其中工作和生活。曾经有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想进驻园区,刘钢毫不犹豫地否决了这一动议。如今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已经较为成熟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他看来,京津科技谷是“田园里的都市,都市里的田园”,而这将是科技谷的建设者们要去编织的美丽锦图。

猜你喜欢
京津科技型产业化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系统产业化之路
京津城际ATP光电隔离盒的国产化研究
民营科技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顶天立地
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人才供给体系的构建
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对改善民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