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春梅
摘 要:为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高校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做到了解就业环境、分析就业现状、懂得人的生存是由劳动来体现的,明白就业、择业的关系,把就业、择业、社会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经济社会 高校毕业生 先就业后择业 人的生存 社会的需求
今年是我国大学生就业最难的一年,由于毕业生数量增长,岗位需求下降,区域结构矛盾突出,专业设置错位,人才结构失衡和大学生缺乏合理定位等因素,对高校毕业生来讲,了解就业环境、认真分析就业环境、主动适应就业环境极为重要,做到“先就业后择业”,达到自己理想的就业目标。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难
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基本上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毕业生就业面临了新的形势,毕业生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同时,在国际形势的影响下,生产成本上升、国际需求下降,这使得中国的就业市场前景蒙上阴影。另外、我国区域结构矛盾突出,毕业生的就业面过窄,他们热衷于大城市,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集中。由于高校没能充分考虑到市场需求,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不能及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专业设置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直接导致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学生要充分了解中国就业市场的特点。
二、当前需要优化就业环境,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从总体上看,我国人才总量偏低,不存在人才过剩问题,但是,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造成对毕业生吸引力的失衡,加之,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滞后于就业形势的变化,部分家长及学生有较落后的就业观念,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向不明,期望值过高,职业满意度降低,就业流动率过高,频繁跳槽,因此,高校毕业生迫切需要改变观念,扭转思路,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分析,做到“先就业后择业”,很多大学生和家长已意识到了这样的情况,但却不知如何进行“就业和择业”的选择。
(一)积极了解就业环境
中国的发展具有中国特点,它是高度集中的决策计划体制和分散型的增长交织在一起,对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而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就业环境,解决“如何自我定位、工作怎么找、社会环境如何”的困惑,给自己一个正确定位,利用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来实现“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的能力提升,了解就业政策,通过各级各类人力资源网站了解各地人才需求情况,通过各种方式亲自参与就业活动,对就业环境亲自感受和领悟,深入了解自己所处的就业环境,体验企业环境,体验就业市场环境。
(二)认真分析就业环境
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和特点,分析我国政策环境,做到能在合适的岗位发挥才智,在国家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根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分析我国的经济环境,增强自己的就业能力,达到自己的就业目标,找到合适的、实现个人抱负的工作。大学生就业是大学生迈出校门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
(三)学会适应就业环境
熟悉就业政策,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就业方案,尽快学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要求,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需求,充实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认识到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重要性,学会适应就业环境。能够总结出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就业的特点和规律。
三、先就业后择业
人类用劳动来满足生存,劳动出现分工,由此,人类社会的需要产生了职业,即社会需要是实现职业理想的前提,只有社会上客观存在着劳动就业的可能,才谈得上对职业的选择,就业和择业要正确分析和处理。首先,个人要满足自己生存的欲望,能够生存,才可讲生存质量,生存的质量关系到你的生存环境、生存条件和你的个人生存能力,这就是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树立一个正确的就业观,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统一起来,奉献社会的同时兼顾个人的利益,任何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对他的造就,任何事业的成功,也只能建立在社会提供机遇这个基础之上,大学生们要充分认识人生的意义及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从事什么职业,不取决于工作环境,而在于把自己投身于社会建设的现实实践中,只有在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才能体会到幸福。
四、进行多种工作形式的选择
工作形式多种多样,全职工作、兼职工作、自由职业等等,无论哪种工作形式,你选择了它,就要认真去干,这是你在人生道路上的历练,你是在丰富自己,也是你在人生道路上把握自己的职业方向。
五、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根据教育部出台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七大举措),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在那里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能体现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能量。
参考文献:
[1]新编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本书编委会
[2]薛立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沈巧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