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感评

2014-03-10 18:00
英语学习(上半月) 2014年1期
关键词:科学界教育界学术界

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了我国的一个国家战略,但让我们有点尴尬的是,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同时,中国人也把“霉”倒到了国外去。不久前,笔者在外刊上就读到一篇对我们走出国门进行休闲旅行的同胞的警告:“Chinese Tourists: Mind Your Manners”(中国游客,注意你的行为),该文对近年来大量远赴海外的中国人的粗俗或不检点行为予以了曝光与声讨:他们在公共场所爱扎堆并大肆喧哗,在一些禁止拍照的博物馆等场所不听劝止肆意拍照,喜欢摆阔但又爱贪小便宜,随地吐痰并乱扔垃圾,甚至还在国外的名胜古迹上刻字留念等等。在公共场所的行为还算表面现象,相比之下,这篇原文讲述的近十年来中国学者向国际刊物投稿剧增反而引发对我们的信任危机,就更值得我们深思了。据说,到2011年,来自中国的论文已占国际SCI来源刊用稿量的9.5%,仅次于美国。在2002-2012年间,中国学者已有一百万篇论文在SCI刊上发表。与来自中国的论文在数量的剧增相伴随的,中国学术界非常严重的学术出轨(academic fraud)现象也被大量地发现与曝光。他们还由此追溯到我们学术评价体系乃至整个社会运转体制的弊端,进而认为中国知识分子缺乏荣誉感、自尊乃至道德底线,这可谓是从精神、文化、体制等深层次上来为中国“倒霉”追根溯源了。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初衷是要让世界人民喜爱并认同我们的文化以增强我们的“软实力”,而由外国媒体揭露的我们中国人传统上的一些恶习或者为了尽快“脱贫”甚至贪婪而放弃底线、急功近利的做法,往往在国外读者中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从近期看,这确实对我们试图树立美好中国形象、培育亲华的国际氛围不利。但从长远看,由于我们中国人向来要面子,且尤其重视外国人的评价,这就会让我们对自身的种种有损形象的行为降低容忍度,同时大大激发我们须对症下药的迫切感,未必就不是件好事。

其实,从2000年开始,方舟子的“新语丝”专业学术打假网就揭发了中国科学界和教育界大量的学术腐败现象。据笔者的观察,中国大陆对于剽窃或学术造假的认定比西方发达国家要宽松得多。若干语句的搬用、个别观点的挪用或原创性论文论著夹杂编译内容而未予以注明,这些在西方一概被认定为剽窃往往导致“肇事者”不得不道歉、辞职的行为,在我们这边常能蒙骗过关,最多以“未注意学术规范”点到为止后被原谅。诚然,近些年来,在我国因学术造假或明目张胆的剽窃而被揭发的事件已越来越多,但因此受到惩处结果在科学界、学术教育界身败名裂混不下去的其实也并不多见!

中国学者林松清于今年一月份在英国的Learned

Publishing(《学术出版》)期刊上发表了“Why Serious

Academic Fraud Occurs in China”(《为什么严重的学术造假会在中国出现?》)一文,试图揭开中国学术造假背后的原因,矛头直指中国现行不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以及当前部分学者为了迅速得到晋升或获取科研经费而不择手段,贪婪之心泯灭了荣誉感、操守与道德底线。其实,这些原因本文也基本提到了:一、制度的缺陷,如研究经费的申请与职位的晋升标准往往看发表论文的数量而非原创性研究的质量,尤其看中在SCI/SSCI来源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二、学术界对所谓学术成果求多求快的氛围,有人戏称之为“GDPism of education”(教育界的GDP主义);三、学术主管部门及学术共同体的监管缺失甚至成为学术不轨的帮凶,前者往往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后者表明这种非官方的共同体在中国的权威性有限,力量虚弱、自律无效。于是,就出现了原文中所列举的种种让国人尴尬的事态。

记得美国学术界有“Publish or Perish”一说,以强调学术出版对于学者生存的重要性,你不再出书出文章了,那么你的学术生涯也就气数将尽了。未曾料到,今日的中国,学者们的学术发表与出版在数量统计上“看起来很美”,但由于造假肆无忌惮而使中国科学研究的诚信受到严重损害。如长此以往,不惜粗制滥造地搞论文生产“大跃进”,势必会走到美国人那句话的反面—— “Publish and Perish”(出版越多,死得越快)了。这让我特别怀念十余年前在北大读书的那段时间,有多位老师教导我们要做学问必须要先学会做人,要抱持小心态,做一个真学者,而非“著名”的假学者。显然,整个中国的科学界、学术界与教育界都急需这样的教导!

猜你喜欢
科学界教育界学术界
法学之路上的女性:一个多视角的观察与叙述——读《法学学术界中的性别与职业生涯》
院士冯端:科学界的 莎士比亚 让我们相信爱情了
陶行知·新学制
霍金,科学界的传奇
WTC管理者论坛:共享时代的体制创新(2)——学术界与管理者
树立高中生健康消费观研究
《世界日报》“教育界”专栏鲁迅媒介形象建构研究
艾滋病疫苗大规模试验将在南非进行
爱因斯坦是对的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