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杉楠,柴传科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北京101111)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工作探析
赵杉楠,柴传科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北京101111)
本文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出发,探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原有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明显滞后,为此,财政部于2012年12月19日修订发布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既继承了原制度的合理内容,又有若干重大突破和创新,新会计制度既继承了原制度的合理内容,又有重大突破和创新。较好地解决了原有制度的不足,完善了新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的核算方法,从制度上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全面真实有效的特点。
2.1 会计核算基础的转变
原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虽然能够客观地反应当前的收入和现金流入流出的状况,但是无法准确配比收入和费用,这样就不能如实反应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情况。尤其是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往往会导致会计信息的缺乏。而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权责发生制转变,明显改善了原有制度的不足。
2.2 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
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自行确定是否计提折旧,并规定了“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创新性处理方法,尤其强调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而不是计入支出。这一处理兼顾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双重需要,既不影响事业单位支出的预算口径,又有利于反映资产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程度发生的价值消耗情况。
2.3 加强了对财政资金的会计核算
新制度重新界定了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口径,要求在“事业支出”科目下单独对财政补助支出进行明细核算,增设了“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两个净资产科目,对于财政补助收入、支出情况以及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的形成过程设计了清晰的账务处理流程,对于实施部门预决算管理、加强财政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2.4 基本建设数据并入会计“大账”
原会计制度中,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执行的是《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其基本建设相关的资产、负债及收支都只在基建账套中反映。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对于基建投资,在按照基建会计核算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同时,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定期并入单位会计“大账”。这一规定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为事业单位全面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发挥会计信息支撑作用。
2.5 会计报表结构的转变
新制度为满足财务预算管理中的信息需求,极大地改善了会计报表体系,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这种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的结构和项目的改变,着重加强了对财政拨款、非财政拨款以及结转结余资金的分类核算管理,更好地满足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的需求。
3.1 全面学习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新制度对我国已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一种突破式的变革,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财务人员必须全面学习新会计制度的各项具体要求,深刻理解其内涵,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当前事业单位各项财会业务处理的技能。
3.2 增加成本核算内容,加强内部核算监督
目前,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方式并不能提供完全准确的会计信息和现金流量信息,成本核算的增加有利于正确地归集相关费用、合理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内部核算监督确保了成本核算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和及时性,这样能更好地使会计核算工作满足事业单位优化资源配置、进行绩效评价与管理、强化财政监督的需要,适应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新形势。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重大变革对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政对事业单位的科学化管理、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完善政府预算会计体系、全面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具有深远意义。
同时,新会计制度的编制和实施,标志着事业单位财务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尤其是财政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内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何向“管理型”会计进行转变,是每一个财务人员应该面临的问题。
2014-04-21
R197.31
C
1002-2376(2014)08-00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