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523808) 修良昌 梁顺爱 徐秀娟 杜进林 饶绍奇 丁元林
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思考*
广东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523808) 修良昌 梁顺爱 徐秀娟 杜进林 饶绍奇 丁元林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医学问题的一门学科,它包括了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以及分析结果的正确解释和表达[1]。该课程是高等医学院校各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医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也会进行一些科学研究,它不仅影响医学生对科研文献的理解和对结果可靠性的判断,也决定着医学科研资料的统计分析质量,因此要求医学生在学习医学统计学时清晰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及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适用条件。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同学学完该课程后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基本方法仍有模糊之处,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错误的分析或表达。这反映出教学效果欠理想,应该找出具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本研究对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开设医学统计学课程的两个专业的同学进行教学问卷调查,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指标,分析影响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0级医学检验、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本科生。两专业的医学统计学课程采用的理论与实验教材相同,学时数相同,理论课授课教师相同,教学目标亦相同,即在外部影响因素方面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2.调查方法
在四川大学朱彩蓉[2]提供的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并进行预调查,最后确定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学习前对该课程的了解程度、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态度、对该课程教学的评价等。最后一次理论课时,当堂发放调查问卷,并说明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由同学们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填写完成,当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363份,回收有效问卷337份,有效回收率92.8%。
3.统计学分析
调查完成后,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对问卷数据进行双录入并核对。首先对各调查指标在专业间分布进行分析: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二分类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有序分类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然后以成绩作为因变量(y),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筛选出可能的影响因素,再将筛选出的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所有统计学分析由SPSS17.0完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各调查指标在专业间的分布
(1)基本情况
医学检验专业调查了231名同学,女生138人,占59.7%,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调查了106名同学,女生42人,占39.6%,两专业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18,P=0.001),医学检验专业女生比例较高。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平均年龄为21.15岁,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为21.14岁,两专业同学的年龄无显著性差异(t=0.130,P=0.897)。两专业同学的高考数学成绩亦无显著性差异(Z=-0.944,P=0.345)。
(2)学习医学统计学之前对该课程的了解程度
学习医学统计学前,医学检验专业有101人(43.7%)、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有51人(48.1%)只听说过其名字,两专业对课程的了解程度无显著性差异(Z=-0.612,P=0.541)。医学检验专业有122人(63.9%)认为该课程难度一般,医学信息管理专业41人(48.8%)认为一般、38人(45.2%)认为较难,两者对该课程难易程度的了解有显著性差异(Z=-2.177,P=0.030),总体来说,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认为该课程难度较大,详见表1。
(3)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兴趣和态度
两专业学生学习从《医学统计学》的兴趣、重要性、难度、信心的打分情况见表2。
医学检验专业认为该课程较重要。认为实验较难,对学好该课程的信心较高。
(4)医学统计学教学满意度评分
两专业学生对授课满意度情况比较见表3。
2.期末考试成绩
授课结束后,由教研室统一命题,试卷难度相当,对两专业学生进行笔试考核,以检验教学效果,试卷由教研室相同老师进行评阅。由于两专业理论教学大纲相同、课时相同、授课老师相同、期末考试难度相当,故可认为考试成绩具有可比性。医学检验专业平均为81.21±9.88分,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平均为74.03± 11.11分,两专业考试成绩有显著性差异(t=5.945,P<0.001),医学检验专业的成绩较好。
表1 两专业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前对该课程的了解程度
表2 两专业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兴趣和态度
表3 两专业同学对医学统计学授课满意度比较(±S)
表3 两专业同学对医学统计学授课满意度比较(±S)
tP理论授课条目 医学检验 医学信息管理78.97±14.10 81.66±9.87-2.014 0.045实验授课74.86±15.63 78.97±14.63-2.309 0.022
3.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以考试成绩作为因变量(y),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各调查项目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有性别、对该课程的兴趣、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学好该课程的信心,详见表4。将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纳入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仍有统计学意义的是性别与学好该课程的信心,详见表5。
表4 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表5 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本研究调查了两个专业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认识、态度、教学满意度等,通过分析发现:两专业同学的性别构成有差异,医学检验专业女生较多;另外医学检验专业同学对学好该课程的信心、重视程度均较高,但对理论课授课满意度和实验课授课满意度均较低。可见,同学对该课程越重视,对授课要求也越高。两专业的卷面成绩有差异,医学检验专业同学的平均分较高。在两专业间分布有差异的指标可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以卷面成绩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对该课程的兴趣、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学好该课程的信心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只有性别和信心有统计学意义。
已有研究表明,女生的教学效果一般较好,因为女生学习通常较男生勤奋[3]。改善医学统计学的整体教学效果可鼓励男生在该课程上多花费些精力。信心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学好本课程的信心越足教学效果越好。另外,信心并不是孤立的,与学习本门课程前认为的难易程度、兴趣等有一定的关系[4],这可能是单因素分析时性别、对该课程的兴趣、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学好该课程的信心都有统计学意义,而多因素分析时仅有性别和信心有统计学意义的原因。
多数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对本门课程并不是太了解,主要是从高年级同学口中听说本门课程较难,从而认为本门课程较难而影响到学习的信心。这提示任课教师在第一次授课时尽量多花点时间消除同学们的畏难心理,从而提高同学学好本门课程的信心,进而改善教学效果。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一般,普遍反映概念多、公式多、理论性强、内容较枯燥、与专业联系紧密程度一般。浓厚的兴趣可以增强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这提示任课教师在消除畏难心理的同时还要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如运用随机现象计算机模拟系统、动画演示使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原理生动形象[5-6],开展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调动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1.李晓松主编.医学统计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李鸿,冯虹,田智,等.四川大学本科阶段卫生统计学理论教学效果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2928-2932.
3.刘立亚,胡昌军,张志军.医学检验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检验医学教育,2008,15(2):22-24.
4.张芳全.家长教育程度、文化资本、自我抱负、学习兴趣与数学成教之间关系的研究.台中教育大学学报,2011,25(1):29-56.
5.陈峰,于浩,赵杨.医学统计学的教学难点与对策.统计教育,2007,1:36-37.
6.曾芳芳,郝元涛,方积乾.医学统计学动画课件库的构建与应用.中国卫生统计,2012,29(2):303-304.
(责任编辑:刘 壮)
*:广东医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JY1134);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重点学科基金(XZ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