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干供血的肺隔离症的CT血管成像特征

2014-03-10 07:51丽郝娟娟张静玉冯志勇杜亚南张泽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供血基底主动脉

田 丽郝娟娟张静玉冯志勇杜亚南张泽坤

腹腔干供血的肺隔离症的CT血管成像特征

田 丽1郝娟娟2张静玉1冯志勇1杜亚南1张泽坤3

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 PS)是由体循环供血无正常肺功能的肺组织。通常由胸内降主动脉的异常分支供血,仅10%~15%为腹主动脉和腹腔动脉发出的异常分支[1],由腹腔干的异常分支供血更为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4例由腹腔干异常分支供血的PS患者的资料,总结腹腔干供血的肺隔离症的CT血管成像(CTA)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08-03~2013-05易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的4例由腹腔干异常分支供血的PS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33~60岁。2例反复出现肺部感染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1例伴有间断咯血;1例无明显临床症状,体格检查时发现。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层螺旋CT扫描仪,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病灶局部行薄层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 mA,螺距1.0,矩阵512×512。增强扫描采用100 ml碘海醇(300 mgI/ml),注射速度3.0 ml/s,20 s后开始扫描,并于一期扫描后延迟15 s行双期动态扫描。重建层厚1.0 mm,采用肺标准重建算法,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等。平扫及增强扫描征象由2名胸部放射科副主任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意见不一致时协商达成一致。分别记录病变的部位、形态、内部特征、增强方式及增强特征,异常供血动脉的起始部、走行及异常静脉的引流途径等。

2 结果

4例中,2例位于右肺下叶后基底段,1例位于右肺下叶内基底段,1例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呈团块状及不规则状实变影(图1A),大小3.5 cm×5.9 cm×6.0 cm~4.2 cm×2.2 cm ×3.5 cm,病变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图1B),其内见囊状无强化区,为感染或隔离肺内支气管分泌的黏液积聚而成,病变周围肺组织及胸部范围内未见异常发育畸形、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等改变(图1C、图2A)。本组4例均属于肺叶内型,均未见独立胸膜。MPR、MIP、CPR、VR重建均清晰地显示体循环供血、引流静脉,以及供血动脉的起始部、全程及在隔离肺组织内的分布、走行情况。病灶均由腹主动脉腹腔干发出一支供血动脉,供血动脉粗细不等,直径为0.3~0.5 cm,且供血动脉较长,长度为10~16 cm,供血动脉与腹腔干相交成锐角或近似直角,供血动脉均穿过横隔进入隔离肺组织,并分成多支(图1C、图2B、C)。其中1例供血动脉在进入隔离肺组织前发出一支较细的分支,向前上走行进入隔离肺组织,局部纡曲。引流静脉经同侧下肺静脉回流至心房,引流静脉粗细均匀,直径与同层面肺静脉分支相近。

图1 女,33岁,PS。CT平扫示左下肺后基底段团块状软实变影(箭),边缘清晰,CT值为44 Hu(A);增强扫描示肿块呈轻度不均匀强化(箭头),CT值为65 Hu,肿块内后方见条状高密度影为供血动脉(箭,B);矢状面MIP示腹腔干上缘发出1支动脉(箭),向上、向左走行,穿过膈肌,供应左下肺后基底段隔离肺组织(箭头,C)

图2 男,60岁,PS。增强扫描示右下肺后基底段团块状软组织密度(箭头),其内可见网格状血管影,肿块前方见粗大供血动脉(箭,A);B、C分别为矢状面MIP、冠状面MIP,均示腹腔干上缘发出1支动脉(箭),向上、向右走行,穿过膈肌,供应右下肺后基底段隔离肺组织,并见引流静脉汇入右下肺静脉

3 讨论

PS是由各种因素导致喉气管沟分出额外的副肺芽所致。胚胎初期原肠及肺芽有内脏毛细血管与背主动脉相连,当胚胎肺组织与原肠脱离时,这些相连的血管逐渐衰退吸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管残存并为副肺芽供血,形成PS。副肺芽形成早于胸膜发育,并被胸膜包埋于邻近肺组织,进而形成叶内型PS,副肺芽形成晚于胸膜发育,被自身胸膜包裹,形成远离正常肺的叶外型PS,还可以形成混合型,叶内型最常见,占75%[2]。因其与支气管相通,临床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肺部感染,出现反复咳嗽、咳痰及发热等症状,易误诊为单纯肺部感染,儿童因肺部感染就诊时可发现。本组2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肺部感染。对临床反复出现同一部位的肺部感染者应进一步行肺部CT增强扫描及CTA检查,以排除本病引起的肺部感染。肺叶外型者因与支气管不相通,可以无典型症状,常在体格检查时发现。本组1例为体格检查时发现。少数患者可以出现类似支气管扩张表现,以及大咯血。本组1例因间断咯血就诊。

PS多见于男性,男女在肺叶内型之比约为1.5︰1;在肺叶外型之比约为3~4︰1[1]。本组4例均为肺叶内型,男3例,女1例。肺叶内型PS多位于双肺下叶内、后基底段,CT平扫主要表现为下叶内、后基底段团块状或片状实变影,也可以表现为单纯的囊状肿块或囊实性肿块。CT平扫较难显示隔离肺组织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PS根据形态及密度可以分为:①单房或多房的囊性肿块;②囊实性混合肿块;③实性肿块(假瘤型);④局部肺野内增多增粗的血管结构,这种类型较少见。本组4例均为假瘤型,表现为团块状实变影,边缘清晰,其内密度不均匀,与周围正常肺组织分界清晰。

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及CTA可以清晰地显示异常的体动脉供血血管、隔离的肺组织肿块,以及引流静脉。Kang等[3]认为MSCT血管成像技术比常规CT、彩色多普勒超声及MRI更具优势,是诊断PS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MIP可以清晰地显示异常血管的起源、数目、走行、分支情况。VR可以直观地显示异常动脉的立体结构,如供血动脉的起源、数目、开口部位、走行、分支情况[4-6]。本组4例供血动脉均来自腹腔干动脉,相对于较细的胸腹主动脉,异常动脉较细,走行较长,但MSCT血管成像技术仍能够清晰地显示异常血管的起始部位、走行方向及引流静脉情况,因此,合理应用MSCT的后处理技术可以更好地显示PS的异常供血血管。

Do等[7]根据供血动脉与隔离肺组织的关系将其分为3种类型:I型,只有异常动脉,无隔离肺肿块;II型,异常动脉供应隔离肺组织及正常肺;III型,异常动脉仅供应隔离肺组织。Frazier等[8]报道,约70%的PS异常动脉来自胸主动脉,10%~15%的异常供血动脉起自腹主动脉近端、腹腔干或其分支,少数来自肋间动脉、胸廓内动脉、内乳动脉、冠状动脉等。常规胸部扫描容易遗漏腹主动脉、腹腔干及其分支的异常供血动脉,因此,对于疑似腹部供血的PS患者应适当增大扫描范围。本组4例供血动脉均起源于腹腔干,均位于腹腔,常规胸部扫描不能够将供血动脉完全包括,因此在扫描过程中向下增大扫描范围。PS的供血动脉多来自胸主动脉,直径较粗,为0.4~2.5 cm,长度较短,为1~6 cm[9-12]。本组供血动脉长度为10~16 cm,直径较细小为0.3~0.5 cm,可能与供血动脉起源位置较低有关。动态增强扫描示动脉期囊实性隔离肺中实性成分可以无强化、轻度强化或明显强化,静脉期呈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各期均无强化。本组动脉期均轻度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液性无强化区,是由感染或者隔离肺内支气管分泌的黏液积聚而成。叶内型PS多由肺静脉引流,增强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引流静脉。MSCT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图像进行重建,MIP可以显示绝大多数异常血管的走行,并清晰地显示血管与隔离肺组织的关系,以及引流静脉。

囊性、囊实性PS应与支气管源性囊肿、肺脓肿相鉴别,囊性及囊实性PS多为合并感染,与邻近支气管相通时,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薄壁透亮区,其内可有气液平面;支气管囊肿与支气管相通时也可以有类似的影像学表现,但增强扫描PS可见供血动脉,而支气管源性囊肿无供血动脉,可以有囊壁强化,肺脓肿强化特点为脓肿壁均匀强化。假瘤型PS应与肺癌相鉴别,假瘤型PS的隔离肺组织与支气管不相通,边缘较清楚,病灶内密度较均匀,而肺癌多表现为支气管截断性阻塞或支气管管腔变窄,边缘毛糙或有分叶,肿块内部密度多不均匀,多见低密度坏死,可以有囊泡征、胸膜凹陷征等恶性征象,假瘤型PS仅少数有恶变。结节型PS应与动静脉瘘相鉴别,两者均可见异常供血血管,但肺动静脉瘘以肺动脉供血为主,强化明显,可见引流静脉;PS由体循环供血,实性成分强化程度低于前者。

总之,PS主要表现为双肺下叶内后基底段的团块状或不规则状实变影,MSCT增强扫描及CTA可以清晰地显示来自体循环的异常供血动脉,提高对引流静脉的显示率。

[1] 邱喜雄, 陈志刚. 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7, 23(4): 554-556.

[2] 石建成, 朱石柱, 刘怀军, 等. 叶内型肺隔离症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特征.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1, 30(9): 1284-1287.

[3] Kang M, Khandelwal N, Ojili V, et al. Multidetector CT angiography in pulmonary sequestration. J Comput Assist Tomogr, 2006, 30(6): 926-932.

[4] Lee EY, Siegel MJ, Sierra LM, et al. Evaluation of angioarchitecture of pulmonary sequestration in pediatric patients using 3D MDCT angiography. Am J Roentgenol, 2004, 183(1): 183-188.

[5] Konen E, Raviv-Zilka L, Cohen RA, et al. Congenital pulmonary venolobar syndrome: spectrum of helical CT findings with emphasis on computerized reformatting. Radiographics, 2003, 23(5): 1175-1184.

[6] Siegel MJ. Multiplanar and three-dimensional multi-detector row CT of thoracic vessels and airways in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 Radiology, 2003, 229(3): 641-650.

[7] Do KH, Goo JM, Im JG, et al. Systemic arterial supply to the lungs in adults: spiral CT fndings. Radiographics, 2001, 21(2): 387-402. [8] Frazier AA, Rosado de Christenson ML, Stocker JT, et al. Intralobar sequestration: radiologic-pathologic correlation. Radiographics, 1997, 17(3): 725-745.

[9] 夏宇, 杨迎, 刘进康, 等. CT增强扫描及CTA诊断肺隔离症的价值.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 11(4): 266-268.

[10] 肖运平, 肖恩华, 梁斌. 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0, 26(11): 1600-1603.

[11] 李栋, 张志泰, 区颂雷, 等. 肺隔离症的外科诊治分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2, 28(3): 135-137.

[12] 聂永康, 赵绍宏, 蔡祖龙, 等.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3, 37(11): 997-1000.

支气管肺隔离症;腹腔干;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2014-03-12 【修回日期】2014-08-07

(本文编辑 张春辉)

R816.4;R445.3

1.河北省易县人民医院CT室 河北保定 074200;2.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CT室 河北唐山 064000;3.河北 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河北石家庄050051

田 丽 E-mail: 874290424@qq.com

10.3969/j.issn.1005-5185.2014.11.007

猜你喜欢
供血基底主动脉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胸主动脉供血与腹主动脉供血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超声诊断CTA漏诊DeBakey Ⅱ型主动脉夹层1例
辣语
a-C基底对WSx 薄膜组织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