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大军,何丽娟,许永妙,况慧云,张慧
(桐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桐庐 311500)
浙江省桐庐县幼龄茶园套种大豆栽培模式效应分析
程大军,何丽娟,许永妙,况慧云,张慧
(桐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桐庐 311500)
论述了幼龄茶园套种大豆的试验方案和栽培技术要点,并对茶园套种大豆进行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幼龄茶园通过套种大豆能优化土壤结构,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蓄土壤水分,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茶园环境,起到了抗旱、保湿、促长的作用;通过套种能减少化肥用量,节约人工开支,还能提高收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该模式可以在幼年茶园发展。
茶园套种,大豆,有机肥,生态效益
浙江省桐庐县是产茶大县,现有茶园面积3800公顷,其中新发展无性系茶园和改造茶园1333公顷,为了响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桐庐、美丽桐庐”号召,积极推进“色彩农业”的发展。大力快速地发展生态茶园和有机茶园,同时有机肥的需求可能会大量增加。由于现在农村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造成有机肥源严重不足。为了解决需求,开展肥源,2012年结合杭州市种子总站的茶园套种大豆等旱杂粮示范工程的工作,在桐庐县瑶琳镇百岁村、桐庐晶萃茶叶有限公司的茶叶生产基地进行了新茶园幼龄套种大豆的试验,并进行示范推广,取得很好成效。套种茶园亩产鲜豆杆1500~1800kg,基本满足了新茶园对基肥的需求,实践证明新茶园套种大豆,不但能改善土地理化性状,提高肥力,还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水土流换,提高抗旱能力,促进茶树生长,提高茶园产量。
1.1 园地选择
选择1~3年生地表覆盖度低的幼龄茶园,4年生以上茶园由于地面覆盖度较高不适宜间作[1]。套种时应给茶树的生长留出足够的空间,不影响茶树对光、水、肥的吸收利用,平坡地茶园采用中间套种的方式,梯地茶园采用两边套种的方式,土地利用率为50%左右。此次试种选择了桐庐晶萃茶叶公司生产基地的2年生幼龄茶树,平均株高40cm左右。茶园位于桐庐县瑶琳镇百岁村,海拔450m,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茶园四周植被茂密,土壤以含砾量12%的红壤为主,由于在建园时,用挖土机进行了深挖,把表层土埋到下层,故现在茶园表层土壤以生土为主,土壤肥力低下。
1.2 播种
①品种选择:选择植株相对较大,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较强的优良品种,此次试种选用了七月白。
②种子的处理:播种前晒种6h,以提高种子发芽率。
③整地播种:结合春季除草同时进行,采用免耕开穴直播,平坡地茶园,行间距为1.5m,采用在两行茶树中间套种两行大豆,行株距为0.4× 0.35m,梯地茶园采用茶树两边各套种一行,株距为0.35m,要适时早播。一般在3月下旬播种,用种量45kg/公顷,每公顷开穴3.6万个左右,每穴播3~4粒,确保每公顷9万株以上,为了保证出苗率和长势,播种时最好用潮湿的焦泥灰来覆盖,厚度为1~2cm,播种后如遇连续干旱应适当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利于出苗。本次试种的时间为2012年3月22日,结合中耕除草时间进行播种,同年7月6日开始刈青。
1.3 种植管理
大豆适应性强,易栽培,病虫害轻,抗逆性强,但要高产高效,在田间管理上应做好如下工作。做好肥培管理,在苗高15cm左右时,中耕除草、培土,促进根瘤菌发育,结合中耕,每公顷施石灰粉450~600kg,能提高大豆抗病性、抗倒伏能力,在分枝期进行第二次中耕,适量施复合肥75kg/公顷,促进植株生长,提高鲜秸秆产量[2]。
1.4 及时刈青、利用
一般大豆适宜的刈青期为大豆的盛花期至终花期,为提高经济效益,也可在青豆采收完毕进行刈青。这时大豆的生物量和养分含量达到最高,过早刈青,鲜秸秆幼嫩,肥效不高,产量低,过迟刈青,这时植株老化,不易分解,肥效差,以七月白为例,桐庐的一般刈青时间为7月上旬,刈青后,就地覆盖,厚度为8~10cm。
2.1 优化土壤
茶园套种大豆,由于大豆根瘤菌强大的固氮作用,为茶树生产提供了一定量的氮素营养,用大豆杆对茶园进行覆盖后,保蓄了土壤水分,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同时腐烂后的大豆杆有效提高了土壤的肥力。试验结果显示茶园套种大豆后,有机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增加了1.01%,有效氮(碱解扩散法测定)、磷(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钾(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的含量分别增加了134.3、30.9、31.8mg/kg,见表1。同时明显改良了土壤的理化性,为茶树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2 有效改善茶园环境
茶园套种大豆,大豆的生长旺期恰适江南的梅雨季节前后,由于茶园地面上生物量较大,覆盖率较高,能有效减轻大雨的冲洗,防止水土流失,而7月上旬用大豆杆覆盖茶行后,刚好对上江南的高温干旱天气。试验结果表明,茶园覆盖大豆杆后,夏季地表温度平均降低6℃左右,地表湿度(烘干法或土壤水分测定仪直接测定)平均提高8个百分点,见表2,极大提高了土壤的蓄水保土效率,减少了水分蒸发量,土壤含水量增加,起到了抗旱、保湿促长的作用。
表1 幼龄茶园套种大豆前后土壤养分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soil nutrient of young tea-soybean intercrop plantation and control
表2 幼龄茶园套种大豆前后地表温湿度变化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hanges in young tea-soybean intercrop plantation and control
2.3 增加茶园产量
选肥力均匀的平坡地,面积为66.7m2各两组,作为观测对比的小区。管理措施一致,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观测结果显示,茶园套种大豆能显著提高春茶的新梢发芽密度和新梢的百芽重,从而提高茶园产量,见表3。
表3 幼龄茶园套种大豆后产量对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yield in young tea-soybean intercrop plantation and control
2.4 增加经济效益
茶园套种大豆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套种后的茶园能有效减少化肥的用量,节约了成本。茶园套种大豆能抑制杂草生长,茶园杂草危害较重的是夏季、秋季,此期由于耕锄和覆盖,切断了杂草的生存环境,抑制了杂草的生长,减少茶园除草2~3次,节约了人工开支。在采完青豆荚后刈青的茶园,每公顷能采收青豆荚 5250~6000kg,以3元/kg的售价计算,去除人工成本,每公顷能增收1.05万元左右,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茶园套种大豆,能显著提升茶园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茶树的生长环境,促进茶树的生长,达到生态种植、高效生产,提高效益的目的。
通过试种,幼龄茶园套种大豆模式,不仅能有效解决发展生态茶园和有机茶园对有机肥的大量需求,还能显著提升茶园生态环境,改善土地理化性状,提高肥力,有效促进茶树生长,同时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在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今天,是一种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模式,更是发展生态茶园和有机茶园值得推广的生产模式,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的效果,在推广过程中需做好以下几点。
3.1 因地制宜,因树制宜套种
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树龄 (1~3龄),应采用不同的栽培技术,以不与茶树争水、争肥、争光,不影响茶树生长为原则进行,适当密植,尽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出肥率。加强种植管理,及时刈青,提高产量。
3.2 种养结合,增强肥效,循环发展
有条件的茶农或企业可以在茶园适当养殖牲畜,以茶园→大豆(绿肥)→牲畜→粪便(厩肥)→茶园模式发展,以牲畜粪便(厩肥)直接还园这种新的物质循环方法,能大力提升肥力,有效改良土壤,增强土壤肥力,促进茶树生长。农牧结合,增强经济效益。
3.3 设施配套,确保产量
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今天,有条件的新茶园应加快喷滴灌等设施农业的发展,在有喷滴灌设施的新茶园套种大豆,更新保证其出苗率和成活率,确保绿肥产量。
[1] 杨亚军.茶叶生产技术[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6.
[2] 杭州市农业局.都市农业实用新技术宝典[M].杭州:浙江科学出版社,2007.
Analysis of the Effect about Young Tea Plantation Intercropping Soybean in Tonglu County,Zhejiang Province
CHENG Da-jun,HE Li-juan,XU Yong-miao,KUANG Hui-yun,ZHANG Hu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 of Tonglu,Tonglu 311500,China)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experiment protocols of the young tea-soybean intercrop and analyzes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this patter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ttern of tea-soybean intercrop can optimize the soil structure,prevent soil erosion,hold soil moisture,enhance the soil fertility and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of tea plantation,that leads drought resisting,retention moisture and growthpromoting.Meanwhile,this pattern also increases returns by reducing the use of fertilizers and labor force.In conclusion,the tea-soybean intercrop can be developed well on young tea plantation.
Tea plantations intercrop,Soybean,Organic fertilizer,Ecological effect
S571.1
:A
:2095-0306(2014)01-0046-03
中国茶叶加工 2014,(1):46~48
2013-09-02
程大军(1972-),男,浙江桐庐人,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