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览:博观与深读

2014-03-10 01:26詹福瑞
新世纪图书馆 2014年12期
关键词:郑振铎古籍中华

詹福瑞

玄览:博观与深读

詹福瑞

尊敬的曹省长,尊敬的曾馆长,各位同道,各位前辈,先生们、女士们,感谢南京图书馆,感谢主办单位包括台湾汉学中心的领导,救我于深重的雾霾之中,让我到金陵旧都荡涤玄风,感受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

主办单位以“玄览”来命名这次论坛,我想是有他深意的。首先就是要缅怀郑振铎先生。在上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郑振铎先生受中央图书馆的委托,在上海搜求和购买中华古籍,为保护中华古籍做出了很大贡献。1941年,他以玄览堂为名义推出了第一套丛书共33种,然后到1947年又推出了续集25种,也就是21种附4种。到了1948年又推出了第三集12种。

郑振铎先生之所以要推出玄览堂的丛书,我想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昭示他搜访中华古籍的成就和成果,另外他也表达了一种决心,那就是中华民族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坚定不移的信念。所以今天以“玄览”来命名这个论坛,我想,第一个深意,就是希望海峡两岸的同仁共同来保护好、维护好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我对这个论坛感兴趣的第一点。

论坛名之曰“玄览”,看起来似乎侧重于形而上的东西。今天的几位哲学家确实都是讲的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形而上的东西比较多。但是任何形而上的道,都要借助形而下的器来表现,也就是说价值观的表达离不开书。其实古人早就已经说过,“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可见从形而上的道转化为形而下的器,在这里面,经书、我们的古籍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觉得,“玄览”论坛应该是一个把道和器能够很好结合起来的平台。海峡两岸的图书馆界举行这样一个研讨会,就是为了研讨形而下的器,即书如何保护,使我们的古籍得到很好的传承;如何阅读古代的典籍,使传承有了真正的归依。同时还要研讨形而上的道,即中华典籍中所承载的传统价值观。

刚才方先生已经讲过了,“玄览”取自于《老子》的第十章:“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这句话的本意,是讲澄心辨道的意思,讲的是如何认识道。但是郑振铎先生以“玄览”作为堂名,可能主要是取自于陆机的《文赋》:“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这里面特别指出读“典坟”,也就是要读三坟五典。关于“玄览”,文论界也有注释。有人注释“玄览”为遍览,也就是博览,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多读书的意思。如果按照此种注释来解读,那就是说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要给予更多关注和尊重,要多读书。但是“玄览”还有它另外一个注释,“玄”还有“深”之意,以此意理解“玄览”,就是深览,即深读,实际上就是精读。精读,就是要读三坟五典这样的经典,读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经过时间检验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因为在这些文献里面,凝聚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基本的价值观和基本的情感。它是中华思想的策源地,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灵魂的栖息地。这些经典,我们当然要读好,同时还要保护好。我想这应该是办“玄览论坛”的另一层含义。

当然,任何人的阅读都是当下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当下的。那就是说,传统文献和我们当代社会要形成一种价值关联。所以说,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都必须和我们当下社会的需要密切相关。从这一点来说,我们阅读中华古籍的经典,实际上就是要解决我们当代所面临的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说,在现在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诸多不仁不义的东西,读四书五经,读我们传统的经典,不仅帮助我们认识何为不仁,何为不义;而且,可以帮助人们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又如,现在,社会经济确实高度发达了,而其后面,却隐藏着天人乖违,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环境遭到破坏,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人们开始认识到古人尚自然思想的可贵。我认为,读中国古代典籍,应该关注它的当下性,即它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意义。

读中国古籍,我们理所当然为中华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而感到自豪。但是,我们在认识到它的优势的同时,还要看到它的不足。“玄览”,不是自闭的玄览,而是开放的玄览。从这个角度来说,不仅要读中国传统文献,还要读世界的文献,读世界的经典。我们需要采取一种开放的态度,向其他的民族、其他的文明学习。这样才能使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生生不息。

詹福瑞中国国家图书馆原党委书记、中国图书馆学会原理事长。北京,100081。

2014-10-13编校:邹婉芬)

猜你喜欢
郑振铎古籍中华
郑振铎的铮铮铁骨
郑振铎炒股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郑振铎虚心接受批评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广西古籍保护中心积极推动古籍普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