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长沟大墓真正的主人

2014-03-09 09:02汇编刘晓婧
科学之友 2014年21期
关键词:大墓刘总节度使

汇编|刘晓婧

寻找长沟大墓真正的主人

汇编|刘晓婧

一处坟庄,一座神秘大墓,一段埋藏千年的家族血雨,唐墓结构为何挖出金代铜钱,墓主人身份扑朔迷离,奢华墓志揭开重重谜团。

千年房山刘济墓

在距离北京市区约50 km处有一个村庄,它的名字很特别,叫做坟庄。坟者,墓也。在坟庄村北,有一处偌大的陵墓。关于这座陵墓,当地流传着一则古老的传说:墓内葬的是鞑摩王,他的棺椁压着通往涿州的海眼,一旦触动便会海浪翻天,带来灭顶之灾。由于这则传说的神秘和恐怖,当地人几乎都躲着陵墓走,唯恐揭开海眼,引来灾祸。千百年来,陵墓的守陵人繁衍成村,名为“坟庄”,坟庄有一座“鞑摩坟”的传说也不知起于何时,就这样一辈一辈地流传下来。传说到底有几分可信不得而知,人们只知偌大的陵墓是“鞑摩坟”。到底陵墓建于何朝何代,到底是哪位“鞑摩王”无人知晓,但这多少能指明一个方向,就是坟庄有一处大规模陵墓,不仅具有“王者之风”,而且埋藏着无尽的秘密。随着考古工作者的探寻,一个和传说中的位置、规模近乎吻合的陵墓重现天日。

传说中的“鞑摩王”静静地安躺在这个村庄的地下,这个流传了一代又一代的传说和谜团终于等来了考古人员的验证和破解。

长沟大墓墓葬由墓道、墓门、前庭、前甬道、耳室、壁龛、主室、侧室、后甬道及后室等组成。长34 m,宽15 m,总面积超过了500 m2,其中侧室、耳室以及壁龛的数量多达6个,如此大规模的墓葬已达王侯级别,毫无疑问,墓主人的身份极为显赫,这似乎也更加印证了关于“鞑摩坟”的传说。那么假设这墓的主人真的是“鞑摩王”,这个“鞑摩王”又到底是什么人?

从“鞑”的发音来看,应是古时对北方民族统称的鞑靼或鞑子,那么焦点则聚在了建都北京的金、元、清三朝,可以肯定的是它不属于元、清两朝,元朝共有15位皇帝,文献记载中除顺帝北葬和天顺帝被杀无葬身之处外,其余13位皇帝都有明确记载葬于辇谷。清入关后,皇陵分东、西两座陵园,更无别葬之例,一时间金朝成为了唯一的焦点。长沟地区在金代就有很多的王室在此建墓,在坟庄的东北方向,就是著名的金代皇陵。北京地区之所以拥有如此多的金代陵墓,还要多亏一个人,他就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庶长孙海陵王完颜亮。

在《金史·海陵本纪》中记载,海陵王迁都至北京后即欲迁陵,司天台官员用了一年的时间选定了离长沟大墓不远处的云峰山,也就是现在的金陵,可在金陵却并未发现下旨迁陵的海陵王的墓葬,也许历史留下的这个谜题恰恰是长沟大墓的谜底。按金史的说法,把他叫海陵王,其实这个人是做过皇帝的,而且时间不短,他在北京的建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正是他从上京阿城(现在的哈尔滨附近)迁都到北京。海陵王完颜亮骁勇善战,在宋、金休战20年后,撕毁和议,率领60万大军攻宋,他的这种强硬手腕不仅体现在军事上,在迁都、迁陵的决策中也表露无疑。一个国家都城的建立,跟他的祖先的陵墓安置有密切的关系。完颜亮确实在这个方面有大的战略思想,为了他自己的王朝和国家,强令宗室贵族来金中都居住,很多人不愿意来,就把不愿意来的人家的房屋烧掉。这位手腕强硬的帝王,他的结局却是惨烈的。原来,在抱负远大的同时,海陵王荒淫无度,更是出了名的杀人狂,就连他的帝位也是靠弑君篡位得来的,他的行为渐渐激起了官员的不满,终于在世宗完颜雍大定元年十一月,被金兵乱箭射死,遇害时40岁。

完颜亮被杀死以后,他的堂兄弟完颜雍称帝,废完颜亮为海陵王。虽然海陵王生前作恶多端,但宽厚的世宗皇帝,仍将他葬于金陵之中。然而时隔18年后,海陵王的恶性仍没有在人们心中消弥。有官员上奏世宗,海陵王罪不可恕,不应当封王,也不应当葬在诸王的坟茔区内。正是这本奏折将一代帝王逐出了金陵,世宗完颜雍下诏,降完颜亮为“海陵庶人”,改葬于金陵西南的荒野中。这一记载使考古人员愈发相信长沟大墓的主人就是完颜亮,期待能够在这座墓室里找到直接证明墓主人便是海陵王的证据。然而,进入墓室后,里面的情形却令墓主人的身份和海陵王越来越远。

在发掘的过程中,从出土的包含物里面,有很多唐代文化遗存,发现的墓道、墓壁、墓砖,都是唐代的典型,就连构墓方式也是唐代风格。唐代北京是否存在如此大规模墓葬的可能?当考古人员清理到墓室时,一个新的发现很快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出现了2种钱币,一种是唐代比较常见的开元通宝,发现于主室居多,有100多枚,其他侧室有零星发现,但在后室,一枚开元通宝都没有发现,反而发现有6枚大定通宝,一座唐代构造的大墓,却发现金代铜钱,如此诡异的现象,让长沟大墓变得更加神秘。墓主人的身份似乎变得愈发不可猜测。就在考古队员开始迷惑时,勘探工作有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发现,在前甬道南侧出土了一个正方形墓志,边长162 cm,厚22.5 cm,墓志盖上的浮雕彩绘十二生肖图案,间以浮雕彩绘牡丹花图案,墓志浮雕在形体处理上,先仔细雕刻出物象,然后根据结构赋彩。人物色泽饱和,浓淡得体,精美绝伦,在我国出土的墓志当中尚属罕见,志盖呈盝顶式,阴刻描金篆书5行计21字:“唐故蓟国太夫人赠燕国太夫人清河张夫人附志铭。”因为它是附志铭,所以就说明了这个墓志肯定是后来才放进来的,不是当时就存在的。上面所刻的文字已经告诉考古人员这是一位唐代女性,而一个“附”字,意味着在这座巨大的墓室里还沉睡着一位男主人。

刘济夫人墓志

关于金代海陵王坟的说法也被彻底推翻,既然是唐代大墓,后室内的金代大定通宝又该如何解释?考古人员发现,这座唐代大墓在历史上至少3次被盗,其中后室是整座墓葬被盗贼破坏最严重的地方,也是发掘出土文物最少的地方,在这里考古人员只发现了几枚金代的大定通宝铜钱。关于此,目前流传着两种说法,一种是后人祭祀所用,一种是盗墓贼所留。据史料记载,刘氏家族的显赫从唐朝持续到了金朝,因此有考古专家推测,这座唐代墓葬里的金代钱币,是其后世子孙留下的。但墓室自从墓主人下葬之后就完全封闭,子孙祭拜也只能在外面进行,因此也有人推测金代的钱币是盗墓者留下的。关于金代铜钱的盗墓说,考古人员给出了另一种解释:盗墓的人进入了墓室之后,他们把随葬品盗走,用类似交换的方式,盗墓者留几枚钱就等同于是买走的,求一种平衡心理,也是让墓主人对他的行为的宽恕,其实就是用钱把晦气去掉。无论这几枚金代铜钱的来历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墓中原本的陪葬品极多,才会吸引盗墓贼一次次光临。

当女主人的显赫身份已在墓志盖上找到答案后,她的丈夫,这座大墓真正的主人又是谁呢?带着疑问,考古队员很快在前甬道北侧隔墙和主室门之间发现了另一方墓志,墓志盖顶部刻有篆书24字“唐故幽州卢龙节度观察等使中书令赠太师刘公墓志之铭”,也就是说这座墓的主人是一位唐代刘姓的卢龙节度使。唐代幽州卢龙节度使这样一个官职,手握幽州的军政大权且世袭,有多少人做过?史书记载大约有6人,那么墓主人到底是6位节度使中的哪位?只有打开墓志盖,看到墓志上的墓志铭时答案才会揭晓。节度使作为唐朝武官的一种,最初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并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然而唐朝后期节度使势力大大加强,已经到了独揽军政大权的地步,节度使手握军权,一旦起兵造反后果不堪设想。唐代最出名的叛将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节度使,再看这位刘姓节度使墓葬的豪华规制,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唐代这似乎已经有了僭越的嫌疑,它有前室、后室、耳室、壁龛、甬道和墓道,在北京地区乃至全国都属罕见。

石棺床

刘济夫人墓志石正面楷书

和那些因物证缺失而难以考证得出确切答案的古墓相比,长沟大墓所挖掘出的墓志注定了墓主人的身份不会再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局,随着男主人墓志盖的打开,墓主人身份的谜团终于要真相大白了:“有公姓刘氏,讳济……蜀昭烈皇帝二十一代……”墓志提到的蜀昭烈皇帝正是在《三国演义》中大名鼎鼎的刘备,而墓主人应是曾任幽州卢龙节度使的刘济。卢龙、幽州是当时北京的叫法,刘济当时在卢龙做节度使(地方军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干部)。刘济出生于公元757年,去世于公元810年,享年53岁,曾历经三朝,在任期间数次战胜东北周边部落,死后唐宪宗思念他的功劳,将他追赠为太师,并废朝三日,赐谥号庄武。

当墓志被揭开,墓主人的身份确认为刘济时,似乎长沟大墓的一切谜团已经尘埃落定。然而,随着考古调查的不断深入,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多的疑问。既然是夫妻合葬墓,为何整个考古发掘过程当中都未见到刘夫人的尸骨,墓室中间石棺床上一些地方仅仅描绘了墨线,浮雕还未完成,墓中种种迹象都表明刘济下葬时十分仓促,那么他死时又有着怎样的隐情呢?再看出土的2合墓志,不仅体积大小有所差距,就连雕刻纹饰的精美度也不能相比,刘夫人墓志志石表面装饰精美,彩绘纹饰令人叹为观止,而刘济的志石却逊色不少,也小了不少,在男尊女卑的社会,这又意味着什么?

石棺床浮雕

长明灯

祸起萧墙断冤魂

随着刘济墓葬发掘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古墓的原貌被逐渐还原,发现整个墓室的中轴线不是一条,出现这种情况,专家分析,当时这个做法是因为墓做得太仓促。一个死后能让当朝皇帝废朝三日的朝廷重臣,墓葬的布置怎么会显得如此仓促,这似乎暗示着考古人员,刘济的死并不是那么寻常。带着疑惑,考古人员开始从史料记载中寻找答案,长沟大墓所在的这个地方,唐朝时属于幽州,又叫范阳,这里最有名的节度使就是安禄山了。

第四,通过农村经济产权制度的改革,乡村的治理体系也更加趋于科学化、有效化。集体经济产权制度的改革,根本任务就是完善农村经济组织,让组织成员拥有相应的主体地位,让农村经济产权制度的发展更加科学、规范、有效,以便建立健全整个乡村管理体系。

安禄山、史思明等叛军,从幽州一带起兵,一举打下了唐朝的首都长安,逼得唐玄宗出逃,也就在这期间,刘备的第21世孙在幽州出生,这个新生的婴儿,在20多年后也当上了节度使,他就是长沟大墓的主人刘济,进士出生的刘济按理说应当成为文官,可为何后来会成为卢龙节度使这个武官?原来当年安史之乱被平灭以后,唐政府启动了分封割据管理措施,将范阳节度使改名为幽州节度使,分封给了河北三镇节度使之一的朱滔,朱滔临死前把节度使的要职传给了最信任的手下,正是刘济的父亲刘平,可惜刘平由副转正后的第3个月就病死了。

当时的节度使一职属于世袭制,刘平死后这个位置自然而然传给了刘济。关于幽州卢龙节度使一种近乎于诅咒的规律是,在刘平之前的几任,除朱滔外全部死于非命。就这样子承父业,这个权倾一方却也时常带来厄运的职位落到长子刘济的头上,他这一做就是25年,历经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三朝,在长安的一些官员,把刘济当成是唐朝复兴的希望,韩愈曾经满怀激情地托回乡省亲的朋友向刘济传达说,朝廷里的高官都希望刘济能来长安,重现开元盛世,这话是否带到不得而知,因为此后不久,刘济就在长沟大墓里长眠了。这之后,当上幽州卢龙节度使的是他的次子刘总,这完全违背了立长的原则,再看长沟大墓的仓促构造,人们不禁怀疑,是不是次子耍了手段,事实到底是证实了这种怀疑还是刘济确有安排?

这一切都要从公元810年说起,这年刘济率领大军7万人讨伐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并攻克饶阳、束鹿,生擒300余人,斩首千余级,献俘于朝廷,唐宪宗特旨褒奖,命他继续进兵。刘济率军攻瀛州,屡攻乐寿、博陆、安平等县,前后多有斩获,但此时刘济忽然生病,朝廷也赦免了王承宗,于是刘济率兵回镇,以功拜兼中书令。刘济镇守卢龙20余年,深得军心,但诸子不和。刘济的长子刘绲任副大使,掌幽州留务;次子刘总为瀛州刺史兼行营都知兵马使,率兵屯驻饶阳。刘济有病后,性情凶暴的刘总便与判官唐弘实、孔目官成国宝等人密谋,企图篡位,于是派人假装是朝廷使者,在街上大喊:“朝廷以相公逗留无功,已除副大使为节度使矣。”次日,又派人叫喊:“副大使旌节已至太原。”几天后,又派人叫喊:“旌节已过代州。”卢龙举军惊骇,病中的刘济愤怒不知所为,就把军中好几个大将以及刘绲的弟兄全部杀死,又命刘绲立刻返回行营。

气愤至极的刘济自早至晚拒绝饮食,后因口渴索饮,刘总暗中投毒以进,刘济死,刘绲行至涿州,被刘总假以父命杖杀之,刘总于是自领军务,成为新一任的节度使。到头来,刘济也没有逃脱出一直笼罩在幽州节度使头上的厄运,从他的死亡情形来看,1 100多年后,当这座大墓重现天日,墓葬修建时的种种仓促潦草,其中原因,考古人员已经不难推断了。虽然孝道的样子已经做足,但却可以看出对于这个父亲,刘总并没有太多的尊敬,这似乎也解释了,几年后,当刘济夫人下葬时为何各方面的规制都要比刘济豪华,刘总大修母亲墓葬的行为,或许是出于对母亲的孝心,又或许是出于对自己恶行的愧疚。

笃信佛教留石刻

长沟大墓的发现以及墓志的出土,令北京考古界十分兴奋,但人们不禁疑问刘氏家族先后有刘平、刘济和刘总祖孙三代统治幽州,前后历时36年,按理来说应该有统一的墓地,尤其是刘家最后一任节度使刘总,在大修了父母的墓葬之后,似乎也应该在周围为自己选一块风水宝地,甚至建一座更为豪华的墓葬,但是在长沟大墓周边的勘探过程中,考古人员却一无所获。然而,作为虔诚的佛教徒,刘总应了佛教所讲的现世报,最终死无葬身之地。如果是家族墓地,刘家有名姓可寻的只剩下刘济的父亲刘平,然而,事实彻底否定了这一猜测。

刘平始葬地在南苑,与刘济墓所在的今房山区长沟镇坟庄相距甚远,是什么原因造成刘济的墓葬远离了父亲,而选择了现在的地方呢?或许从长沟大墓西行,进入白带山谷里举世闻名的云居寺和石经山会给出答案。在云居寺刘济捐过2部大经,分别是《大般若经》和《华严经》,这2部经书是佛教的大经,刘济作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和云居寺的关系较密切,他死后葬于云居寺附近也就不奇怪了。同时刘济墓中大量的佛教元素,也再次印证了他佛教徒的身份,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位于主墓室内的供他死后长眠的石棺床,刻于石棺床上的神秘脸型图案,考古人员认为全是金刚面,但也有人认为是阿修罗面。阿修罗是香神,在棺椁上刻此图案,是为了让亡者走一条“香的去路”,同样是为灵魂引路。考古人员还在主墓室内发现一件在盗墓小说中常见的古墓必需品——长明灯,给墓主人灵魂引路。刘济的灵魂已经得到各种指引,但是肉身腐骨的命运却不被建墓者所掌握。

迷雾重重待新解

其一,妻子张氏何许人?望族之后家世显赫。

考古人员对张氏墓志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刘济夫人张氏家族世系进行初探,据史书记载,张姓的始祖挥公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后裔。刘济夫人张氏出于清河,曾祖父为陇州刺史,祖父为剑南西川节度兵马使,父亲在中央任职,为左领军尉大将军。有这么一种说法,“天下张姓出清河”,此言不虚。张夫人被封为蓟国夫人、蓟国太夫人、燕国太夫人,有唐一代,三次尊封,独享尊荣。刘济夫人张氏事迹未见诸史料。对张氏的了解,目前资料仅限于此次发现的墓志。

其二,为何墓志更奢华?后代当官疑其所为。

专家认为,唐代墓志描金彩绘很少见,因此刘济夫人的墓志十分难得,再加上它的规格很大,更有越制的嫌疑。而此前发现的墓葬也曾发现过一些女尊男卑的情况,这主要是女方身份高贵,出自帝王之家,因此她们的墓葬规格可能会比丈夫更高。而刘济夫人并非公主,她的墓志记载,她是燕国太夫人,此时正是她儿子担任幽州节度使的时期,由此可推断她的墓志是儿子所立。专家猜测,刘济的儿子刘总害死了父亲和哥哥,因此可能对父亲心怀愧疚,也可能跟母亲的关系更好,因此将母亲的墓志制作得更为精美。

其三,孝子还是逆子?尊孝亲母弑父杀兄。

史书记载,刘济的次子刘总“性阴贼,尤险谲”,其弑父杀兄,为大奸大恶之人,刘济正是被他所害。那么在张氏墓志中,刘总又是何种形象?刘总在张氏病重时,“虔诚寝膳,食未啐而不进,药未尝而不饮。”“冠带不解,连宵达晨。”诚谓“孝嗣”。张氏病逝后,“仆射(指刘总)攀号诉天,泣下成血。”“丧仪哀节,克叶于礼。”从墓志中,人们看到了一个极尽孝道的大孝子。这是否仅仅是一种心虚的掩盖?对此,专家认为,张氏是刘总的生母,古人对生母尽孝非常正常。无论刘总对别人怎样,在家族内部还是对母亲遵从了孝道。专家同时指出,把自己对父母尽孝的内容刻在母亲的墓志上,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塔式罐

其四,为何无子嗣记述?隔断传承刻意掩饰。

唐代墓志已有大量发现,按常规女性死者墓志铭中往往会有后代子嗣内容,而张氏墓志对其子嗣除刘总外却只字未提,这又是为何?据史书记载,刘济当时至少有3个孩子。刘济长子刘绲,曾任副使,留后,为刘济指定的继承人,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被其弟刘总“矫以父命杖杀之”。刘济三子刘约,累迁至齐州刺史,其后“使持节棣州诸军事棣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宣武军节度使检校吏部尚书赠左仆射”。这是否与史书记载的刘总弑兄有关?部分专家分析后认为,张氏墓志铭对此二子没有任何提及,这显然是刘总的刻意掩饰行为,客观上也造成对刘氏后代传承信息的隔断,谓为憾事。

其五,头骨系刘济本人?未曾发现中毒依据。

此前,考古人员在大墓主室发现人头骨,在棺床西侧发现骨骼残片。考古人员此前推测这两处人骨属于同一个人,难道刘济当年被残害后身首异处?如果头骨系刘济,他当年被毒死会否在头骨上留下痕迹?专家特别指出,未发现头骨主人有明显的口腔疾病,推断生前咀嚼功能发达,齿骨受力较强,也未发现中毒的证据。对此专家认为,当年刘济几天没有进食,刘总让身边的人给刘济一碗液状食物,喝完之后暴病身亡。如果只是一碗毒药,会很快通过口腔进入人体内部,可能留不下什么明显的印记。

长沟大墓可谓“命途多舛”,历代频遭盗扰。据当地老人介绍,当年日本侵略者还曾削平山头建炮楼,也正是因为一次次的破坏,墓中所遗留下的陪葬品少之又少。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一座没有“宝物”的墓葬已经失去了吸引力,但对于考古人员来讲,考古的意义不在于发掘出多少珍贵的物品,而在于获得了多少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北京有3 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但在文物考古方面因为遗存相对较少,对唐代北京城的研究还存在很大欠缺,长沟大墓完整的墓葬结构,2合记述墓主人生平的墓志,无疑有望填补这一缺环,而长沟大墓发掘勘探至今,仍有很多谜团尚未解开,刘济夫人张氏的尸骨到底去了哪里?那具头骨到底是不是刘济的?种种这些都还等待着考古人员的进一步研究,又或许像大多数墓葬发掘一样,因物证的缺失、考证的困难,这些谜团注定会有一个开放性的答案。

猜你喜欢
大墓刘总节度使
河南安阳发现商代“册”族居葬区
论燕下都战国大墓的埋葬特点*——与齐国战国大墓等比较
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启动考古发掘
辽代节镇体制研究
小老板谈生意陷入赌博骗局
小老板谈生意 陷入赌博骗局
风险投资
论后唐庄宗明宗嬗代事
目不识丁
论唐中后期的“二元”制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