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贺海峰 范琦娟
5 月9日,中国社科院发布最新版《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报告显示,在全国生态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安徽省黄山市由此前的第6位跃升至第2位,仅次于香港,与澳门一道进入前三甲。
这是黄山转型升级的新突破。早在1979年,邓小平视察黄山,就嘱咐省市官员,“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35年来,黄山从一个典型的农林山区,发展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在全国率先同时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并跻身我国现代旅游业“第一方阵”。
2014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这对皖南7市尤其是核心区黄山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
阿基米德曾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借助国家级示范区这个支点,黄山将如何布局,又将于何处施力?
4月7日,第51届法国戛纳电视节开幕。大型高清纪录片《大黄山》以国际化的视听影像和叙事表达,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天下第一奇山”的奇绝与生动,让来自全球的制片人、导演、发行商为之震撼。此前,这部记录片经由央视一套、九套和安徽卫视同步直播,迅速掀起“马上游黄山”的全民追捧热潮,仅2014年春节黄金周,接待中外游客人次就同比增长99.66%。
《大黄山》堪称黄山旅游营销的大手笔,其背后蕴涵着黄山市倾力打造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良苦用心。“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获批,使这一战略目标加快变为现实。黄山旅游美誉度高、基础条件好,转型升级的时机已经逐渐成熟。”黄山市市长任泽锋说。
黄山风景区一直是安徽旅游的龙头与标杆。然而,放眼全国同类景区,标兵风头正健,追兵虎视耽耽。例如,泰山2013年共接待游客497.57万人次,而黄山为274.65万人次;张家界举办翼装飞行表演,在全球产生轰动效应;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一甩手就投资200多亿元;峨眉山打造从线上交易到线下服务一体化的旅游直销平台,提出争做智慧旅游“中国第一山”。
竞争空前激烈,黄山如何出招?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副主任黄林沐介绍说:“加快推进旅游国际化步伐,持续扩大国际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早日建成国际精品旅游景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是现代旅游体系最核心的要素。当前,旅游竞争已从景区景点、线路产品的竞争,逐渐转移到目的地之间的竞争。在此方面,黄山可圈可点:荣获中国唯一“全球旅游目的地管理奖”等众多荣誉,成为亚洲唯一入选的全球目的地可持续旅游标准实验区;作为亚太地区唯一代表参与起草《全球目的地可持续旅游标准》,具有较强的国际话语权。
不过,黄林沐也承认,黄山仍有一些弱项。他举例说,群众登山运动搞得轰轰烈烈、很受欢迎,可惜的是,还没有把登山打造成产品成功销售;“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中国最美地质公园”的牌子拿到了,生态旅游、地质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能不能销售出去?能不能通过这些金灿灿的牌子吸引更多游客,变成白花花的银子?这些方面,大有文章可做。
2014年1月,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以“一号文件”形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黄山旅游国际化的若干意见》。文件从产品、服务、管理、营销、形象等五个层面,对“旅游国际化”进行了集中阐释和任务分解,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力争成为入境游客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值得留意的是,《意见》还提出,要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周边和全市乃至皖南旅游一体化发展。目前,黄山已有A级景区54处,其中5A级景区3处、4A级景区22处。特别是众多世界级景观精品,包括“黄山情侣”太平湖、山水画廊新安江、道教圣地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牯牛降、歙县古城、屯溪老街、花山迷窟等,可谓品位高端、世所罕见。
“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为旅游发展提供了无限空间,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无限想象。我们将面向市场、面向游客,进一步整合资源、资金、人才、营销手段,打造黄山旅游升级版,对外形成更有力的‘大黄山’旅游形象和品牌。”黄山市旅游委员会主任李忠告诉《决策》。
目前,黄山已成功推出了一批黄金旅游线路,包括名山名湖名城之旅(上海名城-杭州名湖-黄山名山)、世界遗产之旅(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西湖—苏州园林)、高端休闲之旅(打黄山高尔夫—泡黄山醉温泉—看黄山徽韵)等。此外,以唐模“法国家庭旅馆”为代表的黄山乡村旅游国际品牌也已打造成型,其每年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已占全市旅游业的半壁江山。
屯溪老街,是徽州和徽商的缩影。徜徉在粉墙黛瓦、书场墨庄之间,总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对徽文化的敬重敬畏。“徽文化是黄山乃至整个皖南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黄山市官员自豪地告诉《决策》。
作为徽文化发祥地和承载地,黄山享有“徽商故里”和“东南邹鲁”的美誉。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内核,集成中国传统文化诸多精华,是与藏学、敦煌学齐名的三大地方显学之一。
在黄山市委书记王福宏看来,徽州古建筑是徽文化的“筋骨肉”。他用“五个最”来形容徽州古建筑:最具影响力的历史遗存、最具展示力的文化载体、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名片、最具感召力的人文情结、最具生产力的经济资源。“要不失时机地对其进行保护利用,让其重焕生机、再放异彩。”
2009年,黄山正式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5年时间,总计投资60亿元,对101个古村落、1325幢古民居实施保护利用。2014年,这一工程开始全面升级,全市所有古建筑都被纳入到保护利用之列。其中,包括古城、古镇、古村落、古街等空间形态类古建筑,以及包括古民居(1855幢)、古祠堂(446幢)、古牌坊(121座)、古书院(12座)、古戏台(15座)、古道(50条)等单体形态类古建筑。
然而,由于这些亟待抢救保护的古建筑点多面广,资金不足成了政府现在最棘手的难题。黄山市文化委员会主任胡建斌告诉《决策》:“仅以古民居为例。全市6264处古民居中,亟需维修的约2100幢。如每幢维修经费为20万元,全市仅此一项就需23亿元。黄山财力有限,我们恳请上级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黄山给予支持和倾斜。”
如此一来,借助市场主体之力,也就成为当务之急。歙县宏村模式,备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推崇。1997年,北京中坤集团通过“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村民参与”,启动了实质性的古村落保护和整治行动。2000年,宏村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后中外游客蜂涌而至。2013年,景区接待游客152万人,旅游总收入达7.97亿元。
从全球范围看,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早已是大势所趋,黄山自然也不例外。2012年,中坤集团斥资2.3亿元,打造了大型实景文化演出《宏村·阿菊》。其总导演来自意大利,曾执导过拉斯韦加斯和罗马的多个著名演出秀。还有大型多媒体歌舞剧《徽韵》,最终入选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其总导演段建平曾执导杭州《宋城千古情》,瞬间就把游客带入梦幻般的徽州明清时空。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个小小的摄影产业,在黄山居然也被演绎得风生水起。2010年以来,为启动“百佳摄影点”项目,黄山市先后投入2亿多元,修建摄影观景台205个,编排30多条摄影采风旅游专线。这些举措,催生出摄影采风、摄影展赛、摄影文化街区、摄影器材经销等产业链,带动了山区群众致富。仅2013年,就接待摄影团2920个、摄影采风游客60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1亿元。
“黄山市把摄影当作一个产业、一项富民工程来做,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王瑶实地考察后感叹。
如无意外,今年7月,黄山将启动古民居产权流转改革。
2012年,深圳人宫瑞华以传统契约方式,在黟县南屏村购买了一处古民居,并将其修缮改造成高档休闲度假场所。尽管花掉400万元,但由于法律障碍,他未能取得产权,心里难免有些忐忑。据不完全统计,类似这样的“黑户”,在黄山市目前已达200多例。
当地政府,同样也感到焦虑。黄山不少古建筑已风雨飘摇,如不及时挽救维修,三五年后将会永久消逝。政府有限的财力,不过是杯水车薪,采取认购保护方式最为现实。不过,最大瓶颈仍是产权问题,因为农村宅基地属集体所有,流转之前必须上报省厅审批。
作为安徽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黟县已选取30幢古民居先行试点。借助这一契机,黄山市制订了《古民居原地保护利用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同时,还拟成立古民居收储经营的国有公司或引进大型企业、财团,对古民居集中分布的小型自然村,采取村落整体收购、成片报批的方式解决产权问题。
这项试点,只是改革大潮中的一朵浪花。目前,黄山已争取到4个国家级战略平台,包括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可以说是各具特色、互为补充。2014年初,黄山市委、市政府明确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切实增强发展活力,着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进展。
但改革创新之路,从来都不会轻松。比如,“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早在2010年就已正式启动。作为国家战略,其目标是“在2020年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这的确让海南尝到了不少政策甜头,率先实行“免税离岛”政策。然而遗憾的是,2011年、2012年,海南却均未能完成预期经济增长目标。
在很大程度上,这要归咎于海南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以及对重化工业的欲拒还迎。“不是说国家批准了,就可以成为国际旅游岛。国家是希望海南能够在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上,探索出一条体制机制创新的道路来。”海南省旅游协会秘书长王健生剖析道。
作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区的一面旗帜,黄山风景区将如何改革?黄林沐表态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存在什么问题,就改什么问题。”
据悉,黄山风景区的改革重点,包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经营机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竞聘制度改革、社保体制改革等。另外,还拟在资源保护、应急救援、企业经营管理、“智慧景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一批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