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希祥 陈永生
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浙江苍南 325809
马站镇畜牧业污染整治工作措施与成效
施希祥 陈永生
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浙江苍南 325809
目前,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城乡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马站镇积极响应省政府 “五水共治”政策,采取了发动宣传、落实补助资金、帮助养殖户转产转业等措施,促进畜牧业产业优化升级,成功地实现了畜牧业污染的整治。累计拆除51家畜牧场,处置生猪5 887多头,拆除栏舍24 206 m2。同时,生猪总存栏量进一步增加,生态、特色畜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污染整治与保障供给并不矛盾。
畜禽;养殖;污染;“五水共治”
今年是马站镇扎实推进“五水共治”,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在镇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马站镇干部群众积极响应省政府“五水共治”号召,早部署、早行动,主动开展养殖污染整治调查摸底、划定禁养限养区、争取资金补助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五水共治”提供了有力保障。
马站镇地处苍南县南部,总陆地面积138 km2,拥有“中国蘑菇之乡”、“中国四季柚之乡”、“中国紫菜之乡”、“全国环境优美镇”等国家级金名片;拥有国家一级渔港、国家级对台口岸、国宝蒲壮所城和“东方夏威夷”之美誉的渔寮金沙滩,盆地温暖气候素有“浙江小昆明”之美称。
随着人民对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畜禽养殖污染的信访投诉也越来越多,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城乡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若不及时治理,势必给全镇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社会稳定等方面带来隐患。减少畜禽养殖污染,做好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关停拆除工作,加大限养区规模养殖场的治理和监管力度,是改善民生、保护环境的必经之路,是推进全镇“五水共治”、控违拆违的有力举措,也是实现我县畜牧业健康长效发展的重要措施。
马站镇地处苍南县南部,养殖户数量多、分布散、规模小,乡域范围内共有大大小小养殖户1 000余户,其中生猪存栏量3.8万头,人均1.8头猪,畜禽养殖量占全县的40%以上。而养殖场面积更是达到5万m2之多。应拆除的养殖场大多数建在河道源头与临河区域,污染源未经处理直排或简易处理后排入河道,牲畜粪便和废水严重污染了本来清澈的水源,养殖场造成的水源和空气污染影响着周边和下游群众的日常生活。如果畜禽污染整治不到位,全镇水环境治理就是一句空话。
2014年全县治水动员大会召开后,马站镇定下“科学谋划重程序”、“三改一拆紧跟进”、“转型才是硬道理”三步走的方针,加大“拆除”、“疏通”、“建设”工作力度,由点及面各个击破,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工作,主要工作措施如下。
2.1 宣传到位
沿河道100 m还是200 m设置禁养区,怎样让整治工作尽量做到公平,整治后的养殖场该怎么办,养殖户的出路又在哪里……2014年初全县畜禽污染整治的任务下达后,马站镇开始对全镇养殖户进行初步摸排,并召开了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同时,利用宣传车、报纸、电视、广播、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展开宣传。
在“五水共治”垃圾河歼灭战中,马站镇干部和工作人员以“和谐拆迁”为理念,一次次上门送发整改通知书,与养殖户促膝谈心,不厌其烦地向其讲解“五水共治”的意义,协助他们找搬迁、停产、转产的出路,多次耐心诚恳地“踏破门槛”的工作态度得到群众的普遍支持,取得了拆迁户的理解支持。经过3个月的交涉与沟通,养殖户最终同意配合拆除。截至2014年7月底,马站镇共拆除51家畜牧场,处置生猪5 887多头,拆除栏舍24 206 m2,约占全镇15.5%。
在“三改一拆”工作中,马站镇总是把养殖户的困难放在心上。人性化的拆除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乡的畜禽污染整治,在养殖场拆除工作中,没有发生1起上访事件。
2.2 补助到位
马站镇对于拆除养猪场的奖励规定是生猪每500 g补偿1元钱、母猪每头补偿1 000元。为了提高养殖户的拆除积极性,镇政府按照拆除1户、公示1户、兑现1户的原则,针对不同建筑类型、畜禽类型以及拆除时间,分别设置了不同的时间节点以及奖励标准,确保“快拆多奖”、“即拆即奖”,在关停标准、时间节点、补偿奖励政策等方面的设置上都遵循了民意,做了充分研究,充分保障了养殖户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公平。这一整套程序化的政策,成为了整治工作的“利器”。为了不留下后遗症,马站镇将畜禽整治与“三改一拆”工作进行捆绑,采取了签订拆除协议的办法。养殖户要拿到拆除补偿奖励金,必须要把握好拆除的进度。
2014年5月8日,后尾山村村民范则勤从马站镇政府领到了养殖场拆除补偿奖励金18 000元。作为全镇首批拆除户之一,范则勤领到的“红包”分为3块,即拆除补偿金、畜禽处置金和进度奖励金。奖金兑现均公示,实行一次性补偿,直接发放至养殖户。
2.3 转型到位
谋出路,解民忧,才是整治的根本。从整治之初,马站镇就同步制定了转型方案。转型才是硬道理。镇政府还将通过特色水果、蔬菜种植技术等培训,引进企业举办招聘会等形式,积极帮助养殖户转产转业。
3.1 环境变得优美
随着畜牧业整治工作推进,配合推进河道清淤、村庄长效保洁工作,村里环境变好了,村民们的卫生意识增强了。一直以来,马站镇按照建设美丽乡村总体要求,把“五水共治”工作与农村环境整治相结合,着力在环境美化上做足文章,环境越来越好,并获得“全国优美环境镇”称号。走进马站镇,满目苍翠,清新空气扑面而来,农家居舍干净整洁,田间风光绿意逼人,绿道条条整洁有序。如今,马站镇正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使其成为山水相依、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地。
3.2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畜牧业污染整治,鼓励规模养猪场扩大生产,马站镇的生猪饲养量不仅没有减少,而且增多了,生猪年饲养量增加3 000头。同时,规模养猪企业加强了排泄物的治理,在政府的资助下,养猪企业今年累计投入整治资金500多万元,所有的规模猪场实现了农牧结合。此外,蛋鸭、孔雀、豪猪、湖羊等特色生态畜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因此,畜牧业污染整治与保障畜产品供给并不矛盾,二者完全可以相互促进。
2014-10-09
施希祥,1962年生,大专,兽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