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萍
(苏州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江苏 苏州 215006)
浅谈血液内科教学查房现状及改进策略
戴海萍
(苏州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江苏 苏州 215006)
教学查房是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的基本模式,以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与日常医疗查房有本质区别。鉴于血液内科住院患者易感染、易出血等特殊性,传统的教学查房较难落实。本文拟重点分析当前血液内科教学查房现状,并提出可行性改进措施。
教学查房;血液内科;改进
教学查房是指在临床带教老师组织下,以真实病例为教授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的临床教学活动。理想的教学查房应当以医学生为主,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它是临床医学专业后期教育的基本工作,也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方法、实践操作能力、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
近年来,由于医患关系紧张、医院床位扩张导致医生相对不足等客观原因,规范化临床教学查房常难以落实,制约了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将以血液内科为例,就临床教学查房的现状及改进措施提出浅见。
血液内科多数住院患者易感染、易出血,要求洁净、安静的病房环境,病种相对特殊。另外,部分患者出于自身保护,常常拒绝配合医学生采集病史以及完成简短的查体。因此,血液内科医生常难以在患者床边开展传统的床边教学查房,从而产生以下数种偏离教学查房内涵、不合规范的查房:
1.1 以临床查房取代教学查房
以完成常规临床医疗任务为目的,医学生在主查房医师的带领下,针对患者的病情及治疗经过进行简短分析,旨在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解决患者实际治疗问题。这种形式的查房中主查房医师起主导作用,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模式明显偏离了教学查房应以医学生为查房主体的要求,教学意识逐渐淡化,学生理论水平难以提高。
1.2 问答式教学查房
查房中主要由查房医生就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提问,或者临时考查学生询问病史、查体以及一些相关基本操作,之后只进行简单总结,缺乏全面系统的知识讲解和正确的示范。也有部分医师在查房中缺乏主动教学意识,学生不提问则不愿多讲,学生提问时也只是就事论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1.3 纯理论式教学查房
查房医师完全照搬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诊疗指南,在查房过程中原封不动的引经据典,脱离患者具体病情和医学生的实际理论水平,将教学查房变成理论讲课或者学术讲座,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不利于临床诊疗思维的培养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提高。由于血液科大部分住院患者虽然初诊时有典型临床表现和体征,但因为易出血和感染等客观原因,常不作为首选病例,使得实习生临床操作机会少,这种纯理论式教学查房在血液科尤为多见。
2.1 明确教学查房目的
教学查房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学查房,应使得学生对特定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措施等有系统认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能力。
2.2 提前合理安排
根据理论课的进度选择合适的临床病例,提前告知学生教学查房内容。查房前和示教患者沟通,告知教学查房的大致形式、持续时间等细节,在取得患者充分理解和愿意配合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查房。带教老师应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必要的临床资料可以先总结归纳好,作为病例补充材料发给学生。指导学生在查房前先进行自我介绍,查房结束后向患者致谢。
2.3 查房形式多样化
尊重患者隐私权,仅在床边进行必要的病史采集和基本查体,减少对患者的搬动和情绪刺激。病情分析,理论知识归纳、讲解等均在示教室进行。查房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主要由学生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等。对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应及时指出,并进行正确示范。对问诊中遗漏的重要细节可以互动式[2]、启发式[3]等教学查房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床边查房结束后统一回示教室进行小结,肯定学生在查房时正确的操作,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并可提供类似病例让学生再次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查房是培养医学生独立临床思维最基本、最有效的教学形式,也是提高临床医师临床教学能力的主要手段,理想的教学查房应能够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在严格实施基本教学查房规范的基础上,也可根据科室的特点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努力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1]易学明. 狠抓教学查房 确保教学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5,12(1):74-75.
[2]黄 虑,寿咏梅,王晓芬,等. 互动式教学查房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1(7):65-66.
[3]陈远存. 规范实施临床教学查房 确保临床医学教育质量[J]. 医学信息, 2005,18(6):582-583.
(责任编辑:张群力)
2014-08-31
戴海萍(1979-),女,江苏泰兴人,医学博士,血液内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血液病细胞和分子遗传学。
G642.45
:A
:1006-2769(2014)06-12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