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燕,朴梅花
(北京大学 第三医院,北京 100191)
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儿科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
邢 燕,朴梅花
(北京大学 第三医院,北京 100191)
儿科学是八年制学生见习和实习的必修学科。当前,面对我国儿科医生紧缺和儿科精英人才匮乏的现状,以及为适应社会和学科对高质量复合型儿科人才的需求,不断探索八年制学生在儿科学教学实践中的模式就非常必要了。根据儿科见习、生产实习及专科学习三阶段的特点,作者分别制定教学方法,结合个体化原则,以达到提高八年制学生临床能力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临床医学八年制;儿科学;教学模式
临床医学八年制是以培养临床医学高级专业人才为目的的长学制教学模式,近年来,专门从事医学教学以及各个专业、各级教师都在探索行之有效的八年制学生培养方案和模式[1],使得八年制教学内容得以不断完善和充实,以基础医学专业和内科系统总结的经验为多[2-3]。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儿科医生紧缺,儿科精英人才匮乏,必将影响我国儿科医学的发展,因此,加强学生在儿科学实践中的培养对于促进儿科事业的发展很有必要。儿科学是八年制学生见习和生产实习的必修学科,由于他们在自我学习、接受新事物等多个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将可能成为未来儿科精英人才的重要成员,不断探讨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八年制学生在儿科实践中的教学模式非常重要[4],而目前相关报道较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的教师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创建八年制教学模式始即接纳学生,进行包括见习、生产实习及专科学习三个阶段的教学实践,现就多年来的教学工作经验和体会分阶段进行总结,希望为八年制医学生教育模式的探索提供有用信息。
培养临床兴趣:见习阶段是学生们对临床医学最为好奇的一个阶段,在此阶段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非常必要。向他们介绍儿科学的发展史以及儿科医学的特殊性;带领学生参观病房、门急诊以及儿科相关的诊查室;让学生和患儿及家长进行初步的交流,初步建立他们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提供专门的时间和学生讨论他们初涉临床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儿科医学相关的正面事件,向学生解释社会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以便加强他们对儿科临床工作的热爱,避免社会不良事件消弱他们的从医信心。
密切结合理论和实践:每一个系统甚至每一种疾病的理论授课结束后紧跟相应的见习带教内容,继续开展病例导入式教学在见习课中的作用[5],例如上午完成肺炎的理论授课后,下午即带领学生接触肺炎患儿及家属,进行问病史和查体,然后集中讨论这个肺炎患儿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以及诊断相关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将理论和临床病例相结合分析。
医学相关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每节课前都会让每位学生就相关的学习内容进行发言,锻炼他们发现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用PPT汇报病例,除了学习临床知识外,还要学习医学PPT的制作要领以及如何讲解PPT,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每周进行一次临床流行病学基础知识的小讲座,包括如何使用Epidata数据库、SPSS软件在医学统计中应用、如何检索儿科临床文献以及介绍儿科常用的网站和数据库特点等内容。通过这些额外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临床科研有初步的认识。
入科前准备:培训各级带教教师,明确带教教师职责;向学生介绍应该遵守的医院和科室制度、儿科生产实习培养目标和客观指标、教学实践安排等相关内容,使每位学生都明确自己见习结束时要达到的目标。
儿科临床实践培训:每一位学生都由一名住院医生负责带教,主治医师每天进行床边查房以及每周针对一种儿科常见疾病进行教学查房,查房过程中通过提问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进去,教师进行归纳梳理;让学生在床边参观腰穿、骨穿、胸穿等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结束后随即应用医学模拟教学产品让学生进行演练,并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门的教学门诊,由主治医师担任教学带教教师,每4小时诊疗10位患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完成诊疗;每一轮生产实习结束时,组织包括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在内的教师进行严格考核,虚拟教学场景及标准化病人开展阶段考核。
开展儿科双语教学:开展英语讲演,每位学生根据儿科疾病自定题目,用英文准备5分钟的演讲;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设计一段英文诊疗对白进行表演,把英语逐渐渗透到临床实践和应用中去;鼓励学生用英文进行早交班;把专业外语考试作为出科考试的一项考核内容。
开展科研活动:包括临床科研和基础科研。八年制学生的培养目标更多地集中在临床实践,对科研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使得其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独立进行科研活动的能力较差,不利于全面人才的培养。因此,要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在入科时即分配给每位学生一个临床疾病,由专业教师进行统一培训,包括所分配疾病临床问题的提出、病例调查表格的设计、Epidata数据库的建立和录入、导入SPSS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结果撰写医学论文等方面均有学生独立完成,由于见习时间紧张,病例数要求较低,关键是培养学生进行临床科研的能力;此外,每周还开展一次科研相关内容的讲座,带领学生参观实验,与科研型研究生互相交流学习,辅助科研型研究生完成一些小型实验。
注重沟通和反馈:开展医患沟通技巧的专题讲座,指导学生独立和患儿家长沟通;每周安排一次带教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会,鼓励学生及时提出反馈意见,并将提出意见和建议作为出科考试的必考题,以便改进教学工作。
在儿科见习和生产实习的基础上,选择儿科进入专科学习阶段,对此阶段要求较高,需在掌握儿科常见疾病诊疗要点基础上,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将要有大幅度提高。
临床能力培训:按照住院医师的标准要求八年制学生,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在儿科不同部门的轮转都有专人负责指导,对每一种要求掌握的疾病和技能都有专门的教师负责培训,而且教师需签字认证,科室对教师的培训工作进行监管;强化阶段考核的作用,从临床思维、临床分析综合能力、临床诊疗能力、临床操作技能及临床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阶段考核,每3个月评估1次;定期应用医学模拟教学产品、虚拟教学场景及标准化病人进行强化学习。
科研能力培训:在临床能力培训为主的前提下,要更加关注科研能力培训在专科学习阶段的重要性,在专科学习阶段的每一过程都要渗透科研能力的培养。入科前指定科研带教教师,入科后迅速布置科研任务,进行科研实践活动,在生产实习阶段所进行的简单临床科研实践的基础上,按照同样的流程扩大临床病例入组数,独立完成科研论著,并要求在毕业前发表。每一位学生均安排1-3个月的实验室工作机会,辅助科研型研究生完成简单的科研工作,熟悉实验室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每半年组织一次科研能力的考核和沟通,尽可能解决存在的问题。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加强英语学习,每2周开展1次英文文献读书报告会,汇报某一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情况,并要求用英文进行汇报,每3个月考核1次专业英语读写能力;由专科医生每月开展1次临床思维培训,从学生出发,提出问题,教师负责梳理和归纳。
导师负责制:进入专科学习阶段,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导师,在导师全面负责的基础上,仍然需要按照科室的计划完成专科教学活动,定期开展导师集中见面会,导师之间互相交流带教体会,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三个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逐渐渗透,逐步移行,使学生在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收获,而且在统一教学模式的指导下,需要认真分析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八年制学生基本上为20世纪90年代后成长起来的一代,思想很活跃,思维很敏捷,接受新兴事物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很强。但是,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也发现这一代学生中存在急功近利,自我意识较强,自觉性略显不足等情况,因此要熟悉每位学生的特点,体现个体化学习的模式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使学生更容易主动学习。在分阶段探讨八年制医学生在儿科实践教育模式的过程中,要注重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在硬件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需要对教学工作有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充分理解学生、正确引导学生,让教师成为学生最好的朋友,使八年制医学生愿意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学习和提高。
[1]王德炳, 殷晓丽. 关于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思考[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 321-325.
[2]高 磊, 徐晓璐, 李淑德, 等. 临床医学八年制内科学实践教育模式改革的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6): 102-103.
[3]纪 超, 叶菜英. 八年制医学生药理学实验课程优化探析[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2, 32(6): 926-928.
[4]丁 晶, 曾超美. 八年制医学生儿科临床操作技能培训的探讨与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5): 88-89.
[5]韩彤妍, 常艳美, 朴梅花, 等. 病例导入式教学作为一种PBL教学形式应用于八年制医学生儿科见习[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8): 8-9.
(责任编辑:陈新东)
2014-06-11
朴梅花
G642.0
:A
:1006-2769(2014)06-12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