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华,德 伟,刘志军
(南京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江苏 南京 210029)
留学生教育
医学留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
刘向华,德 伟,刘志军
(南京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江苏 南京 210029)
医学留学生教育不仅是我国加强教育文化对外合作交流的需求,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化学实验是与生物化学理论相配套的基础课程,探讨医学留学生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针对留学生特点确定培养目标,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加强留学生交流,努力提高医学留学生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医学留学生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医学留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发展海外留学生教育已成为各国的共识。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来华学习医学的外国留学生日益增多,招收与培养海外留学生不仅提升了国内医学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教育国际化与现代化,而且给国家带来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适应医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南京医科大学自2004年开始招收临床专业留学生,2005年正式成立国际教育学院,招生对象涵盖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个学历层次,学生主要来自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美国、日本、韩国、泰国等26个国家。目前,国内高校医学留学生教育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留学生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学校留学生教育水平,培养的留学生毕业后将进入国际医学领域和深造,他们的职业品德会直接影响我国高校的国际声誉。因此,如何提高留学生的教学质量,完善西医留学生培养模式,创办出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医学生动手操作及临床实践能力的高低是评价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为提高医学留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顺利转变成为合格的临床医师,必须严格贯彻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中[1]。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理论和技术贯穿于医学各领域中,是一门理论和实验并重的前沿学科。生物化学实验是与生物化学理论相配套的基础课程,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创新性和综合性,是整个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实验训练,有助于巩固理论知识,掌握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技术。同时,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阔视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医学人才。我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已连续承担了10届医学留学生的全英文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根据留学生特点不断摸索,确定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充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留学生来华学习医学的原因和目的不尽相同:大多数留学生在中国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参加本国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后从事医疗工作;一部分留学生虽青睐西方发达国家的从业医师的高收入,但西方学医一般至少需要8年,而在中国学习只要5-6年,因此更倾向于在中国获得医学学位后,利用自己的英语语言优势,再参加美国等国家的医师执照考试,获得执业资格;还有部分学生跟随父母在中国发展,认为中国是个很有潜力的发展中国家,打算毕业后扎根于中国从事医生职业;另有部分留学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向科研医学人才方向发展[2-3]。目前,我校招收的留学生主要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MBBS),学制为六年(含一年临床实习),生源主要通过中介和学生自主入学申请,没有规范化的入学考试,因此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优秀的留学生已达到医学预科生水平,而绝大部分留学生只有高中毕业文化水平。同时,来自不同国度的留学生为我校形成一个多元化相互交融、相互学习的良好条件的同时,也因各国政治背景、宗教信仰、文化修养、生活习惯等存在差异,而且增加了留学生管理和教育的难度。针对留学生在学习中目的动机不尽相同及文化知识背景的差异,在教学实践中,沿用基本的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的培养目标及要求外,因材施教,结合留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即“专业知识、创新能力、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现代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力求培养出“基础理论好、实践技能优、科学素养高、社会责任强”等特质的优秀留学生,为培养适应国际化竞争需要的高水平医学留学生做出贡献。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主要内容是四大技术(分光光度法、电泳法、层析法、离心分离技术)和基础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及应用。结合留学生就业及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参照欧美、东南亚等国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及我国医学生培养的标准,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构建了推进自主学习、强化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即“精选显性课程、强化隐性课程”。
必修的显性课程体系指的是正常教学进度中的常规生物化学实验安排,实验内容包含经典的生化实验(蛋白质含量测定、酶的竞争性抑制试验、醋酸纤维素薄膜分离血清蛋白质、葡聚糖凝胶层析分离蛋白)、临床诊断相关的实验(血清甘油三脂含量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激素对家兔空腹血糖浓度影响)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相关的基础实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小鼠肝脏总蛋白、重组质粒DNA提取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扩增重组质粒DNA中目的基因)。选修的隐性课程主要利用课余、周末及寒暑假的时间,充分发挥我系教师皆为教学科研并重型的优势,结合各自承担的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为医学留学生提供导师制生化实验技术基础科研训练;我校自2007起开设了创新性实验选修课程,综合了含生物化学在内的4门医学主干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由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自主设计实验和虚拟实验等部分组成。该选修课程以创新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为主体,以我校“大学生创新活动实验平台”为基础,面向各专业学生(含医学留学生)开放。这些隐性课程的开设,不受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在导师的引导下自主查阅文献、设计实验题目、拟定实验方案,最终自主实施实验项目[4]。综上所述,生物化学实验的显性课程安排与生物化学理论教学进度保持一致,注重巩固理论知识的回顾和理解,提高留学生对生物化学四大基本技术的掌握和临床基础应用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思维能力。选修性质的隐性课程安排的生化实验具有创新性、主动性、开放性及综合性等特点,可以调动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精神。
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是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注重的是知识点的传授,却忽视了实际操作中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生化实验原理的抽象性、实验步骤的复杂性和实验结果的不可控,学生容易在操作实验中途频繁出错,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完整的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中以教师讲授和演示为主体,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实验目的和要求,阐述实验原理和临床意义,合理安排实验流程,具体演示实验操作,维护仪器设备和实验安全,处理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问题等等。在有限的课堂实验时间中,这些繁杂的工作往往使教师分身乏术,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与每组学生之间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更无法引导学生对实验本身设计思路和反应规律的理解。这些普遍存在的教学问题在留学生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尤其突出。留学生具有自身的学习特点,一方面留学生在本国所接收的教育多采用西方教学模式,性格开朗思维活跃,渴望与教师之间进行“问答式”和“讨论式”教学。如果教师还是一味的采用 “填鸭式”和“灌输式”按部就班的程序化教学,留学生就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氛围低迷,组织纪律性相对散漫等问题。另一方面,留学生对操作性很强的实验课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实验结果期待值很高。因此,在操作过程中会不断的提问,希望教师能单独指导实验中关键步骤,并期待教师对实验结果和分析给予及时的点评。如果指导教师没有及时对每组学生的要求和问题给予正确指导和回答,则打击了留学生实验积极性,更限制了其求知欲望,出现草草结束实验甚至不认真做好实验清洁工作就离开实验室的现象,不利于严谨科学作风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于留学生思维方式和具体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对留学生的教学不同于我们的传统教学方式,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问题上都要进行改革和探索。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优化教学方法,精简实验内容,强化实验操作”的教学模式。首先,利用学校e-learning 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提前将实验相关的PPT、视频、虚拟实验等资料上传到网络供学生预习,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模式使抽象难懂的生化实验过程形象化、直观化、简单化,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真正操作之前已经对实验的整体安排和注意事项有初步了解,从而在真正动手实践操作中,顺利完成实验教学进程的同时,更能集中精力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思考实验结果,从而有利于学生整体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在网络辅助教学中增加网上留言互动等功能,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在课后的沟通和交流,有些来不及在课堂上解答和讨论的问题可在此平台上,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并且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课堂实验教学中的不足,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其次,真正课堂教学时,教师选择的实验理论教学内容应该少而精,不能面面俱到,并以图文和流程的形式解释实验理论,做到将基础原理讲清楚,突出重点,着重讲解难点。授课课程中,针对一些小的知识点采用提问、质疑、诱导、启发等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和互动,提高教学质量。由于留学生比较重视动手操作,在实验过程中会对实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和希望被教师认可的意愿,并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期待很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注重对每组学生实验操作的关注,对操作好的学生组及时鼓励和肯定,对操作错误的学生组及时给予正确指导,营造师生互动的学习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结果出来以后,教师应及时和学生进行探讨式的分析,增强学生对所学实验理论知识和技术的理解,更可以在这一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激发科研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越来越多的各国留学生进入中国医学院校学习,根据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断摸索和完善留学生教育事业可以促进国际科技文化交流,提升我国的教育国际竞争力,并为培养适应国际化竞争需要的高水平医学留学生做出贡献。对留学生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培养学生实验兴趣、科研思维及动手能力为出发点,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等,为提高医学留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科研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1]阎 敬,王 彪,郝凤进,等.留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规范建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6):3-4.
[2]陈曹逸,赵祥强,谢晓玲,等.留学生医学遗传学教学初探[J].遗传,2008,30(12):1647-1650.
[3]孔 璐,丁 磊.针对留学生特点探索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模式[J].继续医学教育,2012,26(7):61-62.
[4]周 红,吴晓燕,戚晓红,等.机能实验学创新性实验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3):447-449.
(责任编辑:张群力)
简报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图书馆2013年中国期刊引证分析, 《西北医学教育》 杂志2012年度总被引频次为2,752(学科平均为1,227),影响因子为0.786(学科平均为0.47),他引总引比为0.92。
ReformandExplorationonBiochemistryExperimentTeachingforInternationalMedicalStudents
LIU Xiang-hua, DE Wei, LIU Zhi-jun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9, China)
The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students not only reflects the needs of enhancing cultur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but also constitutes one important par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Bio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is a very important basic medical subject. The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course system and emphasis on communication with foreign students will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provid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the education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students.
international medical students; bio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course system
2014-08-04
刘向华(1977-),女(汉族),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G648.9
:A
:1006-2769(2014)06-11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