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欣平,程喻力
(首都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寄生虫学教研室,北京 100069)
加强《人体寄生虫学》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展望
诸欣平,程喻力
(首都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寄生虫学教研室,北京 100069)
根据我国教育部和卫计委开展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思路,结合我国当前人体寄生虫疾病谱及其流行趋势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医学教育革命等因素,本文从教材的内容、侧重点、种类及形式四个方面阐述了加强《人体寄生虫学》教材建设的设想和展望,以期进一步适应学科发展和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之需求。
人体寄生虫学;教材;医学教育
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是病原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课程体系中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桥梁课程之一。寄生虫病在人类传染病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全球范围内,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多年来,我国的寄生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寄生虫学的学科也得以持续发展。在寄生虫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中,教材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体寄生虫学教材的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医学生以及医务工作者对该领域的认知水平及实践能力。近年来,伴随教育部和卫计委实施落实我国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方案,医学教材的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为进一步适应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和人体寄生虫学学科发展,笔者鉴于近年编写人体寄生虫学教材的体会,对于寄生虫学教材建设与发展的方向有如下思考。
我国曾是寄生虫病流行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解放初期,日本血吸虫病、黑热病、淋巴丝虫病、疟疾和钩虫病在我国流行范围甚广,严重危害了人民的健康,因此被列为中国的五大寄生虫病,并在寄生虫学教材中始终作为重点内容编写。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们国家加大对防治寄生虫病的资金投入和措施落实,部分原有的重要寄生虫病已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其中,如黑热病和淋巴丝虫病等在我国已基本消灭。而近年由于经济发展、交通便捷、食物来源多样化及病原体进化等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人体寄生虫疾病谱和流行状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食源性寄生虫病、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机会性致病寄生虫病、新发或再现寄生虫病和输入性寄生虫病等正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例如,由广州管圆线虫、华支睾吸虫、亚洲带绦虫等食源性寄生虫所致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因艾滋病的蔓延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隐孢子虫、弓形虫等机会致病寄生虫的感染率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1]。因此,在教材建设中,随着我国寄生虫患病谱发生变化,相对于解放初期提出的中国五大寄生虫病,是否有必要对中国现今重要寄生虫病进行重新定义?进而,是否有其必要根据近年患病率的变化而增加新的重要寄生虫病的撰写比重,以彰显其在当今寄生虫患病谱中的重要地位?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材建设中加以关注。另外,新近被定义的新现和再现寄生虫病也逐步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如果对此缺乏认知及防范意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时代,它不仅会给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而且可能给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稳定带来重大影响[2]。为此,近年的教材建设中已逐步增加了一些新现与再现寄生虫病的内容。例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五年制《人体寄生虫学》第7版 (2008-2012年发行)新增了广州管圆线虫、徐氏拟裸茎吸虫,第8版(2013年出版发行)新增了巴贝虫、蠊缨滴虫等内容。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新现与再现寄生虫病被发现和鉴定,而这些新现或再现的寄生虫病可能会成为影响我国寄生虫疾病谱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人体寄生虫学》教材内容的更新应与人体寄生虫疾病谱的变化保持一致,这对于医学生认识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的最新形势很有必要。
2012年,教育部和卫计委发布《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将首先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结构,构建“5+3”(5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加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并强调要加强临床实践教学能力的建设。传统的人体寄生虫学教材编写包括寄生虫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等6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形态和生活史历来是教材编写的重点环节,其中,寄生虫生物学的内容占据了较多的篇幅,而在当前加强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下,除了一如既往的强调基础理论知识外,如何提高医学生对寄生虫病的诊断和防治等实际应用能力尤显重要,而这部分内容在现有的寄生虫学教材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因此,适度删减寄生虫生物学的内容,适当增加与临床实践结合紧密的致病、诊断与防治的内容,也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为了更好适应“5+3”的培养体系,在编写寄生虫的致病内容时,可按照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两个方面进行分述。在编写诊断内容时,可分设流行病学资料、病原学诊断、辅助诊断(包括实验室检查和物理学检查等方面)和鉴别诊断几个方面,特别是鉴别诊断,由于多数寄生虫病症状复杂且不典型,易与其它疾病混淆,因此增设鉴别诊断的内容有其必要性。例如,对于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可依次概括为:①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患者是否来自流行区,有无生食鱼、虾的经历;②病原学诊断:粪便查虫卵;③辅助诊断依据:肝脏B超提示肝脏系统特有的声像改变(物理学检查)及提示肝功能异常的血液生化指标(实验室检查);④鉴别诊断:与其它类型的肝炎或肝脏疾病的鉴别要点。另外,也要注意补充与更新当前最新的诊断方法。另一方面,寄生虫学科目前面临的挑战之一是科学研究及其成果滞后于促进疾病防治进步的需求[3]。现有教材涉及到防治的内容,除少数重要虫种外,多数以较为抽象的防治原则和驱虫药的描述为主。对于各种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症状或并发症的处理措施则描述较少,因此,在未来教材建设中可考虑列举寄生虫病具体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包括并发症)。例如,弓形虫的防治措施除介绍常规的预防和抗虫治疗措施外,还可介绍相应并发症如心肌炎、脑炎、肺炎等的处理方法。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在结合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理念、以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出发点发展起来的教学模式[4]。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较好的改善了传统授课模式的不足。目前,在高等医学院校中,CBL或PBL教学模式正在一定范围内推行,然而,各学校均是自行收集病例素材及组织相应的教案供CBL或PBL教学课堂参考,因此,在未来建材建设中很有必要编写出版规范化的寄生虫学案例教材。在案例教材中,可以病例报告的形式首先列举患者的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及临床检测报告,进而概述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为读者提供线索,逐步明确感染的寄生虫种,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由于寄生虫病种类较多,容易混淆,且许多寄生虫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因此,在案例分析中,注重鉴别诊断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案例后可配有启发鉴别诊断的思考题。
案例教材的编写可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尽可能结合真实案例进行编写,案例的选择可侧重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例如食源性寄生虫病暴发流行事件,如2006年北京因食入烹调不当的福寿螺爆发了广州管圆线虫病,2009年云南兰坪暴发旋毛虫等食源性寄生虫病;第二,目前在我国危害仍较为严重的寄生虫病,如疟疾、血吸虫病;第三,新现及再现寄生虫病,这类寄生虫病很多都是人兽共患性疾病,如节肢动物蜱虫传播的巴贝虫病、机会致病原虫引起的隐孢子虫病等。其次,案例教材的编写要结合教学大纲体现知识点。在病例设置中,要把教学病例的编写与教学内容、相关知识点、重点难点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相关病例的研讨,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相应内容。
传统的医学纸质教材属于纯文本格式,人们的阅读和检索效率受到很大的限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医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字资源与传统的文字内容相比,可通过更为真实、生动的表现方式,促进学习者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因此,医学教材的数字化,是医学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2013年9月,国家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共同启动了“国家医学数字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国家卫生计生委‘十二五’规划数字教材”的编写工作[5]。数字教材是在传统纸质内容数字化的基础上,加入丰富的多媒体素材如图片、视频、音频、动画、文本等,利用各种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将其制作为适用于各类电子终端阅读的电子书,实现教学环节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立体化,并与相应的纸质教材配合使用。由于数字资源可体现纸质教材所不能展现的内容,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来源,从而提高了人们的阅读和检索效率[4],也培养了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数字资源的应用可极为有效地强化学习者对传统书本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人体寄生虫学属于形态学学科,数字教材中寄生虫实体照片或视频的应用,可弥补传统纸质教材中简单模式图的局限性,使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得以更真实、生动地展现。例如,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具有运动能力,从临床检获阿米巴滋养体活体后,置于显微镜下摄制反映阿米巴伪足运动动态过程的视频,可生动地解释伪足运动的概念。另外,寄生虫生活史的描述是寄生虫教材编写中的重点环节,传统的纸质教材仅以文字配以简单的示意图方式描述生活史,因此,在该学习环节中,普遍存在容易混淆,难以记忆的问题。利用数字资源在纸质教材的文字及示意图描述基础上,以动画形式模拟虫体在宿主体内的移行途径及发育过程,则可使生活史的描述在逻辑上更具连贯性,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例如,利用动画技术展示间日疟原虫侵入人体红细胞完成裂体增殖,并发育为雌雄配子体的连贯过程,能形象地概述间日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发育进程。
《人体寄生虫学》数字教材的编写,是顺应医学教育数字化改革的重要实践。笔者编写的首批国家级医学数字教材《人体寄生虫学》已于2014年7月11日举行了首发式,该教材的问世,将与传统的纸质教材相辅相成,在注重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的同时,也促使医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具自主性,为医学生学好该门课程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环境变化的影响,我国寄生虫病疫情在不断变化,寄生虫病的防治任务依然艰巨且面临着新的挑战。寄生虫学研究领域无论是在基础知识和防治策略上均还会有不断的更新和突破。因此,在未来的医学教育中,寄生虫学教材建设还需结合寄生虫学的发展趋势与我国寄生虫病的防治现状不断的改进和更新,以适应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之需求。
[1]郑灵巧. 我国寄生虫病患病谱发生改变[N].健康报,2013年5月9日(1版).
[2]诸欣平,苏 川. 人体寄生虫学[M]. 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
[3]季旻珺,吴观陵. 人体寄生虫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性回顾[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9 (5):448-454.
[4]Thomas MD,O’Connor FW,Albert ML,et al. Case-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experience[J].Issues Ment Health Nurs,2001 (5) : 517-531.
[5]人民卫生出版社. 国家医学数字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本科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国家卫生计生委“十二五”规划数字教材主编人会议纪要[C]. 2013-10-10.
(责任编辑:陈新东)
PerspectiveandVisiononPromotingtheConstructionofTextbookHumanParasitology
ZHU Xin-ping,CHENG Yu-li
(Section of Human Parasitology, Department of Pathogen Biology,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China)
In recent year,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have issued their advic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reform on clinical medicine. On this basis, considering the revolutionary role the advanc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ys in medical education and with the country’s current situation on human parasitic disease and its epidemiological trend in mind, we opine on future direc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parasitology textbooks with respects to contents, points of focus, type and style. We hope our suggestions could help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of future human parasitology textbooks to be better in tune with this discipline’s development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fostering high-calibre medical talents.
human parasitology; textbook; medical education
2014-07-29
诸欣平(1955-),女(汉族),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系主任,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主要从事寄生虫感染免疫及疫苗的研究。担任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人体寄生虫学》五年制(第8版)主编、国家首套医学数字教材《人体寄生虫学》主编。
G642
:A
:1006-2769(2014)06-116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