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杨JIANG Yang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文关怀式的服务已成为现代医学文明和现代化医院的一个重要标志。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精神。人文精神的基础在于人道的培养。在临床护理中所涉及的人道包括:尊重病人的生命,公正对待病人等[1]。精神障碍是以心理活动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大类障碍[2]。精神障碍患者因精神症状等原因导致攻击行为的发生,患者对精神疾病的悲观失望产生病耻感等特殊性,使护理过程更具复杂性、挑战性。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实施,如何做好精神科护理的人文关怀是值得医院管理思考的问题。笔者曾在日本以及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公立医院精神科研修、学习交流,现将有关研修的感悟、思考与同仁分享、探讨,以期共同推进精神科护理内涵的提高。
1.精神障碍患者的特殊性。精神疾病由于治疗时间长、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有的甚至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精神障碍患者,由于幻觉、关系幻想、被害妄想等原因导致攻击行为的发生。英国、加拿大、美国、德国等许多西方国家的研究发现,公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负性态度主要是认为患者具有危险性、不可预料性和有暴力倾向,尤其是精神分裂症、酒精依赖和吸毒的患者[3]。由于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公众的不认同,疾病的反复发作,患者对自身疾病康复失去信心,回避人际交往导致社会适应能力降低,产生病耻感等,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比较复杂,专业性强,护理的特殊性、专业性尤为突出。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精神障碍患病率约17%,这是对精神卫生工作的巨大挑战[4]。
2.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精神卫生工作是具有高风险性的职业。近年来,精神卫生医护人员被打成重伤的案例比比皆是,精神卫生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受伤比例之高、受伤程度之深令人触目惊心。由于病情的特殊性,精神障碍患者大都缺乏自控能力,在发病期十分容易发生过激行为。另一方面,有少部分的患者家属,由于对精神疾病本身不了解,对诊断结果或治疗方案不认同,对精神卫生工作人员不理解,常常会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发生殴打辱骂精神卫生医护人员借以发泄不满情绪的状况[5]。由于工作对象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精神科护士经常会遭受患者的语言挑衅、谩骂,或目睹其自伤、自杀、伤人、毁物等一系列攻击行为[6]。有研究显示,45%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有发生攻击行为的危险[7]。李栓荣[8]的调查中精神科护士受伤害的方式以拳打脚踢和咬伤、抓伤为多,占总数的82.6%。姚秀钰等[9-12]的调查研究也说明了住院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性。精神症状支配下的伤害事件带有突发性、难以防范是护理人员常受到伤害的重要原因。
1.人文关怀能力的培训。人文关怀:是人类希望获得生命整体和谐与实现自我生存价值感同身受的博爱情怀、社会责任与人道主义思想的融合,包括人本、人道、人情与人性关怀[13]。人文关怀能力是护士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护理能力的核心[14]。精神障碍患者身受精神疾病的折磨,而精神疾病大多属于慢性病,治疗时间长、易复发、痊愈难,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5]。社会公众的不认同,患者心理有耻辱感而不愿寻求治疗,导致社会适应能力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值得医护人员关注。护理服务是最具有人情味的,如何将人文关怀理念充分体现于临床实践,关键是加强对员工服务意识、服务理念及职业情感的培训,让员工懂得自己所获得的临床经验是患者给予的,善待、尊重患者是护理的根本。让员工明白医院是为精神障碍患者康复营造关怀的重要场所,第一时间理解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人文的医疗服务,就能使最具有人情味的医疗服务更趋人性化。
2.环境设计中的人文关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八条[5]中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应当配备适宜的设施、设备,保护就诊和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安全,防止其受到伤害,并为住院患者创造尽可能接近正常生活的环境和条件。该条规定也符合《联合国保护精神病患者和改善精神保健的原则》的文件精神。从90年代末,日本、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精神科病房的环境设计取得了跃迁。将餐厅(兼活动室)移至护士站的前方,护士站的立面由全封闭墙体到全透明的玻璃,玻璃立面的护士站不仅开阔了护士观察的视野,又能让活动室的患者不论坐、立位都能看到护士站的护士,缩短了患者与护士的距离,令患者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关心,增强患者的心理安全感。护士站的平面由长方形改为多边形,从而使护士在护士站中的观察视野更开阔,消除了观察的盲点。在日本福井县立医院及台北医大附设医院精神科病房采用双门禁系统,在采用刷卡或设置密码前提下,运用A、B门禁系统保证人员进出的安全管理,规定A门禁为精神科员工使用,B门禁限定科室人员专用(或警卫专用),使用时只有在A门禁关闭的状态下,B门禁才能打开,确保了精神科安全防范的要求。卫生间设置感应报警系统,只要患者进入卫生间,护士站的安全监控显示屏上就提示有人进入,5分钟若不出来就自动报警,提醒护士检查、确认。医疗诊察室、护士站从固定报警装置,到目前增设便携式移动报警器,确保员工在接触患者过程的安全性。护士站的通道从传统的单通道变为双通道,到目前的3通道,增加的专用通道作为员工的应急避险专用,确保了护士职场的人身安全。以上设施的改进,患者和员工的安全均得到了提升,体现了只有确保员工安全,才能使员工无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为患者的服务治疗工作中。
3.护理服务中的人文关怀
3.1 尊重、理解患者。由于社会中存在的歧视、偏见,使得很多精神障碍患者有病耻感不敢到医院看病,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是全社会需要关注的问题,作为精神科护士更应该具有同情心,从细微之处体现护理的人文关怀。医院医疗服务中80%是由护士承担的。在日本的医院,护士与患者在接触过程中经常使用“对不起、打扰了”等致歉语,并保持微笑服务,在需要患者配合任何治疗护理时,护士都在事前向患者解释清楚,征得患者同意后再实施治疗护理计划,每个服务细节都体现出对患者的关爱与尊重。笔者在日本研修时,常见的场景是当患者出现困惑时,护士会坐在患者身边,触摸患者并给予安慰及解决问题的建议,让患者得到安慰与信心,让你真实的感悟到在科技发达进步的时代,触摸与交谈仍是作为一名合格护士的两大法宝。通过细节服务体现对患者的尊重与理解,是护理服务中人文关怀的最好体现。
3.2 理解、关爱员工。精神障碍护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临床护理,大多数患者思维怪异、行为离奇、缺乏自知力,部分病人否认有病、拒绝治疗,常出现伤人、自伤或毁物现象,影响医院安全,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复杂性和危险性[15]。由于精神障碍患者的特殊性,精神科护士经常会遭受到患者的语言挑衅、谩骂、肢体的攻击,伤害事件带有突发性、难以防范,使护理过程更具挑战性。精神卫生工作是一份高情感的职业,他们每天接触的都是精神状态异于常人、情感表达十分特殊的人群,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情感负荷相当大,也更容易被负面情绪所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尊敬、理解和关怀[5]。《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71条中指出“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精神卫生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此条对卫生行政部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管理者应从职业情感、换位思考的方式理解患者、体谅员工,从方便患者、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的角度去改善医疗环境、设施,科学制定或改进流程,为临床提供安全、高效的服务。环境设施是有形服务的最好体现,发达国家、地区精神科病房管理在21世纪出现了质的跃迁,在环境的设计、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理念,在确保患者、员工安全的前提下设计为接近家庭化的合理布局,彰显了只有确保患者与员工的安全才是完整的医疗行为,各项设施、保护措施的配置都要体现“生命第一”的原则。任何形式的攻击行为都会对护士造成持久的情感打击,使护士的心理健康严重受损,造成压力过大、工作表现下降、情绪低落等一系列的应激反应[16]。笔者认为安全、舒适、便捷的工作环境是对员工最好的人文关怀。
1.对护理人文关怀的理解。护理人文关怀的本质是以“整体人的生命价值”为宗旨的人文关怀理念,其特征表现在医护关系的合作性、护患关系的超越性、护士关怀的专业性与患者生命的脆弱性等特征[3]。精神障碍患者的特殊性决定了精神科护理工作既有一般护理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专业性,从发达国家、地区的学习、交流经验中感悟到,坚持护理人文关怀理念的培训,是护理服务不断精益求精的过程。护理关怀能力是护理人员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的核心能力之一,护理关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引导和经验的积累才能逐步形成[17]。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提升,是确保临床护理安全的关键要素。有了良好的职业情感,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使最具有人情味的护理服务更具人性化,只有这样才能让患者满意、让患者信任,充分体现精神科护理的内涵和专业价值。
2.加强职业保护的理解。目前精神卫生工作存在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不够重视,二是待遇低,三是专业人才匮乏。许多精神卫生工作人员都感到:社会舆论的压力已经超越工作环境的恶劣、生活条件的艰苦,成为他们最大的困扰,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麻烦。精神卫生工作人员是心灵的工程师,为精神卫生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尽管我国在精神卫生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但也应看到无论是在硬件投入还是技术水平等方面离社会需求还有不少差距[5]。医疗是个互动的行业,精神科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除要调整好自己的职业情感外还必须调整好对方的情感,而对方是心理脆弱的特殊人群,许多患者是没有就医要求否认自己有病的,这就更加增添了医疗服务的难度。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护人员可能随时遭受患者的攻击行为,为此加强精神科医护人员的职业保护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保护和改善公众健康,预防精神障碍发生,规范精神卫生服务,保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自2013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施行,标志着我国精神卫生工作进入了新的里程碑,对我国的精神卫生工作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利于保障和促进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精神卫生既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依法做好各项工作,是精神卫生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1 李惠玲.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78-880
2 沈渔邨.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6
3 张秀伟,姜安丽.护理人文关怀概念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40-543
4 张明园.全球化和中国的精神卫生及其政策[J].上海精神医学,2009,21(1):1-6
5 信春鹰.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1-218
6 Jonker EJ,Coossens PJ,Steenhuis IH,et a1.Patient aggression in clinical paychiatry:perceptions of mental health nurses[J].J Psychiatr Ment Health Nurs,2008,15(6):492-499
7 姚秀钰,李峥,胡丽丽.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攻击行为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8-11
8 李栓荣.精神科护士受伤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2):37-39
9 姚秀钰,李峥,刘玉莲.精神科护士对自身遭受患者攻击情况感知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681-683
10 张燕红,杨惠敏,郑宪萍.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研究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07,7(3):29-30
11 祝水英,谢锦灵.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伤害情况调查及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下半月),2008,3(22):107
12 陈汝兰,苏保育,潘锦环.精神科护士受暴力伤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6,5(6):35-37
13 张秀伟.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结构理论模型的构建及教育策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
14 黄弋冰.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D].福建:福建医科大学:2007
15 王祖承.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6
16 Rippen TJ.Aggression and violence in health care professions[J].J Adv Nurs,2000,31(2):452-460
17 孙钟,陈红.护理关怀能力培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