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侦探波罗和阿婆

2014-03-07 10:40徐彤
祝你幸福·知心 2014年2期
关键词:波罗松子阿婆

徐彤

她封笔了,美国纽约时报破天荒在头版刊登了波罗的讣告,这是该报第一次刊登虚构人员的逝世消息。

2月初,春节长假还没过完,过年回家与年夜饭,假日也会让人疲惫,不如看BBC的《大侦探波罗》、《马普尔小姐》,可以交比影院少得多的钱下载,真正的粉丝可以买蓝光碟。让我们看个昏天黑地吧!就着小啤酒、花生米、开心果、开口松子……

万恶的开口松子把我的指甲弄得跟狗啃的一样,缝里有尖锐的松子屑,用针挑出去的过程想都不要再想一遍。

中国人最早接触波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尼罗河上的惨案》把国人看得目瞪口呆。原来故事还可以这么讲,原来坏人长得和好人一样。一下子把看惯了《黑三角》、《看不见的战线》靠诡异音乐烘托气氛,凭脸谱就能分辨好坏人的中国人颠覆了。后来又有《东方快车谋杀案》,无论斯坦尼斯拉夫·布莱希特还是什么人的戏剧理论都不可能有的——所有的人都是罪犯。大学里教中文的老师简直崩溃掉了。这就是改革开放的好处,你不看看外面还以为世界是个正方形呢!

那个留着八字胡的比利时人,让我们认识了阿加莎·克里斯蒂,波罗的创造者。一个英国女人,她的粉丝亲切地称她“阿婆”。

阿婆的经历很有意思,她父亲是一美国人,母亲是英国人,童年时无忧无虑,爹娘极恩爱。她是家里的老三,哥哥姐姐就读全英国最好的劳伦斯女子学校和哈罗公学。她的娘心疼老幺,养到8岁都不让她上学,怕用坏了宝贝女儿的眼睛。但是喜欢给她读故事,阿婆5岁就可以读童话故事,11岁爹爹去世,家道中落,一家人把房子租出去游历国外,那时的大英帝国到处有自己的侨民。你看,国家强大就是有好处,想住哪国去哪国,爱国主义可不是空洞的。

阿婆的姐姐在一个夏天给她看了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这个小伙伴惊呆了。姐姐说:“你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故事!”

之前阿婆写过爱情,读过万卷书。她说到童年,爹娘没给她下过任何考哈佛考牛津的目标,没有家族复兴的期望,没有人说为了你牺牲了啥啥……

阿婆经历了一战,经历了结婚,生下一个女儿。战争中在一个医院药房做志愿者,接触到有毒的药品。这些毒药诱发了她那颗伟大头颅的想象,后来她的作品中,使用最多的杀人办法是:下毒。

后来的故事熟悉她的人都知道,丈夫有了小三,阿婆气急,半夜驾车出走。人们在发现她的那辆车的地方发现了一具毁了容的无名女尸。

阿婆已因《斯泰尔斯的神秘案件》爆得大名。她的失踪上了报纸的头条,英国大臣是她的粉丝,要求苏格兰场抓紧破案。人人都认为她挂了。

这11天阿婆自己说失忆了。心理学家说情志所致会有这种现象。阿婆的时代,心理学大热,弗洛伊德、弗洛姆都是上流女子社交场合的时髦谈资。波罗常常用心理分析办案,足见阿婆的与时俱进。

阿婆是专门挑了老公与小三幽会的地点失踪的,这里未必没有一个痴情女子的心计。然而男人是什么东西,阿婆还不能看得明白。那个婚,还是离了。

英国女人不得了。除莎翁的戏剧,很少看到当众撒泼的英国女人。这是件简单的事吗?恐怕不是。慈禧干掉了恭亲王和肃顺,二人皆满人中的丈夫,都非等闲之辈。然慈禧为一太监“泼辣哭叫,捶床村骂”。贵为国君,尚且如此。教养可不是嘴皮子上的那点儿功夫。阿婆对丈夫的感情也就到此了,会忘了么?未必!她的作品中凶手多是负心汉,最后死得很惨,潜意识啊,保不齐啥时候冒出个恶人,就是那个丈夫的翻版。

好了。阿婆也让他死去活来、活去又死地出现在作品里了。

后来她又结了婚,又生了孩子。每年写一到两部作品,一干就是几十年,写出80部作品,被英女王授为爵士。阿婆的《捕鼠器》搬上舞台一直演到现在,超过了2万次。她的作品总销量突破20亿本。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全集》。她封笔了,美国纽约时报破天荒在头版刊登了波罗的讣告,这是该报第一次刊登虚构人员的逝世消息。

我真正感兴趣的是她的人格。应该有强烈的迫害妄想吧,她的故事都是密室推理法。这需要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编出的故事。多么旺盛的想象力,用“天才”也不足以穷尽。

这个长相平庸的英国女人,坐在窗边,看着雾霾笼罩的英国,慢慢地啜着一杯茶。没有人干扰她,看起来很平静。而内心,翻云覆雨。

一个多么智慧、理性的女人,用那支笔,升华了她的关于迫害的妄想。享誉全球,流芳百世。哦还有,她主修的是钢琴演奏和声乐,但她有表演恐惧症。后来她会在她的家里唱歌。

1976年1月12日,阿婆去世,享年85岁。一想到她活着的时候我已经出生了,作为她的粉丝,我们的生命有时间的交集,就觉得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endprint

猜你喜欢
波罗松子阿婆
松子儿有个神奇碗
小镇阿婆茶
阿婆
松子和小鸟
迷失黑白秀
重阳糕送阿婆
小熊波罗不想睡觉(二)
小熊波罗不想睡觉(一)
北美星鸦知道松子藏在哪儿
2013年波罗车充电指示灯异常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