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卿+朱乐贤
1964年2月13日,农历甲辰年正月初一。
节日期间,商品供应和往年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春节期间的《人民日报》说,仅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哈尔滨、重庆等6个城市供应节日市场的各种干鲜果品,就有3700多万斤,比上一年增加了700万斤左右。
元旦时“两报一刊”题为“乘胜前进”的社论说:“去年财政收支平衡,并且略有节余。向苏联所借的债款和应付的利息,绝大部分已经还清。市场状况显著好转,6亿多劳动群众的基本生活资料的供应,普遍得到了保证。中国很快就要成为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国家。”
在上海,南京路、淮海路等几条大道上,人群熙攘,分外热闹。许多商店挂上了大红宫灯,门上贴起了新春联,有春联写道:“移风易俗树立新道德,兴无灭资铲除旧思想。”
在北京,人们在老党员、老民兵的带领下,唱起了革命战争时代的歌曲,还自编自排了反映农业丰收和本地好人好事的文娱节目。石景山钢铁公司炼铁厂的工人们,排演了根据本厂的历史自编的话剧《铁厂风云》。
1月,第9届冬季奥运会在奥地利举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首次联合组队参赛,苏联以金牌11枚、银牌8枚、铜牌6枚的成绩再次获得奖牌总数第一。但此时,却有消息说,苏联国内的粮食供应难以为继,需要大量进口。
春节期间,北京影院里上映了《朝阳沟》、《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故事片,还有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迎春》、《在人民公社的大道上》、《三条驴腿的故事》、《生产队里的年轻人》等纪录片。《人民日报》在介绍这些影片时说:“这批影片题材多样,绝大部分突出地反映了当前的现实斗争生活,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迎春》以抒情散文的手法,描写了人们喜迎春天的心情。影片里说,“响亮的爆竹声迎来了一个欢腾的春天,一个彩凤飞翔、百花齐放的春天”。
这时,全国农业战线正在开展学大寨的活动。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新华社记者采写的通讯《大寨之路》,介绍了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同穷山恶水做斗争,改变山区面貌,发展生产的事迹。同日发表的社论指出,学习大寨的革命精神,就要学习他们远大革命理想和对未来坚定不移的信念;学习他们敢于蔑视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顽强精神和实干苦干的优良作风。
元旦时,毛泽东、刘少奇等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观看了豫剧《朝阳沟》:城市女青年银环高中毕业后,来到了未婚夫拴保的家乡朝阳沟参加山区农业生产,遇到一连串困难,思想上发生动摇,后来在群众的帮助下,最终在农村扎根,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农业建设。
春节前,在河南下乡的知识青年万伯翱第一次得到父亲的允许,可以回北京探亲。临行前,他买了一大堆苹果、蜂蜜,还去农场酒厂专门买了两瓶好酒,带回家孝敬父母。
1962年,18岁的万伯翱高中毕业,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当时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刚刚结束,国家精简城市人口,号召城市中学毕业生上山下乡。时任北京市市委书记的万里希望儿子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去。
1962年9月,万伯翱告别家人,奔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黄泛区国有农场。他的行装很简单,只有一床被子,一条毯子,几件换洗衣服,一个洗脸盆,身上只带了15元钱和两本书,书是父亲万里送的,一本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本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万里还在一个笔记本上专门题了一行字:“一遇动摇,立即坚持”。
当时的河南黄泛区农场,农业生产以栽种果树为主,劳动强度很大,万伯翱这个初来乍到的城市青年很难适应,但还是坚持下来了。
上一年春节,农场的职工纷纷启程,回家和亲人团聚,万伯翱心里也盼望着能够回城与父母共度佳节,他试探着给妈妈写了一封信。但在离春节仅有10天的时候,万伯翱收到父亲万里的回信和一包书。信中写道:“你刚下去半年多就请假回来不好,容易产生动摇。希望你在农场能够坚持,努力学习毛主席和刘主席的著作,在三大革命中,千锤百炼,走工农化的道路,争当一名无产阶级事业的接班人。”后来这封信被《中国青年报》全文刊登。周恩来总理还在首都应届中学毕业生代表大会上,称赞万伯翱是干部子弟下乡的先进典型。
春节刚过3天,2月16日的《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在城市中,每年将有几百万中学和高小毕业生。他们之中除了一小部分将升入高一级的学校继续学习,一部分将在城市就业以外,大部分则将下乡上山去参加农、林、牧、副、渔各项社会主义建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自此逐渐形成规模,中央为此专门成立了“知识青年下乡指导小组”和安置办,各地区也相应成立了安置知青下乡的办事机构。
这时,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新闻简报》介绍了江苏省盐城县知识青年董加耕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的模范事迹。董加耕是盐城县龙岗中学1961届的高中毕业生,毕业的时候,他立志要回乡务农,许多老师和同学很不理解。在他们看来,董加耕出身于贫下中农家庭,是全校公认成绩优秀的好学生,考大学的条件比谁都好。董加耕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用一根扁担挑着书和行李,回到家乡务农。他在日记中写下“身居茅屋,眼看全球,脚踩污泥,心怀天下”的句子,这几句话后来成为传遍全国的名言。《人民日报》评论说:“董加耕所走的道路,正是毛泽东时代知识青年所应该走的革命道路。成千上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是有最广阔前途的革命行动。”
很快,董加耕被选为生产队长,当选为共青团“九大”代表。当时的国家副主席董必武还为《董加耕日记》一书题词,号召全国青年向“新式农民董加耕”学习。
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宣布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法建交被西方媒体喻为“外交核爆炸”,轰动国际社会。美国对此反应强烈,甚至通过外交途径,正式对法国提出抗议。
一周后,日本政府向外界宣布,将与中国互设永久性贸易代办处。2月22日,刚果宣布与中国建交。此后,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葡萄牙等西方国家都透露了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的意愿,英国也在考虑同中国建立完全的外交关系。endprint
4月,黄河三门峡工程局的干部崔克良乘机抵达几内亚,开始参与援建几内亚的金康水电站。
年初,在访问马里时,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
1950年,中国开始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物资援助,从此开启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序幕。1955年万隆会议后,中国对外援助的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1956年,中国正式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
金康水电站坐落于距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300多公里处,周围是一片荒漠,仅有一条小河和一个瀑布。专家组在那里安营扎寨。
从国内的港口到几内亚科纳克里需要航海数万里,但是所需物资、材料、器械设备和生活必需品,国家都给予充分保障。大家除了国内本单位发的工资外,每人每月还有100元专供伙食用的生活补助,超额可以报销。另外,组长、副组长每月有生活津贴60元,其他专家是40元。
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为金康水电站安装了4台800千瓦的机组,可为4个城市提供电力。1969年,崔克良再次前往几内亚,担任丁基索水电站考察设计专家组组长。后来,崔克良写了一首诗,概括自己为水电事业奋斗的一生。诗中写道:“万里黄河第一坝,党叫干啥干好啥。……国内国外搞水电,毕生精力献中华。”
在出国工作时,崔克良和每位专家组成员都带着《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在几内亚时,大家学习都很自觉,提出:工作不忙学,忙里坚持学,大忙时挤时间学。
5月1日,总政版《毛主席语录》第一版出版,共摘编语录366条。随后,人民出版社也开始印发《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语录》成为世界上印刷最多的书籍之一。
这时,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纪录片《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好战士》,介绍了解放军某部三连指导员廖初江以惊人的毅力,刻苦地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事迹。他曾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严冬,借着伙房灶洞里的火光看毛主席的书,靠着锅盖写心得,不到深夜不入眠。连队进行长途行军训练,第一夜走了100多里,第二天下午又走了70多里,半夜到达宿营地,廖初江的脚疼得不能着地,眼皮沉重得睁不开,但仍然顽强地阅读着毛主席著作。大家赞扬廖初江学习毛主席著作有“四不倒”:“时间紧挤不倒,任务重压不倒,文化低难不倒,有成绩夸不倒。”
《人民日报》的报道说:“由于反复地学,反复地用,毛主席的一些话,便在廖初江的脑子里慢慢地扎下了根。有时碰到一些问题,能立刻想起毛主席的教导。”
《大海航行靠舵手》创作于这一年的5月,由黑龙江省歌剧院的王双印创作,最初的歌名是“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这首歌旋律明快,朗朗上口。王双印在当年的“第二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上演唱了这首歌,立即引起轰动,观众反响强烈。随后,王双印接受了别人的建议,把歌曲的名称由“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改为“大海航行靠舵手”。
1965年年初,《红旗》杂志发表了题为“大唱10首革命歌曲”的社论,《大海航行靠舵手》名列榜首,很快在全国传唱开来。
这一年,“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在全国广为人知。年仅9岁的玉荣和11岁的姐姐龙梅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与草原暴风雪展开了一天一夜的殊死搏斗。根据《人民日报》通讯改编的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反映了小姐妹与暴风雪做斗争的情景。
在影片中,家住内蒙古自治区达茂旗的龙梅和玉荣利用假日,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羊,不料半路上遇到暴风雪。羊群经不住狂风暴雪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走越远。姐妹俩冒着刺骨的风雪,一路保护受惊的羊群。龙梅发现妹妹玉荣光着一只脚在走路,原来玉荣在救羊时掉了一只靴子,那只光脚已经冻坏。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书记等人及时赶到,姐妹俩和羊群都安全脱险。她们绝处逢生之后,被称为“草原英雄小姐妹”。
卫生部特派两名骨科专家从北京到呼和浩特协助治疗。共青团中央写信表扬了她们的高尚品德。龙梅和玉荣收到祖国各地的慰问信2000多封,到医院探望她们的大人和小朋友有5000多人。《人民日报》报道说,她们的父母看到两个女儿得救,噙着激动的眼泪对医生们说,要是在旧社会,两个小闺女早就没命了,她们的生命是党和毛主席救活的。
6月至7月,北京举行了全国首届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会议规模空前,开幕式于6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当时的文化部部长茅盾致开幕词,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致贺词,首都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工作者共5000多人出席。
当天的《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说:“假如京剧只能表演古人,不能表演今人,只能表演统治阶级的王侯将相、才子佳人,或者至多只能表现古代的人民群众,而不能表演新时代、新社会的主人——工人、农民、士兵,让京剧舞台永远为古人、死人统治着,那么这种艺术必然会因此逐渐脱离群众,而陷于枯萎和没落。”
7月31日,会议闭幕时,毛泽东接见了参加会演的全体人员。《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说,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是京剧艺术的一场大革命,它在我国戏剧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次观摩演出大会共有30多个剧目上演,后来流行全国的现代京剧《红灯记》、《杜鹃山》、《智取威虎山》等均出自这次会演。
8月,北京科学讨论会召开,这次国际学术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科学会议,中国的主要领导人几乎全部出面,会议的接待规格非常高。仅1964年8—9月期间,《人民日报》就发表了相关报道100余篇,其中包括“古巴一客人回国”这样的消息。《人民日报》评论说:“这次会议对于提高与会各国的科学水平,对于丰富人类科学的宝库,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讨论会上提供的事实再一次表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垄断科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四大洲各国人民在摆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统治以后,完全能够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发展本国的科学文化事业,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会议的往返旅费都由中国负责。会议期间还有参观活动,如参观原子反应堆、一些大的工厂等。会后,代表们分几路赴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地参观访问一至两周,会务组还送了礼物——一支特制金笔。endprint
北京科学讨论会触发了毛泽东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他提出,“关于生命起源要研究一下”,“关于细胞起源要研究一下”。后来,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等项目之所以在“文革”中没有中断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次科学讨论会。
暑假时,北京的小学生杜欣欣和其他孩子一起被带到景山公园的一间大殿内参加选拔。她知道是在选拔演员,却不清楚要去演什么节目。过了一段时间,才知道他们将要参演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童声合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排演中,杜欣欣他们不断被告知,这项演出的重要性和参与的光荣。
大歌舞的排练都在人民大会堂中的大礼堂进行。排练之初,周恩来连续数天到场观看,老师也一再提醒他们,“周总理就在台下”。
这个大歌舞的参与者多达3000人,包括不少中国最知名的演员:中国歌剧舞剧院的郭兰英和王昆分别演唱《南泥湾》和《农友歌》,总政歌舞团的张越男演唱《松花江上》,东方歌舞团的胡松华演唱《赞歌》。
后来,英国《每日快报》记者华尔特·帕廷顿在一篇文章里谈到他现场观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感想,他感叹道:
我认为无论如何,开头的合唱是我听过的最动人、感情最充沛的歌曲之一。我敢拿出我最后的一打人民币来打赌:光是这首歌就足以使伦敦剧院的观众站立起来叫喊,直到忘形的地步。但是,这还只是整个辉煌演出的一个小部分。
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焰火满天,灯火辉煌。首都有150万人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举行了盛大的节日联欢。
半个月后,杜欣欣和所有参演者都去了人民大会堂。此前他们已被告知,毛主席要来看演出。下午,毛泽东第一个走进场内,刘少奇和周恩来紧随其后。当所有的领导人坐定之后,大照相机绕场一周,开始合影。合影完毕,周恩来离开座位,走到场地中央,他宣布,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现场一片欢腾。而当时,杜欣欣完全不知道原子弹是什么。
这次核试验是北京时间10月16日15时在中国西部地区进行的。当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名发出贺电。贺电里说,首次核试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中国政府同时发表声明指出,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法新社的电文说,在24小时中爆炸了两颗影响世界平衡的炸弹:一颗是10月16日正式宣布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一颗是赫鲁晓夫下台。
就在10月16日这一天,赫鲁晓夫被撤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职务,取消苏共中央委员资格。勃列日涅夫接任第一书记。从1964年秋到1965年秋,苏联新领导对赫鲁晓夫时期的政策及其后果进行了修正和整顿,取消了把党组织分成工业和农业两部分的做法,恢复了原来的制度;采取措施,加强对资源的集中控制;宣布了新的农业纲领,其中包括增加农业投资,减少国家对集体农庄的征购定额,给予较多的物质刺激等。
接近年底的时候,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了《大闹天宫》下集。《大闹天宫》从1960年到1964年,历时4年创作完成,绘制了近7万幅画作,成为一部鸿篇巨制。当时没有电脑制作,全凭人工绘制。绘制每天都在进行,50分钟的上集和70分钟的下集,仅绘制的时间就花费了近两年。
《大闹天宫》投拍的1960年,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对于建厂不久的上海美影厂来说,投资巨大。到底投入了多少制作费,很多主创人员也说不清楚。
把《西游记》绘成动画,是影片导演万籁鸣一直怀揣的梦想。他在一篇文章中说:“在旧社会,我饱尝辛酸,始终无法实现这个愿望。我为之苦闷过,因为终日奔波,到处‘游说,确实遭到资本家的白眼;我为之欣喜过,有某资本家愿意投资拍摄。我经之营之,花了半年多的心血,但到头来愿望还是成为泡影,资本家突然改弦更张,下令停止拍摄,因为物价飞涨,出售胶片药品比摄成影片获利还要多;我为之绝望过,因为动画事业到后来已经夭折,感到此生再也没有可能把‘大闹天宫绘成动画了。”
配音工作结束后,万籁鸣看到一年多来在纸面上与之朝夕相处的孙悟空终于生龙活虎地站在面前,十分激动。后来他在一篇文章中感叹道:“二十几年来一直耿耿于心、渴望能见之于动画的孙悟空终于诞生了。但,不知怎的,我眼眶里却是润湿的。”
12月21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正式和完整地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整个国民经济已经全面好转,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年底,参加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代表,哈尔滨京剧团演员梁一鸣和其他演员们带着许多现代戏和新创作的剧本出发到农村去,他们要在农村演出两个月左右,边演出,边锻炼,边修改新创作。梁一鸣在京剧现代戏《红灯记》中扮演李玉和。在《人民日报》上,他发表文章说:“1964年这一年确实是令人难忘的,也是我个人思想上收获最大的一年。我们京剧演员都明白,这一场伟大的运动还只是个开头,怎么在新的一年里朝着这个伟大的方向迈出更大的步伐呢?这就要看我们京剧演员的决心和干劲儿了。”
(选自《甲子2:中国60年民生记录》/陈晓卿 朱乐贤 编著/中信出版社/2013年10月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