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平
(河北省廊坊市第三中学,河北 廊坊 065000)
心理障碍是指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心理或行为异常。部分学生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是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临场情感过敏,心理疲劳,动机不足,运动感觉迟钝,胆小、疑惑、害怕、慌张等情况,特别是女同学表现得更为突出。部分学生在课上有这种表现就直接影响了老师讲课的积极性,也就直接影响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那么,怎么才能消除中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心理障碍,是体育老师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积极的、适宜的心理状态能较快较好地学习和掌握各项动作技能,有利于完成体育课的任务和要求。中学体育老师有时为了完成体育课教学内容或中考任务,通常只重视学生课上内容和任务的完成情况,而没有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这样就使学生在体育课上出现胆小、害怕和懒得练习的表现,如果老师没有注意,处理不当,那学生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通过我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学生如果出现心理障碍,对教学内容的完成会起消极作用,并且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1.学生自己原因造成的。(1)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我国的教育似乎都是只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多数人认为只有学习好了,才能有好的前途,受这些观念的影响,好多学生对体育课表现出上不上都行的样子,出发点就不对,把体育课看做是一个要完成的任务,而没有从内心去发现体育的魅力。(2)个人的意志品质不够坚定。每个孩子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都各有不同,在体育课上,直观性强,学生们的这些差异一下就表现出来了。有些意志品质不够坚定的学生,在体育课上一碰上有难度或有危险的教学内容时(如背越式跳高、跳马),不想用顽强的意志去克服战胜它,而是产生畏缩心理:算了,反正这也不参加中考,干脆不练习。
2.教师自己的原因。教师在课上没有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而是全部用一个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到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并且在练习过程中,没有发现这些学生的错误动作或错误练习,没有及时纠错,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心理。老路子、老方法,枯燥、单一也是学生不爱上体育课的原因。
3.教材的内容。中学体育课,有些学习内容比如中考项目,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就很难完成,这就要求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1.厌烦心理。学生没有真正明白为什么要上体育课,或者没有动力学习,这都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那么在上课时就容易萎靡不振、反感,甚至干脆不听讲。
2.叛逆心理。叛逆心理是指由于事物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性。对一些必须完成的内容,比如中考项目,由于相对来说,这些内容达标要求较高,有的学生就偷懒,不练习,打闹,影响其他同学。这些就是叛逆心理的表现。
3.焦虑心理。焦虑是伴随着某种不确定因素而产生的模糊的、令人不愉快的情绪。学生高矮胖瘦、爆发力、耐力、柔韧性、灵活性等等都不统一,再假如课上听不明白,理解不了,测试成绩不及格,就会产生心理压力,出现各种焦虑心态。
4.自卑心理。形成自卑心理的原因很多,或没有按照老师讲解的方法练习,或练习效果不好,在考试时没有取得好成绩,大家看不起,更主要的是在先天遗传与后期发育上得不到提高,有些学生过分看重自身过胖、过瘦、个子矮等所谓的身体条件,心理老是不平衡,甚至把成绩不好都归结到这里,渐渐的就形成自我暗示了,结果产生自卑心理。
5.唯我心理。与班里同学或者与老师之间关系不协调会使学生产生唯我心理,不爱上体育课,练习不积极,不发力,不合群,配合项目不团结协作,不和同学一起交流,不玩耍,交际范围比较窄,大家也不喜欢他,不爱和他说话,甚至给他起哄,这些都会造成学生的唯我心理。
6.哗众取宠心理。个别学生在课上好表现自己,但是只以打闹、不遵守纪律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打断教学进度,这样只会影响自己和大家。
1.初中生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的项目。男生:1000米,实心球,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女生:800米,实心球,立定跳远,仰卧起坐。
2.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观原因:(2)意志品质较差,缺乏自信;(2)学生以前失败经验的情景再现;(3)对体育运动科学的无知;(4)教师的单一要求和不自觉的偏爱;(5)列席效应。
3.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1)树立自信,克服自卑;(2)良好的保护、帮助;(3)自由结合成为联系伙伴;(4)教师正确优美的示范;(5)教师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学生主体意识,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心理健康;(6)教师要尊重与信任学生,建立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7)合理的场地器材布置。
体育教师不是下了课就结束教学任务了,上课之前要备课,备学生,课下要有教学反思。由于我跨界教学,还要研究掌握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对于学生,要多动脑筋,巧妙合理地组织教学,让大家对体育课感兴趣,每周都盼望上体育课,并且要和学生多沟通,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在这之上,进而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愧对“阳光底下最灿烂的职业”!
[1]马其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04).
[2]邱远,试论学校体育中心理健康教育[J].体育科研,2001,(02).
[3]李鸿江,体育课中心理障碍的消除方法[J].体育教育,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