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敬尧 (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采油厂,湖北 潜江433123)
代河地区位于潜江凹陷北部钟潭断裂带边缘的潭代凸起带的东北部,为近几年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的滚动勘探潜力区。由于研究区构造演化的复杂性、特殊性及近物源的特征,导致储层纵横向变化很大,造成地层划分对比十分困难,滚动勘探受到严重制约。为此,笔者应用震井联合分级控制技术对潜江凹陷代河地区的地层划分对比进行了详细研究。
受潭口低凸起隆起剥蚀构造演化的影响,代河地区单井钻遇的地层既有古近系潜江组 (E2q)(新地层),又有古近系荆沙组 (E2j)和新沟嘴组 (E2x) (老地层),但是地层层序不完整,新老地层之间出现层序间断 (图1)。新老地层分界点在测井曲线上根本无法识别。代河地区处于物源入口处,发育砂泥岩互层,E2q特有的盐韵律标志层在代河地区基本不存在。因此,研究区E2q地层不能采用常规方法 (如韵律对比法)进行地层划分和小层精细对比。
图1 代河地区连井地震剖面图
针对研究区地层对比难的问题,以地震层位标定为依据,综合运用录井、测井资料创建 “震井联合分级控制”地层精细对比方法,主要包括5个步骤。
1)新老地层识别 据潜江凹陷钻井录井资料显示,E2j地层为大套红色泥岩段,将录井曲线中出现紫红色泥岩的深度确定为新老地层的分界点,从而把E2q地层单独区分出来。
2)新地层内部标志层的识别与追踪 选择15口标准井,通过分析每口井的岩心综合录井图,根据岩电特征及稳定程度确定了3个对比标志层和2个辅助层 (图2)。
标志层1——厚度约70~100m,经取心井证实该段为泥岩与泥膏岩互层。测井曲线特征:电阻率为高值台阶,曲线形态为大锯齿状;自然伽马为低值台阶。标志层2——厚度约40m。测井曲线特征:电阻率为高值台阶,曲线形态以齿形和漏斗形为主;自然伽马曲线形态以齿化箱形为主。标志层3——大致位于1160~2190m之间,层厚约20m。测井曲线特征:自然伽马为高值;电阻率为高值,曲线形态以齿形为主,离物源越近,齿化幅度越大。辅助层1——厚度约15m,电阻率为高值台阶,区分布较稳定,易识别可追踪。辅助层2——电阻率为高值台阶,曲线形态以齿形为主;自然伽马为低值台阶。
总体来看,这5套层都属于高电阻率的砂泥膏互层,在全区分布相对稳定,可追踪识别。
图2 张27-2井、张29井、张33井、代14井、代9-7井、代7-11井、代5-13井、代7井地层连井对比曲线
3)确定标志层所属地质层位 选用标准井张27-2井的地震层位标定成果来确定代河地区标志层和辅助层所属的地质层位。具体做法是:根据该井地震层位对应的深度 (图3),换算出斜深数据;然后对照测井曲线,标定标志层及辅助层所属的地质层位;再结合全区的测井曲线对比结果,确定全区标志层所属的地质层位。
图3 张30-1C井-张27-2井的叠前深度连井对比剖面
标志层1的顶为潜江组3段4油组 (E2q43)的顶,底为潜江组4段1油组 ()的顶;标志层2的顶为潜江组4段0油组)的底,底为潜江组4段0下油组 ())的顶;辅助层1的底为潜江组4段2油组)的顶;标志层3的底为潜江组4段3油组 ()的顶;辅助层2的顶为潜江组4段下油组 ()的顶。
4)砂层的划分和确定 以曲线特征最具代表性的E2q24为例,分析并总结了砂层的岩电特征。E2q24可划分为3个砂层,厚度一般为3~6m,除少数砂体间泥岩隔层较薄外,单砂体上下分界明显。1砂层的平均厚度约为5m,自然伽马曲线形态为齿化箱形,具有幅度高、宽度大、曲线上下值基本一致的特点(图4 (a));2砂层的平均厚度约为2.5m,曲线形态上部为箱形,下部为漏斗形,幅度上大下小,曲线宽度大,呈典型的反韵律结构(图4 (b));3砂层的平均厚度约为2.5m,曲线形态上部为箱形,下部为漏斗形,幅度上大下小,曲线宽度大,呈典型的反韵律结构(图4 (c))。
根据研究区的岩电特征分析结果,将代河地区E2q共划分为5个油组、16个砂层。
5)骨架剖面的建立与全区小层闭合追踪精细对比 为了对整个代河地区的油组和砂体展布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根据沉积微相平面图,选取了研究区20口井 (包括1口取心井)的近平行于物源方向和近垂直于物源方向,建立起六纵三横共9条骨干剖面。骨架剖面层序对比完成后,沿剖面交会点向其他剖面追踪对比,然后将散点井与相邻骨架剖面上的井进行对比,最终达到全区的层序闭合,实现单砂层的平面追踪。
图4 E2q24的3个砂层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特征
通过开展研究区的小层精细对比后,共绘制出主力小层渗透性砂岩等值线图6张。单砂层平面图直观地展现了各砂体在区域上的分布规律,共发现与岩性有关的圈闭10个,预测石油地质储量614×104t,其中2个圈闭经评价,落实石油地质储量157×104t。
“震井联合分级控制”技术实际上是地层精细对比和构造精细解释研究方法的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了代河地区标志层层位归属及构造高部位地震层位认识不清的难题,为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障。
[1]郭秀蓉,程守田,刘星 .油藏描述中的小层划分与对比——以垦西油田K71断块东营组为例 [J].地质科技情报,2001,20(2):55~58.
[2]陈建达,李莉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油田开发上的应用 [J].江汉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2,15(3):15~17.
[3]刘合,王玉普,隋军,等 .国外井间地震技术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