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斑散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2014-03-06 01:01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兰州730000
陕西中医 2014年11期
关键词:祛斑黄褐斑受试者

赵 洋 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兰州730000)

黄褐斑是一种皮肤病,主要累及面部,表现为获得性色素沉着,呈蝶状的色素对称性沉着。中医称为“肝斑”、“黛黑斑”、“面酐”、“面黯酐”。黄褐斑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致病,但具体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它是临床常见而又难以治愈的皮肤病。笔者自拟祛斑散,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

临床资料 将11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黄褐斑患者,按受试者的黄褐斑的面积和颜色深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服用“自拟祛斑散”,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治疗组52例,其中男12例,女40例,年龄40.73±16.35岁,黄褐斑的面积2.88±1.08cm2,黄褐斑的颜色深浅1.96±0.79;对照组51例,其中男15例,女36例,年龄37.80±17.35岁,黄褐斑的面积2.96±0.88cm2,褐斑的颜色深浅1.82±0.68;治疗前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组间均衡性检验,其中年龄、性别、黄褐斑的面积和颜色深浅比较差异无显著 (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 自拟祛斑散,组成:白芷、首乌、丹参、益母草各15g,每人每日两次,每次5g。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每人每日2次,每次5g,治疗期间保持原来生活和饮食习惯,正常饮食,治疗时间为30d。

观察指标 受试者采用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比较治疗组试食前后及治疗组与对照组,黄褐斑面积及颜色深浅等变化情况。

疗效标准 一般状况 包括精神、睡眠、饮食、大小便、血压等(饮食情况观察:受试者在试食开始前、结束了解试食前及试食期间饮食状况,为排除饮食因素对试食结果的影响,要求试食期间尽可能与日常饮食相一致)。观察患者主要临床症状:疲劳感、烦躁、睡眠、便秘、饮食等。按症状轻重(重症3分、中症2分、轻症1分)在试食前后统计积分值,并就其主要症状改善(每一症状改善2分显效,改善1分为有效)

功效性观察 一般情况: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受试者饮食情况,观察主要临床症状:疲劳感、烦躁、睡眠、便秘、饮食等。按症状轻重(重症3分、中症2分、轻症1分)在试食前后统计积分值,并就其主要症状改善(每一症状改善2分显效,改善1分为有效),计算有效率。

头面部黄褐斑检测:面积大小改变:用标尺测量受试前后整个颜面部的面积(cm2)。颜色深浅变化:采用实用色谱(施祖辉主编,测绘出版社1997年出版,ISBN,7-5030-0890-3)中的棕色(Y+M+Bk即黄+品红+黑的叠色)色卡为黄褐斑颜色深浅的判断标准:I度(15、20、5),II度(30、40、10),III度(40、60、15)。

有效:黄褐斑颜色下降I度,面积减少大于10%,且不产生新黄褐斑。无效:黄褐斑颜色及面积无明显变化。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版本统计软件,自身对照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后者需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对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方差齐后,用转换的数据进行t检验;若转换数据仍不能满足正态方差齐要求,改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方差齐但变异系数太大(如CV>50%)的资料应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有效率采用χ2检验,四表格总例数小于40,或总例数等于或大于40但出现理论数等于或小于1时,采用确切概率法。

治疗结果 试验初始两组各有55例志愿者,试验终末失访7例,失访率6.36%,治疗组最终进入有效统计为52例,对照组最终进入有效统计为51例。

一般情况 自拟祛斑散对患者疲劳感和烦躁症状有明显改善,对其他症状无明显影响,治疗组试食后症状总积分明显降低(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一般情况比较表

头面部黄褐斑改善情况 治疗组服用“自拟祛斑散”30d,黄褐斑面积下降12.70±10.69%,与对照组(面积下降1.64±8.42%)及试食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黄褐斑颜色积分明显下降,治疗前颜色积分为2.88±1.08cm2,2.50±0.93cm2治疗后自身前后比较(P<0.01),对照组治疗前2.96±0.88cm2,治疗后2.92±0.93cm2,与治疗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颜色改善有效率为40.38%,未产生新的黄褐斑,与对照组5.88%相比差异显著(P<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头面部黄褐斑改善情况

总有效率 治疗组服用“自拟祛斑散”30d,有效40例,无效12例,祛斑总有效率76.92%,对照组有效9例,无效42例,祛斑总有效率17.65%,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

讨 论 中医认为黄褐斑的发病多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因肝郁、脾湿、肾虚,致阴阳失调,气机不畅,气血瘀滞,颜面失于濡养而发,而痰饮。风邪,情志抑郁等均使气血失调,运行不畅,诱发黄褐斑[1]。脏腑功能失调为发病之本,血瘀为发病之标。,且黄褐斑发生于体表浮络,故祛风通络[2]。有研究表明,黄褐斑的发生,在痰湿体质、阴虚体质、湿热体质、瘀血体质的患者发病率高[3]。本实验采用自身与空白对照设计。将11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黄褐斑自愿受试者,按年龄、性别、黄褐斑的面积和颜色深浅均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服用“自拟祛斑散”,每人每日2次,每次30g。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观察期间保持原来生活和饮食习惯,30d后试验结束。脱离试验者7例,治疗组3例,对照组4例,实际完成103例,治疗组52例,对照组51例。结果表明:治疗组服用“自拟祛斑散”30d,黄褐斑面积下降12.70%,与对照组及试食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黄褐斑颜色积分下降40.00%,自身前后比较(P<0.01)及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色度改善有效率为40.38%,未产生新的黄褐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祛斑总有效率76.92%,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未产生新的黄褐斑。治疗组服用“自拟祛斑散”30d,受试者试食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总蛋白、白蛋白、血糖各项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受试者试食前后尿、便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受试者试食前后膳食结构无明显变化。祛斑散主药用益母草、白芷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湿,丹参、首乌补血活血,从而达到治疗黄褐斑的功能。由上述结果可判断“自拟祛斑散”对受试者健康无不良影响,具有祛黄褐斑的功能。

[1] 薛 梅.黄褐斑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J].中国医疗美容,2013,4:73-74.

[2] 王用峰.辨证论治黄褐斑疗观察[J].陕西中医,2012,33(4):452-454.

[3] 王相东,樊西玲,郭小青.从中医体质角度调治黄褐斑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2,33(10):1353-1354.

猜你喜欢
祛斑黄褐斑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基于GPU加速的引导滤波人脸祛斑美化算法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化瘀祛斑胶囊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光子嫩肤在黄褐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