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晖,高喜容,黄维清,杨 慧,周 勇,庄 严
(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长沙 410007)
早产儿的各器官发育均不够成熟,功能亦不完善,其出生后生长受到限制,表现出宫外生长迟缓,进而导致日后的体格与智力发育均受到影响,最终使其生存质量下降。在喂养不耐受、仅能部分经口喂养或存在经口喂养禁忌的情况下,就需要借助静脉营养支持来解决这一问题[1]。本研究对早产儿实施静脉营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湖南省儿童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不能耐受胃肠内营养的早产低体质量儿963例,其中男502例、女461例,胎龄为28~36周,体质量为1~2 kg,出生日龄为1 h至5 d;其中420例为单纯早产生活能力低下,209例频发呼吸暂停,140例为早产伴肺透明膜疾病,139例为窒息、缺氧缺血性脑部和颅内出血,55例为新生儿肺炎。上述患儿依据应用静脉营养的氨基酸开始剂量的不同分为静脉营养组(482例)与对照组(481例),两组患儿在性别、体质量、胎龄、出生日龄、基础疾病、抢救、治疗及护理措施等方面比较具有均衡性。
1.2方法 做好基础疾病的对因、对症治疗,包括保温、补液、抗炎、氧疗以及促进微循环等常规治疗措施,尽早采取经口喂养或经鼻胃管行胃肠内营养。对于两组中摄取热量低下者,静脉营养组患儿在出生2~3 d后根据体质量、日龄、生化检查情况、患儿状态等指标计算营养液中各组份的配比与用量,以微量泵匀速地通过外周静脉进行24 h持续输液;对照组患儿通过葡萄糖液来补充热量的不足。两组均全程监测并记录其生命体征、血生化、血常规、血气、血脂及胆红素等指标,并准确测量头围、体质量及身长等增长情况。
1.2.1静脉营养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估测经胃肠内喂养摄取热量低于总热量的70%或未能经胃肠内喂养≥3 d者,同时将消化道畸形等外科疾病患儿予以排除。禁忌证:患儿出生后的前2 d、重症抢救期、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核黄疸以及急性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2]。
1.2.2静脉营养的实施计划与具体方法 根据患儿的体质量、出生日龄及疾病状况计算所需总液体量与热卡。静脉营养方案起始的总液量在60~80 mL/(kg·d),之后每日递增10~20 mL/kg,直至120~150 mL/(kg·d)为止;葡萄糖≤12.5%;第2日给予氨基酸,首次剂量静脉营养组为2.0 g/(kg·d),对照组从0.5 g/(kg·d)开始,两组均为每日递增0.5 g/kg,直至3.0~3.5 g/kg;两组均在静脉营养2 d后给予脂肪乳,首次剂量为0.5 g/(kg·d),每日递增0.5~3.0 g/kg,适度给予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通过“全合一”以微量泵经外周静脉24 h持续均匀地输注。伴随胃肠营养的不断输入,渐进减低静脉营养,先减少脂肪乳,再减少氨基酸。若发生禁忌证时应暂停用给予静脉营养。
1.2.3监测方法 两组患儿均密切监测:①呼吸、脉搏、体温及血压等生命体征;②24 h的液体出入量;③治疗前对血常规、血生化、血气、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及胆红素进行测定,每日对微量血糖进行监测,每周测定1~2次的血生化、血脂、胆红素及肝肾功能,必要时监测血气;④每日测体质量改变及每周测量身长及头围情况;⑤各类损伤性、感染性及代谢性并发症;⑥记录住院时间。
1.3观察与评价指标 低血糖:全血血糖<2.2 mmol/L;高血糖:全血血糖>7.0 mmol/L;肝功能受损:患儿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水平均上升;胆汁淤积: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及胆汁酸含量均上升;高血总胆红素:血总胆红素>257 μmol/L;高血脂:血浆三酰甘油>1.7 mmol/L;少尿:尿量<1 mL/(kg·h);无尿:尿量<0.5 mL/(kg·h);肾功能受损:血尿素氮>14.28 mmol/L,血肌酐>88.4 μmol/L[3]。
2.1两组早产低体质量患儿生存率对比情况 静脉营养组的生存率为91.08%(439/482),放弃治疗者占4.98%(24/482),死亡者占3.94%(19/482)。死亡原因均为原发疾病导致的并发症,而并非由于静脉营养所致并发症造成的死亡。对照组的生存率为71.93%(346/481),放弃治疗者占9.98%(48/481),死亡者占18.09%(87/481)。两组患儿生存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53、13.560,P<0.05)。
2.2两组早产低体质量患儿平均日体质量增长情况比较 静脉营养组日平均体质量增加(12.3±7.3) g,对照组体质量增加(8.8±5.2) 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7,P<0.05)。
2.3两组早产低体质量患儿平均住院天数比较 静脉营养组平均住院(12.2±2.7) d,对照组为(19.2±4.4)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42,P<0.05)。
2.4两组早产低体质量患儿并发症对比结果 监测静脉营养组患儿的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胆红素及电解质等指标,未发现由于给予静脉营养而引发的肝肾功能损伤、高血脂、高血糖、胆汁淤积、电解质紊乱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死亡,也未导致静脉炎发生率升高;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42%(2/48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目前,新生儿重症监护的目的不单纯局限于治疗疾病,而预防疾病发生、加快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也备受重视[4]。早产低体质量儿在宫内的营养储备匮乏,加之各类疾病及相应并发症使其机体消耗增大,因此对营养需求较高,必须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故而早期的胃肠道内外营养至关重要。胃肠道内营养不但能够直接提供营养物质及所需热量,而且能够加快胃肠蠕动,增强胃肠功能,但因早产儿身体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功能尚不完善,特别是消化器官发育不成熟导致其吮吸力差、吞咽反射及消化吸收能力不良,造成患儿不能耐受胃肠内营养[5]。静脉营养支持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静脉营养组的日平均体质量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生存率、病死率及住院天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进一步表明,静脉营养是安全有效的。此外,全静脉营养液的各组份均属于普通药物,溶液具有理想的稳定性,能够经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途径给药。通过周围静脉给药,对患儿的损伤较小,基本无严重并发症,技术要求不高,仅需有输液泵即可输入营养液,较为适合于基层医院采用[6]。由于静脉营养支持能够及时地增加早产儿的体质量,并实现由肠外营养至肠内喂养的平缓过渡,能够显著减少住院时间,节约住院开销,避免因住院时间较长而引发的各种院内感染等。
综上所述,虽然早期静脉营养支持能够为早产儿输入充足均衡的营养物质,能够加快患儿体质量的增长以及智力发育,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有效弥补传统的单纯对因及对症治疗的缺陷[7],但是最终的目标是尽早实现从胃肠外营养逐渐过渡至胃肠内营养,以确保早产儿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物质,这是早产儿出生后体格生长与智力发育的基本保障,也是改善其远期预后的关键措施。
[1] 岳晓红,赵翠霞,芦惠,等.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及胃肠道转运时间的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2009,41(2):91-94.
[2] 兰红.126例早产儿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4):140.
[3] 覃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监测指标的探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4(3):174-175.
[4] 胡劲涛,谢宗德,陈平洋.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2):129-131.
[5] 常艳美,刘惠丽,葛美茹,等.早产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21(3):268.
[6] 汤庆娅,王莹,冯一,等.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因素612例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09,45(11):838-842.
[7] 余章斌,韩树萍,郭锡熔,等.不同剂量氨基酸营养策略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循环评价[J].临床儿科杂志,2009,25(12):1032-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