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新
云南省富宁县板仑乡畜牧兽医站,云南富宁 663401
富宁县板仑乡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黄立新
云南省富宁县板仑乡畜牧兽医站,云南富宁 663401
板仑乡位于富宁县的东南部,距县城24 km,国土地面积319 km2,总人口26 068人。2013年底生猪存栏21 661头、出栏23 298头,大牲畜存栏19 500头、出栏6 399头,禽存栏13.7万羽、出栏15.71万羽。
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动物疫病发生较为频繁,在部分边远村寨的养殖户中出现“年年养、年年发病或死亡”的现象,许多农民一提起养猪、养鸡心里就发虚,动物疫病防控问题严重制约着板仑乡畜牧业的发展。因此,针对当前动物疫情,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和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对保障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群众对畜禽开展“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认识不足,不重视畜禽预防工作。预防是使畜禽群体有抵抗疫病感染的能力,治疗是在畜禽预防接种的基础上对发病畜禽采取的治疗措施。一般治疗一个疗程就基本见效,治疗费用低,群众易接受;而养殖户中“畜禽不发病就不必接种疫苗或只接种1种疫苗畜禽就不会发病”的观念依然存在。
2)动物疫病不断出现混合感染的现象。近年来,在边远的村寨动物病毒性疾病变得越来越耐高温,如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圆环病毒病等病毒性疫病在夏秋季节发生并流行。由于病原传播的季节发生了改变,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不断发生:有些病原毒力减弱,如猪瘟呈现温和型;有的感染2种细菌病,有的感染2种病毒病,有的病毒病和细菌病同时感染,有的细菌病和寄生虫病同时感染,还有的细菌病、寄生虫病及病毒病同时存在。
3)辖区内动物检疫把关不严。在市场经济的调控下,动物调运、流通越来越频繁,如果动物检疫不严格,在调入动物的同时就会调入新的疫病,如亚洲O型口蹄疫、猪圆环病毒病、猪蓝耳病等动物疫病。
4)畜禽接种疫苗品种多,免疫效果不理想。以猪为例,商品猪按常规免疫就有猪瘟、猪蓝耳病、口蹄疫、猪肺疫、猪丹毒5种疫病的疫苗;种猪还要免疫猪细小病毒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等疫病的疫苗。在免疫过程中,存在以下影响免疫效果的问题:一是疫苗免疫的时间间隔不合理,对疫苗抗体的产生有影响;二是在免疫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免疫剂量不正确、打飞针、疫苗保存不当等。
5)养殖户在治疗过程中大量使用抗生素,影响免疫抗体的产生。如: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不仅对动物体内抗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而且对T、B淋巴细胞的转化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6)畜禽散养增大了防疫工作的难度。畜禽散养涉及农村千家万户,面广、工作量大:一是在防疫期间,群众白天户外务工,大部分不在家,开展畜禽防疫工作效率差;二是散养户防疫意识不强、不配合、不支持,防疫工作难以开展;三是部分群众对畜禽进行放养,难以进行免疫接种。
7)病死畜禽的尸体不做无害化处理,病原扩散。经实地调查,3个村委会100户养殖户中,有84户养殖户会吃掉20 kg以上的病死猪尸体或0.5 kg以上的病死禽尸体、有10户养殖户会把病死猪处理给商贩、有6户养殖户会把病死猪丢进河里,以上3种处理方式都为病原扩散提供了条件。此外,对发生疫病的畜禽圈舍及环境不进行消毒,又为疫病的再发生留下了隐患。
要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和防治措施,改变目前农村养殖方式、饲养环境和卫生条件,提高防疫质量,降低疫病风险;营造农村公共卫生安全的良好环境,实现人、畜与自然和谐相处;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及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使畜牧业这一短、平、快的产业成为新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经济收入的一大来源。
1)乡政府要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增加防疫经费的投入。一是乡政府要加强领导,切实把“统一组织、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动物防疫工作抓实、抓出成效。二是要按质按量按时完成牲畜口蹄疫、禽流感、猪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确保应免畜禽的免疫密度达100%,抗体水平合格率在70%以上。三是乡镇要逐年增加防疫经费的投入,保障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2)大力宣传畜禽养殖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一是向群众宣传畜禽预防注射工作的重要性,提高群众的防疫意识,使群众从不接受变为接受、从不主动变为主动,把畜禽病原消灭在萌芽状态,为畜禽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较强的抵抗疫病的能力。二是当畜禽发病时,要积极采取对症的治疗措施,并在兽医人员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为畜禽免疫产生抗体提供良好的条件。
3)改变农村畜禽饲养管理模式,是畜禽健康生长和提高防疫密度的保障。一是指导农村散养户向大户、重点户、规模户发展,在此发展的基础上再向养殖小区、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是推进“三农”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举措。二是改造畜禽厩舍卫生条件,把在畜禽厩内积肥的农村习惯改为厩外积肥,有利于畜禽健康生长,有利于防疫工作的开展。三是在交通便利的农村逐步实现“三有”厩舍改造,要求有自动饮水器、有保温箱、有补饲栏。四是转移畜禽防疫工作重点,将防疫工作重点由散养户转向规模户、养殖小区、养殖专业合作社,提高畜禽防疫密度。
4)制定合理的畜禽免疫程序。一是业务部门应根据当地流行的畜禽疫病及抗体水平监测情况合理制定畜禽免疫程序。二是根据免疫程序确定哪些疫苗可以联合使用、哪些疫苗不能联合使用、哪些疫苗在使用时应与其他疫苗有一定的间隔时间,只有合理免疫才能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
5)要重视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及消毒工作。一是针对农村散养畜禽的现状,处理病死畜禽尸体最好的办法是挖坑深埋,可埋在树林中或不易被雨水冲刷的荒山上。二是在日常管理中,要重视厩舍及周边环境的清扫和消毒。清扫可减少90%的病原,消毒可杀死95%以上的病原,若彻底清扫后再喷洒消毒剂,则可基本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对多种疾病同时起到预防和净化作用,为药物治疗和疫苗免疫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进而获得药物治疗与疫苗免疫的最佳效果。三是提倡带动物消毒,既能直接杀死藏于动物舍内环境(包括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又能杀灭动物体表、呼吸道浅表滞留的病原体,有利于防病治病,又有利于畜禽的健康生长,还能控制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6)乡镇要强化畜禽检疫制度,控制疫病的传入。严禁随意调入、调出未经检疫的畜禽及其产品:一是调入畜禽必须经调入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后才能调入,调入后应严格执行隔离观察制度。二是调出畜禽应及时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检,检疫合格者方可调出。
7)各部门要加强宣传培训,提高群众的防疫意识。一是以各类传播媒介、各级各类科技培训学校、龙头养殖企业、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载体,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动物防疫科普宣传和培训;二是开展科技示范、科技下乡、科技培训、科普讲座、成果推广等活动,使科学养殖技术知识直接进村入户;三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倡导科学养殖,使农民认识到必须对动物的种源安全、饲养条件、管理水平、防疫制度等环节采取综合措施,才能保证畜禽的健康生长。
2014-04-28
黄立新,男,1966年生,中专,兽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