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端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畜牧兽医局,湖北恩施 445000
陈 端,女,1980年生,本科,助理兽医师。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年轻的、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是湖北省内唯一被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地区。经过多年建设,恩施州的畜牧业已从传统的家庭副业发展成为全州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全州农村经济中呈现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2013年,全州的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7.7%、出栏生猪500.2万头、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2482元、农民畜牧业现金收入占农民家庭现金收入的40%以上,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中名符其实的主导产业之一,在全州人民摆脱绝对贫困、稳定解决温饱的“一次创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三州战略”(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过程中,州委、州政府高瞻远瞩,把畜牧产业纳入全州六大产业链建设。那么,畜牧业如何才能适应新要求,担当重任呢?笔者认为,只有转变观念、立足资源、发挥优势、大念“草”字经,突破性发展草食畜牧业,才是畜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适应新要求,真正为农民增收致富、财政增税、建设小康恩施作贡献,挑起新农村建设重担的根本途径。
长期以来,恩施州猪鸡产值一直占畜牧业总产值的90%以上,在畜牧业中占有绝对份额。这种猪鸡“唱独角戏”、主宰着畜牧业成败的耗粮型畜牧业,至少存在三大局限:一是对粮食的依赖性太强,往往粮食减产畜牧业就减收,具有极大的风险性;而且随着人口日益增多,耕地也因退耕还林还草而越来越少,人猪鸡争粮的矛盾还会更加突出。二是由于人们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和消费质量的不断提高,逐渐转向喝牛奶和吃高蛋白的牛肉、羊肉及其它“野味”,常规猪、鸡产品扩大消费的空间会越来越小,销量很难大幅度增加甚至还会相对减少。三是恩施州交通落后,千家万户分散饲养、规模较小,粮食产量又比不上江汉平原等粮食丰产地区,耗粮型畜牧业显然缺乏竞争优势。
因此,恩施州目前这种以猪、鸡为主的耗粮型畜牧业终将受到极大的制约,难以继续发展壮大,从而为以草食动物为主的节粮型畜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恩施自治州地处武陵山区,属云贵高原的东延部分,平均海拔1000m以上,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高差悬殊。全州属东南季风性气候,总的特点是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雾多湿重、雨量充沛,非常有利于作物(特别是牧草)的生长繁衍。
一是全州现有可利用的各类草山草坡105.47万hm2,占全州国土面积的42.30%,其中:成片的草场有68.33万hm2,0.33万hm2以上的成片草场有24处,人工草场4万多hm2;分布的被子植物有104科321属476种,可供牛羊食用的约300种,其中食用价值特别高的有巴东红三叶、利川白三叶、百脉根等30余种。二是据测算,全州草场在现有条件下年鲜草产量至少917225万千克、全州各类可利用的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至少144632万千克,共计年产牧草至少1061857万千克,含总能3620552MJ、粗蛋白质32100.5万千克,在现有情况下,年载畜能力至少有66万个牛单位。
由于草地是可更新资源,可持续利用,成本低、效益高、时效长,只要适当投入,对草场加以改良和建设、对秸秆加以科学利用,其载畜能力就会成倍增加;而且,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后,增加优质草场8万hm2以上,因而,载畜潜力极为巨大。据测算,仅以从现在起到2050年改良天然草场66.67万hm2、建设高标准人工草场34.67万hm2(其中退耕种草8万hm2)计算,到2050年全州草场和农作物秸秆年载畜能力将至少达到372.53万个牛单位,比现在要增加306万个牛单位以上。若将更多的天然草场或改良草场建成高标准优质人工草场,更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类牧草和农作物秸秆,载畜潜力还会大大增加。即使全部都已建成高标准人工草场,还可通过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进一步增加载畜能力。
恩施自治州被列入《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的草食牲畜优良品种有恩施山地水牛、恩施黄牛、利川马、恩施马头山羊等,为恩施州发展独具特色的草食畜牧业提供了优秀的地方母本资源。
恩施州具有独特的优势,属世界少有的高硒地区之一,各种植物富含硒元素,草食动物通过摄取草料,可生产各种富硒产品(如牛奶中含硒0.180~0.186mg/kg),非常有利于人体健康。
恩施州具有相对独立、相对稳定、污染少的生态系统,牧草等各种饲料资源属纯天然物质,这里生产的各种畜禽产品绿色环保无污染无公害,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六五”时期以来,在国家农业部、省畜牧兽医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建立恩施市大山顶、利川市齐岳山、宣恩县土鱼河、鹤峰县高原等重点南方草地畜牧业综合示范项目基地,建设恩施市、建始县、利川市、咸丰县及鹤峰县5个天然草场植被恢复项目,探索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恩施州丰富的草山草坡资源、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西部大开发为恩施州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优惠政策。二是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荒山造林种草、天然草场植被恢复项目,岩溶地区治理项目,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三是宜万铁路、高速公路均已建成通车,为恩施州草食畜牧业走向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四是恩施州正在开展的“生态旅游州”、“民俗风情园”建设,为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思路。五是恩施自治州是农业部驻点扶持的贫困山区,农业部将予以一如既往的扶持。
实行种草养畜,发展草食畜牧业,可以实现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是优化畜牧业结构、壮大畜牧业经济、建设新农村的新的增长点。
1)牧草能有效固定土壤、涵养水分、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而且种植简便、见效迅速、作用显著、时效长久。牧草种植简便,种后1~2a即可见效。茎叶丛密可以保护地面,根和地下茎或匍匐茎蔓延土壤表层,可以固结上壤,防止冲刷。种植牧草的土地,由于有机物的增加和团粒结构的形成,会增加水分的保蓄力,下雨时渗入土中的水多,而从地面流失的水少。由于地面密生茎叶,还可缓和流速,减少流量,减轻水土流失。据专家测定,种狗牙根的土壤较种玉米的土壤保水力大1027倍,保土力大272倍;种早熟禾的土壤较种小麦的土壤保水力大230倍,保土力大670~800倍。另据研究表明,当降雨量为34mm时,每公顷水土流失量裸地为6.75t、而草地只有0.09t,裸地的水土流失量是草地的75倍。同时,牧草一般为多年生植物,既可克服粮食作物一年一耕甚至一年多耕对绿化和水土保持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还会越长越茂盛,长期发挥作用。
2)可增进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产量和质量。一是栽种牧草可以增加土壤中的养料。混种多年生牧草是改良土壤结构、增进土地肥力的重要措施。种过2~3a混合牧草之后,每公顷草地增积的有机物质相当于施用20~30t厩肥;种过苜蓿之后,遗留在土壤中的根茬每公顷所含养料约有215kg的氮、23kg的全磷和80kg的全钾。而且这些有机物质能均匀而深入地分布在土壤中,故其效力比施用厩肥等有机肥料还大。二是栽种牧草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科学证明,只有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才能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不断而且同时地为植物供给最多最适量的水分和养料,使土壤具有高度而稳定的生产力,并保证施肥、选种、灌溉、耕作等农业技术发挥最大效率,因而团粒结构是土壤肥沃性最重要的条件。由于栽种牧草,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可形成这种团粒结构,从而有效提高土壤的肥力。三是栽种牧草能消除杂草、减轻病虫害,从而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3)牛羊等草食牲畜将牧草秸秆等过腹还田,可为种植业提供大量优质有机肥料(俗称农家肥),比化学肥料更有利于农业稳产、高产,更能确保农产品无污染无公害和优质高效,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4)通过产品加工、流通等可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反过来又可加大对种草养畜的投入,提高种草养畜的质量和效益,形成“山、林(草)、水、畜”间的良性循坏。
5)可克服耗粮型畜禽对植物造成浪费的弊端,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利用率,增加种植业的效益。饲养猪、鸡等耗粮型畜禽,利用的只是植物的籽实部分和极少量秕壳,而大量的秕壳和秸秆则都被浪费掉了。饲养牛、羊等草食动物,利用的却是植物的全株,其有效利用率比耗粮型畜禽至少提高1倍。
6)种草养畜比林业投资小、收益大、周期短,能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的生存、生活和出路问题,更有利于农民致富奔小康,更有利于稳定社会、稳定大局。
1)畜产品量多质优,效益显著。利用牧草资源发展草食畜牧业,能源源不断地向社会提供大量优质动物食品及轻工原料,丰富市场,满足社会需求,实现经济效益。从现实看,养1只羊可获利150元以上,不少农户通过养羊年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很多人靠养羊致富,并正向小康迈进。从长远看,据测算,从现在起到2050年,全州可累计向社会提供肉牛3100万头、肉羊14882.5万只、肉兔22656万只、羊毛10762万千克、兔毛12644万千克,总收入可达17420455.5万元、获纯利5398459.8万元、上缴税金1110951.6万元;平均每年获纯利润10亿元、缴税金2亿元以上。从2051年起,全州每年可向社会提供肉牛106万头、肉羊320万只、肉兔1030万只、羊毛245万千克、兔毛610万千克,总收入可达606574万元,年获纯利172967.4万元、提供税金40177.4万元。
2)可以壮大畜牧业经济,促进全州新农村建设。经过建设、利用和发展,到2050年,全州草食畜牧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将大幅度上升,达到40%以上,可显著提高畜牧业效益、优化畜牧业结构、增大畜牧业块头。
综上所述,草食畜牧业是恩施州资源最丰富、潜力最巨大、效益最显著、作用最重要的优势产业,既能改善和优化经济、生活和生态环境,又是在以猪禽为主的耗粮型畜牧业发展受到局限的情况下,能真正提高效益、壮大畜牧业的新的增长点,在农民增收、财政增税、全州新农村和小康恩施建设中处于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全州人民只要抓住机遇、面向市场、立足资源、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突破性发展草食畜牧业,畜牧业就一定能够进一步壮大,真正抢占农业经济“半壁河山”,挑起全州新农村和小康恩施建设的重担。为此,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从发展策略上,要坚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以本地资源优势为依托,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尊重经营发展主体的经营自主权,准确定位产品,科学规划产业,做到有的放矢,避免盲目发展、无序发展。
2)从经营方式上,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把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当作买卖来做,当作生意来经营,要开展精深加工,要注重成本核算,要讲求一定规模,要按照工业生产流水线作业的方式来设计产业发展的格局。要以产业化方式经营,使草食畜牧业在发展中的养殖、营销、加工等各经营环节和经营主体,对内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合适的机制有机结合,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一致对外,由龙头企业或协会等中介组织带头,负责把产品推向市场,实现经济效益,产业链中的养殖、营销、加工等各环节按照一定的机制分摊成本,分享利润。
3)从技术措施上,加强地方优良品种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一方面开发具有地方良种特殊风味的特色产品,适应消费者对特色风味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外来良种,采取冻配与本配相结合的办法,充分利用杂交优势,开发生长发育快、产肉率高、饲料报酬高、效益显著的产品;研究、开发、推广适合本地特色的牛、羊、兔的精料补充料,实行“日牧、夜饲”的养殖方式。
4)从养殖形式上,推行具有恩施特色的适度规模养殖小区与分散养殖相结合,实施板块战略,扩大基地规模。
5)从投入机制上,实行优惠政策,实施扶持鼓励,对良种保护、引进、配种,养殖大户、养殖小区的发展,精料补充料的开发推广,以及营销大户、加工企业等实行奖励和补贴;优化环境,积极引导社会投入。
6)从组织措施上,一是尽快改革畜牧兽医管理和服务体制,健全完善州、县(市)畜牧兽医管理和服务机构,理顺职能,因事设岗、以岗定人,科学设置机构、岗位、编制,充实管理和技术力量;二是完善管理机制,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创业热情和潜能,加强干部队伍的学习培训,使畜牧兽医管理和服务队伍、体系均与草食畜牧业发展相适应;三是各级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这项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