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菲,刘新民
(天津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教研室,天津 300070)
流行病学是公共卫生或预防医学的带头主干学科,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面对社会、服务社区的必修课程,在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以及医学教育等方面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为了适应社会和医学发展的需要,流行病学教学内容和方式也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教学内容从局限于讲解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扩展到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以及一切与疾病和健康相关的问题;教材从仅限于教师自行编写的简要讲义到国家级规划教材;教学方式从单一的课堂讲授到讲课、课间实习、生产实习以及专题讨论的系统培养。自2000年起,笔者亲历了第三军医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七年制、专科及专升本学生的流行病学的教学实践,本文就新形势下医学本科教育中流行病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流行病学是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上从群体的角度来认识疾病现象。从理论上讲,流行病学工作者应掌握基本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相应的卫生统计学知识。流行病学在整个医学课程中的时间安排应符合医学知识的发展规律。因此,学生需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相关的统计学知识后再来学习流行病学,才能充分理解流行病学知识及其重要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流行病学的课程宜安排在预防医学、卫生统计学、诊断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等基础课程之后。所以将流行病学课程与临床医学,有时甚至与基础医学课程同时进行讲授不尽合理,既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流行病学,也不利于流行病学教学水平的提高。使学生觉得学习流行病学困难、抽象、不易理解,教学效果自然不好。
传统的流行病学教学采用以理论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课程安排比较系统、有序,但往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2]。学生虽对某些理论较易掌握,但并不利于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针对此弊端,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们逐渐探索出一套包括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举办专题讲座、现场调查研究等在内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3-5]。比如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深入掌握流行病学的基础知识;以增强互动和强化知识为目的的讨论式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真理越辩越明”,通过讨论,各种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了其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以拓展视野为目的的扩展式教学结合基本教学内容将本学科的—些前沿进展和热点介绍给学生,流行病学课程的内容虽多,并不表示授课时不需要扩展内容,本着促使学生对学科的方向有宏观的把握,又以不加重学生的负担为原则,授课内容以宏观扩展为主,以点带面,简明扼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获得最大的收获。
上述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为提高教学效率,作者及其团队在如何改善教学手段也进行了尝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备受推崇。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加趣味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另外,利用网络资源将课堂延伸,教师把教学内容及相关知识等放到网络上,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可以拓宽其知识面,开阔视野,收到较好教学效果。网络教学必将成为未来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模式。
流行病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实践教学主要是针对总论和各论所设置的实习课,形式有两种:一是课堂讨论,即选取典型事例进行分析讨论;二是现场实践,这是流行病学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但这一环节往往被忽视,甚至已被取消。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主观方面的原因,认为流行病学是一门方法学科,理论教学或课堂讨论足够;二是客观方面的原因,大多数医学院校饱受人、财、物力紧张现状的困扰,现场不好选择,实习基地建设困难,现场工作也越来越难做。这样多年累积的结果是“一人讲、众人听”、“教室里学理论,黑板上谈调查”的填鸭式教学成为一直沿用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针对这一环节进行有效改善势在必行。为有效开展和推动实践教学,我们做了如下积极工作:动员学院和授课教师启动与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及相关部门、社区的联系工作,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课外(社会)实践的机会,只要学校重视,前期联系工作顺畅,有些现场调查的实习课是可以开展的,如个案调查、小规模的现况和生态学研究等。各论部分安排一些传染病及慢性非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测内容,如病原分离培养技术,抗原抗体检测技术,基因的体外扩增和核酸序列分析技术,慢性非传染病的生化指标检测技术等。这些实验室技术是开展流行病学的必要工具,通过实验室的实习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掌握开展传染病及慢性非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时所需要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和技术;二是使学生加深对流行病学的理解,使其明白流行病学不仅是询问调查、统计分析,它也需要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检验技术,流行病学是在微观和个体基础上的宏观医学。
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流行病学的教学也不例外。要保证教学质量,授课教师素质培养是关键[6],提高授课教师教学质量必须从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进行着眼,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课前广泛查阅与教学相关资料,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关注教学信息反馈,注重教学效果。教师素质培养除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外,还要有广阔知识面、临床实践经验及人文管理协调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流行病学的技术解决医学各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加强流行病学理论教学人员参加现场疾病预防控制和临床医疗实践以及从实践中选拔优秀者从事流行病学教学工作,都是提高流行病学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非常重要的举措。在封闭的环境中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是有限度的,应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积极参加与本校或者外校同行进行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即时掌握流行病学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经常组织或参加教学研讨会,多渠道吸取教学经验,发现并完善教学各方面的不足,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只有成为学者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合作型教师、导师型教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深入和疾病预防控制范畴的拓展,流行病学首当其冲地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人才的培养需要,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努力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模式是现代流行病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进一步完善尚需流行病学同行的不懈努力,以期获得更好地教学质量,培养出更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立明.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9.
[2]Newble.D.I,Entwistle.N.J.Learning styles and appmaehes:implications for medical education[J]. Medical Educmion,2009,20 (3):162-175.
[3]Nsubuga P,White M,Fontaine R,et al.Training programs for field epidemiology[J].Lancet,2008,23(371):271-272.
[4]胡玉华,王玉孝.以团队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4,32(2):245-247.
[5]王小恒,于国伟,何 烨,等.采用问卷调查训练法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8,3l(4):545-547.
[6]周志平,郭素珍,张明轩,等.高校学生科研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