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起
潍坊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61041
插条的采集一般结合冬季修剪同时进行,选发育充实、成熟好、节间短、色泽正常、芽眼饱满、无病虫为害的1年生枝作为插条,剪成8节长的枝段(长度50 cm左右),每50条捆成1捆,并标明品种名称,放于贮藏沟中沙藏。贮藏沟设在地势干燥的背阴处,沟深70cm,长度和宽度依贮藏枝条数量而定。贮藏前先在沟底铺一层厚15 cm的湿沙(湿度标准是手握成团,触地即散),如无沙可用土,土的湿度为10%左右,捆与捆之间用沙或细土填充。插条平放或立放均可,平放时摆放插条的层数以3层为宜,但应一层枝条撒一层沙(沙厚10 cm),以减轻枝条呼吸发热;立放时插条放1层,插条间每隔2 m左右竖一直立的草捆,以利上下通气。枝条摆好后,再盖上30 cm厚的土。插条贮藏期应注意经常检查,使沙藏沟内温度保持在1℃左右,一般不应高于5℃,或低于-3℃。
冬暖棚,营养钵 (直径15 cm、高20 cm)ABT生根粉,溴甲烷土壤消毒剂,0.1 mm薄膜,河沙,肥沃壤土,地热线,珍珠岩。
河沙与肥沃土壤1∶1调匀,配成营养土,设专人严格按照使用方法用甲基碘(碘甲烷)处理已配好的营养土,达到营养土消毒的目标。
插条按2个芽剪接,要求剪口上端距顶芽2 cm,下端在芽(节)下1 cm处斜剪。按2个芽为单位剪取剩下的单芽条,长度在7 cm以上的选用,剪取的插条每50根捆成1捆。12月16~20日将剪取并捆成捆的插条放于水中浸泡12~24 h。 12 月 21~25 日,配制 200 mg/L ABT生根粉溶液,将插条基部3~4 cm浸泡在溶液中 4~6 h,促进生根。
5.1 地热线准备 用地热线加热利于催根,是一种效率高、易集中管理的催根方法。将电热线埋入催根苗床内,用以提高地温。选择地热线每根长120 m左右,功率1000 W,塑皮类型,根据苗床确定地热线根数。使用前先检查地热线有无破损,并通电试验。
5.2 电源准备 根据使用的地热线条数计算出电源载荷,由专业电工负责安装,同时安装控温仪,实现地热线温度自动控制。
5.3 温床设置 挖深25 cm、长6 m、宽1.5 m的苗床,底部铺湿沙5 cm(湿沙以手握成团,触地即散为宜),在湿沙上铺设地热线,苗床四周用砖做梗。最后用珍珠岩填充苗床席面。珍珠岩厚度10 cm,相对含水量70%左右。
5.4 电加温线的布线方法 布线道数=(地热线长度-苗床宽度)/苗床长度=(120-1.5)/6=19.75。布线20道。布线间距=床宽布线道数=1.5/20=0.075 m。注意布线道数必须取偶数,这样两根接线头在一头。安装控温仪,将温度控制在25℃。使用控温仪不但可以节约用电,而且不用观察温度和开关电源,保证了催根的最适温度和催根顺利进行。
将浸泡过生根剂的插条密密地插在催根床上,深6 cm,应尽量保证枝条底部处在一个平面上。温床温度控制在25~28℃,控温仪设定温度为25℃。棚内气温控制在10~1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经过15 d左右,插条基部布满愈伤组织,完成催根工作。
1月10~25日,用25℃水将营养钵内营养土充分浇透,立即将葡萄插条插到营养钵内营养土中。
大棚内白天温度25℃,最高不超过30℃,晚上不能低于1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幼苗前期喷施氮素叶面肥,后期喷施磷钾肥,浓度为大田苗的60%左右;根据病害情况喷布科博、甲基托布菌等杀菌药剂。4月20日至5月5日,当幼苗3片叶时开始通风,直至棚膜全部敞开,这个过程约需15 d左右。
5月5~10日,当幼苗长出5片叶时,可进行苗木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