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琛,王桂平,陈爱娜,尹雪芬,马玉云,段银妹,李寿堂,李灿玫,刘锦春,刘莲枝,杨光耀
(1.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粮作所,云南大理 671005;2.弥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弥渡 675600;3.洱源县种子管理站,云南洱源 671200;4.祥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祥云 672100;5.鹤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鹤庆 671500;6.大理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大理 671003)
优质多抗高产蚕豆新良种“凤豆17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陈国琛1,王桂平1,陈爱娜1,尹雪芬1,马玉云1,段银妹1,李寿堂2,李灿玫3,刘锦春4,刘莲枝5,杨光耀6
(1.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粮作所,云南大理 671005;2.弥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弥渡 675600;3.洱源县种子管理站,云南洱源 671200;4.祥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祥云 672100;5.鹤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鹤庆 671500;6.大理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大理 671003)
凤豆17号是云南省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采用常规杂交技术选育出的蚕豆优良新品种,具有抗锈病、中抗赤斑病和褐斑病、优质、高产、菜用型等特性,文章介绍了凤豆17号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蚕豆;凤豆17号;选育;多抗;栽培技术
凤豆17号原代号为2001010-1,是云南省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于2001年用凤豆三号为母本、85173-11-93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属远缘杂交品种。2014年4月16日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云南省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气候条件比较适宜蚕豆植株的生长发育,具有较大的区域优势,蚕豆是云南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也是云南省的大宗农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之首,是全国最大的蚕豆主产区。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针对云南省蚕豆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制定了优质、多抗、广适、高产的育种目标,经过多年的选择、试验及生产试验示范,育成了优质、多抗、广适、高产的蚕豆新品种凤豆17号。
凤豆17号是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用荚性状好、品质好、鲜豆荚食味较好、不落叶、早熟、抗冻性差、适应性差、倒伏严重的优质菜用型品种凤豆三号(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选育的菜用型蚕豆品种)为母本,用株叶型紧凑、抗性好、适应性好、荚性状较好、大荚大粒、籽粒不裂、商品性好、不倒伏、但丰产稳产性差、成熟时落叶、成熟期晚的85173-11-935(从85173系中优选出的优异品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成的蚕豆新良种,属远缘杂交品种类型。经过多年的系谱选择,决选编号为2001010-1。2007年进行株系繁殖和鉴定,性状表现优异,籽粒性状和产量优于双亲;2008年参加蚕豆新品系比较试验;2009-2010年参加云南省蚕豆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2011-2012年参加云南省蚕豆新品种丰产稳产性区域比较试验,并通过了云南省区域试验;2013年参加云南省蚕豆新品种生产试验。2013年起进入生产试验、示范,2013年3月份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田间鉴评,2014年4月16日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3.1 植株形态
株型紧凑,长势整齐,茎杆壮实,不倒伏,株高77.57~109.5 cm,单株总茎枝2.58~3.27枝,有效茎枝2.25~2.48枝,苗期分枝半直立,茎紫红色,叶片上举,椭圆形叶,叶色为淡绿色,紫花,簇花3~4朵,成熟时不落叶,不倒伏。
3.2 荚果
荚果平滑,荚皮嫩薄,荚长9.0~11.0 cm,荚宽2.0~2.5 cm,单株实荚数8.28~8.71荚,单荚粒数1.72~2.09粒,荚果与茎杆的夹角小。
3.3 种子
单株实粒数14.49~17.32粒,籽粒中厚型,种皮种脐红色,籽粒饱满,粒型、粒色、商品性较好,种皮破裂率为零,百粒重124.18~149.65 g,大粒型品种,种子粗蛋白质含量26.9%,单宁0.18%,总淀粉36.69%。
3.4 生产力
单株籽粒产量19.49~25.92 g,一般产量3 963.00~5 737.50 kg/hm2,最高产量5 737.50 kg/ hm2,收获指数47.45%~56.56%。
3.5 生育期
全生育期167~170 d,属中早熟品种,营养生长期(出苗至现蕾)47~52 d,生殖生长期(现蕾至成熟)118~122 d,花历期(始花至终花)52~68 d。生长特点营养生长期快,生殖生长期慢,花期长。
3.6 抗逆性
抗寒、耐渍、抗倒性较好,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研究所鉴定为抗锈病、中抗赤斑病、中抗褐斑病,适宜中上等肥力田种植。
3.7 适应性
经参加云南省蚕豆新品种联合区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品种主效应大,品种×年度、品种×地点互作效应的方差和变异系数较小,说明该品种丰产稳产性好,对年度间的气候变化有很好的适应能力,适宜云南省海拔1 600~2 400m的豆作区种植。
4.1 试验结果
2008年参加蚕豆新品种比较试验,凤豆17号平均产量5 737.5 kg/hm2,居参试种第2位,比高产良种凤豆一号(CK)产量4 672.50 kg/hm2增产1 110.00 kg/hm2,增23.76%。2009-2010年参加云南省5个州(市)、7个县蚕豆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凤豆17号平均产量3 723.6 kg/hm2,居试验第1位,比高产良种凤豆一号(CK)产量3 222.0 kg/hm2增产501.60 kg/ hm2,增15.57%;比当地主推品种(CK)产量3 514.35 kg/hm2增产209.25 kg/hm2,增5.95%。2011-2012年参加云南省8个州(市)、12个县(市)蚕豆新品种丰产性区域试验,凤豆17号平均产量4 294.50 kg/hm2,比凤豆一号(CK)产量3 961.50 kg/hm2增产333.00 kg/hm2,增8.41%,2年较凤豆一号(CK)增产点次有8个,增产点率为61.54%。2013年参加云南省蚕豆新品种生产试验,凤豆17号平均产量4 021.20 kg/hm2,增产点次为5个,增产点率为100.0%。
4.2 生产试验示范
2010年在大理市下湾桥村生产示范繁殖0.13 hm2,平均产量5 107.50 kg/hm2,比对照种凤豆一号增产717.75 kg/hm2,增16.35%;2011年在大理市凤仪镇、银桥镇、湾桥镇示范繁殖0.69 hm2,平均产量4 719.15 kg/ hm2,比当地推广种(CK)增产938.10 kg/hm2,增24.81%;2012年在大理、弥渡、祥云、洱源等县(市)示范繁殖20.83 hm2,加权平均产量4 563.60 kg/hm2,比当地推广种(CK)增产881.40 kg/hm2,增23.94%;2013年在云南省蚕豆主产区的保山市、昆明市、大理市、楚雄州、曲靖市、祥云县、洱源县示范繁殖122.71 hm2,加权平均产量4 420.95 kg/hm2,比当地推广种(CK)增产852.45 kg/hm2,增23.89%。2010-2013年在云南省蚕豆主产区累计推广144.37 hm2,加权平均产量4 454.10 kg/hm2,比当地推广种(CK)增产856.95 kg/ hm2,增23.89%,增产效果显著。
5.1 适时播种
在云南省蚕豆主产区的最佳播种期为l0月5-25日。
5.2 群体结构
基本苗27.00~30.00万株/hm2、有效枝60.00~69.00万枝/hm2、单株实荚数8.28~8.71荚、单株实粒数14.49~17.32粒、百粒重124.18~149.65 g为最合理的经济性状结构,要求播种株行距为13.5 cm×26 cm或16 cm×20 cm。
5.3 合理施肥
播种后盖优质厩肥22.5~30 t/hm2,2.5~5台叶期施普钙450 kg/hm2、硫酸钾225 kg/hm2,少施或慎施氮素化肥。
5.4 水分管理
及时在现蕾初花期、盛花结荚期、灌浆鼓粒期灌水,整个生长期间灌水3~4次。
5.5 病虫草害防治
及时防治蚜虫、潜叶蝇危害,防除田间杂草及鼠害。
5.6 应变措施
根据该品种生长前期快、后期慢、花期长的特点,应采取前期控后期促的应变措施,在豆苗生长前期应适当控制肥水,促蹲苗,控制地上部分过分旺长,促进根系生长,延长营养生长期。后期应加强肥水管理,促进籽粒生长发育,增粒数;为获得高产提供物质储备,现蕾初花期进行田间整枝间苗,利于通风透光,终花散尖期进行打顶,促早熟增粒重。
5.7 适时收获
以中下部荚壳变黄、少数变黑为最佳收获期。
2014-02-01
国家食用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陈国琛(1963-),男,云南大理人,研究员,主要从事蚕豆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工作,E-mail:cgc44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