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贞金,谭新红
[1.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300;2.武汉大学,武汉 430072]
黄公度,字师宪,号知稼翁。黄公度字号,历来无争议。陈俊卿《莆阳知稼翁集序》:“公讳公度字师宪。”龚茂良《宋左朝散郎尚书考功员外郎黄公行状》(下称《行状》)云:“公姓黄讳公度字师宪。”《宋尚书考功员外郎黄公墓志铭》(下称《墓志铭》): “公姓黄,讳公度,字师宪。”黄公度长子黄沃所作《知稼翁集跋》:“先君在时,号知稼翁。”明代成化年间修纂《莆田东里黄氏族谱》“朝请房”记载:“(黄)公度,字师宪,号知稼翁。”
兴化军莆田东里人 (今福建省莆田市)。《行状》、 《墓志铭》均云:“世为兴化军莆田人。”黄沃《宋尚书郎圹铭》(下称《圹铭》):“先君姓黄,世居兴化军莆田县。”明代周瑛、黄仲昭《重刊兴化府志》载:“东里人。”《宋史翼》载:“福建莆田人。”[1](P254)《莆田东里黄氏族谱》有其世系记载亦可佐证。
公度有诗文词合集十二卷,其中文五卷、诗六卷、词一卷。或题《知稼翁集》,或题《莆阳知稼翁集》,为其长子黄沃收集编次而成。《知稼翁集》的版本,按卷数分类有十一卷本、十二卷本、两卷本。现有刻本、抄本几种版本传播,其词有单刻本、合集本。另《汉书镌误》仅剩一段,余皆佚,黄崇翰天启刻本增入公度所撰《汉书镌误》一段。《四库全书总目》称:“公度别有《汉书镌误》,今已佚。”
徽宗大观元年己丑 (1109年),一岁
是年,公度生。其子黄沃《宋尚书郎圹铭》载:“绍兴二十五年 (1155年)冬,天子收老成,拔淹滞,先君首被召对……明年八月卒官,享年四十有八。”《行状》载:“公 (绍兴二十六年)六月得疾,八月二十四日卒于位,年四十八。”根据公度卒年及享年,可推算出公度生于徽宗大观元年1109年。
宣和五年癸卯 (1123年),十五岁
公度读书雁阵山。 《莆阳知稼翁文集》卷八《上陈尚书》:“某束发读书。”又《福建金石志》:“登瀛阁,宋绍兴八年,高宗皇帝御书三大字,赐状元黄公度读书处。”[2](P11174)据 《莆田市志》:“雁阵宫……位于涵江区三江口镇鳌山村雁阵山上……宫中尚存宋高宗御书‘登瀛阁’的刻石一通。”
南渡中兴年间,黄公度“隐居松川今小赤壁西”,曾于松阳县石笋山翠峰观前题字:“空明”、“野鹤归来”。《石刻史料新编》“黄公度石筍山题崖二段”条记载:“‘空明’,黄公度书。右刻在松阳县西石筍山翠峰观前,有题款无年月。黄公度宋绍举戊午状元,与松阳叶实同榜相传。公度隐居松川,今小赤壁西有村落,地名黄公渡,而松阳志流寓曾不一及想因游此偶题,抑实乞书以刻石耳,戊午为绍兴八年,是书虽无年月纪元,按之当在南渡中兴时也”;“‘空明’二字径二尺六寸,‘黄公度书’四字径三寸正书”;另题“野鹤归来,鹤翎书”,“右刻在石筍山东麓,与前题似出一手,疑为黄公度书”,“鹤翎书”意指“用鹤翎作毫挥笔”之意。[3](P7411)
绍兴四年甲寅 (1134年),二十六岁
黄公度参加解试,作《解试贤人国家之利器赋》,魁乡荐。 《莆田东里黄氏族谱》载:“绍兴甲寅 (1134年)魁乡荐。”公度两次参加解试,后一次 (绍兴七年)所作为《解试和戎国之福赋》(详后),因此绍兴四年所作为《解试贤人国家之利器赋》。
绍兴五年乙卯 (1135年),二十七岁
公度初次应举,落第。绍兴五年进京应省试,因诗句用韵有误而被黜落。洪迈《夷坚支志》戊卷九“黄师宪嘉兆”条载:“师宪初发乡举时以绍兴五年试南宫。既出院,梦题院门曰‘依旧家山万里,重新场室三年’。是岁本中优选,以误用韵,榜罢。”诗中“三年”与三年后中状元之事暗合。
绍兴七年丁巳 (1137年),二十九岁
赴试漕台,①“赴试漕台”指赴漕试,为宋贡举考试方式之一。景祐年间,命各路转运司类试现任官员亲戚,此后形成制度,试法同州、府解试。过使华亭,作《过使华亭悼七友》诗。七月,参加漕试,作《解试和戎国之福赋》,被举参加省试。使华亭位于莆田市西北。《过使华亭悼七友》小序云“缘赴试漕台覆舟于此”,此诗抒发其踌躇满怀之志。《莆阳东里黄氏族谱》载:“丁巳 (1137年)再举。”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一三载:“祖宗旧制,诸路州军科场,并以八月五日锁院,惟福建去京师地远,先期用七月。”因此,作为福建考生,再举之期当在七月。《宋历科状元录》卷五记: “是岁以士子多分为两场,其赋题前曰‘中兴日月可冀’,后曰‘和戎国之福’。”《知稼翁集》有两篇解试文章,其一为《解试贤人国家之利器》,其二为《解试和戎国之福赋》。因而公度绍兴七年作文《解试和戎国之福赋》,绍兴四年解试作文《解试贤人国家之利器赋》。
绍兴八年戊午 (1138年),三十岁
公度赴省试,途经建安,诣梨山李侯庙求神赐梦以兆前程。《夷坚志》戊卷六“黄师宪祷梨山”条载: “绍兴戊午,黄师宪自莆田赴省试。初与里中陈应求约同行,以事未办集后数日乃登途。过建安,诣梨山李侯庙谒梦,梦神告曰:‘不必吾有言,只见陈俊卿,他所说者是已。’黄至临安,方与陈会。即询其得失,陈盖未尝至彼庙也,辞以不能知。黄道之不已。陈怒,大声咄曰:‘师宪做第一人,俊卿居其次足矣。’黄喜其与梦合,乃以告之。既掲榜,如其说。”
四月,公度在建康参加礼部主持的进士考试,作《天子以德为车赋》、《谈笑却秦军诗》、《六艺折中夫子论》,列省试第一。《宋会要辑稿》载:“(绍兴)八年四月二十七日……合格、奏名进士黄公度已下二百一十二人。”[4](P4238)南宋罗濬 《宝庆四明志》卷十载:“省试中,公度以《天子以德为车赋》、《谈笑却秦军诗》、《六艺折中夫子论》而列该年省试第一”。[5](P5)
六月,廷对,以公度为状元,陈俊卿次之。赐礼部进士及第出身。高宗亲题“登瀛阁”赐公度,公度作《代谢御书表》。《宋史·高宗本纪》卷二十九载:“(六月)壬申,赐礼部进士黄公度以下三百九十五人及第、出身。”《宋历科状元录》载:“(六月壬申)上以谅阴不临轩策试,特御射殿引见礼部举人参以四川类试,赐黄公度等二百九十三人及第出身。”[6](P331)《莆阳文献》亦载:“绍兴八年省元免御试,赐(公度)进士第一”。[7](P294)高宗皇帝对黄公度青眼有加,亲笔题“登瀛阁”三字,赐予公度。姚旅《露书》记载此事:“高宗尝书‘登瀛阁’赐黄公度,黄居卑隘,乃模刻岩浔山石上,今山上有庙曰‘登瀛阁’本此 (阁在莆城北)。”[8](P33)《福建金石志》卷九十八记载:“登瀛阁,宋绍兴八年高宗皇帝御书三大字,赐状元黄公度读书处。”[2](P11174)《代谢御书表》中有“圣经惇史炳若丹青宝翰宸章刻之金石出九重之副”, “兼八体以遒劲,述四书而发挥”,“臣幸生盛旦,假守偏州,识无鱼鲁之分,躬被龙光之赐,在天成象粲奎壁以相辉,与世作程等乾坤而不朽”等感谢皇帝赐书。
七月,诏黄公度特补左承事郎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宋会要辑稿》载“绍兴八年七月十三日,诏黄公度特补左承事郎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4](P4253)黄沃 《宋尚书郎圹铭》亦云:“起家左承事郎、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厅事。”
是年,公度写《会同年共乐台》诗。诗云:“兰台三千士,莆阳十五人。此时乡曲会,异日庙堂身。名塞乾坤隘,恩沾雨露新。天边三雁远,回首独凝神。”按诗意,应是公度与陈俊卿、龚茂良等15名莆阳进士共叙同年之乐的盛况。 “三雁”指黄公度、陈俊卿及龚茂良。不久,三雁南飞,黄公度、陈俊卿、龚茂良一同南下赴泉州为官。
中秋,在兴化军,作《贺孙使君》诗。岁末,作《陪孙使君宴归路口占呈应求宋永二兄》诗。按《贺孙使君》题注,孙使君为孙荩。《莆田市志》“兴化军署”条《宋兴化知军事名表》载:“孙荩,绍兴八年任”;“杨大任,绍兴十年任。”《贺孙使君》诗中有“中秋寒律近”,“祝公椿寿永,千岁赞罗图”等句,应知本诗作于绍兴八年 (或绍兴九年)中秋。《陪孙使君宴归路口占呈应求宋永二兄》诗中有“岁晚一樽同角寒,云外蓝舆暮雨中”句,可知作于绍兴八年 (或绍兴九年)岁末。
是年,作《送龚实之赴官南安十韵》诗。《宋史·龚茂良传》载:“龚茂良,字实之,兴化军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为南安簿邵武司法。”此诗应作于龚茂良赴南安任前,即绍兴八年。
绍兴十年庚申 (1140年),三十二岁
作《和龚实之闻虏人败盟》、《庚申元日》。绍兴十年 (1140年),金国撕毁与宋朝的议和协议,举兵南下,收回原先归还给宋朝的河南与陕西地区,并向江淮推进。黄公度闻讯,满怀感慨,写了《和龚实之闻虏人败盟》诗,其中“请婴未系单于颈,置火须然董卓脐”诗句斥责奸臣误国,深为秦桧所嫉恨。
作《庚申元日》诗抒怀。庚申元日即绍兴十年正月初一。
绍兴十二年壬戌 (1142年),三十四岁
在平海军节度判官任。四月,于上澣宴同僚,作《陈晋江以壬戌四月上浣宴同僚于二公亭》、《越十日陪史君汪内翰复来》。 《知稼翁集》中《陈晋江以壬戌四月上浣宴同僚于二公亭》与《越十日陪史君汪内翰复来》两诗编在一起,“越十日陪史君汪内翰复来”,说明时间应相属。 《越十日陪史君汪内翰复来》诗有“城依剌桐古,亭入芰荷深”句,剌桐城,泉州别称;二公亭位于泉州东湖公园,为唐代所建,前诗诗题有“二公亭“之谓。此时汪藻正知泉州 (罗愿《新安志·叙牧守》卷九:“(汪藻)十一年七月十六日移知泉州。”[9])因此,可断定此诗应作于是年。
六月,作《次韵宋永兄伤时二首》、《上汪内相 (藻)生日》诗。(《宋史·高宗纪》)黄公度与从兄黄泳感叹时事,写了《次韵宋永兄伤时二首》:“举目江河异,伤心汉阙低。未闻军折北,谁复将征西。志苦甘尝胆,身先愿执鼙。时惟王事急,六月尚栖栖”,表达了对岳飞屈死的愤慨及对收复失地的忧患。
汪藻生日为“宋神宗元丰二年己未(1079),六月癸未。”[10]汪藻绍兴十一年七月知泉州,公度此时为泉州判官,可知此诗作于绍兴十二年六月。
八月,作《闻太母还舆喜极成歌》。八月,赵构的生母皇太后韦氏与赵佶及郑后、邢后的三个灵枢,自金国归来临安,黄公度激动异常,作《闻太母还舆喜极成歌》。诗中有“鸣呼祸变稔前朝,都城千雉摧天骄。翠华北征沙漠遥,六宫万里从翚褕”之句抒发悲喜交加的感情。《韦贤妃传》亦云“韦贤妃传妃开封人髙宗母也”。[11]
中秋,公度沿檄南安,作《壬戌中秋沿檄行县与龚实之同宿于琴泉轩》、《实之有诗复次其韵》、《早发延福道间偶作因以录呈》、《陪实之登姜峰绝顶镌石留名》。黄集中将三首诗编在一起。壬戌中秋,公度与龚茂良相约同游九日山 (九日山在泉州市区西郊南安境内,琴泉轩、姜相峰、延福寺均为其中景点名胜)姜相峰作《陪实之登姜峰绝顶镌石留名》。据《福建金石纪》载:“黄公度诗刻,在南安,绍兴十二年……黄公度、龚茂良绍兴壬戌同游。”[2](P11175)该诗题刻于姜相峰绝顶、 “姜相峰”题刻西侧岩壁上。“摩崖高1.24米,宽1.17米,字径17厘米×17厘米,楷书,颜柳参半。”①泉州历史网qzhnet.dnscn.cn是晚,二人同宿于琴泉轩,公度作《壬戌中秋沿檄行县与龚实之同宿于琴泉轩》、 《实之有诗复次其韵》,记述了与龚茂良同床夜话的情景:“故人怜寂寞,抱被肯相投”;“弹琴秋叶落,听雨夜床亲”之句。次日晨,作《早发延福道间偶作因以录呈》,延福寺在九日山南麓,诗中有“夜宿姜峰寺,晓投刘店村”句。
是年,《送同年林嘉言 (孔彰)序》。黄公度《送同年林嘉言 (孔彰)序》: “长乐林嘉言,筮仕温陵,余与之周旋者一年。……以戊午岁俱捷于南宫,为同年。越三载,俱佐汪公幕为同官。……余因其罢官北归,书所以与余同者以与之别。”越三载,说明是在绍兴十一年任职,这一年汪藻知泉州,十二月吕用中知泉州 (详后),因此,此序应作于是年十二月前。
十二月,作《贺吕守用中》。《会稽志·会稽续志》卷二载“吕用中绍兴十年十二月以右宣教郎到任,十二年十二月改知泉州。”吕用中知泉州时间为绍兴十二年十二月, 《贺吕守用中》为公度在吕守用到任之际所贺。
绍兴十三年癸亥 (1143年),三十五岁
公度任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兼 (泉州)南外宗簿。厅公事,释流民数百。 《莆阳文献》载:“(绍兴十三年)公度任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兼 (泉州)南外宗簿。”[7](P294)《行状》载,黄公度就任后,厅公事,“有流民数百辈自汀虔下郡,疑其盗,尽执之。行旅骤然几变,时郡倅喜生事,欲自以为功,无敢言者,公独辩其非,倅不悦,语侵公,公争益力。已而皆平人。”
汪藻徙宣州,公度作《点绛唇》 (新月娟娟)词、《送汪内相移镇宣城》诗、《菩萨蛮》(高楼目断南来翼)。汪藻《汪公墓志铭》云:“免符下,移知宣州。” 《晋江县志》卷二十八“职官志文秩”载:“汪藻,十一年任 (泉州知府),十三年移知宣州,有传。”黄公度《点绛唇》序云:“汪藻彦章出守泉南,移知宣城,内不自得,乃赋词云:‘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公时在泉南签幕,依韵作此送之。又有《送汪内翰移镇宣城》长篇见集中。” 《菩萨蛮》(高楼望断南来翼)词序云:“公时在泉幕,有怀汪彦章而作,以当路多忌,故托玉人以见意。”词中有“萋萋天外草,何处春归早”句,知应是暮春时节,为汪藻移知宣州后思念而作。
三月,作《送郑察推叔友罢官之潮阳二首》。郑叔友即郑厚,莆田人,郑樵之从兄。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八:“(绍兴十三年)三月,左从事郎、广南盐事司干办公事郑厚罢。”
闰四月,作《代贺册皇后表》。《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六: “闰四月,己丑,立贵妃吴氏为皇后。”
秋,作《癸亥秋行县夜寓下生院倦甚慨然有归欤之兴戏用壁间韵以盟泉石》;冬至日,作《跋林襃世子字説》。文曰:“绍兴癸亥长至日,读温彦基所为《襃世五子字说》,因书。” “长至日”即冬至日。
是年,作《赠延福端老二绝》。延福寺为南宋泉州的著名梵宫,旧址在泉州九日山南麓。诗中“姜峰”即九日山姜相峰;“古道场”即延福寺内“肉身王”陈益立化之处;“白云堂”亦在延福寺内。可知《赠端老》诗是黄公度任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 (治所在泉州)时所作。[12](P97)诗中有 “忽忆去年秋夜话,共听风雨不成眠”句,为回忆绍兴十二年秋公度与龚茂良相约同游姜相峰同床夜话的事。
绍兴十四年甲子 (1144年),三十六岁
公度同上任。四月,吕用中调离泉州,公度作《别吕守三首》。《会稽续志》卷二:“吴序宾绍兴十三年十月以右朝奉大夫到任,十四年四月与知泉州吕用中两易。”可知吕守用赴临安任右朝奉大夫的任职在十四年四月,《别吕守三首》诗中有“龚黄初报政,飞诏忽江干”,“自此调元去,人今卧辙同。棠阴闽岭外,星传浙江东。四月黄梅雨,千山荔子风”,可知诗作于吕用中十四年四月赴杭州任朝奉大夫职时。绍兴十二年十二月至十四年四月间吕用中任泉州时,公度作《代吕守祭赵丞相夫人迁葬》、《代吕守祭赵倅文》。
绍兴十五年乙丑 (1145年),三十七岁
春正月,授秘书省正字,作《谢馆职》、《谢叶帅荐举》文, 《卜算子》 (寒透小窗)、《青玉案》 (邻鸡不管)词,《题分水岭两绝》诗,《题崇安驿》、《题紫溪驿》、《进元会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三:“(绍兴十五年)春正月,乙卯,左宣教郎黄公度为秘书省正字。”《行状》亦有“秋满,代还,以故事除秘书省正字”的表述,所以“秋”应指绍兴十四年秋。 《谢馆职》一文表达作者对新任秘书省正字一职的感恩。此职在唐宋时为清要美差,所以文中有“忽被优迁,实踰素望?”之句;文中“税鞅南州,初离冗调,校书东观”之句,可断为以秘书省正字校书东观之时。文中还有“故皇朝大开儒馆,列承明著作之庭。遴选时髦典图籍艺文之事”等句,均述此任职责。《谢叶帅荐举》有“蒙特达之知,辱以褒辞转之宸鉴”之句,述说了对致书荐举他的上司、时任福建经略安抚使叶梦得的感谢。文中有“俯仰一官,侵寻七稔”之言,述说自己在福建泉州幕七年为官而“不肯妄求,不为苟合,不借名卿之势,援不资谭士之游扬”的品格,可视为在泉幕七年的总结。 《进元会诗》有“社稷基新命,朝廷举旧章”、 “列辟銮声哕,群工玉佩锵”等句,应为在朝中所作。 《卜算子》(寒透小窗)词序云:“公赴召命,道过延平郡。”因此知写于奉召赴秘书省途中。《青玉案》(邻鸡不管)词序云:“公之初登第也,赵丞相鼎延见款密,别后以书来往,秦益公闻而憾之。及泉幕任满,始以故事除秘书省正字,雅知非当路意,故自初赴阙,踌躇不进,寓意此词,道过分水岭 (福建省福鼎县西北)题诗云‘谁知不作多时别’,又题崇安驿,诗云‘睡美生憎晓色催’,皆此意也。既而罢归离临安,有词云‘湖上送残春,已负别时归约。’则公之去盖早定矣。”《题紫溪驿》诗云“离家一月断家书,家在闽山深处居。路入江南隔分水,山犹不见况吾庐。”概其离家赴京过分水岭时作。
赴浙任职前,作《御赐阁额二首》。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四记事,绍兴十五年 (1145年)十月三日,宋高宗亲书“一德格天之阁”赐给当时的宰相秦桧,并遣中使就第赐宴。这在当时,正是权奸秦桧炫耀其权势和威福的好机会。《宋会要辑稿》、《宋史·高宗纪》也都有完全相同的记述。“杰阁侵霄汉,震章焕壁奎。内廷颁宝宴,中使揭漩题”四句,如实地记录了此事的过程。次章“一德契弯苍”句又恰好说明两首贺诗,正为上述事件而作。时人吴曾的《能改斋漫录》卷十一载:“光尧 (指宋高宗)赐御书秦益公‘一德格天之阁’牌,一时缀绅献诗以贺。”这两首贺诗,正是这出捧场献媚丑剧的如实记录。
十一月,罢秘书省正字,任主管台州崇道观。作《好事近》 (湖上送残春)、作《谢宫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四记录此事并说明原因:“(绍兴十五年)十有一月,己酉,秘书省正字黄公度罢”;“李文会居言路日,公度辄寄书喻之,俾其立异。且谓不从则当着野史讥讪。其意盖欲为赵鼎游说,阴怀向背,岂不可骇,伏望特赐处分,故公度遂罢。”[13](P2462)《宋会要辑稿》亦云:“(绍兴十五年)十一月七日,左朝奉郎秘书省正字黄公度放,罢以臣僚言公度为赵鼎游说故也。”[4](P3959)《行状》云:“公之除非当路意,居数月言者论公堂贻书台官讥时政,罢为主管台州 (浙江临海)崇道观。”公度将离临安赴台州任时作《好事近》。词序云“公到阙,除秘书省正字,未几,言者迎合秦益公意,腾章于上,谓公尝贻书台官,欲着私史以谤时政。盖公之在泉幕也,尝有启贺李侍御文会云。虽莫陪宾客后尘为大夏之贺,固将续山林野史记朝阳之鸣,因是罢归将离临安,作此词。” 《谢宫祠》一文,作者首先回忆科考至秘书正字的经历,“顷缘絺绘之文,遂预搢绅之列,粤从筮仕,即辱甄收捧檄南州,久参幕画,校书东观。”反省了罢归离临安的原因:“自怜无取必负所期,果风波之横生,难调众口。”但仍表达了主管台州崇道观的感恩:“尚俾罪躯获沾祠廪,无官守无言责,日寻故国之交游,不耕获,不菑畬,坐享全家之饱暖”,并表达了“间香火之余,阴理耕桑之旧业,寓意琴书之内,全身麋鹿之群”的隐仕之愿。
是年冬至日,作《至日戏题天福寺》、《至日题江山驿》。《至日戏题天福寺》云:“去年至日老夫家,呼儿具酒对梅花。今年至日空奔走,岂止无花亦无酒。薄宦驱人无已时,客怀牢落强裁诗。”诗中写到梅花,应为冬至日;“去年至日老夫家”说明仍在泉州任上,“今年至日”应在绍兴十五年腊月; “薄宦驱人无已时”的牢骚亦证明应在赴台州任时。 《至日题江山驿》有“岁晚旅怀元自恶,夜长归梦为谁频。遥怜儿女团乐处,应念江山飘泊人。”江山驿位于衢州江山县。从诗意看,应写于赴台州任时。
绍兴十六年丙寅 (1146年),三十八岁
同上任。父黄静郊霈,以公度状元累赠左奉大夫。《东里黄氏族谱》云:“(静)丙寅郊霈,以子 (公度)状元累赠左中奉大夫。”公度《焚告文》云:“某生二十有一年而先君亡,既九年而尘点科第,又七年升位于朝,越明年,上有事于郊丘。”黄公度二十一岁为建炎三年,即1129年,其父黄静卒。过了九年为绍兴八年,黄公度举进士第一。又七年则为绍兴十五年,黄公度以秘书正字被召;明年为绍兴十六年。“上有事于郊丘”之事,查《宋史·高宗纪》本年记事,有春正月 “(绍兴)十六年春正月戊子,増太学外舎生额至千人。壬辰亲飨先农于东郊,行籍田礼”的记载,黄公度之父因推恩而追赠官职这事与史实相合。
冬,作《送汪守怀忠序》文, 《千秋岁》诗。南宋高宗绍兴十四年,浙江衢州人汪待举,字怀忠,由知处州 (今浙江丽水)移知兴化军。《莆田市志》中《宋兴化知军事名表》载:“汪待举,绍兴十四年任;王薜章,绍兴十六年任。”《送汪守怀忠序》有“越二年,冬,政成言归于朝邦”句,可知该文作于绍兴十六年。《千秋岁》(郁葱佳气)序云:“贺莆守汪待举怀忠生日,汪报政将归,因以送之。”因此与上文所作为同一时期。
绍兴十八年戊辰 (1148年),四十岁
四月,作《送外兄方卿公美赴广东宪十绝》。题记云公美为方廷实。方廷实为公度表兄,莆田人。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七:“绍兴十有八年,夏四月,直徽猷阁方廷实提点广南东路刑狱公事。”
绍兴十九年己巳 (1149年),四十一岁
主管台州崇道观四年秩满,公度归莆,作《罢任谢黄宪》、《将归》、《离临安》诗,《菩萨蛮》(眉间早识愁滋味)词。谗者附会《题分水岭两绝》诗,秦桧令判肇庆府,作《谢授肇庆倅》、《将赴高要官守书怀》、 《谢举陞陟启》、《过瘦牛岭》。道光六年刊本《高要县志》卷十八:“(黄公度)十九年通判肇庆府,摄南恩州。”《肇庆府志》云:“黄公度为秘书省正字,贻书台官,言者谓其讥讪时政,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过分水岭,有诗(《分水岭》诗)云云。及公归莆,赵丞相鼎谪居潮阳,谗者附会其说,谓公此诗指赵而言,将不久复还中都也。秦桧怒,令通判肇庆府。”[14]《行状》亦有“绍兴十九年,差判黄公度通判肇庆府 (治所今广东肇庆市,古称高要)”之句。《罢任谢黄宪》文中有“东观”、“四年”、“自知非当路意”等词。东观与浙江崇道观合, “四年”与其任主管崇道观四年之任期相合,“自知非当路意”与当时心境相合。因此此文应写于其任浙江崇道观离任前后。《菩萨蛮》(眉间早识愁滋味)词序云:“公罢归抵家,赋此词。”《谢举陞陟启》有“跕鸢之乡,卑薄殊盛”句,指肇庆为南粤荒远之地,这对黄公度而言,无疑是以罪投荒,“私心所存者义命,平生自许者行藏。不敢枉尺而直寻,独耿耿者尚在”表现了公度老骥伏枥,壮志犹存,坦然走马上任的心态。
是年九月,作《己巳九日陪陆使君宴共乐台和庄倅韵》诗。公度在通判肇庆府时断书生案,府中慑服;亦修爨舍,鼎新夫子之庙貌。期月,部使者檄公度报守南恩。 《行状》云:“高要于百粤尤荒远,非以罪迁及资浅躐授者不至,或唁公,公笑曰: ‘是独不可以为政耶?’先是,属邑胥于道得铜,寓书生舍,既而诬以为金,郡寘生狱,狱且具,生窭甚,抑于有司,莫能明,公至一问,得其情,立出之,以其罪罪诬者。府中慑服,军赖无事。居亡何,部使者檄公摄守南恩。”黄公度在其文《权南恩谒天子庙》曰:“监部高要越期月,部使者眷恩平缺守,檄某摄承,既治事之三日,率诸生展奠。”《墓志铭》中亦记曰:“(断书生案后)府中慑服,部使者闻其才谞,檄公摄守南恩”;“其在高要亦修爨舍,鼎新夫子之庙貌,师圣贤哲,山龙焕然,邦人为之改观,公所至羽翼吾道。”公度从福建台州赴广东肇庆南州,经潮州过瘦牛岭,触景伤情,写下绝句《题瘦牛岭》一首。瘦牛岭位于今梅州丰顺县境内。《丰顺县志》载:“县西南五十里斗牛乡有小牛山,即瘦牛岭。”诗中有“自叹年来为食谋,扶携百指过南州。平时四野皆青草,此地何曾见瘦牛。”可知,诗是作者从台州往肇庆途中所作。
是年作《题顺济庙》诗。林祖泉《南宋状元黄公度的坎坷人生》一文云: “公度被罢官后,感叹国事日非,宦海浮沉,又值居于家乡的妻子遭瘟疫身亡,悲愤之余,他带着子女隐居于涵江鳌山村。他以雁鸟有不重婚之义,遂将其所居之处命名为‘护雁顶’。他在‘护雁顶’的西北处建筑一屋,面积颇大,取名‘逸叟林园’。自撰楹联两副。其一是‘纵观三江口,有朝一日废墟成闹市;遍视九里洋,不多几时沧海变桑田。’其二是‘道不拾遗,何须牧童访士阁;海不扬波,岂容渔父闯人家。’横批‘伯道之乐’”。“绍兴十九年,黄公度应涵江洋尾人李富之邀游览整修一新的圣墩顺济庙,并作 《题顺济庙》诗。”[15](P40)
绍兴二十年庚午 (1150年),四十二岁
公度摄知南恩后,决滞讼,除横敛,增学禀劝学。公度在《权南恩谒天子庙》中云:“至则决滞讼,除横敛,人安乐之,增学禀二百余斛,择秀民与之登降,揖逊学者用劝。恩平自唐下观置郡,至是始有梁作心者,由科目登仕版,邦人相率绘公祠于学。公还,越境以送。”公度在南恩兴教育。办学校,培养人才,《闽书》赞曰:“南恩自唐贞观置郡,是始有登第者。”[16](P3199)
是年作《三瑞堂》诗赠陆涣。诗题下有注“陆守”,即陆涣。《福建通志》卷六十二 “(莆田县)三瑞堂,在府城内,宋天圣六年郡守李余庆建。绍兴二十年,有五色雀集于厅事榕树上,芝草产圃,麦秀两歧,知军陆涣牓为三瑞堂。”
是年秋,作《庚午秋观进士入试》。是年冬兴化军军学馆修成,作《兴化军学记》,其文曰:“绍兴二十年冬十一月始事,阅月六告成,旧学庙屋中峙,旁置诸生之馆。”[17](P13)
绍兴二十一年辛未 (1151年),四十三岁
五月,作《兴化军重建军学记》。文曰:“绍兴十有九年,永嘉徐君士龙,来居师席。始至,慨然欲改作。……以明年冬十一月始事,阅月六告成。”据此,兴化军军学为绍兴二十年冬重建,二十一年五月告成。
秋,作《颍川太夫人卓氏行状》。卓氏为陈俊卿母,文曰:“绍兴二十年十月,奉板舆自南邸还里。夫人以十一月十六日终于正寝……将以二十一年九月某日,葬于某里某山之某原”;“(颖川太夫人卓公)二十一年九月葬”之句,可知该文作于是年。
公度离任,傅雱继知南恩州。道光二年刻本《广东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傅雱,绍兴二十一年权知南恩州。”
绍兴二十二年壬申 (1152年),四十四岁
三月,作《贺林谏议梅卿》。林谏议梅卿为林大鼐。《福建通志》卷五十一:“林大鼐,字梅卿莆田人,绍兴五年进士。”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三:“(绍兴二十二年)三月癸酉……殿中侍御史林大鼐,试右谏议大夫。”
秋,作《次韵林梅卿尚书新塘之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三:“(绍兴二十二年)九月己未,右谏议大夫林大鼐,试吏部尚书仍兼侍读。”卷一百六十四:“(绍兴二十三年)二月己巳,吏部尚书林大鼐罢。”
绍兴二十三年癸酉 (1153年),四十五岁
作《春日书怀》、 《题师吴堂》。 《春日书怀》诗中有“九十韵光一半休”,有四十五岁光阴虚度之意。是年,公曾往广州,作《题师吴堂》。据洪适《盘洲文集》卷三十一《师吴堂记》,师吴堂绍兴二十三年五月建成。诗中有“我公廊庙具,劳外亦久矣”句,应作于师吴堂建成不久。
绍兴二十四年甲戌 (1154年),四十六岁
正月,在肇庆,作《题七星岩》。《广东金石纪》载此诗石刻: “壶山黄公度师宪,绍兴甲戌,正月上澣题。”[18](P11421)
七月,作《贺方帅务徳移福州》。据诗题注,方帅务德为方滋,据《三山志》:“(绍兴)二十四年七月,方滋以右朝奉大夫、直敷文阁知 (福州)。”
九月,作《满庭芳》词。词题下小注:“高要太守章元振,重九日为生朝。公以此词贺之,并序。” 《宋史翼》卷二十《章元振传》:“知潮州,改知肇庆府,以治行闻。”
绍兴二十五年乙亥 (1155年),四十七岁
三月,作《贺章盐》文。文题注章盐为章元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八:“(绍兴二十五年三月)庚午,左朝请大夫、知肇庆府章元振提举广南东路常平茶事。”
作《贺陆漳州》。诗题注陆漳州为陆“涣”。据《漳州府志》:“陆涣,绍兴二十五年以右朝请大夫任。”[19](P162)
作《送陈应求 (俊卿)赴官》诗。 《宋史·陈俊卿传》: “陈俊卿,字应求,兴化人。……绍兴八年,登进士第,授泉州观察推官。……秩满,寻添通判南剑州,未上。而桧死,乃以校书郎召。”《丞相太保魏国正献陈公墓志铭》亦云: “秩满,改宣义郎。……桧死,乃以秘书省教书郎召。”[20]诗中有“天生奇才为时出,容易弃掷天南隅。”句,意指他们同入京师会试,分别中了状元、榜眼,可谓“天生奇才”,但到头来却被“弃掷天南隅”,可知此诗作于泉州推官后,任秘书郎之前。“刺桐古城花欲燃,旧游人物想依然”。刺桐古城指泉州,泉州在五代扩建城垣时环城种植刺桐树,故又名“刺桐城”。陈俊卿原任泉州观察推官,此诗为送陈俊卿离任泉州往南外睦宗教授上任时所写。
十月,秦桧死,高宗更化。十一月,朝廷召公度进京。作《卜算子》 (寒透小窗)词。《墓志铭》:“(绍兴二十五年)十一月受命赴阙。”《卜算子》词序曰: “公赴召命,道过延平郡,宴,有歌妓追诵旧事,即席赋此。”因而推断作词时间为被召赴阙之时。
十二月,作《送陈景明尚书赴召四首》。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〇:“(绍兴二十五年)十二月甲午,敷文阁直学士、知泉州陈诚之为翰林学士。诚之至泉才数日也。”
三十日,行经闽北渔梁山下的渔梁村,作《乙亥岁除渔梁村》诗。该诗云“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知应在除夕之夜所作。
绍兴二十六年丙子 (1156年),四十八岁
正月,召对,公度有《上殿札子》、《第二札子》、《刑孝扬覆谥议》,乞揽乾纲、厚风俗。高宗嘉纳之,因询以岭外弊事,除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官。 《行状》云: “明年正月八,对便殿,乞总权纲,厚风俗,所言皆切时病,上旨立拜考功员外郎。于是天子识公,将尽用之。”《莆阳文献》亦载:“二十六年正月八对便殿,乞总权纲,厚风俗。陈远人利病,拜考功员外郎 ,兼金部官。”[7](P294)《上殿札子》论收还威柄问题,《第二札子》论开放言路问题,两奏议痛斥秦桧弄权之奸,直指高宗治政之失,切中时政之弊; 《刑孝扬覆谥议》论刑孝忠义;与上文所言“乞总权纲,厚风俗”一致。且公度自中举廷对之后,此次为面圣奏议唯一时机。可知奏议均在此时所作。
春,作《谢陈内翰》。题下小注“诚之”,《墓志铭》:“陈诚之入翰苑,首荐公自代。”公度作此启致谢。
是年,作《考功谢沈参》。按题注,沈参为沈该。文曰: “今月某日,准告授前件职事者。十年去国,方税鞅于遐陬。一札赐环,遽分曹于选部。生成恩厚,感激涕零。”公度任考功员外郎后,作此启致谢。
四月,陈诚之使金,公度作《别陈景明二首》。诗中有“麻词一扫千言就,玉节三持万里强。自是中朝人第一,更将威信憺要荒。”为陈诚之使金时所作。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二:“(绍兴二十六年)四月庚寅,翰林学士兼侍读陈诚之假资政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充贺大金上尊号。”
夏初,为八世祖黄滔编《东家编略》。据《黄御史集》卷八《裔孙诸志》: “《艺文志》载《泉山秀句集》三十卷,悉公纂缔未知存亡。又《黄某集》十五卷,岁久讹缺。今以旧藏稿本厘为十卷,名曰《东家编略》,宋绍兴丙子中夏初吉左朝散郎试尚书考功员外郎八世孙公度志。”[21]《居易录》卷三十二:“唐《艺文志》云黄滔集十五卷,又泉山秀句三十卷,此集初名《东家编略》,宋绍兴丙子尚书考功员外郎黄公度撰志,滔之八世孙也。”[22]
六月,公度得疾,八月二十四日,卒。《墓志铭》:“公六月得疾在告,八月二十四日卒于位,年四十八。”噩耗传至黄公度贬谪之地的岭南,“邦人像而祠之。”[23](P722)
六月,龚茂良为黄公度作《行状》。 《行状》云:“绍兴二十六年十月日左文林郎新差泉州观察推官龚茂良状”,可证。
绍兴二十七年丁丑 (1157年),入葬
黄公度葬于保丰里莲花峰,黄沃作圹铭。擢 (季弟庚)第调福州连江尉。黄沃《宋尚书郎圹铭》云:“明年八月卒于官……明年九月,壬午葬于保丰里方山原,将塴,沃为之铭。”《莆阳东里黄氏族谱》亦有公之卒明年,“葬于保丰里莲花峰。”墓志铭云: “沃在浙京遭钜创,焭然无亲友倾助,独侍老母弟妹跣二千里,扶公柩以归。阮虞亟窀穸之事,遍走山间,得吉卜于莲山之原,撰日下事,实绍兴二十七年九月二十日壬午也。沃以大鼎与公雅有事,契知平生出处之详,重以誌铭为请,不得辞。”《福建通志》载:“状元黄公度墓在枫莲塘,后人名其山曰 ‘状元林’。”[24]《墓志铭》云:“季弟庚早以文艺知名,公卒之明年,擢第调连江尉。”
[1]陆心源.宋史翼卷二四.儒林二 [M].北京:中华书局,1991.
[2]福建通志局.福建金石志卷九十八[C].石刻史料新编第2辑第15册[C].台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
[3]邹伯森.栝苍金石志补遗卷 [A].福建金石志卷九十八[C].石刻史料新编第2辑第10册[C].台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
[4]徐松.宋会要辑稿 (第 107册)[M].北京:中华书局,1957.
[5]罗濬.宝庆四明志卷十[M].宋刻本.
[6]朱希召.宋历科状元录[M].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21册.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7]郑岳.莆阳文献[C].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19册.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8]姚旅.露书卷七 [M].明天启刻本.
[9]罗愿.叙牧守[A].新安志[M].四库全书本.
[10]金建锋.汪藻年谱[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11]秦惠田.韦贤妃传 [A].五礼通考卷一百三 [M].四库全书本.
[12]辛更儒.法式善·知稼翁集·稼轩集抄存 [J].人文杂志,1986,(4).
[13]李心传.建炎以来纪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二 [M].北京:中华书局,1956.
[14]厉鹗.宋诗纪事卷四十五 [M].四库全书本。
[15]林祖泉.南宋状元黄公度的坎坷人生 [J].福建史志,(6).
[16]何乔远.闽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
[17]陈道.(弘治)八闽通志卷八十四[M].明弘治刻本.
[18]彭泰来.高要金石略卷三 [C].石刻史料新编第2辑第10册[C].台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
[19]李维钰.光绪漳州府志卷九[C].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C].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20]杨万里.丞相太保魏国正献陈公墓志铭[A].诚斋集卷一百二十三[M].四库全书本.
[21]黄滔.黄御史集卷八[M].四库全书本.
[22]王士祯.居易录卷三十二[M].四库全书本.
[23]周璞,黄仲昭.重刊兴化府志[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
[24]郝玉麟等监修.福建通志卷六十二[M].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