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敬莉
陆老板对市场勘测失准,原以为下半年能拿一个大单。因此放下话来,上半年毛利低于20%的标一律不投了。结果是,下半年大单并未撞怀,而小活儿早已顺着指缝溜走了。一时间,车间无声响,员工无绩效,薪酬无着落。
人力资源部郑部长向他请示“咋办”,心情郁闷的陆老板紧绷的嘴角一噏动,蹦出俩字:“裁员!”
按说启动裁员机制,对郑部长来说如探囊取物。可他知道,裁员是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冰点,非万不得已,切莫轻举妄动。
“小贺呀,你提前休探亲假的事,准了。”
“张欣,你是不是得重新勾画一个文件归档的简图?”
部里的人都被老郑安排成“无事忙”。而有“高效”名声的他则跑到下边,找实习生填写什么“现场观测记录表”。
午休时,陆老板终于在收发室的棋盘前逮着了他:“你那份裁员计划书,怎么还没拿出来?”老郑岔开话头,跟陆老板兜起八卦来。
拖,一直拖了大半个月。公司竞得两个中等标。客户打来预付款,堵上了公司欠薪的窟窿。公司里好像没人知道陆老板曾拿裁员抵“失算”的事。周五下班前,堆起一脸笑容的陆老板邀约老郑来家吃酒。
一个名厨说,一道菜烧的好坏,原料不重要,调料不重要,火候最重要,这火候就是烧菜人的那颗心。没有人说拖延病不是执行力中的毒瘤,可辩证地一想,这里有一个值不值得拖延的问题。HR在推进人力资源战略过程中,常会被“变数”搅局,在某一时空节点,当事者应当巧控取舍之道。若郑部长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办妥裁员事宜,那将给企稳回升后的公司带来怎样的负能量?有话直说的陆老板摸着自己的光头说,裁员一次所带来的次生灾害,得让我披三年的床单,装善哉大和尚。
斯坦福大学一位“资深拖延者”约翰·佩里教授发明一个管理术语,叫“结构化拖延法”,意在告诉管理者,要把完成的任务按照优先等级列出清单,首先做对优先级最高的事情,即便你被沦为“沙发土豆”而无所事事,你仍然是高效能人士。可以说,无为无不为,更需要管理智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