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
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对新闻内容简洁的概括或评价。它和其他文章的标题,特别是文学类文本的标题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文学类文本的标题往往比较含蓄,比如刘亮程的《柴禾》、刘心武的《掐辫子》、博歇尔特的《面包》等,初次接触这样的标题,一般不易确切把握得住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内容,非要阅毕全篇,方能真切把握住作者在文章标题中所要表达的九曲回肠或弦外之音。新闻的标题不是如此“含而不露”,相反,它往往“一语破的”, 准确精练地传达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内容,点明这篇报道的精髓所在,让读者“一目了然”“一见钟情”。
同样是新闻标题,消息与通讯也有区别。消息标题侧重于标出动态,告诉读者正在发生或正在进行一件什么事情,其传神之处往往在某个动词上。如《一道公文背着39颗印章旅行》(报道征地造房手续繁多),一个“背”字,生动形象。或者标出主要新闻要素,如《扬州丘陵山区野兔成灾 农民请专家指点对策》,望题就知文意。而通讯标题可动可静,亦实亦虚,通常是主标题作虚题,副标题作实题。如《雪山上,好大一棵“英雄树”》,副标题是“记奋战在雪域高原国防施工一线的兰州军区某工兵团”,虚实结合,清晰明了。然不管有多大区别,新闻标题都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它对于引导读者阅读新闻报道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新闻标题,是读懂新闻,解答新闻类文本阅读题目的关键所在。
一、抓住标题关键词,思考有无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而明白标题含义
标题关键词是文本阐述的重点所在,在新闻主体部分往往有不同角度的详细的表述。如《钱伟长:矮个子的“科学巨人”》,关键词为“矮个子”“科学巨人”。“矮个子”指钱先生身材很矮,考入清华大学时,身高只有1.49米;“科学巨人”指钱先生在物理学领域的巨大成就,两相对比形成巨大反差。
标题中一旦有修辞手法的运用,标题往往就有了多层面的含义,这个时候就要格外留心: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等。比如2012年广州一模实用类文本阅读《在坟墓中的旅行》,标题中的关键词是“坟墓”“旅行”,这两个词实则都是喻体。联系新闻内容,我们知道,“坟墓”,是指柯林斯受困的洞穴,也是记者米勒采访这则新闻事件的发生地。在这个地方,柯林斯获救的希望非常渺茫,最终还是葬身于此;而作者米勒在采访的过程中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因而称之为“坟墓”。“旅行”,是指作者米勒的采访、营救过程,因行进十分艰难,让记者有一种旅行的感觉。如此丰富的内涵,需要结合修辞多加思考。再如2010年广东高考卷实用类文本阅读《让法律来保护阳光》,是一篇新闻评论,标题的关键词是“法律”“保护”“阳光”,而“阳光”使用了借代的修辞,联系文本,知道阳光是可再生能源之一种,在题目中意指所有的新能源。
二、利用标题理清新闻层次思路
叶圣陶先生曾说:“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绝不乱走的。看一篇文章,要看它怎样开头,怎样写下去,跟着它走,并且要理解它为什么这样走。”
新闻的层次结构形式,比较常见的有“倒金字塔结构”“时间顺序结构”“悬念式结构”“并列式结构”等等。但新闻种类多样,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种类不同,思路自然不同。要想读明白新闻,就需理清新闻思路,而从新闻标题入手是我们理清层次思路的一个重要角度。
首先,根据标题设想、丰富新闻的内容层次;其次,阅读文本,根据标题和设想揣摩、理清文本思路。
如2010年广东高考的新闻评论《让法律来保护阳光》,动宾结构的标题既是一个新闻事件,也是作者的观点所在。看到这个标题,我们自然会想,让法律来保护阳光,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要让法律来保护阳光;而法律又如何能够保护阳光;真的做到了让法律保护阳光,又能带来什么的结果等等。循着这样的想法去阅读新闻文本,就比较容易理
解文本的行文思路了。第一段,可再生能源(阳光等)不自由,是指它们得不到开发利用。第二段,不自由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受科学认识局限,二是受眼前利益局限。只有通过立法突破局限,才能保护可再生能源的自由发展。第三、四段,保护可再生能源的自由发展,也就是保护人类的自由发展。理清了思路,自然就容易把握内容。
再如2012年广州一模实用类文本阅读《在坟墓中的旅行》,偏正结构的标题告诉我们这篇新闻的中心词是“旅行”,修饰语则说明旅行的地点——坟墓。我们自然会想怎么会在坟墓中旅行呢?这是一次怎样的旅行呢?阅读文本,我们发现这是一篇按照“时间顺序结构”行文的新闻,它按照时间顺序叙写了记者不顾艰难危险,深入洞穴进行采访并与被困者直接沟通,力图帮助他脱险以及帮助无果,艰难退出的过程。2013年广州一模实用类文本阅读《天堂杭州:一座城市和它的图书馆精神》,前后诠释关系的标题告诉我们文章的中心在“天堂杭州”的“图书馆精神”上,诠释和践行图书馆精神自然是新闻内容的重点。阅读新闻,会发现,依照着这个题目,文章的第一部分是导语,接下来的三个小标题是并列结构,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了“图书馆精神”。这篇新闻从结构上来讲实则是“倒金字塔”和“并列结构”的混搭。
三、利用标题把握新闻主要内容
标题是以最精炼的文字将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内容提示给读者,而新闻文本则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是对新闻事实进行具体详尽的叙述和展开。怎样依据标题快速把握新闻内容呢?
根据标题,找准关键词与文本的对应点,把握新闻主要内容。以《让法律来保护阳光》为例,标题的关键词是“法律”“保护”“阳光”,以此我们找到文本中的如下信息:“阳光”对应的文本的第一段,解释什么是可再生能源(阳光的借代义)及其不自由的处境;“法律”“保护”对应第二段,阐释可再生能源不自由的原因,实则是“法律”“保护”的原因;三四段讲述的是“法律”“保护”“阳光”的巨大前景。这样分析下来,我们就把握住了这篇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再如2013年广州一模实用类文本阅读《天堂杭州:一座城市和它的图书馆精神》,其关键词是“天堂”“图书馆精神”,细读文本,“天堂”对应着第二部分“书柜、书桌、台灯浑然一体的书房式布置,更让他觉得‘像天堂”。“图书馆精神”,则对应着第一部分“保障社会文化的公平”“同等的获得知识的机会,将推动一个城市走向民主和包容”和第三部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门槛”,第四部分“公共图书馆是城市中最好的学习共存、推进社会包容的场所”“在书籍面前,更容易实现人人平等”等内容。这样分析,我们就明白了标题的含义,也把握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正是从这样的图书馆精神层面来看,杭州是天堂,公平、民主和包容。
四、从标题感知新闻的社会价值和情感倾向
任何一则新闻都负载着贴合生活实际、紧扣时代脉搏的特殊使命,考纲又把“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与“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分别纳入能力层级E和F,足见考生在考试答题时对时代特点保有高度敏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的重要性。
而一条优秀的新闻标题往往蕴含了记者编者的独特视角,它的表意无不带有明显的抑扬倾向和感情色彩,它在提纲挈领要言不烦地揭示新闻核心内容的同时,亦凸现出新闻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所以读标题,在关注新闻内容的时候也要注意标题中的情感倾向以及它表现出来的社会价值。如《票箱里缘何“跳”出大贪官》《市委大院成“乌纱帽批发部”》其批判色彩,显而易见。《巨额奖金全用于水稻研究》报道有关袁隆平获得“世界粮食奖”的消息,这个题目质朴明白地抓住了最有价值和最能体现他的精神境界的“兴奋点”,表现了袁隆平院士的精神。再如《天堂杭州:一座城市和它的图书馆精神》,著名诗人博尔赫斯在诗中曾经写道:“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而这个题目,在“天堂杭州”之后加冒号,意味着后者是对前者的阐释。那么这个题目就蕴含着这样的意思:杭州被誉为人间天堂,那么,杭州图书馆就应该是一座天堂里的“天堂”;或者正是因为这样的图书馆,杭州才更像天堂。这个题目对杭州图书馆及其精神的赞誉之情表露无疑。再如《在坟墓中的旅行》,“坟墓”与“旅行”相对,前者黑暗至极,渺茫至极;后者尽管艰难却不失美好。所以在坟墓中的旅行,意味着艰难危险之中的温暖与美好,意味着对危境中的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作为新课标指导下的高考选考题型的重要组成元素,新闻以其真实性、时效性及与现实生活结合的紧密性而备受命题人青睐。而新闻标题担负着概括新闻内容、揭示新闻本质、评价新闻事实、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使命。我们抓住新闻标题,读懂它,就等于拿到了解读新闻的一把钥匙。
(作者单位:珠海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