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灌输创新意识的实践

2014-03-05 10:22:46简力全
考试周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铁锚认知结构规律

简力全

基础知识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所以,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笔者认为可运用以下策略。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灵活地把理性认识运用于实际,思维从抽象上升为具体,使知识从弄懂到会用,对物理环境做出可观察到的反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多种媒体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创新教育中,教师通过数题一解、一题数解等使学生积极愉悦地解决物理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教给学生灵活多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运用教具、电教媒体等教学手段模拟演示,突出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感知、动手操作,使新知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把握时机恰当提问、适时点拨,及时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中学物理解题方法有多种,掌握了这些方法,可以使认识活动变得有序,把知识有效组织起来,按照一定的规律实现预期的目标,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从而发展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纵横联系,提出没有弄明白的问题,或进行有独特见解的思维活动,精心组织学生围绕新知内容展开讨论、大胆质疑,把所学知识加以引申,深化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学生从中悟出道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建立知识、方法、能力相结合的多维思维模式,在物理教学中,可使学生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全思维的方法,进一步弄清概念、规律间的物理知识结构,领略物理学的实质,学到物理学的精髓。围绕理解新知、建立认知,在练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引导学生理清相互关系的知识结构,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扩大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联系的范围,把新产品、新技术引入物理中,经常引导学生研读并习作小论文,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并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育。我们应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之内,落实到教材章节里,贯穿整个教学环节之中,在备课、讲课、辅导中,时时处处注重培养非智力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把规律运用到实践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物理内容富含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时善于挖掘这些素材,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目的教育、物理史和政治思想教育,强化动力,激发学习积极性,树立为祖国、为人民、为科学献身学好物理的坚定信念。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遵循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发展学生非智力心理品质。通过介绍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及我国科技、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国际上的相对滞后,激励学生的民族责任心;教学中努力锻炼学习意志,强化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独立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坚韧品质;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在教学中针对学生不同的意志表现,采取不同的措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学与人类进步的关系,以及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介绍物理概念及规律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物理学的价值,使之乐于参与创新活动并从中得到乐趣和满足;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目标,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勤于思考,适当做好笔记,及时复习;指导理解和记忆知识及温习教材的方法、技巧。通过深入研究物理规律,引导学生多动脑、动手,强调解题思路的探求,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和创新态度。因此,搞好课堂教学,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非常关键。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思维加工的材料既来源于外界物理环境,又来源于学生原有的物理认知结构,以思维加工为中介的物理环境与物理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使物理认知结构重新组合,最终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容许学生对物理环境、物理认知结构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索中片面、甚至有些错误的意见和想法。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给学生自由,让他们充分展示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只有教师为学生营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发表见解,发展创造性思维。依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認识规律的特点,设计灵活新颖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创新。例如让学生做下面这道题:在一次沉船打捞过程中,将一只铁锚从水下100 m深处匀速缓慢地拉到水下10 m深处,不考虑水的阻力。假如铁锚重为7 900 N,已知ρ■=7.9×10■ kg/m■,ρ■=1.0×10■ kg/m■,g取10 N/kg。求:(1)在100 m深处,水对铁锚产生的压强。(2)铁锚在水中受到的浮力。(3)在匀速拉动铁锚上升的过程中,绳对铁锚的拉力及拉力做的功。我引导学生思考:(1)水对铁锚产生的压强:p=ρ■gh=1.0×10■×10×100 Pa=1×10■ Pa

(2)根据G=mg,得m=■=■=790kg,根据ρ=■,得V=■ =■=0.1m■,V■=V=0.1 m■ ,F■=ρ■V■g=1.0×10■×0.1×10 N=1×10■ N

(3)绳的拉力:F=G-F■=7 900 N-1 000 N=6 900 N ,拉力做功:W=Fs=6 900×(100-10)J=6.21×10■ J

答案:(1)1×10■ Pa (2)1×10■ N (3)6.21×10■J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主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诱导、点拨,长期坚持,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养成,创新能力就能得以发展。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现象的发现、每一个概念的提出、每一个规律的论证都离不开物理研究方法,我们可将这些方法灵活机动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够掌握方法,从而培养其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这样才能使基础教学向纵深发展。

猜你喜欢
铁锚认知结构规律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藏清代铁锚的保护与修复
客家文博(2022年1期)2022-08-22 06:32:28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32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三脚猫”是一种“猫”吗
意林绘阅读(2018年4期)2018-05-30 16:25:22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教育(2017年41期)2017-11-19 15:59:52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教育(2017年30期)2017-08-31 06:19:33
巧解规律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
哲学评论(2016年2期)2016-03-01 03:43:13
浪打沙沉铁未销
文物天地(2014年4期)2014-07-01 03:5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