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物理教学

2014-03-05 04:53:49刘莹
考试周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浮力板书物品

刘莹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受时间和空间等客观条件及仪器本身因素的限制,有些实验效果不够理想。如果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就会起到直观形象、快捷方便、效果显著的作用。许多物理实验,若采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学生经常看到,随手可得,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实验教学过程,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在此,笔者就如何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进行了尝试。下面就以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浮力》的教学片断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一、《浮力》教学片段

师:我们把皮球浮在水面这类现象称为浮力现象,大家讨论一下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现象?

生:(分小组讨论后,交流。)鸭子在水中游泳,轮船水上航行……

师:针对浮力这种常见现象,你想知道哪些有关浮力的知识呢?

学生展开想象,分组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提出一系列问题。

1.浮力有方向吗?方向向哪儿?

2.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才受浮力?水中下沉物体是否受浮力?

3.浮力大小等于什么?

4.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在黑板一侧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刚才这几位同学提的问题非常好!下面我们大家先讨论一下浮力有无方向,方向向哪?你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从不同角度阐述理由。

师:(板书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家知道皮球漂在水面上受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物体是否也受浮力呢?讨论一下看如何用简单实验说明这一个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利用学具实验探讨。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做实验好的学生典型。

生:(学生到讲台上演示实验)用弹簧秤测铝块在空气中重力,再将铝块浸入水中,发现弹簧秤示数变小,说明铝块受一个向上的力,即浮力,所以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师:(给学生点评鼓励)(板书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浮力)同学们思考一下,你能否归纳出测量浮力的方法?将答案写在纸上。

学生思考后,将结论写在纸上。

师:(投影多名学生写的结论,评价、鼓励学生)(板书F浮=G-F)这种测浮力方法是采用物理学法中哪一种?

生:等效转换法。

师: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比赛,用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船,用砂石做货物,看一看,谁做的船载的货物多?

(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积极参与造船,气氛热烈。

教师巡回指导,找到载货最多的船与载货最少的船。

生拿着这两只小船在全班展示。

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大家根据这两只船在水中载货的多少不同,分组讨论交流,猜想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呢?

学生观察两只船的差异,分组讨论,大胆猜想,交流争论。

师:接下来做第二个实验,将饮料瓶慢慢压入水桶的过程,体会浮力的变化,观察水位变化情况,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情况。

学生分组做实验,观察、体会、讨论、猜想。

师:(让学生到讲台上做实验)将水桶中装满水,再将饮料瓶慢慢压入水桶中,体会浮力大小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溢出水的多少)进一步猜想浮力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者面向全体同学谈体会,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组讨论、猜想、回答。

师:到底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需要用实验来验证。

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方案,选取最好的方案。分组动手做实验,讨论交流,归纳结论。

师:(板书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根据这个结论我们可以看出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

物体在气体中也受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对于气体也适合。

投影练习,学生巩固知识。

二、案例分析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通过以上两节课感觉学生身边的各种物品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利用和开发的,上述教学片断正是很好的体现。

1.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应用能力。

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教学,一改过去的传统实验只能到实验室做实验的做法。实验室的实验器材都是现成的,这样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认为只有用实验室的器材才能够做实验,这本身不符合人们的生活实际。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给学生一种新的感觉,这种新的感觉正是我们过去对实验教学的误导造成的,也就是不注重挖掘身边的实验器材;每次实验都是利用现成的,从不想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或是教师一切全权代理,教师去寻找准备好了,学生用现成的,久而久之,学习的积极性就降低了。这样最大的危害使学生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不是自己去开发制作,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有什么创造力。生活中的物品无处不在,同时能够为我们可提供的实验器材也是取之不尽的。一旦学生能够养成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的习惯,学生的创造力也就发挥出来了。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2.拓展了实验技能,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片断都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物品进行实验教学,尤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尽管有的实验不是很理想,但是从这个过程中获得的体会是难得的,这种经验从书本上是学不到的,它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拓展,这种拓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物理教学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这也是新课改倡导的。

3.有助于培养自主探究的优良品质和科学探究的实验精神。

调动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简单的实验,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是堂实验教学的有益补充,长期重视生活中的小实验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严谨细致的作风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有助于培养自主探究的优良品质。

总之,教师要注重将物理和生活相结合,教师不能仅限于教材实验,要冲出教材的小圈子,走出教材。要不断点拨学生,鼓励学生去体验。只有这样所学的知识才能是深刻的,同时也是最有价值的。要让学生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将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只要坚持下去,我们的教学质量必将有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吕兆成.初中物理学习中常用科学方法分析[J].学生之友,2010(5).

[3]张璞扬.中学物理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浮力板书物品
“浮力”知识巩固
我们一起来“制服”浮力
浮力大小由谁定
称物品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中国篆刻(2018年9期)2018-09-22 07:17:14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44
神奇的浮力
找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