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华荣
一
以下是高一经济生活教材第一节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主要理论: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是商品,而有价值的物品则一定是商品。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商品和货币总是同时出现,但从历史角度来说,先有商品后有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功能,国家虽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
这些就是高一新生所面对的第一节思想政治课的理论知识,这对已经习惯了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学习的高一新生来说,简直如听天书,不知所云。面对新的学习内容,即使是抽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有一定发展和基础的高中生也是感到极难适应的。因为高一新生经过长期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虽然思维定势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但也会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阻碍和干扰,这对于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完全不同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来说,尤其如此!”[1]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名为思想品德,顾名思义,它是对该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基本行为规范,品德培养进行学习和训练,它必须考虑到学科本身特点和学生发展阶段的特点。
首先,思想品德课程有自身的特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是我国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对该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养成。思想品德课程的课程性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在课程标准制定和教材编排上都不要求严密的逻辑语言与体系。
其次,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教学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育,超越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对该初中生的思想品质要求过严、过高,或者用成人化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可取的。学生自我心理体验的发展较快。在老师教育和周围同学的影响下,他们的情绪表达,心理体验不断深化,非常愿意得到教师、家人的鼓励。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应更多地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的训练,健康心理的培养,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针对这些抽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较低的初中生的教学必须引用非常形象化、生活化的故事,甚至图片、新闻故事、时事,使他们逐渐体验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相比有哪些不同呢?
1.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体系性和逻辑性大大提高。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内容为:“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3]这些目标决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逻辑性、体系性大大增强。这表现在课程安排和教材编写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要求大大提高。
2.高中学生思维特点决定了教学方式的变化。处于该年龄段的学生在心理发育和思维能力上已有所提高,表现为学习注意力已能较长时间地集中在课堂上;抽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有所发展,在教师的引领启发下已经能初步理解课程内容。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提升学科体系的学习和逻辑思维水平,强调理论性、系统性、严密性。
三
针对高中教材特点,高一新生有一教学适应过程,需要衔接得当,尽快进入新的学习内容。可考虑采取以下方法尽快使高一新生适应新内容:
1.营造生活场景,点拨导入主题。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个要遵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新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求知欲,产生学习兴趣。比如,我在讲授“纸币”这一知识时,向学生展示人民币、美元、欧元纸币图片,让学生感受不同纸币,引出纸币概念、纸币发行的有关知识。
2.创设问题情境,点拨探究学习。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表现在探究性学习成分大大增加,它不仅体现在教学上,而且反映在各种考查测试,包括高考中。我在教学中,一直不断增加学生探究的成分,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3.不断强化高中政治的特点。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不断向学生点拨高中政治特点,强化理论性、逻辑性,强化概念、命题、推理,并在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平时测验中规范专业概念、原理的使用,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比如,我在讲授“商品和货币”相关内容时,不断让学生学会使用商品、使用价值、价值、货币、纸币等概念。虽然开始时学生会难以适应,但这是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技能,必须一开始就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学生只要适应了这一特点,以后的学习就相对轻松多了。
以上是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初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衔接的探索,对于初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衔接的探讨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深化、完善。
参考文献:
[1]陈琦.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思想品德 七年级 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3]必修I经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